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8888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docx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

我们身边的环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污染形成的地球保温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气候异常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使学生通过图表分析主要的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解决的途径等;

3.通过数据描述说明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大气和水都是我们常见的事物,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两者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大气环境问题和水资源浪费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3.使学生们认识到两者与我们生活的相关性

[采用方法]:

以语言讲授为主,辅以图表和数据分析。

加入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讨论,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保护大气环境,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共识。

大气污染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全球变暖

地球真的在变暖吗?

是的,目前,地表和大气温度上升有70%--80%是由于二氧化碳增加所造成的。

也就是说在,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那么,想一想,到底什么使得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呢?

一是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二是毁林,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影响,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加快喜马拉雅山上冰川融化速度,南极洲成千上万物种的将是面临灭顶之灾,会使阿根廷蚂蚁大规模侵入英国,将使世界半数人口受疟疾、登革热滋扰,将使洪涝增加。

那么,我们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讨论: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等)

  过渡:

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近年来科学家也提出要补天,这是为什么?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臭氧层是阻隔太阳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物质,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保护作用的。

而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说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报道,其原因:

(1)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影响

(2)人类活动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大量消耗臭氧

危害有: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使农业减产

措施有:

(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加强国际合作

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什么是酸雨?

(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成为酸雨pH值越低,酸雨问题就越严重。

提示学生:

一般而言,正常的雨水的pH值为5.6,因为雨水中溶有CO2的缘故。

那么酸雨对于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广!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个蓝色的球体,那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面积是海洋,只有小部分是陆地。

地球上的水总量是很多的,但是96%以上是海洋水。

海洋水里含有太多的盐分,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用在耕种和许多工业生产上。

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但是绝大部分淡水储存在冰川、冰山、土壤、大气和很深的地下,目前人们能利用的还很少。

现在人们主要的淡水源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它们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

即使没有酸雨,世界也面临着淡水危机。

据世界气象组织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全球约26亿人,有10亿人口缺水。

28亿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死亡。

如果淡水资源不能受到保护,到下世纪,世界人均用水量将只有1950年非洲人均用水量的1/4,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之间将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

那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交通运输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归纳防治措施:

最根本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最有效的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为实施对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我国1998年颁布了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方案,制定了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0年,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二氧化硫比1997年有所减少,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由1997年的82个增加到118个,酸雨蔓延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其中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还率先建立“基本无燃煤区”,以减少城市市区燃煤量。

此外,部分城市还制定了当地使用燃料的含硫量限值,限制高硫煤进城,促进低硫煤和清洁燃料的使用。

总结环境问题的变化:

大气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解决措施

全球变暖

1.燃烧矿物燃料2.毁林

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等

1.海平面上升2.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臭氧层遭破坏

太阳活动

人类使用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1.危害人体健康2.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1.禁止氟氯烃使用2.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

火山爆发

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SO2和氮氧化物

污染水源

腐蚀建筑物

危害生物

1、减少人为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国际合作

四.讨论:

引入:

保护大气,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也许对于可污染大气的排放物的控制有限,但是我们可以从不破坏植被,这个天然的大气保护使者做起。

人是一个水的生命体

  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来表明一个人与水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人身体的65%是水。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68千克,水就占去45.5千克。

  人每天大约失去8.8升水。

身体中所有的水每5至10天就要更换一次。

  水还会随着人的呼吸流失。

每天每人大约呼出两大杯水。

  人的身体1年大约需要1吨多水来维持健康和生命。

 每天,一个人大约需要7升水来消化食物,3.5升水用于唾液,排出2升多水。

  毛细血管每分钟润滑你的眼睛25次。

没有水,人不可能看见东西,也不能哭泣。

人的一生中,喝下大约80吨水。

  并针对自己平时的做法加以讨论,例如如何节约用水等。

作业:

调查家庭中的用水情况

  调查一下自己家中日常生活用水情况。

以淘米为例,假定每天做两次米饭,每次500克米,需要淘3遍,每淘一遍需用水2千克,算一算你的家庭每天淘米需用多少水,你们班、你们学校的全体学生的家庭合计用多少水。

  调查一下淘米水的去处。

淘米水还可以做什么用?

家庭中有哪些节水的办法?

