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803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

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1、潜水含水层

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类别

内容要求

 

基本要求

 

阶段划分

1、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

环境影响识别。

状况划分

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

 

识别方法

 

识别行业类别

1、根据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2、IV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I类项目:

37-石油开采;

39-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

42,47-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排土场、尾矿库;

45-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锰、铬冶炼;

48--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

55--化学矿采选;L石化、化工中大多数;

9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118--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皮革;

120--纺织品制造;

127--机场—地下油库;

145--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151--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

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

--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

15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危废I类;

地下水敏感

程度

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

 

识别内容

装置、设施污染途径

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位置、规模、材质等)

2、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特征因子

1、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2、液体物料成分

3、固废浸出液成分等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

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

环境敏感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

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

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Ⅰ类项目

Ⅱ类项目

Ⅲ类项目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其他特殊要求:

1、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评价;

2、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时,各场地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3、线性工程根据所涉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和主要站场位置(如输油

站、泵站、加油站、机务段、服务站等)进行分段判定评价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

类别

一级评价要求

二级评价要

三级评价

要求

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含(隔)水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流场等

了解调查

详细掌握调查评价区环

评价区和

境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

场地环境

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括含(隔)水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流场、地下水

动态变化特征、各含水层

水文地质条件。

基本掌握

调查评价

之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

区的地下

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水补径排

条件

评价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详细掌握调查评价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了解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

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监

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

 

基本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环

测,详细掌握调查评价区

境质量现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和

状监测

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进

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基本查清场地环境水文

根据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现场

勘察试验

场地环境

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

水文地质

展现场勘察试验,确定场

/

条件

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

性能

采用数值法进行地下水

根据建设项目

采用解析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对于不宜

概化为等效多孔介质的地区,可根据自身特点选

特征、水文地

质条件及资料掌握情况,选

法或类比

分析法进行地下水

择适宜的预测方法。

预测

择采用数值法

影响分析

评价应结合相应环保措

或解析法进行

与评价。

施,针对可能的污染情

影响预测,预

景,预测污染物运移趋

测污染物运移

势,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

趋势和对地下

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水环境保护目

标的影响

根据预测评价结果和场

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

响跟踪监测计划。

环保措施与跟踪监测计划

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地

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计划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

/

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调查与评价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5.2调查评价范围

1、基本要求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参照HJ25.1

执行。

2、调查评价范围确定

(1)公示计算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

L=α×K×I×T/ne

L——下游迁移距离,m;

α——变化系数,α≥1,一般取2;

K——渗透系数,m/d,依据HJ610-2016附录B.1中渗透系数经验值表取值;

I——水力坡度,无量纲;

T——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5000d;

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依据HJ610-2016附录B.2中给水度参考值表取值;

调查评价范围示意图

(2)查表法

评价等级

调查评价面积(km2)

备注

一级

≥20

应包括重要的地下水环

当不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可采用查表法确定。

表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参照

二级

6~20

境保护目标,必要时适

当扩大范围

三级

≤6

(3)自定义法

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自行确定,需说明理由。

当计算或查表范围超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时,应以所处水文

地质单元边界为宜,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5.3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5.3.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内容

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开展调查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序号

调查要素

1

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2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3

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分布及垂向渗透系数等(场地范围内应重点调查)

4

含水层岩性、分布、结构、厚度、埋藏条件、渗透性、富水程度等;隔水层(弱透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性等

5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6

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地下水化学类型

7

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8

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9

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

10

地下水环境现状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5.3.2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实验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需要进一步查明的地下水含水层特征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除一级评价应进行必要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外,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资料缺少的地区,二级、三级评价也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可采用钻探、物探和水土化学分析以及室内外测试、试验等手段开展,具体参见相关标准与规范。

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浸溶试验及土柱淋滤试验等,有关试验原则与方法参见附录C。

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可根据评价等级和资料掌握情况选用。

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时,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他辅

助方法配合勘察。

5.3.3其他技术要求

一级评价要求场地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

1:

10000比例尺,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

1:

50000比例尺。

二级评价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要求能够清晰反映建设项目与环境敏感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