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40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docx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0813电子版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

(大纲)

第一讲投资与经济发展

一、投资及其范畴

(一)投资:

指政府企业、公司单位、个人、向国内外各投资领域投放资本或资金的行为。

包括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向实业界投放资金等的行为。

(二)范畴 广义投资:

一切资本或资金的投放行为。

狭义投资:

实物投资

                股票

              债券

        货币投资  储蓄

                其它有价证券

   投资

                固定资产

        实物投资  流动资产

                专有技术、专利

                参股、入股

(三)投资的分类

1.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

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或亲自从事生产经营的投资者直接运用于购建各类资产的行为。

间接投资:

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而获相应回报的行为。

2.实物资产投资与金融资产投资

实物资产投资简称实物投资。

是指通过购买行为直接或间接形成生产能力,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投资的行为。

金融资产投资简称金融投资,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的一种投资的行为。

3.生产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环境资本投资

生产资本投资:

指投入生产过程并直接形成生产能力的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

是通过教育、营养、健康等投资形成的,是智能和技能在劳动者身上的积累。

环境资本投资:

是指为预期可以更便利于生产而在改善环境方面进行的投资。

4.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

货币直接投资形成,即以积累的货币购建各种劳动资料

固定资产的形成方式 通过投资由其他资产形态转变而来,如无形

资产、流动资产产投资转换而来

固定资产投资:

是指为形成和增加固定资产而投放资金的行为。

其特点:

1.占用资金多、回收时间长

2.投资过程的管理较为复杂

3.投资形成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4.投资产品的单件性

流动资产投资是与固定资产并行的投资。

5.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

这是按投资主体性质划分的。

政府投资:

指来源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

企业投资:

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用于以其行为目的投资。

个人投资:

是指个人用手中的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而获利的投资(个人用于企业的投资不在此列)

6.竞争性投资、基础性投资与公益性投资

这是根据资本的性质划分的。

竞争性投资:

指收益多、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投资。

基础性投资:

是指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投资。

公益性投资:

指以提高个人福利为宗旨的投资。

7.重置投资、净投资与总投资(略)

8.国内投资与国际投资(略)

二、投资的构成要素

        投资主体(或投资人、出资者)

投资构成要素投资客体(投资的对象)

        投资资源(手段和条件)

        投资形成(选择的投资方式)

其中投资主体为核心要素,其他三个要素皆围绕投资主体而展开。

三、投资的实质

投资是资金的运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投放不仅是为了增值,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持和提高整个社会生活水平,并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其资金的运动不只是生产、经营与流通过程,还应包括非生产性投资。

投资的循环与周转大致包括:

投资理财 筹备和建设 生产经营活动、回收资金与再投资非生产性经营与科技发展

四、投资与经济增长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不同的途径

投资 要素投入 经济增长

投资 经济结构(资源配置与规模经济)一经济增长

投资 知识进步(技术水平等)一经济增长

本课程仅研究第一种途径。

因此,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投资供给推动经济增长两个方面来实现。

扩大投资需求将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则抑制经济增长。

扩大投资供给导致依存于资本总额的生产劳动数量增加,可使国民财富增加,反之则减少。

(二)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投资是对社会产品与价值的一种分配与运用,而经济增长则是生产的发展。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与消费。

经济的增长决定投资支出的数量,经济增长是投资愿望产生的基础,是投资需求的保障。

五、投资与技术进步

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的载体;技术本身是投资的结果;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离不开投资。

思考题:

1.你怎样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投资如何作用于技术?

参考书目:

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郭荣焱,何孝贵。

投资经济学,科学出版社,作者,罗乐勤等。

 

第二讲投资体制与投资环境

一、投资体制

(一)投资体制的内涵

投资体制在我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定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投资的使用方式、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目决策程序、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方式。

投资体制按其内涵可划分为投资管理体制投资运行机制和。

 投资管理体制:

指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其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运行机制:

指各投资主体筹集资金和资金的投放使用方式和方法。

  投资和融资的统一体为投资活动的两个方面,投资体制又称投融资体制。

  

(二)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政,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主要有:

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结构、经济调节结构、激励机制、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等。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体制一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是相对应的。

从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投资体制可概括为:

