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78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docx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

推拿按摩调节小儿脾胃

添加日期:

2011-02-11  阅读数:

53

     按摩治胃病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

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家庭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

具体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二.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

  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四.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宝宝生病了有效的推拿按摩法

育兒知識2010-11-2216:

58:

48阅读36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一、小儿感冒的居家推拿和养护

 冬季是小儿感冒高发季节,除了合理用药外,常用的推拿手法和家庭防护,对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也很有帮助。

   常见推拿法

   推攒竹: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50次,主治发热头痛。

   推坎宫:

用两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清天河水:

用食指和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100~300次,主治发热。

   揉迎香:

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

   揉膻中:

用中指端揉两乳头中间点,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

   自我防护

   1.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

   2.每晚用较热的生姜水泡脚直至皮肤发红。

   3.每晚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4.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

   5.每日用醋在室内熏蒸1次,每次20分钟,能去除居室内的病毒。

   最后要强调,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饮水、多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二、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

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

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

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

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推100~200次。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三、推拿手法治小儿“拉稀

小儿腹泻,多因消化不良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多,每日五六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或水样便,或溏稀便,或夹黏液。

小儿腹泻严重者,常因大量水样便而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亦可出现死亡。

 下面简单介绍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操作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操作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

操作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作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操作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操作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作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作按揉。

   捏积疗法:

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

操作时,操作者以双手食指 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

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作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

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作捏提手法。

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小儿在腹泻较重时,尤其是水样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

 

四、推拿治疗小儿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小儿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辛辣、香燥、炙烤之品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燥热内结,肠腑传导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也可因先天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或病后耗伤津液,大便秘结。

由于排便困难,部分小儿可发生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或可由于便时用力太过,引起肛裂或痔疮。

 

 推拿治疗便秘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主要因饮食而起。

证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

治疗应顺气行滞,清润通便。

手法主要有:

   1、清大肠:

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

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

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

   2、退六腑: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抖肘成一直线。

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100~500次。

能通腑泻热,滑肠泻下,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

   3、补肾水:

位于小指螺纹面。

操作时,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

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之功效。

   4、摩腹:

用掌或四指轻贴腹部,缓缓顺时针移行。

有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之功效,能直接顺应肠道走向,促进肠蠕动。

   5、下推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时,由上往下,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之功效。

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

   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无华,形疲乏力,大便努挣难下,便质不干,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治疗应益气养血,开塞通便。

手法有:

   1、补脾:

脾土位于拇指桡侧缘。

操作时,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

能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2、推三关:

位于前臂桡侧,太渊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线。

操作时,自下向上推100~500次。

具有温里散寒,温补气血之功效。

适用于各种虚证,如身体虚弱,神疲气怯,面色无华等。

   3、捏脊:

为第一胸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由下往上30遍。

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凡脾胃虚弱之证,均可用之。

   4、另外也可加用清大肠,揉肾俞以滋阴润燥,理肠通便。

   注意事项:

便秘患儿应每天进行定时排便的训练,合理膳食结构,增加活动。

应多食粗纤维食品和杂粮、蔬菜。

 

五、小儿支气管炎的按摩方法

为本病主要属中医“风温”病的范围。

发病原因为肺卫不固,风热从肌表口鼻犯肺,以致热郁肺气,蒸液成痰,若病邪进一步内侵,即可发生热入营血和正虚邪陷的变化。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或气急、鼻煽、咯痰、呛奶、呕吐、呼吸困难等。

 清“肺经”、       清“天河水”、       推“三关”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

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

常用手法:

   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

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

   ①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

   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

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

常用手法:

   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

   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横纹200次,清肺经300次。

   

(2)清肝经3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

   (3)点揉天突、膻中、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头痛、鼻塞加揉膊阳池50次。

   

(2)高热不退,挤捏天突至剑突及两侧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本法对轻症患儿有一定疗效。

   

(2)对重症肺炎患儿必须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出现危险。

   (3)患儿所住房间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小儿哮喘可试试按摩治疗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

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

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

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

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

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

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

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

两手虎**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

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

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

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

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点按天突:

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

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点压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凹陷)下3寸(相当于自己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处。

经常点按此穴,有助于健脾益气,强壮体质,预防哮喘复发。

 

七、推拿按摩能调节小儿脾胃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

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家庭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

具体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二.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

   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四.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按摩可提高幼儿免疫力

 自学按摩护养中医学特别注重“治未病”,即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注意保健,增强幼儿体质,一旦有外邪侵袭人体,可以不得病或得病易愈,病情轻浅。

对体质较弱的小儿来说,小寒时节,妈妈们的自学按摩对小儿养护显得至关重要了。

 中医学认为,冬季为幼儿进补之佳季,但并非只有药食两法,按摩推拿也是进补方法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幼儿常脾土不足,由于生长发育快,冬季进补食品药品较多,所以脾胃的调护至关重要。

