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蚩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099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氓之蚩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氓之蚩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氓之蚩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氓之蚩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氓之蚩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氓之蚩蚩.docx

《氓之蚩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氓之蚩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氓之蚩蚩.docx

氓之蚩蚩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氓:

1、民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萌méng),同“民”,人,這裡指棄婦的原來丈夫。

《詩經選譯》趙浩如選譯。

3、(忙máng),民,詩中女主人公稱呼她的丈夫。

《詩經選注》蔣立甫

4、民也。

《詩集傳》宋,朱熹

5、《韩诗》:

“氓,美也。

6、《毛传》:

“氓,民也.。

7、《说文》:

“氓,民也。

8、《释文》:

美貌。

引《韩诗》

9、马瑞辰云:

氓,藐声之转,葢韩以“氓”为“藐”之假借。

10、王先谦:

美民为“氓”,犹美士为“彦”,美女为“媛”也。

此六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蚩:

1、敦厚貌。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無知貌。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3、嘻嘻笑貌。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4、朱注:

無知之貌。

《詩經試譯》李長之

5、尺之反,無知之貌,蓋怨而鄙之也。

《詩集傳》宋,朱熹

6、(癡chi)通“嗤”,笑嘻嘻,一說憨厚的樣子。

《詩經選注》蔣立甫

7、《韩诗》亦作“嗤”,云:

志意和悦也。

8、《毛传》:

蚩蚩者,敦厚之貌。

9、陈桥枞云:

《小爾雅》《广言》:

蚩,戏也。

10、《众经音意》二十三引《仓颉篇》云:

蚩,笑也。

11、《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古诗十九首》注,两引《说文》,“嗤,笑也。

12、李善云:

蚩与嗤同。

13、《释名》:

蚩,痴也,即《毛》所云敦厚貌。

此七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布:

1、幣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幣也。

《詩經試譯》李長之,引《毛傳》

3、幣。

《詩集傳》宋,朱熹

4、幣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5、先郑曰:

“布,泉也。

6、《说文》:

布,枲织也。

币,帛也。

此二字本意。

7、郑注《礼》时書三家诗,知三家必训“布”为“泉”。

8、王先谦:

《笺》《传》训“布”为“币”,正以布为钱,因世所共晓,不需分析言之。

若枲织之布,与币帛之币,显然贰物,周秦汉以来,从無以布当币者。

《监铁论·借币篇》:

“古者市朝爾無刀币,各以其所有易無,抱布贸丝爾已。

”此言若遇無刀币之时,则以物相易,非谓周世無刀币也,直云以布易丝,亦非训“布”为“币”。

此四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愆:

1、過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過也。

《詩集傳》宋,朱熹

3、過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傳》

4、過也。

《詩經試譯》李長之,引《毛傳》

5、過期。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將:

1、愿也。

《毛詩鄭箋平議》黃焯,引《毛詩》

2、請也。

《毛詩鄭箋平議》黃焯,引《鄭詩》

3、焯案:

胡氏后箋云:

【《廣雅釋詁》:

羨、貪、欲、將、闈,欲也。

4、請也。

民欲為近期,故語之曰:

請子無怒,秋以與子為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5、七羊反,愿也,請也。

《詩集傳》宋,朱熹

6、(槍qiang),請。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7、請也。

《詩經試譯》李長之,引《鄭箋》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垝:

1、毀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注同。

2、俱毀反,《詩集傳》宋,朱熹

3、(鬼gui),毀。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4、毀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傳》

垣:

1、墻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音袁,墻也。

《詩集傳》宋,朱熹

3、(袁yuan),土牆。

復關:

1、男子居所。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關名,王氏應鱗曰:

《寰宇記》:

澶州臨河縣復關城,在南黃河北阜也。

復關堤,在南三百步。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3、返回關來。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4、王先謙曰:

“復關,猶《易》言‘重門’(按《易·系辭下》“重門擊柝)。

近郊之地,設關以稽出入、御非常,法制嚴密,故有重關,若《司關》疏所稱‘面置三關’者(按《司關》見《周禮·地關》),女所期之男子,居在復關,故望之。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5、此復關指氓。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6、關,葉圭員反。

復關,男子所居也。

不敢顯名其人,故讬言之耳。

7、《毛传》:

復关,君子所近也。

8、《笺》:

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垝垣,郷其所近爾望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復关以托号民云,此时始秋也。

9、陈奂据《左·襄十四年、二十六年传》,卫有“近关”,谓卫之关有远有近,《诗》之关即近关。

10、王先谦:

“復”無近義,且“近关”非以君子所近蒙称,此《毛》误解《左氏》也。

11、《广雅·释诂》:

復,重也。

《管子·牧民篇》注同。

復关,犹易言“重门”。

近郊之地,设关以识出入,御非常,法制严密,故有重关。

若《司关疏》所称“面置三关”者,婦人所期之男子,居在復关,故望之。

此七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卜:

1、卜卦,用火灼龜甲,看甲上的裂紋來判斷吉凶。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2、龜曰卜。

《詩集傳》宋,朱熹

3、龜曰卜。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傳

筮:

1、亀曰卜,蓍曰筮。

《詩集傳》宋,朱熹

体:

1、兆卦之体也。

《詩集傳》宋,朱熹

2、兆卦之体。

《詩經試譯》李長之,引《毛传》1

贿:

1、财物,之嫁妆。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2、财。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傳

3、呼罪反,财。

《詩集傳》宋,朱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沃若:

1、润泽貌。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2、润泽。

《詩經試譯》李長之

3、说文作“沃”。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4、犹沃然,润泽柔嫩的样子。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5、润泽貌。

《詩集傳》宋,朱熹

6、润泽貌。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于:

1、同“吁”,叹词。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

2、音吁。

葚:

