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40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docx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1

  平淡却悠长的回味,莫里康内的配乐已经可以让你失眠.我时常眼前浮现,那个看着女孩下船,雨中捧着那张唱片,忧郁的眼神,让人心碎,时间在那刻定格.

  ````````````题记

  两年前我的音乐老师曾经对我说过:

意大利人特别善于用寓言来解释人生,比如卡尔维诺。

因为深度阅读能力的欠缺,我对欧美的小说一直是敬而远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对此进行印证。

幸好讲述寓言并不单是文学可以做到,电影也可以。

  一部好电影的所有组成元素在《海上钢琴师》中都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

传奇、深刻、浪漫、隽永,优美而灵动的音乐、华美的画面、精致的构图,以及一流的表演。

  影片的主人公,一个天赋异秉的钢琴家,是个被遗弃在巨型渡轮上的孤儿,名叫1900。

在船上长大,一生没有离开过大船,他生命的全部由钢琴和大船组成。

一生只有一次想要离开渡轮走向陆地,那是因为钟情于一个在船上邂逅的美丽少女。

然而,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那种陌生让他恐惧,最终恐惧让他对陆地望而却步,他选择了退回船上。

此后再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离开那艘船,即使是生存与否这样的问题。

美丽少女的深情回望成为留在他内心深处永远无法痊愈的一道伤口。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

“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他说“Land?

Landisashiptoobigforme.It'sawomantoobeautiful;it'savoyagetoolong,aperfumetoostrong.It'samusicIdon'tknowhowtomake.Icouldnevergetoffthisship.Atbest,Icanstepoffmylife.Afterall,Idon'texistforanyone。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

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

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1900在爆炸声中与世诀别,选择了自已的守候,他说,"Max,you'retheonlyonewhoknowsI'mhere.You'reaminority,andyoubettergetusedtoit.Forgiveme,myfriend,butI'mnotgettingoff.(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

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

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

  从表面上看,我们靠选择制造我们的命运,1900一生中有很多成名的机会但是却选择了在轮船上渡了自已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其实选取择的本质不在于选取择的本身,不在于明智准确的决断。

人生决不是投机,也不是赌博,而是内心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才是稳定恒久的立身安心的基本。

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观念的局限,“无为而无所不为”,实现人生选取择的自由,而不是在飘移浮动的潮流中沉浮不定,丧失自我,迷失选择!

  “Iwasbornonthisship,andtheworldpassedmeby,buttwothousandpeopleatatime.Andtherewerewisheshere,butnevermorethanfitbetweenprowandstern.Youplayedoutyourhappiness,butonapianothatwasnotinfinite.Ilearnedtolivethatway.”(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

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

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

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2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

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

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

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

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andbillionsofkeysthatnever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

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

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

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

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

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

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

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

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

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

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

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

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

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

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

  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

  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3

  1900,这个海上的天才钢琴师已经第三次在我的电脑屏幕上出现,第一次,有所感触却难以表达,第二次,只为重温这经典之作,却不想,被当中动人的音乐深深吸引,确切地说应该是被片中人们那种被音乐陶醉的表情所吸引,是什么样的音乐能让人如此沉醉?

于是,伴着对影片中音乐的解读文字再一次观看了它。

最后,眼前那个穿着礼服演奏,那个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的1900,渐渐地、渐渐地幻化成画中那个踩在云端撑着一把洋伞的孤独、坚毅而执着的背影,逐渐清晰、清晰。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

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

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

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

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

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

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00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4

  感伤的海上传奇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

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

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已的音乐一起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

船就是他保护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

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

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

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

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已的路,为自已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

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

  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

  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

  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

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

  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幺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

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

  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

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

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

  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

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州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

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

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

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

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

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

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

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

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

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

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

  1900是优雅的男人。

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

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

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

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

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

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

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

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

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

  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

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凑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

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

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

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

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

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

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

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

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

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