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632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docx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

资本论解读

第1章一价值

马克思在分析价值的过程中,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而劳动量则是价值实体,他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总是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的,并强调了使用价值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实践的价值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使用价值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应根据马克思的成果把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而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看成是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什么是价值?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资本论》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一开始就去研究了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见《资本论》第一卷第49页)

马克思称这种"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为价值形式,并且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

"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

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

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马克思又在下面说道:

"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

因此,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

"(该书第61-62页)

马克思在该书第82页举出了一个价值形式的一个一般公式和一个具体的等式。

一般公式是:

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一个具体等式是:

20码麻布=一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

只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形式,是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明朗化了,使你可以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具体是多少。

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是多少?

是一件上衣。

并且,价值形式必须表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且必须表现在不同种类的商品上。

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必须表现在与20码麻布不同的一件上衣或其它使用价值上,而不能表现在相同的20码麻布上。

因为只有前者才使20码麻布的价值明朗化,清楚化,而后者只是一种任何问题都没有说明的糊涂观念。

可是,为什么"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或者是"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呢?

"具体的说,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的价值为什么能相等的呢?

有很多具体价值形式没法可比,例如一把锁值一个茶杯,但是,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还有可以比较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可以把上衣看做是麻布做成的。

但是,麻布和麻布可以比较,因为,一件上衣用3码麻布就可以做成。

这样,20码麻布和3码麻布的价值相等?

这怎样等起来呢?

显然是不相等的。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但又显然不是这样分析可以相等起来的。

马克思说:

"要发现一个商品的简单价值表现怎样隐藏在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中,首先必须完全撇开这个价值关系的量的方面来考察这个关系。

人们通常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在价值关系中只看到两种商品的一定量彼此相等的比例。

他们忽略了,不同的物的量只有化为同一单位后,人们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

不同物的量只有作为同一单位的表现,才是同名称的,因而是可通约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63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这个问题。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资本论》第一卷第50页)"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同上,第51页)"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

"(同上,第52页)。

马克思说,使价值形式得以成立的,或者说,使两种不同种类商品的价值相等的是因为其中含有相等的价值实体——劳动。

所以,马克思说: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这一等式的前提是:

1件上衣和20码麻布正好包含有同样多的价值实体。

"(同上,第57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解开了隐藏在价值背后的使两个商品价值相等的秘密。

价值是什么?

价值首先表现为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比例关系。

也可以说,首先表现为价值形式。

这是价值形成的基础。

如果没有使用价值,没有这个需要进行比较而作为价值出现的形式,那么,就不可能会出现价值这一事物。

所以,我们说到价值时,首先是说一种使用价值价值多少另一种使用价值。

例如:

20码布=1件上衣等等。

但为什么它们价值相等呢?

是因为这两种使用价值中包含有相等量的价值实体,劳动。

价值形式——使用价值,价值实体——劳动,组成了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价值问题上,从经济学产生的时候起,就产生了两种思想,一种是说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这种价值观的来源就在于他们首先看到了价值形式的作用,后来,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劳动在决定价值量过程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地感到了劳动的作用,提出了劳动价值说,到李嘉图时,形成了一个学派。

马克思继承李嘉图,把价值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详细地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提出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两个不同的价值范畴,并且他说:

"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论》第一卷第48页)"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这一点,他隐约地看到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在价值上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或者说价值是由价值形式与价值实体共同构成的,而形成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这个方面,在价值的理论研究中,到今天为止,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贡献,是不可抹灭的伟大功绩。

但是,由于时代,由于在两种价值观的争论之中,还由于时代需要强调劳动在物质财富和价值中的作用,使马克思最终没有把价值有两个内容,是价值形式与价值实体,二者缺一不可这个结论明显提出来,而把这个任务留给了后来的研究者,去开拓新的视野。

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和"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这两句话中可以隐约地看到在价值内容中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不可或缺的关系说起。

"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句话是翻译过来的中文语言,我不能肯定翻译者是否非常准确的翻译了原文的意思,这一点当由翻译专家们去研究。

但是,在中文版《资本论》中,在这句话的后面,紧接着就是"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一致的。

在后面的一句话里,把交换价值看做和使用价值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交换价值也被看做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什么?

