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760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docx

生物化学试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是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

它不仅是生物化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并充分考虑实验室实验设备的现状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本实验教学大纲主要以容易采摘及获得的动、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各类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测定,安排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重点突出电泳、比色等常用的生化实验技术,所用的多为普通生化实验设备,一般无需大型精密仪器。

所选实验均系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较为成熟的实验方法,适合初学者使用。

同时在实验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科发展的成果,安排了一定比例的提高型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课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单独设课,为考查课,在第3学期讲授,总学时数为45。

实验一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呈色反应:

(一)双缩脱反应:

1.原理:

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部有双纳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2.试剂:

(1)尿索:

10克

(2)10%氢氧化钠溶液250毫升

(3)1%硫酸铜溶液60毫升

(4)2%卵清蛋白溶液80毫升

3.操作方法: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

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

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

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毫升,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

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

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l毫升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毫升,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色的出现。

(二)茚三酮反应

1.原理:

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十分灵敏,1:

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于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反应机理如下:

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100毫升

2%卵清蛋白或新鲜鸡蛋清溶液(蛋清:

水=1:

9)

(2)0.5%甘氨酸溶液80毫升

(3)0.1%茚三酮水溶液50毫升

(4)0.1%茚三酮—乙醇溶液20毫升

3.操作方法:

(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1毫升,再各加0.5毫升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0.5%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上一滴0.1%的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三)黄色反应:

1.原理: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

反应式如下:

多数蛋白质分子台有带苯坏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2.试剂:

(1)鸡蛋清溶液100毫升

将新鲜鸡蛋的蛋清与水按1:

20混匀,然后用六层纱布过滤。

(2)大豆提取液100毫升

将大豆浸泡充分吸胀后研磨成浆状用纱布过滤。

(3)头发

(4)指甲

(5)0.5%苯酚溶液50毫升

(6)浓硝酸200毫升

(7)0.3%色氨酸溶液10毫升

(8)0.3%酪氨酸溶液10毫升

(9)10%氢氧化钠溶液100毫升

3.操作方法:

向7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加热。

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四)乙醛酸反应

1.原理:

在浓硫酸存在下,色氨酸与乙醛酸反应生成紫色物质,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物质。

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100毫升

鸡蛋清:

水=1:

20

(2)0.03%色氨酸溶液10毫升

(3)冰醋酸200毫升

(4)浓硫酸(分析纯)100毫升

3.操作方法:

取3支试管。

编号。

分别按上表加入蛋白质溶液、色氨酸溶液和水,然后各加入冰醋酸2毫升。

混匀后倾斜试试管,沿管壁分别缓缓加入浓硫酸约I毫升,静置。

观察各管液面间紫色环的出现。

若不明显,可于水浴中微热

实验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一、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1.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2.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日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其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借观察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酷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

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3.器材:

(1)水浴锅。

(2)温度计。

(3)200毫升锥形瓶。

(4)100毫升容量瓶。

(5)吸管。

(6)试管。

(7)试管架。

(8)乳钵。

4.试剂:

(1)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200毫升

取0.4克酪蛋白,加少量水在乳钵中仔细地研6,将所得的蛋白质悬波移入200毫升锥形瓶内,用少量40~50℃的温水洗涤乳钵,将洗涤液也移入锥形瓶内。

加入10毫升1当量/升醋酸钠溶液。

把锥形瓶放到50℃水浴中,并小心地旋转锥形瓶,直到酪蛋白完全溶解为止。

将锥形瓶内的溶液全部移至100毫升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塞紧玻塞,混匀。

(2)1.00当量/升醋酸溶液100毫升

(3)0.10当量/升醋酸溶液100毫升

(4)0.01当量/升醋酸溶液50毫升

5.操作方法:

(1)取同样规格的试营4支,按下表颠序分别精确地加入各试剂,然后混匀。

(2)向以上试管中各加酪蛋白的醋酸钠溶液1毫升,加一管,摇句一管。

此时1、2、3、4管的pH值依次为5.9、5.3、4.7、3.5。

观察其混浊度。

静置10分钟后,再观察其混浊度。

最混浊的一管的pH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二、蛋白厦的沉淀及变性:

1.目的:

(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2.原理: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颖拉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届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部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3.试刘与材料:

(1)蛋白质溶液500毫升

5%卵清蛋白溶液或鸡蛋清的水溶液

(新鲜鸡蛋清:

水=1:

9)

(2)pH4.7醋酸—醋酸钠的缓冲溶液100毫升

(3)3%硝酸银溶液10毫升

(4)5%三氯乙酸溶液50毫升

(5)95%乙醇250毫升

(6)饱和硫酸铵溶液250毫升

(7)硫酸铵结晶粉末1000克

(8)0.1当量/升盐酸溶液300毫升

(9)0.1当星/升氢氧化钠溶液100毫升

(10)0.1当员/升碳酸钠溶液100毫升

(11)0.1当量/升醋酸溶液100毫升

(12)甲基红溶液20毫升

(13)2%氯化钡溶液150毫升

4.操作方法:

(1)蛋白质的盐析。

无机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盐的浓度不同,析出的蛋白质也不同。

如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

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当降低其盐类浓度时,又能再溶解,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

加5%卵靖蛋白溶液5毫升于试管中,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则析出球蛋白的沉淀。

倒出少量混蚀沉淀,加少量水,是否溶解,为什么?

将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到不再溶解为止,l此时析出的沉淀为清蛋白。

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

(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

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毫升,再加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有沉淀产生。

放置片刻,倾出上消液,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的水,沉淀是否溶解?

为什么?

(3)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毫升,再加入1毫升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沉淀的生成。

放置片刻,倾出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少量水,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毫升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毫升95%乙醇。

混匀,观察沉淀的生成。

(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

取3支试管,编号。

依下表顺序加入试剂:

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

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水8毫升,然后在第2、3号管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用0.1当量/升醋酸溶液及0.1当星/升碳酸钠溶液中和之。

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

每管再加0.1当量/升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

解释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

实验三紫外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目的

学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蛋白质对280nm的紫外光有最大吸收,这是因为含有Tyr和Trp的缘故,蛋白质溶液的280nm的吸光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三、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干燥试管;吸管1ml

(1)、2ml

(2)、5ml

(2)。

四、试剂

牛血清蛋白标准液:

以0.9%NaCl作溶剂,蛋白质浓度为1mg/ml;未知浓度蛋白质溶液:

1~2.5mg/ml。

五、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四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并加入试剂:

试剂

管号

1

2

3

4

1mg/ml标准蛋白溶液(ml)

0

1.0

2.0

4.0

蒸馏水(ml)

4

3.0

2.0

0

蛋白质浓度(mg/ml)

0

0.25

0.50

1.00

OD280

加毕,混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OD280,以光密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回归出线性方程,显示R2。

2.取未知浓度蛋白质1.0ml,加蒸馏水3.0ml,混匀,测OD280,利用回归方程计算蛋白质浓度。

附:

75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一、原理

工作的依据是比尔——郎伯定律:

A=KLC

式中A为被测物质对单色光的吸光度值,K为被测物质的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被测物质的特性有关,L为被测物质的厚度,与比色皿的厚度有关,C为被测物质的浓度。

二、操作步骤

1.开机。

打开7500主机电源,仪器显示板LCD上显示“UV/VIS7500”。

随后钨灯自动点亮,氘灯在钨灯点亮后约6sec左右自动点亮。

打开主机电源后,主机自动作一系列自检工作:

步骤

7500主机自检工作

LCD显示

注释

1

将四联吸收池架内所有比色皿取出,确保光路中为空

2

最高波长自动回复中

TECHCOMP

UV/VIS7500

3

波长自动回位

字符消失

4

自动搜索氘灯特征谱线

SELF–CALIBRATION

WL***.*

***.*为波长数据

5

特征谱线搜索完毕

SELF-CALIBRATION

WL656.1**

**代表氘灯能量

6

当未搜索到氘灯特征谱线

NOFOUNDD2LAMP

656.1nmCHARATER

7

自检结束

SELECTMODE

SINGSCANTIME

预热20min可进行操作

此时仪器自检结束,预热20min后,可以进行样品测量。

2.单点波长定量分析。

单波长吸光值(A)测定;单波长透过率(T)值测定;单波长样品浓度直读;线性回归方程参数测定。

单点吸光度测定:

在设定波长(280nm)下进行样品吸光度测定。

步骤

操作

LCD显示

注释

1

将空白样品与被测样品放入四联吸收池架内,确保空白样品处于光路中,关闭样品室盖子

2

按“MODE”键

SELECTMODE

SINGSCANTIME

回复至功能选择状态

3

按“ENTER”键

WAVE-LENGTHSET

WAV10.0

至波长设定状态

4

依次按键“2”、“8”、“0”、“SE/.”、“0”

WAVE-LENGTHSET

WAV1280.0

输入所用的单点波长

5

按“ENTER”键

MEASUNITSET

ABST%CONC

至选择输出方式状态

6

按“ENTER”键

PRESS“ENTER”

TOTARGRTWAV

波长转至目标波长

7

确保此时空白样品处于光路中

8

按“ENTER”键,丝杆移动至280.0nm处

NO.ABS

0000WAIT

此时仪器在自校暗电流,请稍候

9

按“—”键

WAVABS

280.0*.***

显示本处波长为280.0nm

10

待LCD上显示的吸光度值稳定后,按“1”键

WAVABS

280.00.000

校正空白

11

将第一号被测样品推入光路

WAVABS

280.0*.***

此时显示的*.***为被测样品吸光值

12

待吸光值稳定后记录

WAVABS

280.0*.***

此时显示的*.***为被测样品吸光值

13

打开样品室盖子,放入其它样品,盖好盖子

WAVABS

280.0*.***

此时显示的*.***为被测样品吸光值

14

待吸光值稳定后记录

WAVABS

280.0*.***

此时显示的*.***为被测样品吸光值

实验四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目的: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了解电泳枝术的一般原理。

二、原理: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

醋酸纤维薄膜由二乙酸纤维素制成,它具有均一的泡沫样的结构,厚度仅120微米,有强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区带电泳的支持物进行蛋白电泳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分离清晰,没有吸附现象等优点。

目前巳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和同功酶的分离及用在免疫电泳中。

三、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x8厘米)。

2.常压电泳仪。

3.点样器(市售或自制)。

4.培养皿(染色及漂洗用)。

5.粗滤纸。

6.坡璃板。

7.竹镊。

8.白磁反应板。

四、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o.07)1000毫升

巴比妥2.76克,巴比妥钠15.45克,加水至1000毫升。

2.染色液300毫升

合氨基黑10B0.25克,甲醇50毫升,冰醋酸10毫升,水40毫升(可重复使用>。

3.漂洗液2000毫升

含甲醇或乙醇45毫升,冰醋酸5毫升,水50毫升。

4.透明浓300毫升

合无水乙醇7份,冰醋酸3份。

五、操作:

1.浸泡:

用镊子取醋酸纤维薄膜1张(识别出光泽面与无光泽面,并在角上用铅笔做上记号)放在缓冲液中浸泡20分钟。

2.点样:

把膜条从缓冲液中取出,央在两层组滤纸内吸干多余的液体,然后平铺在玻璃板上(无光泽面朝止),将点祥器先在放置在白磁反应板上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膜条一端2—3厘米处轻轻地水平地落下并随即提起,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细条状的血清样品。

3.电泳:

在电泳槽内加入缓冲液,使两个电极槽内的液面等高,将膜条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

(先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取双层滤纸条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液内。

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

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它是联系醋酸纤维薄膜和两极缓冲液之间的“桥梁”)。

膜条上点样的一端靠近负极。

盖严电泳宝。

通电。

调节电压至160v,电流强度0.4~0.7毫安/厘米膜宽,电泳时间约为50分钟。

4.染色:

电泳完毕后将膜条取下并放在染色液中浸泡10分钟。

5.漂洗:

将膜条从染色液中取出后移置到漂洗液中漂洗数次至无蛋白区底色脱净为止,可得色带清晰的电泳图谱。

定量测定时可将膜条用滤纸压平吸干,按区带分段剪开,分别没在体积0.4当量/升的氧化钠溶液中,并剪取相同大小的无色带膜条作空白对照,进行比色。

或者将干燥的电泳图谱膜条放入透明液中浸泡2—3分钟后取出贴于洁净玻璃板上,干后即为透明的薄膜图谱,可用光密度计直接测定。

实验五酶的特性

一、目的:

加深对酶的性质的认识。

二、内容:

·

本实验由温度对酶的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酶的激活剂及抑制剂;酶的专一性四组实验组成。

(一)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

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

有些酶的干燥制剂,虽加热到100℃,其活性并无明显改变,但在I100℃的溶液中却很快地完全失去活性。

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恒温水浴。

(3)冰浴。

(4)沸水浴。

3.试剂和材料:

(1)0.2%淀粉的0.3%氮化钠溶液150毫升

需新鲜配制。

(2)稀择50倍的唾液50毫升

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半分钟后使其流入量简并稀碌50倍,(稀释倍数可根据各人唾液淀粉酶活性调整)混匀备用。

(3)碘比钾—碘溶液50毫升

将碘化钾20克及碘10克溶于100毫升水中。

使用前稀释10倍。

4.操作方法:

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

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退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

最简单的糊精遏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遏碘也不呈色。

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

取3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摇匀后,将1号、3号两试管放人37℃恒温水浴中,2号试管放人冰水中。

10分钟后取出,(将2号管内液体分为两半)用碘化钾—碘溶液来检验1、2、3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

记录并解释结果,将二号管剩下的一半镕液放人37℃水浴中继续保温10分钟后,再用碘液实验,结果如何?

(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

酶的活力受环境pH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

本实验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6.8。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吸管。

(3)滴管。

(4)50毫升锥形瓶。

(5)恒温水浴。

3.试剂和材料:

(1)新配制的溶于0.3%氯化钠的0.5%淀粉溶液250毫升

(2)稀释50倍的新鲜唾液100毫升·

(3)0.2摩尔/升磷酸氢二钠溶液600毫升

(4)0.1摩尔柠檬酸溶液400毫升

(5)碘化钾—碘溶液50毫升

(6)pH试纸:

pH=5、pH=5.8、pH=6.8、PH=8四种

4.操作方法:

取4个标有号码的50毫升锥形瓶。

用吸管按下表添加0.2摩尔/升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1摩尔/升柠檬酸溶液以制备pH5.0一8.0的四种缓冲液。

从四个锥形瓶中各取缓冲液3毫升,分别注入4支带有号码的试管中,随后于每个试管中添加0.5%淀粉溶液2毫升和稀释50倍的唾液2毫升。

向各试管中加入稀释唾液的时间间隔各为1分钟。

将各试管内容物混匀,井依次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

第四管加入唾液2分钟后,每隔I分钟由第3管取出一滴混合液,置于白瓷板上,加1小滴碘化钾—碘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待混合液变为棕黄色时,向所有试管依次添加1—2滴碘化钾—碘溶液。

添加碘化钾—碘溶液的时间间隔,从第一管起,亦均为1分钟。

观察各试管内容物呈现的颜色,分析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三)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和抑制

1.原理:

酶的活性受活化剂或抑制剂的影响。

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

2.器材:

(1)恒温水浴。

(2)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和材料:

(1)0.1%淀扮溶液150毫升

(2)稀释50倍的新鲜唾液150毫升

(3)1%氯化钠溶液50毫升

(4)1%硫酸铜镕液50毫升

(5)1%硫酸钠溶液50毫升

(6)碘化钾—碘溶液100毫升

4.操作方法:

解释结果,说明本实验第3管的意义。

(四)酶的专一性

1.原理: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

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还原性葡萄糖和果糖,但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用Benedict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

2.器材:

(1)恒温水浴。

(2)沸水浴。

(3)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和材料:

(1)2%蔗糖溶液150毫升

(2)溶于0.3%的氯化钠的1%淀粉溶液150毫升(需新鲜配制)

(3)稀释50倍的新鲜唾液100毫升

(4)蔗糖酶溶液100毫升

将啤酒厂的鲜酵母用水洗涤2—3次(离心法),然后放在滤纸上自然干燥。

取干酵母100克,置于乳钵内,添加适量蒸馏水及少量细沙用力研磨,提取约1小时,再加蒸馏水使总体积约为原体积的10倍。

离心,将上清液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5)Benedict氏试剂200毫升

无水硫酸铜1.74克溶于100毫升热水中,冷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