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38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90)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专制王权不断加强,中央官制也不断发生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废除三公九卿制,设中书省以削弱相权

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

张雄飞答道:

“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

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3.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

“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

”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4.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其代表由所有人选举产生

C.五百人会议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D.外邦人在雅典可获得平等的公民权

5.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二:

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

追讨欠款

B.场景一:

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

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C.场景三:

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人身伤害

D.场景四:

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商业纠纷

6.孟德斯鸠指出:

“一个共和国,如果小的话,则亡于外力;如果大的话,则亡于内部的邪恶……这种弊端出自于事物的本性,不是任何法制的形式能够医治的。

”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总统议员均实行任期制B.建立联邦制和实行分权制衡

C.建立总统制并确立共和政体D.确立两党制并轮流执政

7.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决定国家重大事务B.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8.德意志帝国被认为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永久性的联邦B.德意志帝国政府只是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D.帝国皇帝有权签署公布帝国法律

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D.缺乏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

10.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

”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东北、西北广大领土丧失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

11.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此说法的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群众运动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学生的示威游行

C.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各革命阶级表达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取得初步胜利

12.明确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3.毛泽东指出: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①淞沪会战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14.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

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15.哪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①《选举法》②《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我国宪法是在()

A.1978年B.1992年C.1997年D.1999年

17.2014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闺江公园南园隆重举行,活动内容有:

民俗文化仪式、两岸民俗展演大舞台、海峡两岸民俗队伍大巡游、传统民俗项目展示、民俗手工动体验、海峡两岸美食展示、茉莉花茶艺展示等七大板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文化认同是两岸交流的新渠道B.海峡两岸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8.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局面,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

这主要是指中国(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19.1947年杜鲁门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并将其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由此判断他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0.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

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新兴势力的崛起

21.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

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2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耕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

2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B.铁犁牛耕使用C.井田制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

24.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

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25.战国《考工记》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A.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B.冶金业高度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D.小农经济的推动

2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A.西汉B.唐朝C.元朝D.明清时期

27.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

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28.“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这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估乐客》诗反映了()

A.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B.一些商人遭到劫杀,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C.一些商人富可敌国、势撼乾坤

D.一些商人与官府勾结、穷奢极欲

29.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30.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这说明当时中国()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1.“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

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B.是西欧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32.“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

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

文中的“他”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33.葡萄牙占据的澳门一度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这里为中心,曾建立起几条重要的国际贸易航线(如图).下列对这种贸易的评述,正确的是(  )

澳门﹣﹣暹罗(泰国)﹣﹣马六甲﹣﹣果阿(印度)﹣﹣里斯本

澳门﹣﹣长崎

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

A.它兴起于13世纪,以葡萄牙为主导

B.它说明中国已经全面卷入世界市场

C.它有利于白银流入中国并成为主要货币

D.它刺激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形成

34.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

“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35.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人造卫星

36.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

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

这主要是指()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37.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38.1876年,发昌机器厂在《申报》刊登广告,称该厂“专造大小轮船机器,已造起数艘,快马如飞”。

1893年该厂生产的“汉阳号”轮船卖给朝鲜商人。

这表明近代中国轮船行业()

A.已经完全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B.与西方轮船行业展开竞争经营

C.成为近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D.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9.许金城在《国民野史》中这样描述: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