1、桑树的果实。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泮水传作【黑甚】。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3、桑实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4、音甚,叶知林反。

桑实也。

《詩集傳》宋,朱熹

耽:

1、乐也,尔雅疏引作“妉”《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2、通“酖”,作迷恋解。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3、通“酖”,陈奂《传疏》:

“凡乐过其节谓之酖”《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4、《毛传》:

耽,乐也。

5、《说文》耳大重也。

从耳,声。

《诗》曰:

“士之耽兮”,谓耳重过大也,此本義,诗训为乐之过,又自“过大”義旁推之。

(言男子过行,犹有解脱之词,婦人从一爾终,失节则無可言矣。

此三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说:

1、音同“脱”,摆脱或解脱的意思。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引林义光《诗经通解》

2、借为脱,摆脱。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3、解也。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引《郑笺》

4、解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郑笺》

5、音義同“脱”,摆脱或解脱的意思。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引林义光《诗经通解》。

陨:

1、落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叶于贫反,落《詩集傳》宋,朱熹。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爾,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徂:

1、往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适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3、往、到,指出嫁。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4、往、到。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汤汤:

1、水流貌。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2、(伤shang)水盛大的样子。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3、水盛貌。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传》

4、音伤,水盛貌。

《詩集傳》宋,朱熹

渐:

1、溃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子廉反,溃也。

《詩集傳》宋,朱熹

3、沾湿,浸渍。

孔颖达《正義》:

“渐,同渍也;湿也。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4、(尖jian)沾湿。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帷裳:

1、车饰。

孔颖达曰:

“丈夫之车立乘,有葢無帷裳。

此言帷裳者,妇人之车故也。

以帏障车之傍,如裳以爲容饰,故或谓之帏裳,或谓之童容。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爽:

1、差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差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3、差。

《詩集傳》宋,朱熹

4、差错。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極:

1、至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准则。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3、中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贰:

1、“貮”的错字。

“貮”同忒,偏差,和爽同义。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据王引之、陈奂等考证)

2、指前后不一。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3、差错,王引之《述闻》:

“贰当为贰之讲。

…即忒之错字也。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4、王引之谓贰之,即忒之错字。

《詩經試譯》李長之

罔:

無。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5、王引之云:

贰当爲貮之讲,貮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

6、《爾雅》:

爽,差也。

爽,忒也。

《豫卦》《传》郑注:

忒,差也,是爽与忒同训爲差。

《爾雅》说此诗曰“晏晏旦旦,悔爽忒也。

”正谓恨士之爽忒其行。

据《爾雅》所释,《诗》之作“貮”明矣。

7、陈桥枞云:

据《爾雅》“悔爽忒”之语,足证《鲁诗》是作“士忒其行”。

8、《毛》讲作貮,三家诗皆当作“忒”也。

9、王先谦:

王、陈说是。

诗言我無爽忒,汝之行乃有差忒,所以然者,汝之心失其中,不专一其德爾有二三耳,故初至于暴爾其后见弃逐也。

此五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罔極:

1、不可测。

严粲《诗缉》曹氏曰:

罔極,言不可测之。

”一说心不正。

2、《传》:

“極,中也。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三嵗爲妇,靡室労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靡:

1、不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無。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3、不。

《詩集傳》宋,朱熹

4、無,没有。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闓生案:

靡室労者,靡室不労也。

靡有朝者,靡朝不労也。

此语急省字之例。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言:

助词。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咥:

1、笑貌。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戏xi),哈哈大笑的样子。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3、(戏xi),哈哈大笑的样子。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4、许意反,笑貌。

《詩集傳》宋,朱熹

遂:

1、安,指生活安定。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2、安,指生活安定。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3、顺。

《诗经全译注》樊树云译注

暴:

1、暴虐。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

2、暴虐。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悼:

伤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泮:

1、涯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通“畔”,岸。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3、音畔,叶匹见反,涯也,高下之判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4、《毛传》:

“泮,陂也。

”《郑笺》:

“泮,读为畔。

畔,涯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5、《毛传》:

泮,陂也。

6、《笺》泮读爲畔,畔,涯也。

言淇与隰皆有涯以自拱持,今君子放恣心意,曾無所拘制。

7、《释文》引吕忱云:

陂,阪也,所以爲隰之限域也。

《诗》即目爲喻,言淇水之盛,尚有岸以爲障,原隰之远,尚有畔以爲域,今復关之心,略無拘忌,葢淇、隰之不足喻矣。

此三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隰:

1、低湿之地。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2、余冠英《选译》:

“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

”出自《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角:

1、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称总角,指童年。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2、结发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

3、孔颖达曰:

“《甫田》云:

总角兮,是男子总角未冠,则婦人总角未笄也。

以無笄,直结其发,聚之为两角。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4、结发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传》

晏:

1、和柔也。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2、和柔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引《毛传》

旦旦:

1、诚恳的样子。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2、明也。

《詩集傳》宋,朱熹

3、郑氏康成曰:

以信相誓旦旦耳,言其恳恻欵诚。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

4、《释文》:

旦,本或作

5、《说文》:

怛,憯也。

从心,旦声;或从心,在旦下。

6、陈桥枞云:

旦旦爲憯之意,故《郑笺》又云“言其恳恻款诚”。

亦本鲁说爲训也。

7、胡承珙云:

《说文》:

憯,痛也。

《方言》:

怛,痛也。

或疑于此“信誓”義不协,不知伤痛者至诚迫切之意,故可通爲形容诚恳之貌也。

此四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反:

1、复也。

《詩經全譯》唐莫堯注譯

2、变心,违反,反复。

《詩經譯注》程俊英譯注

3、也孚绚反。

《詩集傳》宋,朱熹

4、钱澄之曰:

“反,背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