1.所有制——私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

2.决策结构与组织结构——集权式投资体制、分权式投资体制

3.调节机制——市场调节为主与计划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

4.激励机制——利益趋动型投资体制,行政强制驱动型。

(三)社会主义国家投资体制基本模式

1.高度集权型——前苏联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2.分散型——前南斯拉夫

3.综(混)合型——中国改革中期和市场经济国家

(四)中国现行投资体制

投资制度安排具有混合型特征,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全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完全市场化,为投资体制服务的融资制度安排具有政府控制特征,投资主体结构与行为存在较大的变异。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仍处于转型期,因此,政府对投资运行的宏观管理还不够完善和有效,具体表现为调控方式的行政性、调控范围的单一性、政策安排的孤立性和政策效应的刚性等。

(五)中国投资体制沿革

1949——1957年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投资主体单一化阶段

1958——1960年投资体制第一次放权时期(中央与地方分权)

1961——1965年中央集权投资体制重建阶段

1966——1978年投资体制再次实行地方分权时期

1979——今投资体制改革时期,经历了四次高潮。

1984年:

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1988年:

集中对资余来源、政府投资范围,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

1992年: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

2004年:

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2004年投融资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国务院条例颁布实施的):

1.集中式投融资体制的重大缺陷,导致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应运而生

2.全面发展债券市场,市政债有望登场

3.为民间投资松绑,开放所有经济性领域

4.中央和地方按事权界定投资范围。

公共事业投资和产业开发投资分离

5.配套改革必不可少,登记备案制和信用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二、投资环境

(一)含义及特点

投资环境是指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包括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

投资环境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环境的综合件、投资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二)投资环境的分类

  1.按投资环境要素的物质形态属性不同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2.按投资环境研究层资不同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投资环境

3.按投资运动阶段不同分为投入、使用和回收三种投资环境

(三)投资环境的具体内容(略)

 

自我积累能力

内部环境   管理水平

人员素质

发展空间

土地开发

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

         金融环境

外部环境   财政政策

         制度环境

         市场发育程度

(四)我国投资环境的基本判断

1、宏观调控能力日渐增强,调控手段更加丰富

2、宏观经济发展总体是健康平稳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3、经济发展质量不容乐观,结构调整预期目标未达

4、市场体制饿运行机制并未真正建立

5、应对世界形势变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思考题:

1、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

2、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书目:

同第一讲

 

第三讲 投资主体与投资行为

一、投资主体

(一)投资主体类型

1.按投资主体所体现的产权关系不同

(1)原始(初始)投资主体——形成法人财产

(2)派生(法人)投资主体——用法人财产投资形成的二级法人财产

2.按投资主体是否直接投入到资产形成过程

(1)直接投资主体:

直接投入到资产形成过程

(2)间接投资主体:

通过直接投资主体的间接作用投入到资产形成过程或生产过程,不直接拥有资产的实际控制权,主要是购买非控制性股票和债券的出资人。

3.按资产所有权性质不同

(1)国有投资主体

(2)非国有投资主体

4.按在国民经济管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1)政府投资主体

(2)企业投资主体

(3)国家授权投资主体

如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

(4)个人投资主体

(二)投资主体的经济本质

1.投资主体一般表现为自然人或法人,应是一个产权主体,在其实施投资行为时,应拥有对投资客体及其投资产品拥有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

投资主体的经济属性:

产权主体是投资主体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市场主体则是桥梁和中间环节,是投资主体成立的前提条件,投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2.投资主体的经济属性决定其具有如下特征

经济实体性:

(1)拥有一定的财产

(2)可直接参与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3)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追求利益实现的内在冲动

(4)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行为独立性:

(1)产权运作的独立性

(2)承担责任的独立性

自我约束性:

(1)产权约束

(2)投资效益约束

(3)法律约束

上述特征是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经济属性的外在表现

(三)投资主体的权利

1.物权:

有形资产的权利,是一种绝对权。

可由继承、赠与、投资等方式取得,应有直接支配的权利。

2.股权:

通常由间接投资完成(投资且直接经营者除外),是由资金周转或投资获利而游离出的一部分资金投资而形成,作为股权投资存在,具有三项主要权利:

(1)收益权

(2)重大方针决策的参与权

(3)选择经营者的权利

3.债权:

是一种请求权(相对权)。

其客体主要是行为,要借助债务人才能实现其权利,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4.无形物权: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其权利是附着于具体物上而无实体性,也可叫做准物权。

上述权利中,支配权、决策权是其最基本的权利。

(四)投资主体功能

1.决策功能:

