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525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docx

优渡满分初中物理秋季教材

初中物理知识系统与考点透视

第一章声现象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1)条件:

(1)声源:

2.传播:

(1)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

(2)以的方式传播;(3)声波能传递。

3.声速: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

(2)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回声:

(1)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2)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二.声音的特征以及超声与次声

5.音调:

(1)定义:

声音的;

(2)影响因素:

;频率越大,音调越;(3)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Hz到Hz,①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②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

6.响度:

(1)定义:

声音的,

(2)影响因素:

①与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②与离发声体的有关:

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

7.音色:

(1)定义:

声音的;

(2)靠音色来声音。

三.噪声及其防止

8.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9.防止: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在处减弱;②在中减弱;③在处减弱。

(2)减弱噪声传播的三种方法:

①;②;③。

四.强化练习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右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  )

A.赶快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9.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求火车离此人多远?

(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10.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

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第二章物态变化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温度及其测量

1.定义:

物体的叫做温度。

2.单位:

℃,的温度是0℃,l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

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2)正确使用:

①用前三看:

观察它的、、。

②用时三要: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相平。

4.物态变化:

(1)物质状态: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

(2)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叫做物态变化。

如图1所示。

二.熔化和凝固

5.定义:

物质从的现象叫做熔化,从的现象叫做凝固。

6.晶体熔化时热量,温度,这个温度叫;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没有熔点。

7.晶体溶液有。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8.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需。

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9.蒸发:

有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越大,蒸发越快;③液面上方越快,蒸发越快。

还与有关。

10.沸腾:

①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保持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

③液体沸点与有关,同种液体,气压越高,沸点越。

④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要,二要。

11.液化:

①物质从叫做液化。

②液化有两种方式:

一是,二是。

③气体液化时要。

四.升华和凝华

12.升华:

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②升华,可以。

13.凝华:

①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②凝华过程中要。

五.水循环

14.水循环;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就是。

15.云、雨、雹:

①空气中水蒸气小水滴或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

②云中和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遇暖成水珠,这就是。

③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空气,水珠很快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

16.雪、雾、露、霜:

(1)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

(2)当夜晚或早晨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就形成。

(3)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

(4)气温低于0℃时,地表附近的水蒸气直接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

六.强化练习

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oC的房间里,冰将()

A、能继续熔化B、再熔化一会儿C、不能继续熔化D、都有可能

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

A、小河的水结冰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

C、水蒸发成水蒸气D、太阳出来后霜化成水

 

第三章光现象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光源和人造光源。

2.传播规律:

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3.光线:

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

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所以是不存在的。

4.影: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

5.光速:

光在的速度最大,为。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c/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2c/3.光速比声速得多。

6.光年是的单位,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传播的路程,不是单位。

二.光的反射

7.反射现象: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8.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的。

9.反射类型:

物体对光的反射分和两类。

它们都遵循,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的缘故。

三.平面镜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物在镜前,虚像在镜后。

(2)像与物,虚像和实物所在的位置的连线与镜面,到镜面的距离。

11.实像与虚像:

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相交所成的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出来,能用底片感光。

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光线的相交而成的像。

虚像上呈现出来。

12.平面镜的应用:

①利用平面镜,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在墙上挂上大平面镜,可以视觉空间。

②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光路的作用。

四.光的色彩

13.色散现象:

太阳光能分解成、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其中的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光的;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

1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的色光决定。

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显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反射的物体显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吸收的物体显色。

四.强化练习

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

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04佛山)如图右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5.(04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A.反射角应为50°B.折射角应为40°C:

折射角应为50°D.反射角应为40°

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右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B.4mC.5mD6m

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_____

10.(04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到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

2.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两侧,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光垂直射向介面时,传播方向。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的。

3.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的,实际上也是光的现象。

二.透镜

4.几个名称:

①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O0’叫做;②透镜的中心叫,通过光心0的光线传播方向;③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F叫,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会聚的点叫;④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叫做;⑤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u叫做;⑥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叫做。

5.三条特殊光路:

如图2所示。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

凹透镜折射光线的经过虚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

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

(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2)用平行光检测,对光起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作用的是凹透镜;(3)用光屏检测,能在上呈现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凹透镜。

三.透镜成像规律

7.凸透镜成像原理:

