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958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docx

高考40首诗词曲情景默写

1.《静女》

1、爱情是诗歌吟咏的永恒话题,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

2、《诗经·

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3、《诗经•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4、《诗经•静女》中“,”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5、《诗经•静女》中“,”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竟无语凝噎又岂在朝朝暮暮2、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3、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4、彤管的炜,说怿女美5、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无衣》

1、根据句意,默写《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

⑴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

                                                    

⑵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

                                                    

⑶我同你一起上战场:

                                                      

2、《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穿战裙,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的句子是,

3、有人说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三句,这使人想象到舞戈挥戟的场面。

1、与子同仇  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2、岂日无衣?

与子同裳3、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3.《氓》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2.《氓》中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老的两句是“     ,   ”。

3.《氓》以桑树起兴,从主人公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其中用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

5.《氓》中女主人公通过私定婚期安抚男子怒气的两句是“     ,   ”。

 6.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任劳任怨,却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哭诉“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氓》中女主人公同样用“    ,   ”来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7.《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   ,   ”。

 8.《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文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

9.《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10、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7.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8.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4.《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 ,。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8、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6.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8.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迢迢牵牛星》

1、《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

2、最能表达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3、《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短歌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10、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

11、表示自己期待贤才的热诚的诗句是:

,。

,。

12、点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13、曹操《短歌行》借《诗经》中的“,。

”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7.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7.《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

3.《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

,。

,。

,。

,。

10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园田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1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8.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0.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8.春江花月夜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善于用典。

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居秋暝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突出山间社会生活幽静安宁的句子是“        ,        ”。

10.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越中览古

1.《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2.《越中览古》中表现越军气势强大,耀武扬威的两句是:

,。

13.将进酒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蜀相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答案

8.春江花月夜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古人善于用典。

在《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山居秋暝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0.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2.越中览古

1.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2.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13.将进酒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蜀相

1、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15《客至》——21《菩萨蛮》情景默写

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

,。

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

2、《客至》中点名客人来访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心境的一句是,。

3、《客至》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两位挚友欢乐的相聚气氛的一句是,。

4、《登高》中描摹了六种自然景观特点的句子是,。

5、《登高》中感慨秋天萧瑟,韶华易逝的句子是,。

6、《登高》中表现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孤独的处境的句是,。

7、《登高》中表现诗人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是,。

8、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

9、《登岳阳楼》描写诗人身世飘零,孤独凄苦的一句是,。

10、《登岳阳楼》中,诗人关心国事、潸然泪下的一句是,。

11、《石头城》中以山水开篇,写出江山依旧,城池荒芜的一句是,。

12、《石头城》中借月抒怀的句子是,。

1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

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