是投资主体作为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的重要能力。

决策功能制约着投资行为的各个方面,其功能的强弱、健全与否是判断投资主体行为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2.筹资功能:

是投资运行的重要前提

它是投资主体内在潜能的发挥来体现的结果。

投资主体只有完成独立筹资活动,才能真正承担着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无投资资源的投资主体是无法发挥其功能作用的。

筹资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

(1)内筹:

独立筹集再生产过程沉淀的货币资产(如折旧和先期投资的利润),通常是在一个经济实体内部完成的。

(2)外筹:

运用各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3.实施功能:

直接投资主体和间接投资主体均可完成实施功能,但直接投资的实施功能更为完整。

直接投资的分项功能:

(1)资金投放

(2)建设管理与监督

(3)生产支配

这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直接投资功能,可概括为支配功能。

4.获利与承担投资风险功能

获利功能:

(1)由投入的资金属性决定,获利最大化是其目的

(2)维持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

承担风险功能:

(1)承担因失误带来的投资损失和环境损失

(2)承担因失误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筹资的功能体现决定了投资风险功能的体现,同时拥有上述四项功能,才能使投资主体的地位真正确立。

(五)我国各类投资主体的历史延革

1.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几乎是唯一的投资主体

2.改革开放之初至1992年,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3.1992年,特别是十五大以后,投资主体地位更加确立

(六)解放以来我国各类投资主体的功能表现

1.决策功能高度集中,企业投资主体有名无实

2.筹资功能变相成为“跑部钱进”,内筹无力而为

3.实施功能与今后的生产经营相互脱节(主要指机构设置,建设风险与经营风险的相互脱节)

4.风险功能与己无关(指企业),获利功能大多有名无实

5.政府大包大搅,行政主管部门干预过多

(七)确保投融资主体地位的理性思考

1.政企分开不能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时至今日,仍在研究阶段)

2.削弱行政部门的干预功能,强化其服务功能

3.强化企业筹资功能

4.投资主体应牢固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和获利意识

5.培养一支懂投资、善经营的经理人队伍

(八)重塑企业投融资主体地位

1.企业成为投融资主体应是必然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自我积累、自主融资、自主投资、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应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不同类型企业投融资主体的确立按所有制不同划分:

(1)公有制企业(含固有、集体及固有控股企业)

关键是权责分明,产权清晰,真正的政企分开。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旨在改变这种政企不分的局面,尤其是独资公司。

(2)公司制企业,视出资人不同而分别管理

(3)民营个体企业,更关注的是利益的最大化

(4)外资、合资企业、风险意识、效益意识更强

3.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

4.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同主体投资者应积极应对

适者生存,融入市场,风险意识是比不可少的

二、投资筹措

(一)投资资金筹措方式

1.间接融资

2.直接融资

3.二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4.政府投资和政府信誉担保

如前所述,筹资主要通过二个渠道完成内

内 筹

直 接    外 筹

      间 接

上述两种方式对各投资主体特别是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

(二)资金筹措的制度性障碍

1.各筹资主体角色定位至今不够明确

2.各筹资主体责权利不对称

3.不同筹资方式,社会公众及其他投资主体的吸纳程度不一

4.自身经济实力如何直接影响筹资能力的发挥

东中西部筹资能力依次降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中部战略后略有好转。

5.风险意识的建立尚待时日

6.道德规范需要加强

7.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需要提高

(三)各投资主体的筹资对策

1、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3、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及范围

4、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减少间接融资摩擦

5、积极发展资本市场

西部开发

从新疆来看   优势资源转换

       沿边、沿路、沿桥的开放

        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投资行为规范

(一)投资主体行为规范的内涵

1、行为特征

2、原则和方向

3、投资主体的外部约束

(二)实施投资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制约因素

独立自主的承担市场风险和政策变化

健全的投资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金融、房地产、

实施条件  产权、劳动力等

      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

咨询、设计、审计、监理等中介机构,以便提供科学准确的投资信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制约因素:

1.投资目的和投资动机

投资动机来自于:

获利动机——最基本的投资取向

        公益动机——社会效益

2.投资环境及由此决定的投资机会

3.国家投资政策与相关经济政策

(也可作为投资环境来考虑)

