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8846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docx

多媒体课件谢志忠

 

金融风险管理

讲稿

 

主讲教师:

谢志忠

 

二OO九年九月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

金融风险管理:

指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以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出现对风险管理概念的新的理解和管理方法的推陈出新。

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皮特著有《与上帝作对:

风险的非凡经历》中说:

“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看法是:

对风险的掌握程度是划分现代和过去时代的分水岭,所谓对风险的掌握就是说未来不再过多地依赖上帝的安排,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被动的。

在人们发现跨越这个分水岭之前,未来只是过去的镜子。

或者是属于那些垄断了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的圣贤和占卜者的黑暗领地。

风险管理有助于我们在非常广阔的领域里进行决策,从分配财富到保护公共健康;从战争到家庭计划安排,从支付保费到系安全带,从种植玉米到玉米片的市场销售。

第二段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风险管理概念的新的理解:

风险管理不再是针对纯粹风险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应该同等地应用于对投资和保障,期望获利和希望避免损失的管理方面。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将已确立的统计计量方法应用到资本信用市场的历史数据上以估量市场困难时期收入表、均衡表和资本回报所潜在承受的资本损失。

即着重于测量所谓的风险价值(Value-at-Risk)、风险资本(Capital-at-Risk)和风险加计资本回报(Return-on-RiskAdjustedCapital),它要求精确数据,时间,和大型的高级计算机。

黄海峰博士:

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

(1)管理部门对风险管理强大而持续的支持;

(2)严格的会计和披露标准以提供准确、相关、完整而又及时的信息;(3)会计系统和可执行的法律惩罚以防提供伪造和错导的信息;(4)鼓励履行金融契约的文化;(5)一个金融契约违约时能做到及时没收抵押的环境;(6)包括专门组织单位,合格技术专家,大型现代计算机在内的充份资源支持;(7)公司内前台,中台,后台(back-office,middle-officeandfront-office)之间的风险管理没有利益冲突。

亚洲金融风暴给予我们这样的启迪,由于日本和台湾没有兑现(LIQUIDITY)问题而避免了风险,财政上自给自足,减少巨额外国借贷,可以减少经济衰退。

因此,一国必须将经济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而不受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

总之,我们不要去参与今天国际金融界的全球赌博,建立一个经受考验的金融银行系统,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作出正确的商业判断。

分类:

1、管理主体不同

内部管理:

是指作为风险直接承担者的经济个体对其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

管理主体:

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金融活动的参与者。

外部管理:

主要包括行业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管理是指金融行业组织对其成员的风险进行管理;政府监管是指官方监管机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对金融机构乃至于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具有全面性、强制性、权威性。

2、管理对象不同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只是对个别金融机构、企业或部分个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影响较小。

管理目标:

采用合理的、经济的方法使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因金融风险的影响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对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管理目标:

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金融危机,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金融风险管理对微观层面的意义

1、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使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避免或减少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减少金融交易中亏损、回避信用风险、内控避免违规交易风险等。

2、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稳定经济活动的现金流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如金融期货合约达到保值目的;备付金或风险准备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3、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为经济主体做出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1)金融风险管理为经济主体划定了行为边界,约束其扩张冲动。

(2)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经济主体把握市场机会。

4、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风险管理对宏观经济层面的意义

1、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

如合理的融资结构、最佳的投资组合、资产负债合理搭配、制止恶意操纵和欺诈。

2、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并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的破坏性:

(1)导致社会投资水平下降;

(2)消费水平下降;(3)经济结构扭曲。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一)金融风险管理战略化、制度化

决策层将风险管理纳入战略计划

制度越来越严密:

形成由董事会及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

(二)金融风险管理全面化、产品化

基本内容: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重要内容:

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

其他:

声誉风险、人才风险

金融工程的核心内容:

为风险管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金融工程师设计风险管理方案,上市交易成为金融产品。

(三)金融风险管理模型化、信息化

代表模型:

市场风险:

1994年J.P.摩根提出的受险价值(VaR)模型

信用风险:

风险度量制(RiskMetrics)、信用度量制(CreditMetrics)、KMV模型等。

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日益结合。

IT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身就是现代风险管理中操作风险的一部分内容。

(四)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化、全球化

经济学家默顿:

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

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风险管理。

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柯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金融国际化、全球化使金融主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投资组合,也增加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

(一)金融风险内部管理的组织形式

1、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2、总部高级管理层

3、各分支机构的中级管理层

4、审计部门

5、基层管理者

(二)金融风险外部管理的组织形式

1、行业自律

我国的银行业自律。

2005年10月25日,40家中国银行业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中国银行业三个行业公约——《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和《中国银行业维权公约》

