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220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二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二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二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二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组.docx

《第二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组.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组.docx

第二组

独山二小(语文)单元分析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单元标题

浓浓的乡情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

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

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

《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

《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

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

《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那些美好的印

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

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学情分析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相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

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1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18个生字,掌握音、形、义。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并能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语段。

3.“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歌和歌曲,采取朗诵、演唱等方式开展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写有关故乡的文章。

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通过学习、读、背、抄写来进行语言积累、课外拓展,完成“日积月累”。

4.通过搜集、策划、表演、交流等方式完成“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通过实践完成“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

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把体会情感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积累语言与实践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2课时

《梅花魂》2课时

《桂花雨》1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昌凤

执教

时间

课题

5泊船瓜洲

备课合作者

黎绍莲杨昌凤刘春燕吴晓云曾凌波孟德英高先碧龙政萍

梁红

知识

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朗读、看注释、查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来感知诗词大意。

2.通过质疑、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

主要教法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句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并在读

中体会和理解。

学法指导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后随笔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泊船瓜洲》,自读、识记本课4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无限的思乡之情。

4.练习背诵这首诗。

5.小结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板书诗题,读题。

  4.过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

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答。

  17.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

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

(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小结

1.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下来。

2.背诵古诗《泊船瓜洲》,并默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秋思》《长相思》,感知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用词的准确。

2.能有感情地吟诵。

二、教学步骤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

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

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五)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奉诏进京春意浓╲见秋风,意万重╲   边塞苦旅╲

    归日无期思乡浓 思念家乡 思念故园明月何时照我还╱ 说不尽,又开封╱  思念故园╱热爱祖国

 

教后反思

 

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昌凤

执教

时间

课题

6梅花魂

备课合作者

黎绍莲杨昌凤刘春燕吴晓云曾凌波孟德英高先碧龙政萍

梁红

知识

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乡感情,并揣摩这种

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2.抓住文中所讲的几件事,结合重点词句,联系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乡感情,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主要教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抓住几件事情体会情感,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课前准备

歌曲《故乡的云》,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后随笔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

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

(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

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

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

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

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选词填空。

 

埋藏  珍藏  躲藏

(1)捉迷藏的时候,小明( 躲藏 )得太好了,我们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他。

 

(2)这是我多年来一直( 珍藏 )的礼物,因为它寄托着我对妈妈的思念。

 

爱护  爱惜  爱怜

(1)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 爱惜 )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2)爷爷( 爱怜 )地摸着我的头,说:

“我不饿,还是你自己吃吧!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

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

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

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

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

(“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

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

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

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

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

(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

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

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

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作业布置

1.填一填,背一背。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

读诗时,常常会有一颗二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送别时,外祖父泪眼蒙眬。

外祖父三次落泪,表明了他 思乡爱国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6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  应

教后反思

 

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昌凤

执教

时间

课题

7*桂花雨

备课合作者

黎绍莲杨昌凤刘春燕吴晓云曾凌波孟德英高先碧龙政萍

梁红

知识

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主要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看插图,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学法指导

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不懂的问题与同学合作探究,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桂花”的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后随笔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