4.经济杠杆及导向

如利率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等。

如市场景气预测,某行业或某产品的利好,国家政策变化,企业本身资产负债状况。

(三)投资行为错位现象及其矫正

1.投资行为错位表现

(1)投资主体承担了本不应由其承担的角色,如过多的社会功能,导致投资主体缺位、角色定位错误、投资越位等现象发生。

(2)投资结构趋同

如产品雷同的生产线或项目盲目上马或重复建设、新一轮的钢铁、电力、建材大战等。

(3)目标追求不当

未能处理好:

内涵与外延

      数量与质量

      收益与收入

竞赛与竞争(前者是效果,后者是有序)

(4)政策导向失灵

如种棉花、建电厂、能源供应等因国家导向错误而造成的影响

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不同宏观调控手段无一例外地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失灵

2、导政上述现象的原因

(1)政企不分

企业的投资目的由两种行为引发:

一是企业自身的决策意向;二是主管部门的审批,二者的错位引发政企不分。

(2)市场信号失真与滞后

(3)决策程序失当与混乱

3.投资行为矫正

(1)政企分开(这是一个至今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

(2)划清范围:

公益性项目

竞争性项目

(3)落实责任:

建立项目法人责任

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

项目资本金制度与传统投资体制相比形成了预算约束机制

更加注重投资效益

企业运行比较平稳

(4)宏观调控:

政策

税收

价格

(5)信息系统:

项目库

已有产业分布情况

宏观经济运行现状通报

前瞻性预测

(6)法律约束:

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四、BOT投资建设方式在我国的应用

(一)BOT的含义及特点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我国一般称其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建设者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BOT具有这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

  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

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

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

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

(二)BOT的实施步骤

1.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项目公司),并与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

 2.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

 3.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

4.进入经营阶段后,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担保信托。

由其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5.特许期满,将基础设施无偿移交政府部门。

  (三)BOT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BOT投资方式在我国的运作是从电力行业开始的。

我国内地第一个BOT项目是1984年由广东省政府授权香港合和实业公司开发建设的深圳沙角火力发电B厂(该厂已于1999年10月顺利移交给相关部门)。

随后,上海黄浦江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工程、广州深圳高速公路、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三亚凤凰机场等项目相继采用BOT模式引进外资建设。

1995年5月,国家计委批复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采用BOT方式建设,使该项目成为我国 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BOT试点项目。

迄今为止,我国已陆续建设了数十个BOT项目(如北京高速公路、上海大场自来水厂、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复线、丁渠火电厂等),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外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扩大BOT方式的可行性

1.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将有大量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可吸引国内外民间力量参与BOT项目融资。

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基础设施项目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但其具有稳定而持续的用户,它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相对较少受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不会出现市场疲软,至少在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同时,由于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也高,平均成本就低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因而其吸引力更大。

2.我国的私营经济规模已使内资BOT项目成为可能 

  BOT项目融资活动并不仅限于外国资本参加,国内各个部门也可以参加。

我国私营经济规模已相当可观,初具项目融资的能力。

无论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从经营效果、拥有资金量上都不可忽视。

因此,完全可以让一些国内私营企业联合起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这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

    3、BOT项目融资在我国已有成功经验     

   如前所述, BOT项目融资在我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已有试点的成功经验。

思考题:

1.你怎样评价中国企业界的投资主体?

2.我国企业界投资主体地位如何?

3.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4.国家、主管部门、企业、银行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划分?

5.固有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应如何运作?

6.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础上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成效如何评价?

7.你怎样看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性。

8.你认为从新疆企业来看,不同筹资方式的排序如何,其理论依据何在?

9.怎样重塑企业造血功能?

10.请列举出企业投资主体行为错位的表现,并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投融资体制改革,广东经济出版社,季秉祥等著

2.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方式多样化,中国财经出版社,田江海等著

3.新编固定资产投资学,中国计划出版社,王加春、李敏新

4.《中国融资方式的研究》,张沧海,财经出版社

5.《海外融资实务》,中国发展出版社,胡荣水

 

第四讲 投资布局与投资结构

  一、投资布局及其含义

投资布局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的增长,地区经济是否协调发展以及民族关系、国防安全和生态平衡,它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共同构成投资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投资布局(含地区布局)——空间上的分布

投资结构——行业部门的比例

投 资   投资时序(或投资时滞)——时间上的分布

投资规模——数量上的安排

(一)投资布局着重解决建设资金的横向分布问题

通过在全国不同地区的数量配置,以发挥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可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