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86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教案1.docx

《第三章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教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教案1.docx

第三章教案1

法脿中学(史地生教研组)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王泽琼参加讨论的教师:

备课时间:

2011年10月6日讨论时间:

2011年10月12日

教研组长签名:

教科处主任签名: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

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概念

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举一反三:

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学生交流:

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小结过渡:

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

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讲解:

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出示风向图讲解:

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

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

风力有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分组练习

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

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

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

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

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

阴晴状况

风力大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

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

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

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

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

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

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

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

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

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

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

(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

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

4月(℃)

7月(℃)

10月(℃)

北京

4.3

10.2

22.7

10.4

伦敦

3.0

5.0

17.0

10.0

开普敦

24.6

12.9

9.8

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

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

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

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

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

想一想

提问:

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

有什么规律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

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

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

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

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

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

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

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

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

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

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

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4.南通地区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3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

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

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

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

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

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

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

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

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

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学生:

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教师:

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1、学生:

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2、学生:

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

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

观看资料:

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

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

说明原因。

学生:

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

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

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

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世界气候的分布: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  ⑵海陆位置  ⑶地形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  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    )    晴空万里(    )

四季如春(    )    春光明媚(    )

2、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        )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

3、探讨: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