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换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026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固换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加固换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加固换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加固换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加固换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固换刀.docx

《加固换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固换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固换刀.docx

加固换刀

深圳地铁2号线2202标红世盾构区间

盾构机开仓换刀及土体加固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深圳二号线延伸线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土建2202标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S-169盾构机操作手册》;

4、《奇妙的高压养医学》房广才主编;

5、《医学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则》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

6、相关行业的施工规范和标准、深圳市相关规程规范及标准;

7、工程现场调查资料及周边管线建筑物基础资料;

8、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定额,以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2号线2202标沙世盾构区间目前已掘进215环,计323米,施工地层为砾砂及砾砂质粘性土,这种地层对盾构机刀具磨损非常严重,目前盾构机正处在政府储备地,地面上无建(构)筑物,是开仓换刀最佳地点。

从此段施工参数分析以前施工经验,我项目认为刀具具有局部磨损,为确保下一步盾构设备的正常掘进,减少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和添加剂使用量,提高施工速度、保护盾构刀盘基座,进行刀具的更换已十分必要。

根据目前盾构机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采用地层加固与加压开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刀具的检查更换,我项目部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和以前工程施工经验,已基本具备进行刀具更换作业的条件。

根据盾构掘进的地面环境情况和地层条件等因素考虑,我项目部决定在掘进500米时停机进行刀具检查和换刀。

为确保更换刀具人员安全,要对换刀区域加固,同时在加固区域外侧加布两口降水井,以利于换刀时加固区域地层含水量减小,避免发生涌喷和工作面塌方事故的发生。

2.2地质情况

此加固区域顶部位于以人工填石和砾砂粘土为主的地层,人工填石层埋深大约5.6m,;区域中部位于以砾砂(埋深大约8.8~15.7m)为主的地层;区域底部位于以砾砂质粘土为主的地层。

1、填石(地层编号

2):

灰白、褐灰等色,主要由花岗岩块石组成,块石直径20-150cm,大小不一,分选性差,含量约为50-70%,其余为碎石、角砾及粘性土充填,结构稍密。

层厚5.6m,属Ⅳ级软石。

2、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

2):

褐灰、灰黑色,含有机质,可见贝壳及蚝壳,具腥臭味,饱和,软塑状,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压缩模量Es(0.1~0.2)=2.5MPa。

层厚3.5m,属Ⅱ级普通土。

3、砾砂(地层编号

2):

灰白色、浅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粘性土约10%,饱和,松散~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

标贯试验击数6.60~10.80击,平均9.39击,动力触探(N63.5)击数2.8~14.1,平均11.3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变形模量E0=16.0MPa。

属于Ⅰ级松土。

4、砾砂(地层编号

4):

灰白,褐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大量粘粒,含量11.9~17.4%,底部常含有少量卵石,卵石直径一般2~5cm,饱和,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

标贯试验击数6.7~10.4,平均8.8击,动力触探(N63.5)击数7.0~10.6,平均8.91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变形模量E0=20.0MPa。

属Ⅱ级普通土。

5、砾(砂)质粘土(地层编号

2):

褐红、灰黄夹灰白等色,由下伏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可塑性为主,局部硬塑状,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高。

根据室内试验:

ρ=1.71~2.00g/cm3、w=16.9%~43.1%、e=0.561~1.226、a0.1-0.2=0.150~0.713MPa-1、ES0.1-0.2=0.336~10.371MPa、C=22.0~41.1KPa、Ф=11.6o~30.0o。

标贯试验击数7.7~14.4击,平均11.75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压缩模量ES(O.1-0.2)=7.5MPa。

属Ⅱ级普通土。

6、砾(砂)质粘土(地层编号

3):

褐红、褐红、灰黄夹灰白等色,由下伏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多为硬塑状,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高。

根据室内试验ρ=1.67~1.99g/cm3\、w=19.1%~46.6%、e=0.644~1.365、a0.1-0.2=0.230~0.587MPa-1、ES0.1-0.2=3.406~8.894MPa、C=21.6~52.4KPa、Ф=10.2o~31.9o。

标贯试验击数12.9~32击,平均21.48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压缩模量ES(O.1-0.2)=9.5MPa。

属Ⅱ级普通土。

盾构机换到位置地质横断面图

2、水文地质:

深圳市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热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的转换而变化。

本区域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分本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砂岩、残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强风化层~中等风化层中,地下水略具承压性。

地下水位埋深约1.30~3.2m,水位高程-0.05~1.98m,水位变幅0.5~2.0m,水温26.7~27.0℃。

本加固场地砂层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弱硫酸盐腐蚀性,残积层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弱硫酸盐腐蚀性。

