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595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docx

西安市中考化学试题I卷

西安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a克质量分数为b%的盐酸与c克质量分数为d%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将盐酸换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上述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pH()

A.>7

B.<7

C.=7

D.无法确定

2.下面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硫,看到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3.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氧化铁  FeO

B.2个氢原子 H2

C.钙离子 Ca+2

D.锰酸钾K2MnO4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4Fe+3O2

2Fe2O3

B.H2CO3

H2O+CO2

C.CO2+C

2CO

D.2KClO3

3KCl+2O2↑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该图示变化中的分子没有变化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6.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7.安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下列安徽特产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

A.

淮南豆腐

B.

亳州古井贡酒

C.

 合肥大圩葡萄

D.

无为板鸭

8.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pH的变化

B.

O2的溶解性曲线

C.

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时间的关系

D.

浓盐酸露置空气中液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

B.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mL

C.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10.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食盐

B.橄榄油

C.硫酸铜

D.牛奶

11.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

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1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氮气用于制造氮肥

B.铜用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13.如图所示为①KNO3 ②NaCl   ③H3B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

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C.将P点处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

D.将P点处的KNO3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KNO3晶体

14.下表对部分知识整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材料

B、化学与健康

①塑料、合成橡胶和纤维素属于合成材料

②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①Fe、F、Se、K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②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蛋白质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能源

①为了安全,进入煤窖,要进行灯火实验

②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①酒精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15.向盛有5g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4.96g。

则该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

A.26%

B.36%

C.63%

D.74%

16.金属铁样品6.5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95gH2,则其所含杂质是

A.Fe

B.Mg

C.Al

D.Cu

17.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其中甲中的液体具有吸收水的作用,乙中小花为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晒干的纸花。

实验过程:

①关闭Ⅰ、打开Ⅱ;②关闭Ⅱ、打开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①中紫色小花不变红

B.实验过程②中紫色小花变红

C.使紫色小花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D.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18.自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生活”已成为全球人的热门话题。

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19.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20.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氯化钠溶液导电实验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通二氧化碳变红

D. 

霓虹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且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含78%,氧气21%

C.氧气可以支持多种物质燃烧,可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

D.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22.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浓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

氨分子不断运动,酚酞分子静止

B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

C

用水银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D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变小

A.A

B.B

C.C

D.D

2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

B.石油分馏

C.苛性钠潮解

D.生石灰吸水

24.在如图所示的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①铁螺丝钉

B.②铝箔反光片

C.③塑料灯座

D.④铜制插头

25.将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B.滤液中可能有Cu2+

C.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

D.滤渣质量一定大于原固体粉末质量

二、填空题

2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某盐溶液为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

(3)稀盐酸与某盐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

27.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

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8.水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在化学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诸写出两个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要求两个反应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可用______区分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______;在常用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许多环保人士抵制瓶装水。

因为仅在美国,每年生产饮料瓶所耗费的石油就可以为10万辆汽车提供一年的动力。

2018年全国两会所用的矿泉水瓶上有一款緣色标签,这个标签上可以轻松做标记,上面印有中英文的“给水瓶做记号,并请喝完”。

对此众多网友纷纷点赞

同求全国推广。

请说明推广这种做法的意义

两点即可

29.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新时代,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其车身主要采用的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属于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0.由质量守恒定律可

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可能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三、实验题

31.请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A、B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老师用C装置制取、收集CO2,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同时利用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测定和记录木条变化时对应的CO2体积分数,数据见下表。

CO2的体积分数/%

34.4

36.3

39.2

43.1

44.3

48.8

51.5

木条的燃烧状况

不灭

不灭

火焰变小

火焰变小

熄灭

熄灭

熄灭

①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CO2是否集满,这是利用了CO2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当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放在瓶口的木条_______(填“不灭”“火焰变小”或“熄灭”)(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以及实验产生的水蒸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4)若装置C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用的措施有_____(填序号)

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b减慢滴加液体的速度

c加热反应物            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3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C实验采取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该实验中运用了两组对比:

a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b_____。

②a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3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

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

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与盐酸反应

反应

反应

均产生CO2,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

___________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方案二:

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___________,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pH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方案三: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

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

方案四:

如下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五、计算题

34.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下实验数据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35.碳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下图中____(填编号)表示的是金刚石的结构,____(填编号)表示C60的分子结构。

(2)每个CO分子比CO2分子少1个_______,分子结构的差别造成CO和CO2化学性质千差万别。

CO和CO2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能将氧化铁变成铁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太阳能将下图反应器加热到400℃,装置中的CaO能“捕捉”空气中CO2并固化成碳酸钙。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有研究指出可用地下盐水存储CO2,此过程中涉及到反应∶2Mg2SiO4+2H2O+CO2===Mg3Si2O5(OH)4+X,则生成物X为__(填化学式)。

生成物Mg3Si2O5(O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6,其计算式为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