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478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知识点.docx

《中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知识点.docx

中考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出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的传播并没有停止)。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而且声音的传播速度还跟温度有关。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据此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这就是双耳效应.

考点二:

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由频率决定。

频率是每秒声源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叫超声波。

弦乐器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弦越细、越短、越紧则音调越高;管乐器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空气柱越短、越细则音调越高。

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另外,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以及声音传播的方式有关。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

我们凭听觉判断熟人的声音或者乐器的种类靠的是音色。

考点三: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

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声源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是指声源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噪声是指干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乐音是指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声音。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划分,符号:

dB。

0dB是人耳可以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为了保证休息与睡眠,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从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在人耳接受处控制。

考点四:

声音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声呐、B超、蝙蝠回声定位、超声波探伤、听音乐会、听报告等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

超声波碎石、超声波除垢、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焊接等等。

第二章光现象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可分为天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等等)和人造光源(如:

点燃的蜡烛、正在工作的电视机等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打靶时需要三点一线才能命中目标等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空间已知的最快的速度,其大小为:

c=3×108m/s=3×105km/s,在空气、水、玻璃中的速度依次减慢,这一点与声音的传播特点刚好相反。

考点二: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

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刻度尺、笔等等。

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1.显示光路,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量角器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结论是: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反射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中常见考查方向有:

1.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进行实验?

答:

选玻璃板是利用它的透光性,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从而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为什么要两根相同的蜡烛?

答: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什么要用刻度尺?

答:

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4.为什么看到两个像?

答:

因为玻璃板有前后两个面,每个面都成了一个像。

5.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该选择厚一些的还是薄一些的玻璃板?

答:

应该选择薄一些的。

6.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能否接到像?

这说明什么?

答:

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7.如果用两节相同的电池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电池的像不够清晰,给你一个手电筒,你应该如何操作才能使像清晰?

答:

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电池。

8.若把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如何运动?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答:

像也会远离玻璃板,大小不变。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用作汽车的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作太阳灶、手电筒的聚光瓦。

考点三: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潭清疑水浅”、“一笔三折”、“海市蜃楼”、“星光闪烁”等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等于0°。

考点四: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彩虹、“佛光”、霓都是因为光的色散而形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者等量混合得到白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者等量混合得到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允许透过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允许七种色光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七种色光,黑色物体几乎不反射任何色光。

考点五: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吸收红外线,也在向外辐射红外线,深色物体吸收红外线本领较强,高温物体辐射红外线较强,红外线的应用有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瞄准器、红外线取暖器等等。

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以使萤光物质发光,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的应用有紫外线灭菌、紫外线验钞、紫外线灭蚊灯、紫外线鉴别古字画等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例析:

——考点精析,不留盲点

考点一:

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中间厚而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而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中常见考查方向有: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等。

2.主要实验步骤有哪些?

答:

第一步,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第二步,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第三步,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

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蜡烛在焦点上;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外,但是靠近焦点,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等等。

4.实验时,光屏上成了清晰的像,若用纸片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像会怎样?

答:

像的大小不变,不会缺少一部分,但是会变暗一些。

5.成像偏下应该如何调节?

答:

若只调蜡烛应该向下;若只调凸透镜应该向上;若只调光屏应该向下。

凸透镜成像的具体规律及应用见下表: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结构类似照相机,晶状体与角膜共同的作用类似于凸透镜,玻璃体类似于暗箱,视网膜类似于胶片。

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前后径太长,远处的景物成像在视网膜前。

矫正方法是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扁平,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前后径太短,近处的景物成像在视网膜后。

矫正方法是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焦距的倒数叫做焦度,焦度乘以100就是眼镜的度数,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

考点四: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通过它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人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小部分了。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在焦点附近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可以使视角增大,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考点一:

温度、温度计

温度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生活中常用的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它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两者之间进行100等分,每一份是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等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与被测物体脱离;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若测量液体的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的截面做成三棱形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凸透镜成像:

液柱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得更清楚;使用温度计前要甩一甩,是利用惯性,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放热。

有固定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常见的晶体有:

冰、食盐、海波及各类金属,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没有固定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

玻璃、塑料、松香、沥青等等。

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的主要考查方向有(以冰为例):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大烧杯、大试管、水、冰、温度计、秒表等等。

2.给冰加热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用这种加热方法?

答:

水浴法,可以使受热均匀。

3.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能画出相应的实验图像,并会对图像进行分析。

考点三:

汽化与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两者的异同点见下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态温度的高低,液态表面积的大小,液态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液态的种类。

探究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考查方向主要有: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大烧杯、水、温度计、秒表等等。

2.实验时间太长,如何改进?

答:

加一个密封盖在大烧杯上,少用一些水,用热水做实验,酒精灯的火焰调大些等等。

3.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答:

沸腾前,有少量气泡生成,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生成,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直至升至水面破裂。

4.沸点低于100℃,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

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液化的两种方式:

加压和降温。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常见的升华现象有:

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变小了,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了,北方的冬天里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等等。

常见的凝华现象有:

霜的形成,雪的形成,雾凇的形成,冰箱冷冻室内的冰棍包装纸上“白粉”的形成等等。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考点一:

电荷、摩擦起电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使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叫做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斥。

物体带电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

Q,单位:

库仑,单位符号:

C;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符号:

e,e=1.6×10-19C。

考点二:

电流与电路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电源负极。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其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其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源,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用电器,提供电流路径的导线,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

用规定的电路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电流不经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回负极叫做短路。

考点四:

电流的强弱

电流强度是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

安,符号:

A。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

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串联;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可以采用估测或者试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量程,试触时,要先试触大量程,为了使测量值准确,应该尽量选用小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在电源两端。

A.0.42AB.0.44AC.2.2AD.2.4A

考点五: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常见考查方向有: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电源、开关、导线、规格不同的灯泡(多个)、电流表等等。

2.实验时电流表指针反偏是什么原因?