该段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产生透水问题,工程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水位变化,确保安全。

第三章停机位置附近沿线调查

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管线以及现场对现有管线的调查,本加固区域内经勘查无管线存在。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

4.1组织管理机构及操作人员组织

盾构机刀具更换任务由中铁六局红世工区负责实施。

项目部成立指挥组1个、协调组1个、仓内作业组3个、地面监控组1个及应急组1个。

组织管理机构如下:

指挥组

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

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人员调配。

指挥组组成人员包括项目部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及各专业主管。

协调组:

组长由项目部领导担任。

①.负责施工过程中人、机、料的统一布置;

②.负责仓内外的协调组织及现场的统一指挥;

③.负责与测量组和仓内作业组的沟通及联络;

另配机械工程师1-2名,负责与土仓内人员的联络并负责完成舱外各阀门的开关等操作。

作业组:

设3个作业组,组长由当班机械工程师担任。

另配备土建工程师1名和机械工人1名。

该组负责仓内开挖面的监控并实施刀具的更换。

组长负责指挥、指导仓内刀具的拆卸及安装作业;负责与仓外协调人员的联络;负责对刀具安装质量进行检查。

土建工程师负责对开挖面的稳定性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可以进行刀具安装作业。

3个作业组,一个组在仓内操作,一个组在洞内现场待命,一个组在地面待命。

地面监控测量组:

组长由测量工程师担任。

在刀具更换程中,负责对地面的沉降状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并将测量结果及时报告协调组组长。

应急组:

负责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组长由安全员担任。

应急组由安全员、电气工程师、盾构机操作手和电工及电瓶车司机等人员组成,对各种紧急情况进行处理。

指挥组:

组长:

郭海

副组长:

幸智军张雨刘双全

成员:

张世红李安云廖大才

协调组:

组长:

刘双全

组员:

非作业班机械工程师

测量组:

组长:

郑永军

组员:

测量组其他成员

应急组:

组长:

廖大才

成员:

夏全师刘学栋欧兰养

作业组:

1组刘双全(组长)祁宝成赵磊苏运涛

2组张世红(组长)李宏超丁中峰李夏南

3组李安云(组长)余卫东郝向阳张二元

4.2工期安排

计划于2008年12月24日---2008年12月29日进行换刀作业。

4.3换刀设备、材料及机具计划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空压机

12m3

1

柴油机动力

水泵

2

应急灯

40W

2

手电筒

2.5V

4

防水

支架

2

走道板

500Х1500

4

氧气瓶

3

担架

1

灭火器

2

液体灭火器

变压器

36v

1

力矩扳手

SW36

1

UPS电源

1

第五章施工方案

5.1、土体加固方案

5.1.1、旋喷桩加固

1、加固范围为盾构机头前3米后1米范围,下部宽度为12米上部宽度为12米,深度为地表下10m~22m米,采用咬合旋喷桩对土体进行加固,剖面见下图。

2、旋喷法施工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至上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脉冲泵,将水泥浆液通过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向四周以高速水平喷入土体,借助流体的冲击力切削土层,使喷流射程内土体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钻杆一面以一定的速度摆动旋转,一面低速徐徐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充分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的具有一定强度(0.5-0.8Mpa)的桩体,从而使底地层得到加固。

本区域加固采用单重管法施工。

其施工工艺如下:

(1)机械设备及材料要求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机具设备包括:

高压泥浆泵、钻机、浆液搅拌器等,辅助设备包括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以及各种管材、阀门、接头安全措施等。

主要设备、机具

a、预成孔

钻机、钻杆、钻头、水龙头、胶管、泥浆泵、附件等,要求预成孔速度快、孔径不小于旋喷钻具、钻孔吹只满足要求,预成的孔不垮塌、不缩径。

b、注浆

高压注浆泵、高压胶管、流量计较、附件等,要求高压注浆泵压力稳定,可调节,流量可调节并计量,以便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进行调节。

c、搅拌装置

搅拌机、储浆桶、胶管、过滤器网等,要求搅拌均匀,计量准确。

d、旋喷装置

钻机、导流器、钻杆、喷头、喷咀密封、耐磨、耐压。

e、测量仪器

全站仪、水准仪、标尺等。

f、辅助工具

储料罐、清洁工具等。

单重管是用一根单管喷射高压浆液,浆液搅拌采用污水泵自循环的搅拌罐。

旋喷使用的水泥应采用新鲜无结块P.O.3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泥浆水灰比为1:

1~1.5:

1,浆液宜在旋喷前1小时以内配置,使用时滤去硬块、砂石等,以免堵塞管路和喷嘴。

(2)施工要点

a、旋喷法施工工艺流程为:

钻机就位→钻杆下沉钻进→上提喷粉(喷浆)强制搅拌→复拌→提杆出钻→钻机移位。

b、施公前要先进行场地平整,挖好排浆沟,做好钻机移位。

要求钻机安放保持水平,钻机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1.5%。

c、旋喷法施工程序为:

机具就位-灌入注浆管、试喷射-喷射注浆-拔管及冲洗等。

d、单管法采用注浆管射水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再一边提升一边进行喷射装置注浆。

e、在插入旋喷管前先检查高压水与空气喷射情况,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闭,插入后先高压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喷射注浆。

如因塌孔插入困难时,可用低压(0.1~2MPpa)水冲孔喷下,但需把高压水喷嘴用塑料布包裹,以免泥土堵塞。

f、喷嘴直径、提升速度、旋喷速度、喷射压力、排量等旋喷参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g、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量后再逐渐提升注浆管。

中间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提升和旋喷,以防柱体中断,同时立即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如发现有浆液喷射不足,影响桩体的直径时,应进行复核。

h、桩喷浆量Q可按下式计算

Q=H/V*q(1+ß)

式中H—旋喷长度(m)

v--旋喷管提升速度(m/min)

q--泵的排浆量(L/min)

ß--浆液损失系数,一般取0.1-0.2

旋喷过程中,冒浆量要控制在10%~%25之间。

i、喷到桩高后应迅速拔出注浆管,用清水冲洗管路,放置凝固堵塞。

(3)质量控制

a、钻机的位置

50mm,钻孔垂直度

%1.5,孔深±200mm。

b、施工前检查水泥,外加剂等的质量,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

c、施工中检查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是否达到试验的参数和设计量。

3、旋喷桩与钻孔桩的的交圈长度不得小于200mm,加固渗透系数小于1*10

cm/s,泵压大于20Mpa,水泥采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0~1.5,灌入水泥浆液的比重宜取1.2~1.3,以上参数根据现场试验数据进行调整。

4、高压旋喷桩注浆施工时,临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

5.1.2、加固工程量

加固钻孔规格为Ø600@450*450,共21*11=297根。

5.2降水井施工方案

(1)、采用冲击钻进,一字冲击钻头,冲击成孔、泥浆护壁工艺,口径650mm,“一种口径,垂直成井、一道井管”的成井施工方法施工。

钻孔内下入井管和滤水管,井管必须扶正安装,保证井管位于钻孔正中,以利于填砾厚度均匀。

(2)、填砾:

为保证抽水井中含砂量小,填砾粒径0.5~2cm,上部可填2~5cm粒径的砾石,以便节约。

(3)、洗井、用空压机排浆;同时活塞拉洗。

(4)、孔内下入外径为φ360mm,内径φ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与滤水管(花管),滤水管长度10~12.5米,如遇砂层部位,应下缠丝水管。

5.3土仓及人闸气压控制

试压目的

1、检查整个人闸系统各部件是否正常。

2、检查开挖面地层的漏气量,确定空压机的工作能力。

3、机械组于12月24日要对人闸及土仓设备的试运行,并对所有的设备进行适当保养,以便设备正常运转。

土仓内压力控制

首先,用水清洗两根通土仓与变送器连接的软管。

清洗完后,启动空压机,将控制调节器的气管球阀打开,开始向土仓里加气。

此时一定要注意土仓里的压力变化,当土仓内压力达到标准时,执行器会自动停止加压。

一般情况下压力有可能不是很稳定,待其稳定后停止操作。

但要求必须有机械工程师在现场观察土仓内压力变化。

加压完成后,将变送器上方的软管再次用水清洗干净并用气冲掉管内剩余残留物。

将执行器处的球阀关闭,将控制器各指针归零并关闭控制球阀,最后关掉空压机。

人闸压力控制

1、讲人闸主仓的门关好,各个气阀关好,并认真检查。

2、启动空压机准备向仓内加压。

3、按照加压方案,对人闸主仓加压,加压时间严格按要求控制,直至仓内压力基本稳定后,停止加压。

4、在压力稳定的情况下,机械工程师细心观察,检查人闸主仓的气密性。

如果有漏气马上作密封处理,保障施压工作的顺利进展。

5、按洗仓方案对仓内进行换气处理,此过程注意保持土仓压力不变。

6、将副仓的仓门管好,然后给副仓加压,整个加压过程不受时间限制。

当副仓的压力基本相等时,打开两仓之间的阀门,使两仓的压力完全一样。

7、根据减压方案进行减压时,时间可以相应减少。

当压力表读数达到0.01兆帕时,注意要停留15分钟后再减压。

当压力表的示数为0时,打开主、副仓的仓门。

8、清理人闸内部物品,保持仓内清洁。

5.3.1土仓内的气压控制

通过人闸外与土仓闸板相连的空气调节、控制阀组进行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土仓闸板与变送器连接管路的清洗