行业自律的重要性。

今天,行业自律已经成为世界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如果没有行业自律,不能想象全球化经济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局面。

在银行业这个特殊行业,行业自律更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能够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

世界上最早诞生银行业协会的美国,正是在经历了血的教训以后才有今天功能强大的美国银行业协会,以维护美国银行业立于世界银行业之林。

 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表明,行业自律是金融监管的重要辅助力量。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行业自律已经成为市场监督的主要力量。

中国银行业要在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

  中国银行业在这些年来发展迅速,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银行的经营风险仍较突出,无序竞争依然存在。

如屡禁不止的“储蓄大战”,竞相延长期限、提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大战,为争夺客户放松账户、现金管理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银行自身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所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共同约定来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律和协调正逢其时。

行业自律的发展。

1792年,美国第一次重大投机丑闻使得许多商家和银行遭遇破产后,在纽约华尔街的24位证券户外交易商自行组织起来,在华尔街68号楼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了一纸协定,要求在场的人在证券买卖中遵守协定中的公平原则,这就是金融界著名的“梧桐树协定”。

这个协定包含的规则成为数年后成立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基础,也标志了美国金融行业自律的开始,可以说,“梧桐树协定”是美国银行业第一个行业自律文件。

此后的200多年的时间,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银行业协会(在英国和香港叫做银行公会),制定了相应的行业自律守则。

2000年5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现有68家会员单位,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各地银行业协会为准会员,目前有34家。

2、政府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

“要彻底扭转政府在金融活动中承担过多风险的状况,让市场主体自己承担风险,这样才能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的金融活动应该收益自享,风险自负。

政府部门应该做的就是要求市场主体按规定及时披露信息,打击犯罪行为。

  

  

第二节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有的学者将风险管理基本方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分散化(diversification);

2)套现能力(liquidity);

3)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management);

4)资产估值(valuationofassets);

5)交易控制(tradingcontrol):

在今天的资本市场,大多数银行积极进行的风险交易操作需要严格的控制,一些基本的准则是必须贯彻严格的头寸限额(positionlimit),交易商输了钱必须尽快平仓(cutlossesshort),应禁止在扭曲市场交易(tradinginthinexoticinstruments),头寸和盘存(inventory)的定价必须独立于交易部门,将对方(counterparties)的信用分析独立于交易商,不与被批准的公司作交易;

6)透明度(transparency);

7)经济环境的警觉性(economicintelligence);

8)资本充足度(capitaladequacy)。

一、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

指对经济主体面临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识、鉴别、分析。

风险管理者:

1、分析经济主体的风险暴露。

金融风险暴露(exposure):

是指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的部位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如:

外汇风险敞口、利率风险敞口、表外业务的风险暴露。

2、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征。

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系统因素、非系统因素。

二、金融风险的度量

金融风险的度量:

对金融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衡量各种风险导致损失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损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

方法:

(1)Halley(1693)为度量死亡风险而建立的“科学”生命表格,可能是最早的可追溯到的风险方法按照。

Karlhorch(1969)的文献记载,英国保险精算师Tetenls(1789)第一个提出按照均值给风险进行排序的思想。

1896年伊文.费歇尔提出了著名的定量化期限结构理论,它在证券市场被广泛用于利率和管理企业决策。

它们都有着较为严谨的经济理论基础,能够为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提供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完整的决策支持。

(2)方差法及其改进

Markowitz(1952)首次将统计学的期望和方差概念引入资产组合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用收益率的方差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风险定量化促进数量化投资的发展。

由于方差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尤其是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其度量风险简使易行、适应性强,在投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以均值一方差分析为基础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

(3)灵敏度方法

灵敏度方法是对风险的线性度量,它测定市场因子的变化与证券组合价值变化的关系。

对于市场因子的特定变化量,通过这种变化关系可得到证券组合价值的变化量。

针对不同的金融产品有不同的灵敏度比。

如:

①在固定收入市场,久期揭示了债券价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久期越大,表示债券价值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利率风险越大;②在股票市场,“贝塔’,反映系统风险;③在衍生工具市场,“德尔塔”揭示衍生证券对标的资产价值变动的敏感度,是衍生证券价格对标的资产价格的阶偏汁数;④“凸性”反映衡量利率变动时久期的变动;⑤“伽玛”衡量标的资产变动时“德尔塔”的变动,“凸性”、“伽玛”两个指标都是度量一个金融变量二阶风险的大小;⑥Rho衡量衍生证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它等于衍生证券价格对利率的一阶偏导数。

