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干部人才援疆规划.docx
《江苏省干部人才援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干部人才援疆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干部人才援疆规划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
二○一○年十二月
1、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1
2、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17
3、2011年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工作计划表
……………………………………….………………..…23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总体规划和伊犁州直、农四师、农七师(以下简称“受援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 言
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是党中央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干部人才援疆是中央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全面援疆的关键环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作用。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人才援疆工作。
1997年以来,先后派出6批302名援疆干部,实施了一大批援建项目,培训了一大批干部人才,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探索了江苏对口援疆的经验,为江苏省做好新一轮援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受援地区干部人才发展与新疆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还存在。
目前,受援地区人才资源总量20万人(其中:
伊犁州直13万人,农四师4万人,农七师3万人),从人才分类情况看,党政人才1.8万人(其中:
伊犁州直1.6万人,农四师0.1万人,农七师0.1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万人(其中:
伊犁州直0.8万人,农四师0.3万人,农七师0.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8.3万人(其中:
伊犁州直6.3万人,农四师1万人,农七师1万人),技能人才8万人(其中:
具有高级工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6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1.1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637人(其中:
伊犁州直480人,农四师1813人,农七师1423人)。
2009年,总体上受援地区人才贡献率21.4%。
未来十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做好新一轮援疆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确立干部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疆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努力把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打造成整个援疆工作的品牌,努力把江苏省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打造成全国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品牌,开创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疆实现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规模为基础、以提升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统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江苏与新疆“心连心、一家亲、手牵手、共发展”,为全面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人才优先、引领发展。
牢固确立干部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最大程度满足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求,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加强受援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受援地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各类人才均衡发展。
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根据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行业发展的不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各具特色的干部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受援地区干部人才的协调发展。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创新人才发展理念,优化人才发展方式,探索建立适应新疆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新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干部人才的创造活力,促进优秀人才向受援地区集聚。
互动并进、内生机制。
着眼增强受援地区的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苏疆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干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提高受援地区干部人才的科学发展能力,实现受援地区干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目标
到2015年,促进受援地区确立干部人才发展在新疆的领先位置;到2020年,推动受援地区建成新疆地区优秀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指标如下:
——规模总量壮大。
人才资源总量32万人,年均增长5%左右,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900人(其中:
伊犁州70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超过1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7万人。
——结构趋向合理。
实现新兴产业领域中高层次人才倍增目标,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要达到8%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15%。
——机制富有活力。
建立健全符合当地人才资源培养、流动、评价、选拔、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人才环境,干部人才发展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专栏1:
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项 目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20
25
32
其中:
1、党政人才
万人
1.8
2.0
2.2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万人
1.4
2.0
3.0
3、专业技术人员
万人
8.3
10.5
13.0
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
人
637
750
900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
8.2
14
21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36.8
43
5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
5.95
10
15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
%
8.3
11
12
人才贡献率
%
21.4
25
30
注:
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9年的数据为1999年—2009年的平均值,2015年的数据为2009—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的数据为2009年—2020年的平均值。
二、干部人才援疆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引进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围绕受援地区确定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大力促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到2020年,在煤电煤化工、现代农业、民族医药、特色资源产业等领域引进培养急需人才3.5万人左右。
重点产业和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明显优化。
主要举措:
协助受援地区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充分利用江苏的高校资源,帮助受援地区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完善重点产业和领域学科体系。
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工程,加大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制定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集聚。
专栏2:
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一览表
项目
单位
2015年
2020年
煤电煤化工专业人才培养
人
14500
29000
现代农业类人才培养
人
1500
3000
民族医药产业人才培养
人
100
200
特色资源产业人才培养
人
800
1600
煤电煤化工专业人才引进
人
300
600
现代农业类人才引进
人
250
500
特色资源产业人才引进
人
250
500
(二)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大力促进受援地区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发展人才队伍。
