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462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docx

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文件

第一部分管理体系基本知识概述

一、关于管理体系文件介绍

1、质量管理、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三标合一”体系)文件构成与分级(示意图)

..\体系文件构成与分级示意图.doc

2、各层级管理体系文件(企业标准:

Q/EXPL-××)与标准(GB)的关系

*管理:

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体系:

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

1)一、二级体系文件与标准的关系

一、二级体系文件是根据标准有关要素的要求,所作的具体化文件。

我们根据标准中“应形成文件,并实施与保持”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作业活动)、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分工的实际需要等(如机构设置、职能分工、资源配置等),对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建立了1套管理手册(一级文件),53个程序文件(二级文件)及管理、服务、操作过程所需的有关记录表类(279个)。

2)三级文件与一、二级文件及标准的关系

三级文件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为了保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根据标准有关要素和有关二级文件(大多为程序文件)运行的实际需要,所作的具体补充。

举两例说明:

如:

《岗位职责管理程序》(Q/EXPL-CX08),仅靠这一个程序文件把各级机构的管理职能、人员的职责和各级各部门在“三标”体系运行中的职能全部界定清楚,显然不可能,因此说,程序文件只能对某一件事作出准则性的规定——机构调整后的职能变化,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决定。

那么,我们就只好通过三级文件来规定,如已成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汇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操作层各工序作业指导书、工艺技术标准等,只有这样做,才能满足标准的有关要求和有关二级文件的要求。

再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标准没有要求企业为此建立程序文件,但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在这里要做出多个规定才能满足企业实际管理需要。

如:

对产品质量环境条件要求的温度、压力、湿度等,要在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技术规程中规定,同时,还要求对整个生产和服务全过程、全面的管理,以达到产品满足要求。

如各单位做出的仓库管理规定、文件的定置管理、生产场所工器具的定置管理,公司印发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储存、使用作业场所防火、防爆与治安防范管理规定》等,这些都是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的环境所作规定(三级文件)。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看各层级体系文件之间的关系:

一级文件是对有关工作的纲要性描述,二级文件是对有关工作的准则性描述,三级文件是为保证一、二级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所做的具体规定和补充(当然,三级文件里的管理规章(标准)也有部分程序规定类的文件,技术类的文件有时也有程序规定——如设备启动程序、化工设备停机清理程序等。

这样三个层级的文件构成了我们的“三标合一”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

是针对我们要作的某一件事或工作,需要多个机构(部门)或人员配合完成,如何完成所作出的准则性文件化工作流程规定。

*适宜性:

文件内容适合企业变化:

内部机构、规模、产品品种增加或延伸变化;外部条件变化:

顾客要求、产品标准、市场情况变化。

*充分性:

文件阐述要点满足法律法规和要求,职责分配是否合理、各过程因素控制有无遗漏等。

*有效性:

过程业绩(量化)是否满足顾客要求、产品要求。

3、各层级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管理体系文件的使用

1)管理手册(一级文件)是对程序文件所进行的纲要性的描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方针、目标;

(3)体系运行总体原则;

(4)常用术语;

(5)编制的程序文件与应用;

(6)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如7.3产品研发。

标准的要求公司不适用,对此进行了删减。

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能力和责任;

(7)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2)程序文件(二级文件)是对标准相应要素设定应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谁做,何时、何地做,如何做,所作出准则性和流程性的规定。

简单的说,就是做什么工作的流程规定。

也就是说,做某一件事,需要哪些人或哪些部门参与,各自负责做什么,什么时间或时机做,要通过那些步骤或流程完成这件事,各过程完成要留下什么有效证据(记录)。

3)如何使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这里重点说明两点:

第一、目前发给各单位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看起来有受控标识,是受控版本,实质上是半受控状态的版本。

是因为,这些文件是按照公司的组织机构编制的,同时,机构每年都在变化,职能分配也在调整,有些内容需要更新,但还没做更新。

因此,在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对各单位来说,各机构职能接口是接不上的(认证机构也反复提出过)。

能够使用的是通用部分:

如手册中的方针、目标,各程序的过程衔接及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各程序文件中工作流程规定等通用部分。

关于各单位的哪个部门做什么,还是以各单位现行机构职能、权限分工规定为据。

不要以为执行程序把我们现行机构的职责、权限搞乱了。

各单位的有关机构职能或专业性质相近的,可参照使用或选用。

所以说可以视为半受控状态的文件。

这里就不对程序文件一一去分解,大家作为工作事务典用,需要做哪些事,工作流弄不清时,就去查找相应的文件。

第二、如何把体系文件做成实实在在的受控文件?