计算一下可以节约多少水?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危害及原因。

(2)了解环境污染与公害。

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及环境保护两大措施。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进行科学调查、收集信息与提出相关设想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能对情景问题作出整体、全面的评价。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使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媒体:

英特网、多媒体、实物投影机、自制实物投影片等。

教法设计: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采用资源式、探究式教学法。

即用师生查找资料、互相讨论、探究发现、分析推理和综合评价等为主的多边教学。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为学生学习创造理想的问题情境。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教育和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资源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环境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探究并发现知识营造情境、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和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校园网上建立内容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库”;引导学生访问英特网上相应的环保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环境保护知识库”,从而进入学习情景(网站可参考:

中国环境保护网或绿色世界或碧水蓝天等)。

材料1:

1930年12月1—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那里聚集的炼钢、炼焦、电力、化肥等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气体不易散去,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造成这样大的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的活动,使大气中有毒气体太多,使严重污染而致。

材料2:

1955年,在日本富有山县,由于铅锌冶炼厂排放含镉工业废水,造成当地河中污染,该河流两岸的居民用这种河水灌溉农田,又造成

污染。

当镉被植物体吸收后,被人食用,进入人体导致该地区居民人休组织病变,到1972年,死亡34人,有几百人患病。

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库”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国际性和严峻性。

(二)展示事例。

1、公害。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水休、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严重危害和痛苦,称为公害。

多媒休显示世界八大公害。

还可以介绍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最近发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

设问:

上述八大公害中,哪些是水休污染造成的?

哪些是土壤污染造成的?

哪些是大气污染造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由于环境污染已经给人们带来如此大的危害和灾难,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从而使学生了解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危害及原因。

介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介绍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确定问题。

围绕全球环境问题,确定探索课题,如为什么我国加大西部开发必须首先保护生态环境;应用网络信息,设计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根据网络信息,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

或用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确定探索课题,如组织学生对环境保护部门如诸暨市环保局的调查,了解当地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诸暨市城市污染和治理状况;调查当地污染严重,但至今尚未治理的工厂,并提出治理方案。

或结合有关节日确定探索课题。

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开展“住在地球,清洁地球,美化地球”活动。

结合“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探索从环保产品“无氟冰箱”说起,讨论人类与臭氧层的关系。

结合“世界气象日”,简介“厄尔尼诺”现象和“尼拉娜”现象。

结合“国际森林日”开展关于“一次性木筷的使用”及“贺年片祝福”的思考活动或探讨“城市绿化与环保”话题。

结合“世界水日”,开展“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活动。

关于“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于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回收。

宣传“绿色奥运”,支持北京奥运。

(四)自主探究。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信息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搜索、收集相关信息、下载及保存或打印文件;在学生筛选、归纳、整理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合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

实际指导时可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五)互相讨论。

用下述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情景1、某公司正在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制造厂,利用食盐溶液电解后产生的氯气作为生要产品,同时产生的烧碱和氢气作为副产品,从中获利,下图给出某镇的部分地图及相关资料。

试问:

你应该在何处选择作为公司的建厂地点?

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侧面如交通、水资源、风及环境污染等回答选择不同地点的利弊。

问题情景2、南京市对靠近长江,受严重污染的一湖泊进行治理,公开征询意见。

建议一:

引长江水冲洗,使死水变活水;

建议二:

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先进行治理再放入湖中;

建议三:

恢复湖中荷、藕等种植,利用植物的净水能力,并将植物的叶茎收回,经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

从长远来看,你同意哪些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回答,建议一要造成二次污染,建议二从长远来看不科学、不经济,只有建议三利用了大自然本身的净化能力,从长远来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问题情景三:

在长江上设计建造大型水电站,请你从下列各种因素中考察与评价。

问题1、水力发电。

水能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你是否接受水能作为长远能源吗?

问题2:

对水生鱼类资源的影响。

尽管拦河大坝可以提高水域面积,但对有洄游、海里产卵长江中生长的鱼是否有灾难性影响呢?

你有其他保护这些珍贵动物的办法吗?

问题3、对两岸的影响。

请你谈谈拦河大坝对两岸农作物的灌溉与植被的影响及对长江水灾的影响。

问题4、请你谈谈水电站水库中上游泥土长期沉积对发电水轮机、出口通道的影响,及你能提供改善的方案。

问题5、请你谈谈大面积水域出现对周边气候如降水、气温等的影响。

以上问题的探讨能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能力。

比如问题4可以引导学生从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多角度去分析,有利于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交流协作。

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引导,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而学生或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应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外显化。

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

可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网页,在学生发言时,进行切换,供全体学生交流。

(七)形成结论。

根据在网上看到的大量环保信息,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即未来环境越来越好;未来环境越来越差。

引发争论,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此时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较详细地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评估:

以上教学过程,采用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紧紧围绕教学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教学过程流畅。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样的课喜欢上。

总之,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体会:

英特网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网络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同时,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

 

环境教育教案-自然之诗

教学主题:

自然之诗

教学方法:

A-基于约瑟夫·柯奈尔“自然教学法”的参与式体验过程:

引导——融合——参与——分享

B-用创造性和艺术性方式建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重新认识

过程节点:

营造气氛——培养感情——亲身观察——引导与思考——创作——分享与讨论

所需辅助用具:

黑板、粉笔、单页纸

场地需求:

教室,第一节课为课堂式布局,第二节课改为分享式圆圈布局;室外院落。

教学愿景:

A-让学生投入地思考与感受自然

B-对自然、对文学的重新认识

C-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阶

D-为以后的“创造性作品集”做准备

以下为具体流程安排:

第一部分:

参与式课堂气氛营造(2min)

1、回暖式开场白。

一分钟左右。

2、点名,用每个学生的昵称。

一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基于已经上过一次课的因素,此部分可以很快进行,但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眼神是否投入。

2、不用太过于强调纪律,要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

第二部分:

主题引导(20min)

1、引导大家谈论对于自然的认识。

10分钟左右。

·鼓励学生放开思路,自由发言

·让学生们以关键词的方式来表达,并把他们所说的关键词写于黑板上

2、复习文学创作基础知识。

10分钟左右

·对于诗词的基本认识,鼓励学生们举相关的诗篇并加以背诵,有一些诗体可以由教学实施者给学生做分享

·复习关于词语的知识,讲解诗歌中动、名、连、形容词等的基本运用。

·再次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必拘泥于现有的诗体和词汇的运用。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实现备课的时候需要对诗歌的有关知识做良好的准备

2、要善于发现教学对象中一些对诗歌比较有感觉的学生,并鼓励他(她)们来引导整个教室的气氛

3、要不断地暗示学生们“诗歌创作需要全身心的体验和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部分:

亲身体验&诗歌创作(30min)

1、宣布接下来的行动要求:

用十分钟的时间到学校的院子中寻找自然的元素,整个过程中不能够说话,不能回教室,也不能够与他人交流。

2分钟左右。

2、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寻找、感受自然。

十分钟左右。

3、召回学生,开始进行写作。

二十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一定要强调体验过程中的安静,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学对象用更多的感官来进行体验。

2、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教学实施者需要在一边察看学生们的状态,不要介入他们的观察,也不要与其进行交流。

3、写作前可再次向学生们提醒:

诗文创作要结合刚刚的所见所想,鼓励他们尝试多种不同的诗体,放开思维。

4、写作过程中注意控制课堂纪律。

第四部分:

分享、讨论与总结(25min)

1、收集大家的作品,进行分享:

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诵,然后教学实施者进行再次的朗诵,并作简单的评点。

10分钟左右。

2、关于诗作的讨论,可以有以下几个讨论点。

10十分钟左右:

·诗中提到自然之美了么?

·诗中提到自然对人、人对自然的影响了么?

·诗中提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了么?

·每个人在刚才观察到的有哪些相同,那些不同?

为什么?

3、总结,大家选出最喜欢的一手诗,并对自己的/他人的诗作抒发感想。

5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此部分要将大家的座椅摆放为圆圈形分享式布局。

2、在分享诗篇的时候,还是以自愿的方式进行,要注意带领大家对朗诵者进行热情的鼓励,包括鼓掌、重复其中精彩的词句等方式。

3、关于教学实施者要重复朗读诗作的解释:

经过上次的教学,这个班学生很有悟性,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养成尊重分享者的习惯,而且有些学生的普通话并不好,所以教学实施者富有感情的朗读会使写作诗篇的学生感到自己作品的价值,而且会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并加以思考。

4、在总结和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称为分享主题,而不应该让教学实施者一直讲述。

另:

若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时间还有富余,则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教学措施,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A、有关环境问题的头脑风暴。

(关于建立环境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B、分组讨论刚才的诗作中是否有扭曲事实的情况?

如何理解?