到2020年,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人才等社会重点领域引进培养紧缺人才1.2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
依托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优势,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合作培养、项目引领等方式,促进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开发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通过定向培养或在职培训的方式,大力培养“双语”教师。
协助受援地区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创新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专栏3:
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一览表
项目
单位
2015年
2020年
科技人才培养
人
100
200
教育人才培养
人
2600
5200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人
2400
4800
科技人才引进
人
50
100
教育人才引进
人
200
400
医疗卫生人才引进
人
300
600
(三)大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
在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推动“三支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
采取省对州(师)、市对县(团场)、县对乡“双向挂职”的方式,全方位加强两地的干部人才交流;通过两地培训、在线学习、基地教育等方式,大规模开展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万名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双带型”基层干部人才工程,全面提升受援地区干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能力、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规模达到3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
依托江苏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跟班学习、见习锻炼、专项培训等方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组织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强科技人才的集成支持,全面提升受援地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适应推动受援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采取大师+团队、项目+团队等多种形式,打造一支具备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3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
通过引才与引智相结合、项目与人才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
组织实施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工程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重点人才工程
(一)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协助受援地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依托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和重点项目,通过核心团队带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到2020年分层次、有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人左右。
(二)万名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围绕受援地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江苏党政人才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训与挂职相结合等方式,到2020年培训人数达到15000人次。
(三)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工程
适应受援地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江苏省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依托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工程中心等,引进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到2020年,在煤电煤化工、农牧机械、现代农业、物流商贸、生态文化旅游、民族医药等重点领域培养各类骨干人才1000人左右。
(四)企业家培育工程
着眼于大力提升受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为导向,设立企业家培育专项资金,拓宽苏疆合作培养渠道,加强科技人才的集成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具有一定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力争到2020年,培养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180人左右。
(五)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提升受援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人才进行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通过项目资助、结对培养、赴苏深造等举措,到2020年,培养10名左右在国内科学技术界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100名左右在疆内具有一流水平并能推动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左右在受援地区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技术带头人。
(六)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不断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定向招收伊犁方初中毕业生到江苏省就读师范专业、选拨优秀在职教师脱产到江苏省进行汉语言学习、利用江苏省的教学资源到伊犁方对中小学教师就地进行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促进受援地区“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到2020年,培养“双语”教师4000名左右。
(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新疆产业发展,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造就一批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到2020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人左右。
(八)人才基层集聚工程
着眼于优化受援地区的人才结构,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待遇激励,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向基层和经济发展一线集聚。
制定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基层企业挂职任职;鼓励委派青年志愿者、大学实习生以及各类人才到基层开展“支医、支农、支教”工作。
到2020年,吸引10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基层服务。
(九)“双带型”基层干部培养工程
着眼于加强受援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依托华西新农村建设基地、昆山全面小康建设基地、常熟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培训基地,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批能够带头致富、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基层干部。
到2020年,培养2000名左右“双带型”基层干部。
(十)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通过受援地区的就业扶持政策,在民生和产业发展等援疆项目的建设中,吸收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江苏相关专家对受援地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引领他们在当地农牧业现代化中转移就业。
积极发掘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城镇待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初高中毕业生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地订单式培训、或到江苏省的深造培训和见习,通过受援地区地方政府有组织地选派一定数量有意愿、勤劳肯干、学习能力强的人员转移到江苏就业。
到2020年,共选派200名富余劳动力赴江苏进行学习深造,邀请江苏相关专家帮助培训“两后生”等富余劳动力10000人次。
专栏4:
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目标分解一览表
项目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
一、人才引进
人次
3000
6000
600
高层次人才引进
人
500
1000
100
重点产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人
2500
5000
500
二、赴苏培训、挂职
人次
6950
13900
1390
党政人才培训、挂职
人
2500
5000
500
其中:
基层干部培训
人
500
1000
10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人
250
500
50
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深造
人
50
100
10
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人
4000
8000
800
其中:
教育(含双语师资)
人
2000
4000
400
卫生
人
1000
2000
200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人
150
300
30
三、就地培训
人次
13500
27000
2700
党政人才
人
5000
10000
1000
其中:
“双带型”基层干部
人
1000
2000