灵敏度方法由于其简单直观而得到广泛的应

(4)VaR方法及其改进

G-30在研究衍生产品的基础上,于1993年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法VaR。

1994年J.P.Morgan推出了VaR计算的RiskMetric、风险度量模型,现在VaR被广泛应用于各金融机构,正成为度量金融风险的国际标准。

在研究了静态风险度量的基础之上,有关学者以投资期限的划分为分界点,提出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

以风险度量的一致性为纽带,分析和证明了动态风险度量的一致性,最后利用Choquet积分的思想对动态一致性风险度量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它对长期风险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它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标准金融理论的研究,弥补了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的缺陷。

将投资心理(过度自信心理和自我归

因偏差心理)纳入到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提出了两者基于行为金融的认知风险度量方法,并讨论了认知风险与传统度量方差的关系,与标准的证券投资风险度量和比较,证券投资的认知风险度量显得更直观,更接近于现实的证券投资。

总之,金融风险的度量对资产投资组合、资产业绩评价、风险控制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风险管理目标,产生了不同的风险度量方法,它们各有利弊,反映了风险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侧面。

(一)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

1、均值-方差模型(Mean-VaRiancemodel)

假定一种资产的收益服从某种概率分布,那么,这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就是所有可能取得的收益值加权平均数,即均值,也就是该资产收益的数学期望。

方差或标准差反映了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情况,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越大,则该资产的风险也较高。

该模型还可以测度资产组合的风险。

2、β系数法

β系数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被提出来的,它是衡量某一资产(主要是证券)系统风险的重要指标。

某种证券β系数值=某种证券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

因为市场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为零

某种证券β系数=1:

其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相同

某种证券β系数>1:

其系统性风险高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

某种证券β系数<1:

其系统性风险小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

资产组合的β系数值=该资产组合中各种资产β系数值的加权平均数

3、缺口模型

暴露的组成:

头寸:

头寸越大,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多

期限:

期限越长,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多,风险越大。

缺口(净暴露):

每种金融资产买入头寸和卖出头寸的差额。

缺口越大,经济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越大。

敏感性缺口模型

持续期缺口模型

4、VaR法

VaR(ValueatRisk)(受险价值、风险估值):

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给定的置信水平和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某项资产或某一资产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全面衡量市场风险,方便高层管理者随时掌握机构整体的市场风险状况。

(二)信用风险的测度方法

信用风险的特性:

(1)收益损失不对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

(2)借贷双方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3)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不易获取

传统方法:

定性分析:

专家评定、信用评级、贷款分类

创新方法:

KMV模型:

由KMV公司开发的一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即信用监控模型(CreditMonitorModel)。

该模型是对所有的股票公开交易的主要公司对银行贷款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Credit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制模型):

由J.P.摩根和一些合作公司于1997年推出。

该模型旨在提供一个计算VaR值的框架,用于贷款、私募债券这类非公开交易性资产的估值和风险度量。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实施

确定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组织方案实施。

四、金融风险的控制

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的检查、反馈和调整。

第三节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受险主体在特定的风险环境下所采取的管理风险措施。

一、金融风险的预防策略

金融风险的预防策略:

是指在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经济主体采用一定的防范性措施,以防止损失实际发生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以内的策略。

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

信贷风险:

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制度。

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对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损失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在资本充足度的约束下,银行为单纯追逐利润而扩张风险资产的冲动受到制约,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被预先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其安全性得到保障。

流动性风险:

银行流动性由资产负债结构及规模、自身信誉、外部环境等因素决定。

若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就会引发银行的清偿问题,或影响银行与核心客户的关系。

银行适当地持有一、二级准备,也是一种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预防的策略。

投资风险:

债券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而生成投资风险的问题。

二、金融风险的规避策略

金融风险的规避策略:

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措施避开金融风险,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风险引起的损失。

规避较为消极,在避开风险的同时,或许也放弃了收益的可能性。

可以应付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

规避汇率风险:

出口商、债权人:

要求对方支付硬通货;进口商、债务人:

希望使用软通货;货币互换

规避利率风险:

缩小利率敏感性缺口或持续期缺口;利率互换

三、金融风险的分散策略

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管理证券价格风险:

如果各资产彼此间的相关系数小于1,资产组合的标准差就会小于单个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因此,有效的资产组合就是要寻找彼此相关关系弱的资产进行组合,在不影响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当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趋于零。

管理汇率风险:

持有多种外汇头寸

管理信贷风险:

贷款对象分散

四、金融风险的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

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其承受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

主要转移系统性风险。

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出口信贷保险、存款保险、投资风险保险、住房贷款保险。

对证券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可通过其他途径转嫁。

如远期及期货产品等。

五、金融风险的对冲策略

经济主体可以通过进行一定的金融交易,来对冲其面临的某种金融风险。

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不同金融交易的收益彼此之间呈负相关,当其中一种交易亏损时,另一种交易将获得盈利,从而实现盈亏相抵。

六、金融风险的补偿策略

风险补偿具有双重含义:

(1)指经济主体在风险损失发生前,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补偿,获得风险回报;

(2)指经济主体在风险损失发生后,通过抵押、质押、保证、保险等获得补偿。

如:

债券信用等级高利率低;贷款的优良客户利率低;进出口贸易中加价或压价获得汇率波动补偿。

第三章金融风险的监管

金融监管:

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金融风险监管(狭义)属于金融风险外部管理,是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风险监管(狭义):

金融风险外部管理,是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风险监管的一般理论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非常完美。

实际,这种理想境界与实际经济生活有很大距离。

一些因素会使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管制弥补。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自然垄断:

施行价格管制,使厂商订价维持在社会平均成本水平上,以期既维持适当的经济集中,又限制价格垄断,维护消费者利益。

非自然垄断:

政府出台各种反垄断政策和法规予以抑制,鼓励公平竞争。

2、外部效应。

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阻碍外部效应的消除,需要政府管制来解决。

因为政府管制的成本低于私人交易成本,也小于管制带来的社会收益。

--具体读新制度经济学(张五常等)

3、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利益的非排他性,市场无法提供公共品,需要政府提供。

政府可自行提供,也可对供应公共品的私人部门予以补贴。

4、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提供带有公共品性质的信息,或是对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天然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提供更多的信息。

支持政府管制的理论:

社会利益论:

由于市场中存在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就要求政府对经济个体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改善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

社会选择论:

由于市场存在缺陷,需要外部管制以保证资源有效配置、经济体系高效运行,各种利益主体是管制的需求者,而管制作为公共品只能由政府供给。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保持独立性,其目标是促进社会一般福利。

二、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根源

1、金融风险的外部负效应较大

(1)金融机构负债率高。

债权人分布面广,一旦一家金融机构倒闭,众多债权人蒙受损失。

(2)金融机构的问题具有传染性。

(3)金融体系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关键地位。

2、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难以由市场机制消除

需求者具有信息优势。

金融契约签订前会有逆向选择,之后会有道德风险。

3、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蕴含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

马克思指出;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最高阶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引发周期性的金融危机。

三、对金融风险监管有效性的争论

对金融风险监管有效性提出质疑的理论:

(一)监管成本论

1、直接资源成本:

(1)行政成本。

监管机构执行监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

(2)奉行成本。

被监管者为了遵守监管条例而耗费的资源,具体包括:

为按照规定保留记录而雇用专人、配备办公设施等方面的费用;聘请律师的费用;按规定交纳的各种费用:

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向行业监管机构为客户建立的补偿基金交款;提取坏账准备等。

2、间接效率损失:

表现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可能因为监管的实施而下降。

(1)引发道德风险。

(2)削弱市场竞争。

(3)妨碍金融创新。

(4)导致金融业务流失。

(二)监管俘虏论

监管机构迁就被监管者和利益。

监管机构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

(三)监管经济论

由于生产者集团能更好地为立法者提供政治支持,而消费者为数众多,组织成本高,对监管的感觉较弱,因而监管可能有利于被监管企业。

(四)监管失灵论

政府监管也会失灵。

1、一个监管者也是经济人;

(2)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

(3)监管的低效率

四、金融风险监管的理性选择

金融监管是必要的。

盲目推崇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节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一、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

具体目标:

1、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二、金融风险监管的原则

1、独立原则

2、适度原则

3、法制原则

4、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5、效率原则

6、动态原则

三、银行风险监管的内容

各国的银行监管风格:

非正式监管:

以英国为代表。

“道义劝说”、“君子协定”

规范化监管:

以美国为代表。

严密的法律体系、频繁的检查监督施加管理

各国的监管措施:

1、预防性监管:

银行准入的管理、对日常经营的监管

2、存款保险

3、濒临危机的紧急措施

(一)银行准入管理

控制银行准入的目的:

保证新设立的银行具有良好的品质;保持银行数量与社会需要相适应,促进银行业的有效竞争

历史上,对银行准入的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