(艺术与事实的辩证认识初阶)

C、对于人类介入、开发改造自然的看法讨论。

(构建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环境教育教案-热爱家乡

教学参与者:

naturaller@果园、繁星学校9年级全部学生。

教学主题:

热爱家乡

教学方法:

A-基于约瑟夫·柯奈尔“自然教学法”的参与式体验过程:

引导——融合——参与——分享

B-主题工作坊方式初阶(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实施)

过程节点:

激发热情——集中精力——直接体验——分享启示

所需辅助用具:

黑板、粉笔、线团(或小球)

场地需求:

全部于教室中,所有参与者呈圆圈围坐。

以下为具体流程安排:

第一部分:

破冰(15min)

1、教学实施者自我介绍。

2分钟左右。

2、布置教室,将课桌搬到四角,所有人把凳子搬成一个圆圈。

2分钟左右。

3、破冰游戏一,所有学生在无话语前提下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之后核对准确性后就座。

3分钟左右。

4、破冰游戏二,让每个学生向大家宣布自己的外号——在以后的80分钟内所有参与者只许叫对方的外号。

在大家都听清楚彼此外号后,拿出线团交给第一个学生,吩咐其在大声喊出自己的外号后把球掷给另外一个参与者,整个过程中不许有重复。

在这一过程结束后再重复进行两次(分别将传喊方式改变)。

6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一定要注意时间把握,15分钟是达到预期的最长实施时限。

2、整个过程要反复强调两点:

一是要喊每一个人的外号,不许出现他/她的真名;二是当一个学生说话时,其他人必须静静的去倾听说话者,不许在底下说话或做别的事情。

这两点瞬时习惯(80min内有效的)必须要让教学对象在此部分中养成。

3、在每一个学生说话时要注意观察他/她的眼神和语气,努力去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独特性,以便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出有用的参考。

4、此过程中教学实施者必须要记下所有对象的外号,不然接下来很难继续。

5、教学实施者最好自己也给大家宣布一个外号,这样会使参与性更为增强。

第二部分:

主题引导(25min)

1、在黑板上画下中国地图。

并向大家宣布每个人需要做的事情。

2分钟左右。

2、教学实施者首先进行对自己家乡的介绍,作为给学生的范例。

2分钟左右。

3、让学生以自愿的方式上台介绍家乡,过程为先用彩色粉笔在地图上标明家乡大体位置,然后从家乡的著名人物、风光、特有动物、特产、传说、历史、民歌等方面(要适时给学生以提示)进行介绍,最后在黑板上写下家乡的名称和自己的外号。

20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还要注意提醒大家“倾听别人”和“不许叫真名”。

2、实施者作自我家乡介绍时要尽可能的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并以关键词的方式让大家记住自己的家乡。

3、第一个学生上台时要让大家对其进行掌声鼓励,每个人讲完后也是如此,慢慢培养大家将此称为瞬时习惯(80min)内

课间休息

第三部分:

主题深入/主题工作坊(30分钟)

1、总结前一阶段每个人所介绍的家乡风物,鼓励大家的参与精神,并引入下一个任务——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个宣传广告(60秒以内)。

并对广告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5分钟左右。

1*、总结前一阶段每个人所介绍的家乡风物,鼓励大家的参与精神,并引入下一个任务——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个宣传广告(90秒以内)。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成立不同的几个工作坊,以此为单位完成任务。

对广告和团队工作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5分钟左右。

2、每个人15分钟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其间可以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

15分钟左右。

2*、开始工作坊,以15分钟来进行讨论和准备,其间可以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

3、学生/工作坊代表进行广告的发布,每一个广告后进行简短的评论。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对于“*”,是指若学生来自地区比较分散,则实行第一套方案;若学生的家乡集中于几个省份,则实施带*号的方案。

2、在此段过程中,需要教学实施者清晰地把任务表达给教学对象,并且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

3、发布广告时,要对每一个发布者进行鼓励,但一些比较重大的失误还是需要指出,注意表达方式。

4、此过程后半部分的气氛会比较热烈,要给大家发表意见的时间,但要注意时间的掌控。

第四部分:

总结及启示(10分钟)

1、对每一个学生/工作坊的优点进行总结,告诉学生们每个人/工作坊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闪光点。

2分钟左右。

2、对于城市与乡村的价值判断进行讲述,告诉学生们城市和乡村都有美好的东西,启发他们思考自己家乡比大城市好的方面。

2分钟左右。

3、给大家讲述家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热爱父母、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而自豪。

并向学生们提出要求“回家后向父母或者通过各种媒介了解自己的家乡,寻找家乡之美”。

3分钟左右。

4、收尾游戏,仍然以线团和外号为主体,进行不重复接受者被叫的计时挑战,具体进行次数依时间而定。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语言要精炼且争取触动学生的内心,要引发他们和教学实施者共同思考、共同表达。

2、总结时要避免说教式叙述。

3、说话时眼神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扫视。

4、收尾游戏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并且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