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475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双峰一中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科)

满分100分时量8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引文大意为:

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诸侯对封号的不满仅是现象,且分析不全面,故B项排除;“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属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西周末年王室依据开始衰微,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上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晴】礼乐制度:

1、目的:

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赞曰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

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构造社会理想:

平等、互利、兼爱

创造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树立人生追求:

真实、自由、宽容

建立文化基础:

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

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

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治理念。

所以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答案】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4.何谓美女?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

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宋代”、“文雅与自我克制”可知此应为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所致。

故本题应选D项。

5.明朝李贽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个人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主张。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灭人欲”是反对封建理学对人性的压抑,是在强调要尊重一个人的人性,即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项是西方人文主义者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项是孔子的主张而非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是强调人性而非主张个人主义,人性和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选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6.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

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故选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7.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

“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理念论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A

【解析】材料意在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即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理念论、更爱真理等均没有关系,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8.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信仰得救;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就是弘扬人的本能,这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精髓,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只不过是人文主义的某一表现形式而已,都涵盖在人文主义之下。

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故选D。

而其它ABC三项均不能体现出来。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内容

9.马丁•路德说:

“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

”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首先理解题干马丁·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批判和反对宗教,所以A和C错误。

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题,其实际意义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故D错误。

10.17~18世纪幵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扩展才使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而,从而导致了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法语自身的魅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11.传统农学思想讲究“风土”之说,徐光启则不赞同过分拘泥“风土”的观念,且“多方购得诸种,即手自树艺,试有成效,乃广播之。

”这反映出了

A.明末清初,中国实验科学的兴起

B.新旧观念在明清时期冲突的激烈

C.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中国农业科技已受近代科技影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徐光启“多方购得诸种,即手自树艺,试有成效,乃广播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徐光启受近代科技重视实验的影响,故D正确。

明末清初,中国科技不是实验科学,仍然是传统科技,故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新旧观念在明清时期冲突的激烈,故B错误。

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故C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西学东渐

【名师点睛】从中国科技史的角度讲,徐光启作为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先驱者的地位,要高于他作为农学家的地位。

而且,故意地淡化他早在17世纪初就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事实,显然不利于正确的把握历史。

徐光启引入西方科技的时间,在鸦片战争之前230多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与徐光启几乎同时代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带有近代百科全书意义的专业科技巨著,比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要早出100多年。

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明清小说”经过世俗化的图解说的都是“明清小说”这个文学题材的自身本来就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另外,材料说的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包是性,而是明清小说的包容性。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

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注重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D.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成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泰山封禅的铭文应为小篆,A项正确。

B项体现出书法的意境,为晋人书法的特点,B项错误。

C项是楷书的特点,D项为草书的特点,故错误。

14.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

(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

(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

(隋唐)寇仲率领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

(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时期,不是战国的,故①错误。

程颐是北宋人,因此②不符合历史常识。

隋朝末年,京杭大运河已经开通,因此可以从水路攻打扬州,③符合常识。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人,“经世致用”是他提出的,清人完全可以欣赏到。

④符合常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

该理论的提出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叙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其次对应备选项来筛选答案。

A项是量子力学理论创立的意义,所以排除A项。

B项内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的意义,所以排除B项。

C项明显错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本题答案选D项。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可知该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排查。

16.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

A.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

B.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C.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再抓住“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的信息来分析,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是在1871年,它体现了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信息,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受到进化论的影响,故B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6年,与进化论时间不符,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干信息“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17.下面是1850~2000年全球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开始于1850年

B.2000年液体燃料完全取代固体燃料

C.科技进步带动燃料的发展更新

D.蒸汽时代人类使用液体、气体燃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中图片只能看出1850年人类消费固体燃料的数量,但是无法得出开始于1850年的结论,故A项错误;按照图片,2000年固体燃料的消费依然存在,“完全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不断更新,使用能源的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新型燃料的使用,故C项正确;蒸汽时代使用的主要是固体燃料,从电气时代开始对液体和气体燃料的使用逐渐增加,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改良蒸汽机、电气技术的应用。

18.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己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己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答案】D

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

,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

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

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

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故A项错误;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是“乾嘉”时期学术变化的特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有利于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

【名师点睛】道光年间,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20.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措施之一;同时,清政府并未完全照搬日本“学制”,而是将其科目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这体现了清政府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B项正确;“癸卯学制”包含“理财学”“格致科”等内容,其不属于传统教育范畴,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放弃日本学科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有其合理性,因此,不辨名实之分夸大其词、追求全盘西化表述错误,C项错误;“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学制的措施之一,拒绝制度变革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所以选B

点睛:

解决此题需明确题眼意思“癸卯学制”是借鉴“日本学制”,体现变革;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体现兼顾传统文化。

21.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

【答案】D

【解析】天赋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排除A;“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作者主张摆脱束缚,获得自主自由,不盲从,故D符合题意,B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C,排斥。

22.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答案】D

【解析】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A项排除;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B项排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C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D项正确。

23.201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日子,某同学搜集了众多毛泽东著作。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时序排列整理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出自1942年《新民主主义论》;②出自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③出自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④出自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正确。

24.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

“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C

【解析】‘破’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立’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毛泽东时代斯大林模式束缚就已经破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破除公有制束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5.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日益完善与规范。

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

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

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

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甲午战争失败后,教育救国的思想屡屡见诸报章,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

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

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

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

【答案】

(1)原因:

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上,农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与发展。

(2)变化:

创办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解析】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并结合所学从宋代政治制度、考试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并结合洋务运动办理学堂目的综合比较回答。

点睛:

高考是当今社会唯一通过竞争选拔人才的机制,教育改革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项重头戏,追求公平合理的教育模式也是政府和民众极力追求的目标,这一考点一直是高考长效考点,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