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028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docx

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

2008年广东省申论真题(完整版)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00万灾民需要救助,2200万城市人口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下,还有75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救助。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

如何建设一个完善而有效的**救助体系日显重要。

临近2008年春节,一场大范围的雨雪横扫半个中国,这场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降温幅度和降水强度之大覆盖地域之广,历史罕见灾害发生时段又恰逢春运高峰,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救灾过程检验了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领导闻灾而动,奔赴抗灾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各行各业则伸出温暖之手,全力进行救灾。

而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则打破传统习惯,携手抗灾,一些地方电力供应逐步恢复,一些被雪堵的公路、铁路逐步畅通。

正因为我国政府采取了强大有力的应对措施,才使这场雪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联合国一位负责减灾的高级官员说,中国政府迅速启动抗灾应急计划,积极调配国家资源,满足了上亿受灾民众的需求,世界各国政府都可以学习中国政府的做法。

材料二:

从整体上看,这次雪灾政策应对还是及时有效的,有四种力量起到作用:

一是政府,二是军警,其中有102名将军组织疏导旅客。

三是企业,他们通过**组织,通过政府给以了很大的捐助,最后是保险体系,这几股力量形成了这次救险的一个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希望政府能建立一种比较好的联动机制,使得各种**力量能投入其中。

**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现实中从媒体中却看到以下标题:

“房地产企业集体失踪”、“汽车业保持沉默”、“保险业作用消失”,以及公益组织,**机构行动缓慢。

而不少企业也表示,并不是不想捐赠,而是找不到相应的渠道;而不少**公益、慈善组织也表达捐助、或爱心行动却找不到政府部门相应的部们。

对此红十字会一位负责人说,到底雪灾的情况怎么样,到底**需求怎么样,我们从政府那里得不到信息,完全依靠我们下面向我们报信息。

所以我们对灾情不了解的时候,不轻易发出呼吁,红十字会发出呼吁的等级有很多,因此这个东西我们要按照程序做事是有规定的,所以显得稍微迟缓一些。

发生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的时候,政府、企业、民间力量,还有包括保险业,应该进行协调,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联动?

本来有一套应急措施,也有职责的分工,但是这套东西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希望今后我们能有一个机制,使得**力量和**组织都能积极投入这个活动;第二,希望有些信息发布机制,比如**需求,哪个地区最紧缺什么物资,大家集体把这个事情做好。

材料三:

有人认为,目前,老百姓一旦面对突发事件和陷入生活困境,依靠的往往是人们良心发现而进行的有限施舍。

当发生自然灾害有大批灾民需要救助的时候,更高层次的应急救助才启动。

来自民间的个人救助是令人感动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从根本上来讲民间救助行动无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保护。

由于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贫困人口的救助没有走向法制化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对**救助形成约束,使得**救助成为开头上的大道理。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些好心人的施舍,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施恩,我们需要的是法律的基本保障。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在宪法的保护下,自然而然地,或者是理所当然的处在一个**救助的系统中。

**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他是困难群众的福音,也是**稳定的基石。

材料四:

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救助救与**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

作对于**救助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观和科学方法。

坚持**工作的价值观,运用**工作方法能够更加贴近救助对象,了解其需要并为其服务,从而取得更好的救助效果。

以往政府部门的救助工作既从服务角度着眼,更立足于管理。

而现代**救助工作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强调服务,所以,**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对更好的开展**救助救更加具有意义,政府部门也应意识到这一点。

对救助人员进行**工作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救助领域的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从全国来看,真正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极少。

以从事农村五保供养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现状为例,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目前在7万多个敬老院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千人左右,占总人数的1.4%,而初中及其以下的却占到70%以上。

救助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使得他们的服务水平难于提供。

在危急情况下,人们心态难免失衡,情绪波动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帮助。

虽然这次一些政府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组织了人力应对。

但是专业性队伍和人才却不多。

政府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常设危机应对人才库。

在外国,大多是由专业**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

材料五:

1月26,广州出发列车由于南方电网瘫痪,大规模停运,军警、卫生、医疗等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下午2时,广州市春运应急预案启动。