马克思有具体的说明。

一般的形式是:

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在这个形式中,我们看到的价值就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与使用价值不相同的其它什么东西,只是这不是有具体的使用价值和具体的某种使用价值的量。

这是这种一般价值形式的必然的缺陷。

所以,紧接着,马克思就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价值形式的具体表现,是使用价值的量的比例关系,但具体了。

使用价值是什么?

是20码布,是一件上衣。

20码麻布价值多少?

价值一件上衣,这是一种使用价值,而不是非使用价值的或与使用价值不同的其它什么东西。

在交换时,这种价值关系不但明明白白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而且也是人们进行交换的目的。

为什么会有价值呢?

就是因为要交换。

交换是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所以价值形式才只能是使用价值,而不能是其它。

但是,这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价值的一个方面。

用中国哲学说,一个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阳是显性的,摆在人们的面前。

价值形式就是价值这个事物的阳,是显性的,摆在人们的面前。

但是,价值形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不是价值的全部,所以,只有价值形式还不足以说明二者为什么相等。

因为,它还有阴性的一面,就是隐藏在价值另一方面的东西,那就是价值实体。

价值实体不是真正的价值,而只是使不相同的价值形式能够相等的一个实体。

这就像小麦一样。

小麦是什么?

小麦就是小麦,是像小麦形态的那种形式。

但形式还不是小麦的实体,它的实体是物质,是淀粉,是养分,但是,只有物质,淀粉,养分还不是小麦,如果不是小麦这种形式的组合,它们就不是小麦,而只能是不是小麦的物质而已。

所以,价值实体如果不是存在于价值的形式中,它只是劳动甚至连劳动也不是,连价值实体也不是,更不用说是价值了。

这样,我们就看到"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错误了。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本身,为什么变成了"物质承担者"呢?

况且,使用价值不一定一定得是物质,有些使用价值不是物质,但它有价值,怎么是物质承担者呢?

或者会有人问:

那么,为什么你又在前面说,"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呢?

这个问题我们销后再作解释,我在这里先说后面引用的马克思的那一段话。

马克思在我引用的下面的那段话中明确指出: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为什么呢?

马克思紧接着回答说:

"(因为)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这句话就表明了马克思对价值的理解,价值是凝固状态的劳动,因为凝固状态的劳动必然附着在物上,所以,也是一种物化的形式。

这样,它的一头是固态劳动,一头是使用价值,二者在这里是一个统一体,是不能分割开的,它的一头是固态劳动这个价值实体,一头是使用价值这个价值形式,因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

就比如20码麻和1件上衣一样,所以20码麻布价值1件上衣,是因为二者都是劳动的产品,或者说是经过同等劳动形成的使用价值。

或者说,二者的物质是一样的,那就是纤维物质。

但是纤维物质只是一种自然物质,它对人没有使用价值,它没有人类的劳动凝结在里边。

只是因为有人类劳动在里边,才经过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形态变化,由物质——土地——肥料——水分——亚麻——麻布和由物质——土地——肥料——水分——亚麻——麻布——上衣而分别形成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时候,物质的形状和质量已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可比较性。

但是,它们具有价值并且价值相等,这只是因为,它们是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的复合体,使使用价值变成了价值形式,而固态劳动成了价值实体。

如果没有价值形式存在,就不能证明里面含有那样的价值实体,就像如果食油不是装在同样大小的容器中,就不能证明两份食油的量是一样多一样。

我们面前的麻布和上衣就是价值实体的容器。

在20码麻布和1件上衣中,它们里面所容纳的凝固劳动量才是相等的,比如都有5天的人类社会一般劳动,所以,价值相等了。

虽然说,在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里,里面的物质是相同的,都是麻布,但质量却不相同。

20码麻布的麻布是多少?

是20码;1件上衣中有多少码麻布?