如图3所示,烛焰可看作是由许多组成的,每个发光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点,全部的像点构成了烛焰的像。

8.凸透镜成像规律:

(1)成实像时;成虚像时。

实像皆,虚像皆。

(2)u=f是成的分界点,u>f时,U=f时,u<f时。

(3)u=2f是成的分界点,U>2f时成的实像,u=2f成的实像,f<u<2f成的实像。

9.凹透镜对物体只能成像。

10.像的放大与变大:

(1)放大是指所成的大;

(2)变大是指的大。

11.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让凸透镜太阳光,使白纸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为止;

(2)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D;(3)凸透镜的焦距。

四.透镜的应用

12.放大镜:

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使物距,透过透镜便可以观察到一个,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镜的。

13.幻灯机(投影仪):

是利用凸透镜能成这个原理制成的。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14.照相机:

是利用凸透镜能成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上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多少,控制进光时间。

15.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人的眼睛由、、瞳孔和眼睑组成。

人眼的明视距离为cm。

在人眼观察近景时,像落到视网膜前的是,用配戴镜片的眼镜来矫正;若像落在视网膜后的是,用配戴镜片的眼镜来矫正。

16.望远镜与显微镜:

它们都由两组组成。

望远镜能将远处物体,显微镜能将近处物体。

五.透镜的应用

1.(11烟台)在右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2.(11河南)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右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3.(11福州)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ABCD

4.(11北京丰台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

A.

  B.

C.

 D.

5.(11广东)如下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ABCD

6.(11山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7.(11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

8.(11大连B)如右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

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9.(11江苏宿迁)如下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10.(11福建泉州)如右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点;若想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_点。

(选填“A”、“B”或“C”)

11.(11湖北黄冈)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12.(11辽宁本溪)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

13(11北京丰台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好像变浅B.坐在教室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14.(11哈尔滨)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15.(11福州)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右图所示, 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________,该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

 

16.(11湖南郴州)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__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___色.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长度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

1km=m=mm=μm=nm,1m=dm=cm=mm。

2.测量工具:

(1)用前三看:

一看、二看、三看。

(2)使用方法:

①使零刻度线被测物体的一端;②使刻度尺的刻度线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不可斜视;④记录时,既要记录、,还应注明测量。

3.误差:

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不是,错误可以,误差不可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4.单位及其换算:

1h=min=s,1s=ms。

5.测量工具:

、手表等。

三.机械运动

6.定义: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

7.参照物:

被选作的物体。

参照物选取时,

(1)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清楚、容易描述;

(2)不能选取作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

研究物体时,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行驶的列车选铁轨两旁的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若选择为参照物列车是的。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

(2)相同路程比。

四.速度

10.定义:

物体内所通过的路程;定义公式为。

11.单位:

1m/s=km/h。

12.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五.直线运动

13.运动分类:

(1)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

(2)按路径分直线运动和。

14.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图象是一条。

15.变速直线运动:

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内或内运动的快慢情况。

六.直线运动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

6,运动路程之比是3:

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9:

1B.1:

9C.4:

1D.1:

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A.30.8mB.30mC.29.3m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性质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质量

1.概念:

(1)定义:

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单位:

1t=kg=g=mg。

(3)质量是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2.测量工具:

(1)实验室用测质量;

(2)生活中用等测质量。

二.天平的使用

3.天平的调节:

(1)水平调节:

把天平放到台面上,

(2)横梁平衡调节:

①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然后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对准的中央红线。

4.称量过程:

(1)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用向右盘加减砝码;

(2)在加减砝码时,先,再的加砝码;(3)移动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4)右盘中的总质量与的示数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三.密度

 

5.概念: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定义公式:

(3)单位:

lg/cm3=kg/m3。

(4)意义:

密度是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m/V是的。

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都无关。

6.测量:

(1)原理:

(2)器材:

(3)步骤:

①方法一、按图4所示步骤依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加入液体后烧杯的总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的体积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②方法二、按图5所示步骤测量m1、V、m2;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③方法三、按图6所示步骤测量m1、V、m2;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误差分析:

方法一由于烧杯中的液体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的体积,,计算得到的密度;方法二同样不能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得液体的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方法三测得液体的体积与质量不存在谁倒入谁的问题,即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