20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人
2500
5000
500
双语师资队伍
人
1000
2000
200
“两后生”等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
5000
10000
1000
四、人才奖励(两年一次)
人次
250
四、重要政策举措
1、干部人才援疆资金优先保证政策。
在对口援疆中,确保干部人才工作的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量的5%,统筹用于干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
2、引导和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制定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科技支持、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要素作为资本参股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创办企业。
设立人才专项奖励资金,用于优秀创新企业、优秀创业人才、优秀创业项目的奖励;鼓励受援地区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3、柔性引才政策。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智力入股、兼职兼薪、成果推广转化、特聘岗位等各种形式,鼓励有关单位通过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咨询论证、技术引进、讲学等方式,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渠道,允许各类人才工作关系不转、户口不迁、自由合理地流动,引进一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急需的各类人才智力,做到“引才”与“引智”紧密结合。
4、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给予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生活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畅通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
5、人才奖励政策。
设立各类干部人才奖项,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各类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的作用。
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和优惠待遇,建立以体现人才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兼职兼薪制度、以及技术、专利入股参与分配制度等。
建立优秀援疆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制度、援疆干部人才留疆职级晋升和生活补助制度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每两年由受援地区评出10项优秀的创新企业、30名优秀的创业人才、10家优秀的创业项目,每年从干部人才援疆工作资金中,安排5%作为“人才奖励资金”,专门提供给上述项目启动资助和给个人的奖励。
6、建立“人才特区”。
依托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区建设,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集成优化区域科技扶持政策,发挥好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担保资金的作用,建设人才引进的“政策洼地”、人才发展的“创业宝地”。
力争经过5—10年努力,建设一支100人左右、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并带动形成一批创新型科技研发团队,塑造高端人才的独特品牌。
7、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依托各类开发园区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及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和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各类研发平台。
8、创新干部人才援疆模式。
扩大建立分层分类“双向挂职”干部规模。
建立“援疆人才+受援地干部人才”、“人才+项目+资金”、“领军人才+团队”等模式,探索专业团队、股权合作、技术参股等多元化援疆方式。
9、构建干部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发挥江苏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优势,建立院校培养基地、企业培养基地、科研院所培养基地。
利用江苏现有的干部人才在线教育培训资源,与受援地的人才培训网络教育平台对接,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10、构筑干部人才全面合作平台。
以“苏疆心连心、一家亲,手牵手、共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连心”“牵手”工程。
组织实施江苏与受援地区校、院、所、企、区之间的“连心”“牵手”工程,打造干部人才、项目学科、产业研发、组织阵地、扶贫帮困等全方位援助合作提升平台,适时组织“百名江苏高级专家伊犁行”、“百名专家兴百企”等大型活动,为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构建校企、校地合作的优势平台。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苏疆两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和受援地区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各地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坚持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分解细化纲要确定的具体目标任务。
确保规划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创新干部人才援疆工作运行机制。
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在支、受援地党委的领导下,由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和支、受援两地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
伊犁州、农四师和农七师党委组织部负责提出干部人才援疆工作需求,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根据伊犁州直各县(市)、农四师和农七师工作需要、资金量等情况,负责统筹协调并分解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任务;各工作组负责协调落实各县(市)、农四师、农七师的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任务,其他任务由江苏省委组织部帮助协调落实。
3、构建上下衔接的援疆干部人才规划体系。
各部门、各行业要立足于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发展实际,按照新一轮干部人才援疆工作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分别编制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实施细则,保证规划中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4、建立干部人才援疆的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
制定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控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中期评估,三年一轮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的跟踪考核和效果评估,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报告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5、营造干部人才援疆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广泛宣传本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宣传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广各地各行业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特别是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环境。
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实施方案
新一轮援疆工作期间,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疆实现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规模为基础、以提升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统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江苏与新疆“心连心、一家亲、手牵手、共发展”,为全面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实施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依托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和重点项目,通过核心团队带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到2020年分层次、有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人左右,平均每年100名左右。
(受援地党委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前方指挥部、工作组)
2、大力引进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利用江苏的高校资源,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完善重点产业和领域学科体系。
到2020年引进培养急需人才3.5万人左右。
(受援地党委组织部、人社局、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卫生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等部门,前方指挥部、工作组)
3、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
依托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优势,重点培养“双语”教师、医疗卫生、科技等重点领域人才。
到2020年引进培养紧缺人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