这一天里,还有另一群人自动选择进入紧急状态,某大学一位研究生注意到媒体关于火车站旅客滞留情况的报道,他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学校团委和学生处,民间组织广东岭南狮子会的负责人开始联系民政部门,希望捐赠物资;教师范某这一天里选择联系的是广州火车站和火车东站的春运指挥部,而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选择向主管单位广州市宗教局请示,希望有丰富志愿者经验的基督教义工也能为此出力。

义工们第一时间联络的有关部门多种多样,没有人准确的知道是哪个部门统筹义工,想出力的个人试图寻找组织,而组织则在申请主管单位批准。

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有关领导表示,没有想到**热心人士这么多,我们可利用的资源这么丰富。

广州火车站地处越秀区,越秀区民政局在火车站安置滞留旅客的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义工和志愿者对于辅助他们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8年开始的这场突发性事件,似乎令政府部门和民间义工组织找到了一种资源对接的可能。

1月27日,越秀区民政局下设的越秀区义工组织协会,立刻被动员起来,此外区民政局党员义工大队成员,以及一些街道居委会工作者随即加入物资发放队伍。

27日当天,越秀区民政系统的义工都全部到位了。

这一天里,希望作为义工帮助火车站滞留人群的民间人士仍在等待。

1月28日,一封对外公开信终于出现在广州市青年志愿者网站上:

“为确保2008年春运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市春运办统一部署和安排,现组织志愿者开展春运志愿者服务工作。

这一天滞留火车站的人已经近20万。

在以往春运工作中,民政局并非主力。

50年一遇的灾害第一次把民政局推到了大规模应急救助的前线。

1月28日,人流突然增多,安置旅客的流花馆开始挤满了,此时发放的救灾物品容易引起骚乱。

我们暂缓了一下,迅速找到了第二个方案”广州民政局的有关同志回忆到,一开始没有招募**上的义工,是因为民政局系统的工作很有秩序,他们没有想到后面滞留的旅客会越来越多。

当天下午,火车站附近地区值班的民政局工作人员再一次觉得人手不够用了。

他们随即开始联络以往有过合作的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己找上门来的抗灾的义工组织。

民政局安排义工的工作大都是在相对安全的地区发放物资和疏导人流,只有很少义工经由批准和组织,能够深入人群进行物资发放。

挑选这些义工的标准,是要看他们身体素质好不好,纪律性是不是高。

此次救灾,只接受有组织和正式登记报名的**义工。

曾有中学生和外国人想加入服务,最终被劝退。

也曾有市民自筹食物和衣物,试图自行进入火车站地区进行发放,却发现满腔热情却无法展开工作。

义工队伍中,不服从民政局统一调配的行为偶有出现。

广州市一家供水单位的义工队伍自行到一处旅客滞留区发放瓶装水,他们也许觉得那里的旅客更加需要帮助,不料引起了小范围骚乱,警察立即前来制止,刚刚发出去的瓶装水转眼打到了警察和义工身上,滞留旅客的焦躁情绪一触即发。

“使用义工,我们首先考虑义工的安全有没有保证。

那么大的人流量,义工怎么能走到解放军和警察前面?

一旦发生踩踏怎么办?

”民政局的想法没有得到一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义工的认同,他们觉得哪里最需要,就应该到那里服务。

民政人员讲述的这些情况,被其他义工所证实。

1月31日,近20万旅客一天之内再次从广交会展馆等旅客安置点回流广州火车站,武警组成的人墙一度被骚动的人群冲开。

当晚,一篇名为《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实录:

愤怒的志愿者》的帖子出现在天涯社区,并被广泛转贴。

“今天作为一名春运工作的志愿者,作为一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我深深感动的不是爱心、不是热情而是无奈、无奈再无奈!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后来涌入的人,会展馆只可以休息、不可以侯车。

想上火车一定要去火车站等,但仍然有人拿着当天的报纸来质问我们。

没多久又有大批人涌入,说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在会馆等。

作为志愿者,很无奈。

我们既不知道最新的消息,也不知道该怎么通知他们?

