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546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docx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古代与政策相关的著作:

1战国策2智囊补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中国古代不能形成公共政策的原因:

1由于古代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

2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的过程进行直接的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3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反对一切封建关系,在农业与商业之间取得平衡,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发展生产力才能继续发展,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4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5、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6、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7、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们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8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其学术背景是公共管理学而不是政治学。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

   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

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9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10学科的近期发展: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1、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巴纳德、西蒙)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概念的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2概念体系3研究方法。

3、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3)政策一般。

4、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5、科学的品格:

   1)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第二个品格是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

   3)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

   1)经验主义:

2)理性主义:

3)逻辑经验主义:

4)后现代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

7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

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8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9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四个突出的问题因予以重视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10公共政策学概念的三个层次:

1核心概念、(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2次级概念、(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者从属概念)

3边际概念(从其他学科引进或者移植过来的概念)

 

1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

1经验主义2理性主义3逻辑经验主义4后现代主义5辩证唯物主义

12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科学的特征,使它从社会的结构、体制、功能、作用的角度来界定人的本质;

12公共政策学具有的艺术的特征,则使它从洋溢着灵性和诗性的人的角度来看待政策过程的性质、意义与合理性。

13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1)由于模型和原型具有相似性,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14、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

   1)理想主义模型:

   2)渐进主义模型:

林德布洛姆

   3)规范最佳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

   4)政治系统模型:

   5)机构——制度模型:

   6)集团模型:

   7)精英模型:

P.S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即“上下来去”模型

   15华莱士科学环

“科学环模型”标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是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内涵: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2决定,决策,政策,公共政策,各自的含义

1决定:

动态的“做决定”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作为其结果的“决定”则是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一种。

2决策:

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

3政策:

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4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所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的、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政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认定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很大的影响。

3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同一的,或者说政府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

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

   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横向)

   1)美国:

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2)中国:

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纵向结构:

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中国:

1)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2)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

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1)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

   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

3)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3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

1元政策:

或称总政策,对其余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2基本政策:

衍生于总政策,是总政策在某一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该领域的元政策

3部门政策:

为在某一个特点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三)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1、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

(2)阶级性(3)权威性(4)普遍性(5)目标取向(6)稳定性与变动性(7)预见性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管制功能

(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4政策与理论的关系: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5政策与实践的关系: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6政策、实践、理论三者的关系:

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社会实践。

但政策比理论更接近于实践,对实践的依赖更直接,与实践衔接更紧密。

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理论,政策的事实依据是客观事物,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7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所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的、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9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表现在四方面:

   

(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国家和政府几乎以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为唯一职能,而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也以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结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主客体的划分依据:

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过程

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

直接主体: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

2间接主体:

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

2)客体:

(a)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b)目标群体。

2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7个)

1)信息子系统:

2)咨询子系统:

3)决策子系统:

是中枢系统4) 执行子系统:

5) 评估子系统:

6) 监控子系统:

7)反馈子系统:

3、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

    特点:

(1)高度复杂性

(2)巨大差异性(3)历史变异性。

    1)国情与国策;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3) 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趋势)

(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

    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

    

(1)国家纵向组织机构规定公共政策的层次;

    

(2)国家横向组织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

    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2、国家能力、治理能力、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

    2)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挑战。

    3)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3、政治体制、国家结构、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

    

(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

    (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4)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4、政治结构与公共政策——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

    1、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1)作为政策对象的公民。

    2)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

2公民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

(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问题,如宪法的修订等,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

   

(2)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修改执行公共政策。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

    (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集团的力量去影响政策。

    (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去影响政策结果。

    (6)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

    (7)某些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1、政策周期:

1政策制定、2执行、3监控、4评估、5终结

2、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

    1)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分析

    2)政策决定——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

    3)政策实施——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3、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政策过程的理性化

    2)政策过程的专业化

    3)政策过程的科学化

    4)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公共选择的民主规则。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策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

(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

   1)从国内和国际视角看:

   国内:

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社会的变迁

   国际:

战争或军事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

   2)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看:

   客观:

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

   主观:

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流行迷思(自然的、邪恶的、内在的)科学迷思、范式能左右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2、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

   1)政治领袖;

   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3)民意代表;

   4)大众传媒;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6)政府部门本身。

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

   1)边界分析法:

   三步骤:

(1)饱和抽样

(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2)多角度分析:

(个人、组织、技术三角度)

   3)类别分析法:

   注意原则:

(1)实质的相关性

(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次分明性

   4)原因层次分析法:

(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

   5)类比分析法:

(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想象类比)

   6)头脑风暴法:

   阶段:

(1)组建团休

(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

   7)假设分析法:

   步骤:

(1)确定利害关系人

(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2)政府议程(正式议程)

(1)项目的新旧——新项目和旧项目

   

(2)界定议程、规划议程、磋商议程、循环议程

   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政党、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

   3、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障碍因素;

   2)社群的价值规范、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

   4、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

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常见。

   2)动员模型:

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

   3)内在创始模型:

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

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二)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的特征: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

2) 设计的基本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

    (5)方案切实可行。

3设计的阶段:

(1)轮廓勾画。

(2)细节设计。

 

3、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1)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评估和择优的标准问题。

    2)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和选择。

    3)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要注意使用“逆向决策”的方法。

    4)方案的评估与择优,还须对择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即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论证。

4、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方法:

    1)预测性评估

    步骤:

(1)方案调查;

    

(2)详细研究;

    (3)进一步的分析;

    (4)试验式证实。

    依据:

(1)理论假说。

    

(2)价值体系。

    (3)分析方法。

    方法:

(1)德尔菲法。

    

(2)时间序列分析。

    (3)投入—产出分析。

    2) 可行性评估

(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1) 国家元首;

    2) 行政首长;

    3) 民意代表;

    4) 法官。

    2、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1) 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 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

    3) 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3、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1)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2) 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行政决策程序:

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3) 政策的法律化。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和模型

   1、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实施上的灵活性;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5)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3、政策执行的原则:

总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具体:

(1)计划周密

(2)执行准确(3)灵活创新(4)全局与局部兼顾。

4、政策变通:

   “求神似,去形似”这种变通形式,能够做到原则性、时效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抓

   住政策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

   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

   2)摸清实际情况。

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

5、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

   1)过程模型:

史密斯模型。

   四个主要变量:

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环境因素。

   2)互适模型:

   3)循环模型:

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三阶段(拟定纲领、分配资源、监督执行)三原则(合法、理性、共识)

   4)博弈模型:

巴德克

5)系统模型:

霍恩——米特模型。

五个重要变量——政策的价值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