只有4码麻布。

从物质看来,4码比20码布相差甚远。

但是作为不同使用价值的价值形式,里面包含或容纳的凝结劳动量却相同。

因此,这两个价值量相等了。

没有包含凝固劳动量的使用价值是不能形成价值形式的,没有形成使用价值的劳动不只是人们不承认它是劳动,但即是它能凝固在物质上,它也不能形成价值实体。

前者比如空气等等,虽然它的使用价值对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它不能成为价值形式。

天然的空气能成为价值形式出现吗?

不能,因为它不包含价值实体。

所以,它没有价值。

后者如一个人拿着大锤在土地上砸。

它可以凝结在物质上,这种劳动凝结表现为土地面上出现一个被锤下去的土坑。

但这个土坑不是为某种用途设计的,对人没有使用价值,因而缺少了价值形式,它就不能形成价值实体。

所以,只有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

但还不只如此,一定量的价值实体必须有一定的某种使用价值作为保证。

比如,在社会制做茶杯一天劳动都可以做一个而且只能做一个的情况下,你做了一个茶杯,它就像只能是同其它相同值的物品相交换。

比如说,一个茶杯值10元,那么,这个茶杯就能同10元相交换,因为二者价值相等。

如果说,你用了两天劳动时间制做了一个茶杯,那也只能值10元,而不能是值20元。

因为它只是装在了10元的价值形式中。

价值形式是衡量价值实体的衡量器,价值实体是使价值形式充实具有价值的内在内容。

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比方说,你用半天劳动制做了一个茶杯,但价值形式,这个茶杯是价值10元的价值形式,那么,尽你的劳动是半天,但你把一天的价值容器装满了,这就和价值形式一起也成了10元的价值实体。

所以,这个茶杯的价值只能是10元而不是5元。

在这里,我们看到,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是共同起作用的,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在一起共同起作用形成了价值。

如果没有价值形式或使用价值,劳动是不能成为价值实体的。

它本身不能单独分开形成价值。

所以,马克思才说:

"它(劳动)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形式上才形成价值"。

这就指出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二者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价值形式是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价值实体是隐藏在形式内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或观察价值的研究者那里,就很容易抓住这两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而认为它就是价值本身,所以就形成价值理论的两个派别,一派认为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一派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每一种理论,都只能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就具有某种局限性。

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劳动价值学说已经成为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说发展起来,马克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去研究价值理论的。

他在对劳动价值的研究时,不但对劳动作了有独到的研究和发现,而且,敏锐地抓住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的区别,并且看到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也即使用价值和劳动在价值中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是,由于要强调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最后没有指出价值是由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共同形成的并且组成了价值的两个必要部分。

由于马克思的"价值"是由"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共同组成"的观念没有在开始时形成,所以,马克思写了"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样一句话,来强调使用价值在价值中的作用。

但是,这句话是有语病的。

如果这不是翻译者的误译,就会是马克思的笔误,因为马克思不可能说这样的不合逻辑的话。

因为马克思紧接着说: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并且马克思专门论述了交换价值或价值形式这个问题,而认为交换价值或价值形式是同一个范畴的不同说法。

而价值形式就是指使用价值的。

这样,"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就成为"使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显然是一句毫无意义的话。

如果这不是译者的误译,那"交换价值"这四个字就是各种原因下形成的笔误,它应该是"价值"才对。

因为在本书中,马克思不但认为劳动是价值实体,并且明确地认为是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所以,才要另外强调使用价值对价值的重要性,不可分离的关系,才能做"承担者"强调。

所以,我才认为,这句话是马克思隐约地看到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在价值中的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在现实的交换中,我们如果用使用价值来作为价值的唯一根据,当然会出现非常多的矛盾,但是,如果我们把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根据,也会出现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在实践中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经过劳动产生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的,例如空气等,我们照例也会发现,包含有不同的劳动量的同一种商品也具有同样的价值。

比如小麦,不管是哪一个人,在贫瘠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上,用同样的劳动所生产的小麦数量是会有很大的差异的,但是,在交换中,绝不会发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产的小麦具有比在肥沃的土地上生产的小麦具有更多的价值的现象,而它们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甚至,野生的小麦也具有一样的价值。