看着那个等了5天的2岁的孩子,忍不住掉下泪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及捐赠物资堆到天花板却不派发,“甚至是母亲带着小朋友来要一块纸皮,我们志愿者都要对着民政部门的人点头哈腰,才能答应。

”最终他们选择了“偷”,“民政部门开了封了的食物,我们就悄悄地放在袋子里,走到人群中,趁他们不注意,塞给老人和小孩。

然而,网络上的声音并不是一边倒批评民政局。

岭南狮子会的工作人员这样看待网络上对民政局的质疑:

“作为一个慈善团体的义工负责人,从1号到现在,我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都在旧交易会广场协助民政局派发物品,跟民政局的人也打了无数的交道,其实说实话,他们也很辛苦,他们大部分人已经连续奋战了7-8天,每天睡觉不到5小时。

所有民政部的人员全体出动,但人手也远远不够,现在是连各街道的公务员也全部出动,有些公务员完全没有任何民政工作的经验也马上投入工作,有时候也难怪他们有态度方式之类的不足。

另一种争议存在于义工组织之间。

由于包括广州志愿者、狮子会、基督教青年会、麦田计划等在内的各种民间组织常常在同一区域工作,属于不同团体的义工很容易互相观察。

既有动员人数多、但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的团队,有理性沉稳、具备一定应急专业性的组织。

此次应急救助对于很多非政府组织而言,也是第一次面临重大考验。

媒体的抗灾报道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民间物资的捐赠一直非常踊跃。

在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对于送到民政局的物资,他们接受的条件非常苛刻:

旧的不要,食物要有发票,往往是送过去一大堆,他们挑拣一些,剩下的还要拿回来,对于多出来的没有发放完的物资,民政局可能会拿到爱心超市去卖掉。

对于为什么要有选择的接受物资,为什么食物要有发票,其实都是应急赈灾过程中必须重视问题。

民政局的同志说:

“曾有人提出要给我们捐2000份炒面,我们没有接受,我们不知道这炒面吃了究竟安不安全。

大量民众提出捐赠衣物,但旧衣物往往也不被接受。

旧衣物必须杀菌消毒后才能发放,人流密集,一旦引发传染性疾病无法控制,时间紧张,我们没有人力和物力做这个工作。

这次罕见的大规模动员救助行动中,大部分老百姓、义工和一些一线的政府公务员一样,缺乏应急救助和捐赠的相关知识,而上述这些信息在救灾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都没有被及时而清晰的传递出来。

信息发布系统的缺失不只存在于物资捐赠过程中,对义工的组织和管理同样如此,甚至第一线的公务员往往也不清楚很多情况的变化。

岭南狮子会义工队伍的组织者在出动之前,需要自己通过网络和媒体搜集相关信息,退票点在哪、厕所在哪里等等,然后整理出来告诉义工,以便义工在碰到旅客询问时可以提供准确信息。

而义工门已经习惯了见到成群的旅客拎着行李忽然涌来又忽然涌去的慌乱大场面,“都是不正确信息误导了他们。

”一名广州青年志愿者这样认为。

很明显,这一次的火车站救助行动不仅只是给政府部门提供了一次大规模动员**义工的机会,对于很多民间组织而言,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经验。

当政府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民众力量可以动员时,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早在2005年,广州市民政局便提出,要在年内实现广州市注册义工人数达到创建文明城市所需要的户籍人口8%的目标,即义工人数达到60万人。

然而一些长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义工给出的评价是,“政府重量,而不重质。

”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广州并不缺乏义工,不缺乏热心的义工,缺的是政府对义工有针对性的管理。

“希望不是和政府只有这唯一的一次合作。

”这是一名尚未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的助学慈善组织负责人的期待。

而越秀区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正在考虑这次和义工协同作战的经验,可不可以运用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义工动员和管理工作之中。

材料六:

在这次雪灾中,整体而言,大部分抗灾救灾的职能都由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承担起来了,官方成为抗灾救灾的绝对主力。

事实上,在复杂多元的现代**,政府的职能不是万能的,政府来承担抗灾救灾的全部责任和风险难免见襟见肘。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NGO(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自治机制,它的特征决定了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整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现代应急机制的特点和趋势。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的大地震,由于程序复杂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救灾对策总部在地震后的第三天才得以成立,而在政府的应对程序启动之前,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NGO和志愿者已经到达了现场并开始组织资源、运输物资、展开救助。