古人主张手法调补脾胃,才能使幼儿运化健旺,元气充足,抗病能力强,不易为外邪所犯。

临床已证实,按摩“补”法可明 显提高幼儿的免疫能力。

   

幼儿自学按摩操作步骤

   处方:

按脾土200次,掐揉足三里100次,摩腹5分钟,捏脊5遍。

   1幼儿取抱坐势,妈妈固定其左手,先按摩脾土200次,次掐揉足三里100次。

   2幼儿取仰卧势,顺时针摩腹300次。

   3 幼儿空腹取俯卧后,先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摩3遍。

接着暴露脊背常规在脊柱两侧按摩3遍,第4和5遍时,在肾腧穴区,胃腧穴区,肺腧穴区各按一下,最后用双手拇指按揉以上各腧穴区3次结束。

   注意事项:

一般在清晨或饭前进行,每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急性传染病期间暂停,病愈后再进行。

原文地址:

小儿感冒的推拿按摩法治疗作者:

静修小僧

小儿在生病时不容易喂药,也有很多家长担心药对小儿的身体会有副作用,那么推拿按摩的方法相对来讲就是经济实用,被家长和孩子普遍欢迎的方法,实践也证明了其非常有效。

 

对感冒有如下按摩法,可根据症状适当加减。

 

清天河水:

清热,消食,化痰,止咳,定惊150-300次

推天河水示意图

 

天河,穴位名。

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这正好是心包经的位置,逆推心包经,既可泻肝经之火,又可补脾经之血,肝火得泻,心里自然清凉,脾经得补,胃口必会大开.所以对于那些夜里手脚心发热,汗出烧不退,烦燥难眠,夜咳不止等热性病症,最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风,神倦易困的虚寒性体质,则万不可用.

 

推"天河水"方法简单:

爸爸妈妈用拇指,从孩子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到肘窝的曲泽穴为一次.每次要推至少300次.推时要在宝宝的小臂上抹些润肤乳,或者滑石粉,防止擦伤皮肤.睡前给孩子推一推效果最好.比如说可边讲故事边给他们推,即增进了亲子感情,又帮孩子调理了身体。

 

这条经脉,对肝火较旺的成年人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平时工作烦累了,坐在办公室自己推,静下心来也能渐渐体会到肝火舒解,内心清凉的感觉。

润肤乳推荐:

1. 强生的薰衣草润肤乳,是薰衣草和甘菊的香气,有平和宁神的作用,而且配方安全,宝宝和大人用都很好。

2. 欧舒丹L'Occitane的薰衣草润肤乳,基底是乳木果油,加入了葡萄籽油、维他命E及迷迭香,十分地滋润,用后散发着令人快乐宁和的香味。

 

推三关(与清天河水同方向):

补脏腑之气,补虚

线状穴位。

  位置:

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次数:

100~300次。

  主治:

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临床应用:

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退六腑(与清天河水方向相反):

退六腑实火,退高烧

线状穴位。

  位置:

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退下六腑。

 

  次数:

100~300次。

  主治:

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

  临床应用:

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

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

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

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

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

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

1。

 

清脾:

清利脾胃食火,助消化(50-300次)

清脾经:

在患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掌根直推

补脾:

补脾胃虚弱(大拇指手指弯曲到约成60-90度角,沿角的底部切过直推为补法)

泻心:

中指螺纹面往指尖方向推,清泻心火,治疗舌尖红,烦躁,小便黄

泻肺:

无名指螺纹面往指尖方向推,清泻肺火,治疗咳嗽

补肾:

小指螺纹面从指尖向手掌方向直推,补肾水,肾气,助生长发育

泻小肠:

小指外侧面往指尖方向推,同泻心火

掐山根,人中,承浆,提耳朵治疗惊吓,强肾

掐脊(捏脊):

从七节开始往上直到大椎穴;消食,化痰,强健脏腑,提高免疫力(三次)

上推七节骨:

止泻,治疗久泻不止50-100次

下推七节骨:

治疗便秘

揉肚脐:

顺时针,泻,助消化;反之(逆时针)补

儿科按摩学应试指南

(本资料由广州博朗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整理校对,感谢各级领导和广大用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在山东、江苏、浙江、广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力争为盲人朋友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第一单元概述

细目一:

小儿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小儿按摩独特体系的形成及其代表

【要点解析】

1.隋唐时期,按摩疗法已经逐渐发展到治疗儿科疾病,《千金方》中首次记载将膏摩用于小儿保健按摩。

2、明代是小儿按摩发展兴旺时期,正式形成了小儿按摩的独特体系,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问世。

3.小儿按摩的重要著作有明代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明代周于藩的《小儿推拿秘诀》,清代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鉴的《厘正按摩要术》,夏禹铸的《幼科铁镜))。

4.新中国成立后,儿科按摩得到了新的发展。

细目二: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要点一】小儿生理特点

【要点解析】

1.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2.“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气血、功能均不够完善。

3.“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而阴阳物质的需求量常不足。

【要点二】小儿病理特点

【要点解析】

1.小儿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