这种现象,用"价值只是一种物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量的平均数"或者称这个平均数为社会一般劳动是解释不通的。

因为,社会一般劳动是指大多数人在同一种生产劳动中所都能达到的效果,这样,每一个人用同量的劳动时间在贫瘠的土地上都不能生产出他在肥沃的土地上的效果,生产出相等的小麦数量,因此,二者生产出的小麦绝对包含有不相同的社会一般劳动量,但价值却是一样的。

第二,农业产品的价值决定于在生产中使用的最劣等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

如果在市场上那一级劣等土地上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不了全部价值,这种劣等土地将会从生产上退出去。

所以,农业产品的价值决定于最劣等地生产的产品的价值,而不是平均数。

然而,工业品何尝不是如此?

工业产品价值也决定于生产条件最次的企业的产品的价值。

因为如果最次的企业的产品的劳动不能实现它的全部价值,那么,这种企业将因亏损而最终停止生产,所以,产品价值决不能被平均数来决定,而是决定于最次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为准。

在这里,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却处在最显眼的位置。

但是,这决不是说价值实体或劳动在价值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假如无有价值实体或者劳动,那么,使用价值就只是使用价值,就决不能成为价值形式。

容器是因为容纳物质才成为容器的,否则就只是一种物质而不会成为容器。

就像男人和女人只有在夫妻这个婚姻形式中才能各自成为丈夫和妻子一样,二人是互为因果的,假如脱离了夫妻这种合二为一体的形式,那么,男人和女人就只能是男人和女人,而不能作为丈夫和妻子出现。

价值形式或使用价值和价值实体或劳动在价值中的关系就是这样,二者共同形成了价值,互相脱离后是不能单独形成价值的。

在交换时,在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是相互比较着价值实体才使价值形式等同和相等起来,才使价值得以成立,在成立之后,价值形式又使不等的价值实体互相相等。

比如,在因为1斤小麦和1把小刀都是1小时劳动形成的两种各异的使用价值因而形成相等的价值之后,那么以后,凡是1斤小麦和1把小刀就都价值相等了,而不管你的这1斤小麦是1天劳动生产出来的还是1分钟劳动生产出来的,而也不管你的这把小刀是5小时或者是1刻钟生产出来的,总之,价值形式就是一斤小麦=1把小刀,所以,二者就相等了。

但是,这二者是统一的,又是不统一的,就会出现许多矛盾,就会在矛盾的展开中出现许多变化来,就像夫妻是统一的又是不同一的是一个矛盾体一样,在矛盾展开的过程中会出现亲密、疏远、吵嘴、打架,以至于生死博斗,结婚离婚,离婚又结婚一样,价值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也是如此,才出现了一个连续不断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价值秩序混乱到价值秩序的统一回归过程。

这个过程在我们对以后的问题展开讨论中就可以详细看到,眼下我们不去管他。

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什么是价值对我们发展经济有巨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价值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我国已经进行了改革开放,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价值的问题。

我们要坚持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在价值中统一的观点,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

在价值理论上,马克思凭他的伟大天才,已经给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把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但在哪个时代,对劳动在价值中的作用的认识远远不够,还处于原始阶段,所以马克思偏重研究价值实体或者劳动在价值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又指出价值形式与价值实体的区分,并且注意到了价值形式在价值中不可或缺的意义,这正是他天才的表现,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过去了。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的及世界上的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如孙冶方先生)都深刻地感觉到了在价值上的重要,强调了质量和价值的统一问题,指出了质量在价值上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我们就不能忽视劳动问题,同样也不能忽视质量问题。

我们现在到处都有能看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提法,证明质量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注意劳动问题。

而不能顾此失彼。

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号召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坚持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里,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劳动是价值实体,并且,"劳动只有在物化的形式才成为价值。

"这都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在哲学上,形式和实体二者是统一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有什么样的形式才成为什么样的实体,没有实体就形不成形式。

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能互相脱离。

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就是价值中的这两个方面,马克思是强调二者的共同作用的,因此,说价值是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共同组成的就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必然的进一步要得出的结论。

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