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几个统一:

各单位工作性质要统一、机构设置要统一、职能分配要统一,岗位设置要通一。

这几个统一,在现代社会活动中是不可能的实现。

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知水平,认知深度、广度、改进的速度加快,人们天天更新知识(认知),变化、创新速度加快,不可能实现高度的统一。

那就要等时机,一旦条件具备,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现行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工作活动特性和岗位设置等实际,编制自己的管理手册、程序及其有关的三级文件,并根据机制的调整、职能调整、工作活动特性的变化等,及时修正文件。

那个时候出来的体系文件,基本上算是受控文件或说受控的企业标准。

*到那时候,各单位贯标就要更具体,要列出各个程序文件中和完成一个程序需要哪些部门配合,各部门负责做什么事,一一对应的列出,把如何完成一件事解释清楚。

今天,半受控状态体系文件贯标,就不能这样做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针对性。

*受控:

正常状态。

3)关于三级文件的使用

管理标准(管理规章)、工作标准(责任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类等,是对二级文件规定要做的事,在各流程、各环节运行的具体规定和记录。

如何使用?

第一、目前发布的一些三级文件,大多是通用的,使用范围已经界定,通知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可按专业性质选用、执行,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去雷同编写类似的文件。

过去的陈旧观点是从行政管理权限出发,认为是独立机构的,其他外来机构的文件可以参照执行或不执行。

但现在公司用同一个管理模式——“三标合一”管理体系,又是同一个生产许可、同一个安全生产许可,公司制定的通用规章,各单位应识别其使用范围,符合的,直接执行。

对具有专业性强的个体规定,必须由各自完善。

如交接班制度,设备启动检查制度,定值管理规定等这些个性化的,公司不能统一做出具体规定;再如,我们要求的现场应急预案编制,各单位的机构设置不同,主要负责人不同,作业活动不同等,公司不能统一进行规定。

所以说,相对性的选用和执行,不充分的,各单位自行规定。

第二、现有的一部分作业指导书只是按照现有的产品品种,对直接从事操作的岗位(工序),编制了部分作业指导书(相当部分的工艺技术、安全操作规定等内容与各工位的实际出入很大)。

对各级从事产品生产服务(管理)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这是质量体系所要求)还是空缺,各单位要编制,公司总部要编制。

记录表的种类补齐、表样完善等,还有大量的文件编制完善工作。

第三、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规定等文件缺口还很大。

各单位在补齐、完善表类编号时,应按照相应程序的已有表类序号继续延伸,以便检查核实此表产生的依据。

二、建立“三标合一”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1、充分树立法律法规的地位,充分提高各级干部员工的遵章守法意识和自觉性。

2、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必须寻求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指导企业的管理运作,使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

3、是企业对原来的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应用“三标合一”体系管理模式,是对我们原来管理模式进行的一次革命和改造,就是要求企业按照国标要求,对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存在不充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4、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改进和有效运行。

通过全面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是事有人管,样样工作有人做,全体员工都能尽职尽责。

5、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里要着重说明两点:

1)应用“三标合一”体系管理模式,不能完全抛弃我们过去在管理上好的方面,重新再探索。

只是对照标准,对我们过去的管理模式进行一种修缮、补充的健全完善过程。

2)参照使用程序文件时不能机械的为执行程序而过于程序,因此,发生前一个过程没做,就中断后续工作活动。

这在管理手册中,体系运行的总体原则一节里做过规定。

三、三个体系标准基本思想概述

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

标准概述:

标准在1994版ISO9001的基础上,从标题、结构到内容均做了重大的修改,并替代了ISO9002、ISO9003。

它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采用过程方法控制,不断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目的。

但使用时允许有条件的删减。

它还与GB/T19004作为一对协调一致的标准使用。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八项原则为基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PDCA模式和全面管理进行质量预防、业绩改进,最终使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已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本单位干部、员工作业绩改进: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d)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说明:

过程方法就是PDCA模式。

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

实施过程;

C-检查:

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评审改进(处置):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要求:

明示的、通常引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需要说明的是:

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是指质量的广义性。

意思是说我们在为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或要求,这就是广义的质量。

只有在指出“产品质量”或“写文件质量”、“数据统计质量”、“接待宾客质量”,……,此时质量才有相对性。

讲稿中没有特意指出“产品质量”时,质量是对所有为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涉及的岗位工作质量。

这也是标准的全面管理思想的体现。

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

是以社会为关注焦点,引导企业按照PDCA的模式,建立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从最高领导者到每个员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的处理好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污染预防,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为减少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节约能源等做出贡献。

简言之: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以社会为关注焦点,以PDCA模式和全面管理,进行环境污染预防和业绩改进,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环境:

是指企业管理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人类社会、地球空间、水土、能源等),如:

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

是指企业活动、产品生产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与我们相关的环境因素有:

粉尘、噪音、O2S、COD/BOD、弃零部件、废弃包装物、食堂废弃物、废油、废弃电池、废弃灯管、打印机硒鼓、墨盒、碳粉、生产、生活用水浪费、办公纸张浪费、电的浪费等。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0-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是:

以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为关注焦点,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引导企业按照PDCA的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功能,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他事故损失的目标。

简言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以员工为关注焦点,以PDCA模式和全面管理进行工伤、职业病及事故预防。

*全面管理,就是说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过程、人员、财物等均进行控制与管理,可表述为3个大的方面:

①全员参与管理,②全过程管理;③全方位管理。

  在全面管理原理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人—机一物(环境)的综合管理。

  2)动态性原则:

空间一时间相联系的动态管理体系。

  3)效果性原则:

最终有效果和业绩。

  4)阶梯性原则:

不断改进、完善,持续向上发展。

  5)闭环管理原则:

对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

  6)分层原则:

管理目标结合实际,针对条件和可行性确定,不能不切实际,也不能无所追求。

  7)分级原则:

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抓住重点,逐一解决。

四、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图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流程图.doc

五、关于如何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问题探讨)

我们知道,体系运行与建立比较,运行的难度要大于建立的无数倍。

显然,保持的难度就不言而喻。

如何保持?

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

1、应充分发挥领导的行政作用。

加强行政一把手对管理体系的全面领导、督促作用,保障所需资源(机构、人、财、物及人的能力),加强检查与协调。

2、加强管理体系运行监管(检查考核、评价),及时纠偏,保持体系运行绩效,预防和减少不符合的发生。

是因为体系在受控状态下都是以PDCA循环原理,从体系的策划、运行、检查与纠正改进和预防在循环运行。

不是等出了问题,专门针对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所以要定期检查、考核,及时纠偏,避免运行偏离标准要求。

检查考核应全面、细致,管理活动、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等方方面面要涉及到,确保管理、业绩的持续改进。

3、最高管理者应定期组织管理评审,持续改进,预防或减少不符合的发生。

对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差距,总结经验、弘扬业绩,结合企业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评审判定管理体系是否充分、适用、有效,对体系运行管理做出必要的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的调整完善等,及时做出管理决策、持续改进,不要等发生问题,最高管理者再坐下来专门针对已发生的问题,研究制定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4、定期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内部或外部),以判定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状况是否正确、有效,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体系良好运转。

5、对不符合项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事故、事件也难免要发生。

对于出现的不符合问题,关键是看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及时、有效,使今后不出现或少出现类似的不符合、事故或事件。

为保持管理体系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实施有效的持续改进,在企业发展规划中,要考虑管理体系的维护;在机构调整、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中,要及时获取新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对质量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辨识和确定,制定预防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