答: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指针指在右边没有刻度处是什么原因?

答:

量程太小了。

4.指针偏转角度太小是什么原因?

答:

量程太大了。

5.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多次?

答:

多次测量为了使数据更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出结论。

6.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

考点一:

电压、电压的测量

电压是是使电荷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的原因,符号是U,单位是伏特,简称:

伏,单位符号v,常用单位:

千伏(kv)、毫伏(mv),进制关系:

1kv=1000v,1v=1000mv。

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

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使用前要先估测或试触从而选择合适的量程,试触要先试触大量程,为了使测量值更准确,应该尽量选用小量程;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使用。

考点二: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常见考查方向有: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电源、开关、导线、规格不同的灯泡(多个)、电压表等等。

2.实验时电压表指针反偏是什么原因?

答: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指针指在右边没有刻度处是什么原因?

答:

量程太小了。

4.指针偏转角度太小是什么原因?

答:

量程太大了。

5.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多次?

答:

多次测量为了使数据更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出结论。

6.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考点三:

电阻

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符号是R,国际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

Ω。

常用单位有:

兆欧(MΩ)、千欧(k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MΩ=1000kΩ,lkΩ=1000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绝大多数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

使用时要按“一上一下”的连按方法,闭合开关前需把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有些材料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电阻变为0,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导现象,超导体可以用来做输电线,不能用来做电热体;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硅、锗属于半导体材料。

考点四: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简单的电路故障

串联电路中,若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示数为0,则是断路,并且电压表并联在出现断路的用电器两端时有示数(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若只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且电压表并联在其两端时示数为0,则该用电器被局部短路。

并联电路中,若只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则该用电器断路。

第七章欧姆定律

考点一: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常见考查方向有:

1.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

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2.如何作电路图?

答:

如下图。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怎样?

答:

应该断开。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

答:

应该放在阻值最大处,为了保护电路。

5.如何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

答:

可以估测或者试触,试触时要先试触大量程,选择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小量程,这样可以使读数更准确。

6.若电表反偏是什么原因?

偏转角度太小或者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值又是什么原因?

答:

电表反偏是因为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偏转角度太小是因为量程太大了;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值是因为量程太小了。

7.实验时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答:

控制变量法,即: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证电阻不变,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电压不变。

8.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得到多组数据,从而寻找规律。

9.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时,应该如何操作?

为什么?

答:

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阻值增大的方向移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10.实验结论是什么?

答:

在一段电路中,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1.实验完毕后,拆线应该先拆何处?

答:

应该先拆电源。

考点二: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

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公式表达为

,其中I的单位要用A,U的单位要用v,R的单位要用Ω,变形公式有:

U=IR,

在利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时要注意:

1.电流、电压、电阻必须对应于同一用电器,2.单位必须统一。

在欧姆定律的相关计算中,要应用一下规律或公式:

1.串联电路中:

I=I1=I2,U=U1+U2,R=R1+R2;

并联电路中:

I=I1+I2,U=U1=U2,

2.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

;U=IR;

3.串联电路等流分压:

I1=I2,

并联电路等压分流:

U1=U2,

4.在动态电路中,要把握两个不变:

1.定值电阻阻值不变,2.电源电压不变。

经常要利用这两个不变建立等式来解题。

第八章电功率

考点一:

电功

电功是指电流流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的形式的能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也就是把多少电能转化为了其他形式的能。

电功和电能的符号都是W,它们的单位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还有千瓦时,符号是kW·h,1kW·h=3.6×106J。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工具,要会读电能表并能理解电能表上面各种参数的意义。

电功的计算公式有:

W=Pt=UIt=I2Rt=(U2/R)t。

使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考点二:

电功率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电功率的符号是P,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1kW=1000W。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当U实=U额,则P实=P额,当U实U额,则P实>P额。

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常见考查方向有:

1.实验原理是什么?

答:

P=UI。

2.实验器材有那些?

答:

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等。

3.画出电路图。

答:

如下图。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怎样?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怎样?

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是否应该立刻拆除电路,更换灯泡?

答: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放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不应该立刻拆除电路,更换灯泡,而应该移动滑片,观察实验。

5.会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

6.测量结果不可以取平均值。

7.会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家庭电路的电功率。

考点三:

焦耳定律

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的内容是: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这就是。

公式表达为Q=I2Rt。

探究焦耳定律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

电炉、电热毯、电烙铁、电饭锅等等;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的例子:

电视机后面有散热孔、计算机装有散热风扇等等。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等组成。

家庭电路的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与其控制的电灯是串联的,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三孔插

考点四:

家庭电路

座上面的插孔应该连地线,左边的插孔应该连零线,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应该接地。

不高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

保险丝常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把它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测电笔的作用是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手指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氖管发光表明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发现有人触电应该第一时间切断电源或者利用绝缘体使触电者与带电体脱离,然后进行急救。

第九章电与磁

考点一:

磁现象

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任何一个磁体都有并且只有两个磁极即N极和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体的周围存在的传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

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有方向的假想曲线,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做退磁。

地球周围空间里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其夹角叫做磁偏角,磁偏角最早是由我国宋代沈括发现的。

 

考点二: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情况与条形磁体相似,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这就是安培定则。

电磁铁是在通电螺线管内插入一根铁芯,电磁铁的优点:

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极可以通过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电路的开关,可以实现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以及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控制。

考点三: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受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磁场强弱以及线圈匝数有关。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原理工作的,其主要构造包括定子、转子两个部分,直流电动机要靠换向器及时改变电流方向以使线圈持续转动。

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四:

磁生电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说明,当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