危机过后,一直沉默的NGO在日本得到了认可。

这说明,在紧急情况下,NGO可以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甚至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

美国前总统、联合国秘书长海啸重建特使克林顿,总结印度洋大海啸救灾工作的八点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应充分发挥NGO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

在海啸救灾中非政府机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援助资金和实际工作,他们已经成为救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NGO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民政部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非政府组织28.37万个。

但是,我国自非政府组织诞生之日起,始终面临着政社不分、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难以实施的问题,由此带来NGO资源动员能力严重不足、运行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有学者认为,NGO机构比较小,灵活性强,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

灾害发生后,他们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另一方面能够马上组织捐款捐物和动员志愿者,做出及时的反应。

而政府不仅要判断真实情况,而且要通过庞大的管理体制层层上报、层层决策,然后才能采取行动,往往会错失救灾的最佳时机。

材料七:

从目前我国**救助资金的来源看,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占绝大多数的份额。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6年我国民政事业费支出为782.3亿元,这对于4000多万需要救济的城市贫困人口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在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各界人士纷纷解囊相助,据统计,截止到2月12日,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7个重灾区接收救灾捐款物近12亿元人民币。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每年的捐赠75%来自国外,来自国内的25%中,15%由富人捐赠,10%来自平民百姓捐赠。

而美国的慈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

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最初是由直接捐赠开始的,而捐赠的对象多是各种官办基金会。

很多至今颇具影响力的公募基金会,都脱胎于政府部委。

比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团中央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是全国妇联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农业部办的。

中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准入门槛太高。

成立民间组织所依据的法律《**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不仅申请手续繁复,而且审核条件苛刻,比如民间组织到民政部门注册时,必须要有一个党政机关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而且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

这使得许多民间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要么成立不了,要么走曲线救国的路线,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寻求合法注册,而这样的操作,就必须按照企业的标准照章纳税,组织和运作成本负担相当重。

同时,人手较少,尤其是缺乏专业人士,也是目前困扰相当一部分由企业设立的基金会的突出问题,慈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慈善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在中国这个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确、优惠的免税政策。

而我国目前对于免税问题政策比较模糊、优惠的额度偏低、程序繁琐,无形中打击了人们特别是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比如,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法所得额的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一旦捐赠金额超过3%,企业还得为捐款项的超出部分纳税。

这就造成企业捐得越多,税交得也越多。

对于个人而言,享受免税待遇所要经历的繁琐程序,也让人望而却步。

一遇到灾害,大凡机关单位总是按人头、依职务指派捐款或捐物,捐多捐少都有定数,行政色彩浓厚、缺乏自愿性、独立性、自觉性。

一般说,你想不捐或者多捐似乎都是说不过去也是容易被当前“另类”。

捐赠了款物,心里都愿意知道这些款物用在什么地方,是否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由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为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最近,一家媒体专门就唐山新时代企业家进行的一番透视,唐山新时代企业家却大发“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牢骚。

李某自称是个“听招呼型”的捐助者。

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参与过为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受害者、失学儿童、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等多种慈善活动,但每一次都需要经过街道组织或者媒体发起形式实现。

而平时想做点善事,总需要到处打听,不免产生“善门难寻”的感觉。

从事珠宝玉器经营的刘先生则属于“扔下就走形”------每次捐款都是扔下就走,从来不留下姓名。

接受来访的他千叮咛万嘱咐不可透露自己的名字,并直言并不是想当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活雷锋,而是自己经营的生意本大利也大,免得树大招风,引起**对自己财产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

在胡润慈善排行榜上列居第五位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花5000万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但是他同时不得不再掏200万去找真正的受助人。

原因是有关部门以往“盖有公章”送来的贫困生中,有一些并不贫寒,还有竟是领导的子女,慈善腐败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书福遭遇的无奈,亦可以看作中国慈善事业困境的缩影之一。

材料八:

