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76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作者:

袁宏道

原文OriginalText

译文TranslatedText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

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

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我“教授”这种官职。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

乙亥年二月。

【注释】

[1]燕(yān):

古燕国区域,这里指北京地区一带。

[2]花朝(zhāo)节:

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

[3]犹厉:

仍然剧烈。

犹,仍然,还。

[4]冻风时作:

冷风时常刮起来。

作,起。

冻风,冷风。

[5]砾(lì):

小石,碎石。

[6]局促:

拘束。

[7]驰行:

很快地行走。

驰,很快地跑。

[8]辄:

总是,就。

[9]廿(niàn)二日:

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的,所以没写月份。

[10]⑩稍和:

微略暖和。

[11]偕(xié)数友:

和几个朋友一道。

[12]东直:

指北京东直门,在城东北方。

满井在东直门东北三四里。

[13]土膏:

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14]若脱笼之鹄(hú):

好像是从笼中飞出来的天鹅。

这句说的是作者。

[15]于时:

在这时。

[16]解:

融化,解冻。

[17]波色乍明:

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乍,初、始。

[18]鳞浪:

像鱼鳞似的波浪纹。

[19]晶晶然:

亮晶晶的。

[20]新开:

新打开。

[21]冷光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匣,指镜匣。

[22]山峦为晴雪所洗:

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

晴雪,晴空之下的雪。

[23]娟然:

美好的样子。

[24]鲜妍(yán):

鲜艳而美丽。

[25]如倩(qiàn)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

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

掠,梳掠。

[26]舒:

伸展。

[27]梢:

原意是木的尖端,这里指柳梢。

[28]披风:

在风中散开。

披,开、分散。

[29]麦田浅鬣(liè)寸许:

意思是麦苗高约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长毛。

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30]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

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

茗,茶。

罍,酒杯。

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

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31]劲:

猛,强有力。

[32]徒步:

步行。

[33]浃(jiá):

湿透。

[34]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

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

呷,吸而饮。

鳞,代鱼。

[35]悠然自得:

悠闲得自己感到舒服、满意。

[36]毛羽鳞鬣:

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37]始知:

才知道。

始,副词,才。

[38]未始无春:

未尝没有春天。

这一句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39]城居者:

在城市里居住的人。

城,在城市里。

名词用作状语。

[40]未之知:

即“未知之”,不了解这情况。

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前置。

[41]夫不能以游堕事:

堕,坏、耽误。

[42]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43]恶能:

怎能。

恶,怎么。

【赏析】

文章的开头就不俗,充分反映了作者“不拘格套”和“发人所不能发”的文学主张。

作者在文中是写春游,但一开头却写不能游;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是早春时节那将舒未舒的柳条和如浅鬣寸许的麦苗,但开头却大写气候恶劣,“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

在这种气候下,即使有心去郊游也无法成行: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作者用恶劣气候和不能出游作一篇游记的开头,在立意和结构上起了这样两个作用:

其一,是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从而得出作者要得出的结论:

“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当然,结论之外又有深意,它实际上是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如没有第一段的飞砂走砾、枯坐一室,这个创作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其二,在结构上更能体现出作者“不拘格套”“发人所不能发”的创作主张。

这段文字作为游记开头却大写其不能游,这种出人意料的新奇笔法当然不同于常格,既反映出作者随笔写来、兴之所至的性灵和意趣,也在新奇之中看出作者不同于常规的文学追求。

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去写春游,这中间没有过渡性的语句,显得很突兀,反映了作者思绪的跳跃。

“二十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短短一句之中,交待了出游日期、春游地点及行走路线,显得干净利落。

下面即进入对满井春色的正面描绘。

作者描绘的步骤是按游人的观赏习惯由远及近、由面及点。

作者先写远景: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如脱笼之鹄”。

这是对郊外早春的总体印象,也是对满井一带的泛写和纵览。

作者虽未提早春,但早春景色自现。

正因为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春雨蒙蒙,大地才会变得滋润,但春天毕竟才刚刚开始,所以又是“微润”。

同样地,正因为是早春,草木尚未繁茂,人的视线无遮无拦,才会“一望空阔”。

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于此可见一斑。

另外,作者又用“脱笼之鹄”来形容他乍见郊外早春景色的感奋和摆脱了城中局促的欢欣,也显得生动传神,使景和情很好地交融为一体。

下面,转入近景的描绘,作者选择三组优美的镜头来表现早春二月满井一带的旖旎风光。

首先写水: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始解”与“乍明”,说明春天已到,但又是刚到;“鳞浪层层”,既明写春风,又暗示河冰已经消融;“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形容春天到来时河水之清澈,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则又清澈之中加上寒意,更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二月春水的典型特征。

作者正是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和特别准确的副词来描写二月春水的形态、颜色、温度的。

写山时,作者则又变换手法,用拟人的方法来表现。

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说积雪消融,而说“山峦为晴雪所洗”。

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

这种拟人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也使积雪和山峰在拟人的手法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

写田野,则抓住柳条和麦苗,柳条是将舒未舒,麦苗像野兽身上浅浅的鬣毛。

我们读后不能不叹服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比喻的生动准确。

“将舒未舒”和“浅鬣寸许”,不但准确地写出了柳条和麦苗在早春二月时的形状,而且也把它们时时变化着的动态表现了出来。

时时在吐芽,这才会将舒未舒;时时在拔节,这才会像兽身上不时生长着的鬣毛。

这样的比喻更能体现出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向上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谈山水画技法时说:

“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

”(《论画体》)也就是说画山水时要“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切忌全面而细密。

看来,袁宏道是深谙此道的。

他写满井之春,并没有全面地去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这几个典型事物来以点带面,从内在气质上把满井初春的气息写活了。

如果只一味地描景,即使把景物写得再逼真,也算不上山水小品的上乘。

更为重要的还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正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必须把“人的心灵的定性纳入大自然物理”(《美学》),让山水景物都带上作者的主观感情,成为王国维所称赞的“有我之境”。

袁宏道在这篇游记中就是这样做的。

在作者的笔下,不但那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的游人都是兴之所至、自得其乐,而且曝沙之鸟,呷浪之鱼,也悠然自得,都有一种摆脱拘牵,放情于春光中的喜气。

这种情志,实际上是作者厌弃官场,欣慕大自然的主观感觉的折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随着草木向荣,禽鸟的欢叫,春风的鼓荡变得更浓更深。

情与景、主观与客观便浑融到一起分不清孰宾孰主了。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

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

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

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

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

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

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

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

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

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

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室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

“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

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室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

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

“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

“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

“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

“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

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

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

“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

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

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

“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

“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

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

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

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

“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

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

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

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

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

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

“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

“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

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

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

“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

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

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

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

“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

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

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

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

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

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

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

辜负春光,岂不可惜!

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

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

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

“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

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这几句是说:

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

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

“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

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

“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

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

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

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

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

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

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

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