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47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docx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

我国通货紧缩阶段的界定分析

  摘要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论述都主要集中于讨论通货膨胀。

就全球经济横向比较看,各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主要针对通货膨胀进行防范,显然对通货紧缩的准备不足,而且对受经济周期制约的通货膨胀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认识不足。

本文拟通过通货紧缩的界定及其负面影响和通货紧缩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来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关键词: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交替性可容忍区间

通货紧缩就其概念范畴来讲,在经济学中是对应通货膨胀而存在的。

通过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考察,我们不难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即一国发行的货币量少于现实流通中和经济交易中所需的货币量。

但目前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应,主要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三年左右,即认为进入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紧缩同时发生的物价总水平下跌;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即危机和萧条时期发生的通货紧缩。

显然,三种观点在通货紧缩的界定上有所不同。

第一种观点主要从物价总水平下降时限的角度来考察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又加入了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的作用;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应与经济周期结合考察。

下文中我们就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测度和阶段界定进行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内含一种数量关系,即人们用以测量经济中货币效率的指标:

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

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指出的:

“过度的通货膨胀以及为了校正前一段时间的货币超量发行而采取的通货紧缩政策这两者之间的不断交替发生,一般来讲对经济增长都是十分有害的。

”显然,社会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超过社会承受力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关于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度”,我们不妨引用陈东琪教授与1998年提出的“可容忍区间”这一概念。

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度处于“可容忍区间”内时,则其正面效应可以存在并能发挥作用,而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度超出“可容忍区间”时,则其负面效应可以存在并发挥作用。

显然,研究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具有与重视通货膨胀率同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国家经济运行失衡的表现,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通货紧缩一旦超出“可容忍区间”的警戒线,必然会向经济发展亮“红灯”。

这将督促政府当局尽快制定相应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和信贷的供给来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负面效应。

其次,通货紧缩率的衡量与测度也对政府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化、效率化、精确化。

通货紧缩率的衡量必须严格区分通货紧缩政策作用的阶段。

一般可分为:

正效应阶段、零效应阶段和负效应阶段。

正效应阶段通常指对经济动力起恢复作用的阶段,零效应阶段指经济打到均衡时的阶段,负效应阶段则指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的阶段。

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的上、下界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货膨胀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种: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测度主要通过一定期限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率之比来测量。

一般认为:

零通货膨胀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8%时为上界。

即当这一比值低于零时即进入通货紧缩,高于8%时就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开始对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

通货紧缩虽在概念上与通货膨胀对应,但在测度上却不能简单对称。

恩格斯曾指出: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水平之下,则就业量与物价都降低;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充分就业所需水平之上,则只有物价受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人不解。

然而这种不对称,正是事实之反映。

”就是说通货紧缩会使就业和物价都下降,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只会使物价上升。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0——-8%为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

凯恩斯主义革命不难令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适度的通货膨胀利于经济发展。

但适度的通货紧缩是否同样利于经济发展呢?

我认为必须结合经济周期加以考察。

如果是为了校正前一阶段的通货膨胀而采取通货紧缩政策则利于经济降温;而若在危机或萧条期保留通货紧缩则只会加剧经济的滑坡。

因此,通货紧缩的下界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理论上一般界定在0——-3%。

通货紧缩率如果低于-3%,则视为超出“可容忍区间”必须加以控制。

二、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交替性

考察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与经济周期是交织在一起的。

通常表现为:

经济高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萧条期则存在严重的通货紧缩。

20世纪50——6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较高;进入70年代后,经济发展更快,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到80年代时出现“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90年代以来,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发明创造和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使得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一降再降,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世界经济转入通货紧缩阶段。

尽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间隔周期较长,但我们必须承认二者具有交替性。

此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美国着名投资专家加利·西林博士在《通货紧缩》一书中指出:

“当今世界的通货紧缩正是过去较长时期通货膨胀发展的直接结果。

原有的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成为促进通货紧缩的因素,世界各国大量裁军、缩减政府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宏观政策中重视防范通货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发展导致的成本下降和生产率提高等都成为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世界经济运行的实际来看,这一分析显然是科学的。

我们必须承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这种交替的现实。

当代经济发展已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自由市场体制几乎无处不在。

除了像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就连新兴市场国家如:

四小龙,三幼虎,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经济发展周期上与世界经济保持了同步性。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其市场关系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处于往复的周期运动之中,总是处于“高潮——危机——萧条——复苏”的循环之中。

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可避免性决定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

如果不清醒认识这种交替的客观存在必然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我国经济目前正出于通货紧缩阶段

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体制。

从本质来讲,除了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外,经济的运行与其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即也要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

差别只是资本的形式不同而已,我国主要以国有资本和共有资本为主。

显然,我国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同样不可避免。

自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相比1989年至1994年间的物价水平上升,反差极为明显。

如按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的第一种定义衡量,我国目前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若从第二种定义我国经济又不属于通货紧缩阶段。

因为自1996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以每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且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经济2001年仍可望增长%,并无危机,也未进入萧条期。

相反与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欧盟和几年持续负增长的日本及其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论断似乎有些危言耸听。

从第三种定义出发考察,结合1996年前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则我国经济只能被界定在通货紧缩阶段。

原因央行几次降息,储蓄率仍高居不下,且储蓄总额呈上升趋势。

国内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明显收缩。

尽管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已持续近四年,加上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消息,仍然无法启动内需和投资。

进出口外汇所得大幅减少,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我国出口今年将减少18%,从而导致GDP增长减少1%.(4)国内生产剩余严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由计划经济下的商品短缺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过剩,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也是导致内需不足和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症状远未消失。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

加快改革步伐,去除通货紧缩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通过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使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交替,而不是使经济长时间停留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

应该避免力度过大和政策失误造成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后又立即转入通货膨胀或在走出通货膨胀后又立即转入通货紧缩(1996年的“软着陆”政策就是教训)。

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和力度适当,则可以有效避免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

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密切关注目前通货紧缩的走向和趋势,适时适度地加以调节,抑制通货紧缩,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的反弹,以便使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2.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

3.钱小安《通货紧缩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

AnalysisandDelimitation

oftheDeflationPeriodofChina

Abstract:

NomatterintheWesternclassicaleconomicsorintheMarx’seconomics,analysesonmonetarysupplymainlyfocusedoninflation.Seenfromacomparisonoftheglobalfinancialindustry,mostcountriesweremainlybusyguardingagainstinflation,anditsnegativeeffects,whilemakingtheircurrencyinvestigatingthedelimitationanditsnegativeeffectsofdeflation,thisarticletalks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deflationandeconomicperiodicity,anddrawstheconclusion:

Chinaisinthedeflationperiodnow.

Keywords:

DeflationInflationAlternationbearable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