不少南方地区的政府部门,在观念上认为防寒是北方地区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这样的一种意识引导下,在制订当地生产计划、安排当地群众生活的时候,自然就少会考虑“防寒问题”武汉市在遭遇50年不遇的冰雪低温天气后,市区多处供水管道冻裂,造成大面积停水事故。

事后检查得知,很多供水管道本身的抗冻能力就不够。

如贵州省因为凝冻天气,造成供电设施倒塌,电缆断裂的问题,也是供电部门当初在建设的时候对恶劣天气估计不足。

导致这些设施、电缆在承重、抗冻设计上存在缺陷。

雨雪天气才持续了半个多月。

全国因无煤发电而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就达4099万千瓦,致使许多地方不得不拉闸限电。

这与其说是雪灾所致,不如说是电煤管理机制出了问题。

在我国、多数火电厂都以10至12作为正常电煤库存量,5天作为警戒线。

而在美国,火电厂的电煤库存量都保持在40天左右。

一般的灾害性天气不好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

两相比较,我们的抗灾能力为何脆弱,可见一斑。

材料九:

在2008年这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前,许多人仍固执的选择出行,而最后因客观原因滞留时,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自救和互相帮助,完全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有人情绪失控,有人晕倒,更加增加了政府救援的难度。

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

这样一来,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就不再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互相帮助,减轻政府的负担。

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在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并管教家人不随便外出,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也抓得紧,大量旅客就不会知道有危险而纷纷涌向车站,也就可能避免饿死、冻死的危险。

三、作答要求

(一)材料7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

要求:

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0分)

(二)

根据材料5,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

要求:

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

(30分)

(三)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提高**求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

要求:

结构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50分)

答案

一)2008年广东省申论真题答案及范文:

 

问题一:

材料7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

要求:

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广州新东方参考答案:

 

(1)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过份依赖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企业捐赠的比例过小。

(2)我国缺乏鼓励企业捐助的税收减免政策。

(3)社会捐助的氛围不浓,企业家普遍担心捐助行为有“树大招风”之嫌。

(4)部分地区存在随意挪用捐助物资及款项的问题。

(5)社会捐助活动存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全部答案共135个字,含标点符号)

 

问题二:

结合材料5,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要求:

概括全面,措施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

 

广州新东方真题分析:

从材料5中所反映的信息来看,义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义工工作开展不易,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群众的误解。

(2)义工的社会地位相对不足,相关管理部门存在不重视的现象。

(3)有关的管理部门(如民政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甚至限制了义工的作用。

(4)义工队伍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不同的义工组织之间水平差别较大,许多义工组织在发展义工成员的过程中存在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

针对这几个问题,戴斌老师认为可以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及加大投入力度等几个角度切入。

 

广州新东方参考答案:

(1)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标语、橱窗、墙报、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义工工作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对义工群体的理解和支持。

(2)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义工服务社区的各项有关的工作制度(如义工登记制度、分组制度、培训制度、工作交流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等),加强对义工组织及成员的管理,以确保义工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

(3)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义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对义工成员的培训,严把人员准入关,着力提升基层义工组织的建设。

(全部答案共246字,含标点符号。

 

问题三:

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

 

广州新东方真题分析:

从题目的要求看,实际上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本篇文章是要从“对策”作为主要的切入点,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破天荒地推出了“正论文”的写作要求,一时间引起了多方争议,在今年的省考之前,许多公务员考生也询问戴老师是否会再考察“正论文”,当时戴斌老师认为从“不可预测性”和“避免争议性”这两个命题原则来看,应该今年不会再考“正论文”。

当时很多考生也很紧张,希望能从保险起见,预先准备一下“正论文”写法。

当时,戴老师的回答是:

如果再度考察,其实也不必太过紧张。

“正论文”其实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究竟什么是“正论文”,以戴斌老师的拙见以为,关键在于一个“正”字,一般的议论文其实是可以提出与国家主流观点不一致的看法,即考生是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与申论材料观点不一样的看法。

但“正论文”则不然,其应该是以“正”的观点作为切入点。

而何为“正”的观点呢?

其实从目前来说,一般的“个人看法”其实很难被认同为“正”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