将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拆除,同时将闸板上的球阀打开,用工业用水清洗,之后,连接好管路,通以工业气体,用其将闸板上的喷嘴、管路中残留的工业水吹净,之后关闭闸板上的球阀。

2、空气调节、控制阀组的气压压力的设定、检测。

分别打开两条工业用气管路的控制球阀,调节空气过滤单元的减压阀,使其减压后的压力为4Bar,调节其后的减压阀,使其减压后的压力为1.2-1.4Bar。

调节器的调节方法如下:

调节其下的黑色指针,使其指向0.6,相对零压的设定完毕,之后将其压力(绿色指针—土仓内的设定压力)定为0.9-1.0Bar,并将工作管路的控制方式定为自动档,而备用管路的控制方式定为手动档。

3、加压方式

边向土仓内注入浓的膨润土泥浆,边通过螺旋输送机排土仓内的土体,使土仓内压力降低0.1-0.2Bar后停止排土,开始加气压,如此反复直至使土仓内的工作液面降低到2/3处。

(可通过闸板上的观测阀进行液面的观测)

4、土仓内的气压建立

打开闸板上的球阀,向土仓内加注工业用气,同时打开一条工业用气管路的控制球阀,此时可看见调节器的红色指针逐渐靠近绿色指针,并经过短时间的振荡,最终与绿色指针重合。

此时,经过几分钟的观察,如红色指针仍然稳定,证明土仓内的压力已经建立完毕。

5、人闸内的气压控制

由操作人员通过人闸自身的压力控制阀及压力显示仪表,按照我国的高压氧仓管理与应用规则进行控制。

具体的步骤如下:

1、加压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人闸的进气减压阀的压力设定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漏气,进排气控制阀、联络电话、压力显示仪表、排气流量记录仪、各仓室压力记录仪、人闸外的供气空压机是否工作正常,土仓内清洗刀具用管路是否连接完毕。

照明系统是否连接完毕,各仓门密封是否良好。

另外,工作用的连接平台、更换刀具及使用的工具准备好并放入人闸内。

人闸外的相关人员(包括土仓闸板处空气阀组监控人员、后配套空压机控制联络人员、紧急医疗救助人员)就位完毕。

换刀相关人员进入人闸,关闭仓门准备加压。

由人闸外的阀控人员填写换刀前准备工作检查表。

2、人闸加压

人闸外的控制人员用电话通知人闸内人员作好加压准备工作。

打开盾构机中体内向人闸供气的控制球阀,向人闸提供气源,同时人闸内的工作控制人员打开进气阀,开始加压。

在0.3Bar以下时,升压速度要缓慢,以适应人闸内工作人员咽鼓管的调压。

在0.3Bar以上时,升压速度可适当加快。

人闸外监控人员及人闸内的工作控制人员要不断督促人闸内人员做咽鼓管的调压动作,具体可通过捏鼻鼓气、后抬舌根、吞咽动作、咀嚼、下巴移动、打呵欠等动作实现。

经常询问人闸内工作人员有无不适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人闸内的绝对压力ATA由1.0Bar升至2.0Bar,一般用15至20分钟完成。

如有耳痛等不适的感觉,应降低加压速度,甚至停止加压,待感觉好转后方可继续加压。

出现上述情况,加压过程延长,可在30分钟内完成。

由人闸外阀控人员填写人闸加压压力控制表。

3、人闸内稳压:

当加压到预定的压力(人闸内的压力与土仓的压力相同)后,关闭进气阀。

即进入稳压阶段。

人闸内的工作人员打开人闸内与土仓之间压力平衡阀,使土仓与人闸内的压力相同。

之后,开启人闸门,转动刀盘,工作人员即可进行刀具的更换工作。

保持人闸内的压力稳定,如人闸内压力有升高或降低,人闸外的阀控人员应及时通过控制阀进行排气或补气。

人闸内工作控制人员时刻监视土仓内及人闸内的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通过联络电话进行报告。

4、人闸内的减压:

人员出人闸,需进行减压。

目前根据不同的工况,我国有五种安全减压法:

匀速减压法、阶段减压法、水面减压法、氧气减压法、不减压潜水法。

由于盾构机换刀氮气ATA安全系数为1.6,小于1.8,故可人闸减压法可采用不减压潜水法。

人闸外控制人员打开人闸外的排气阀,使人闸内减压,速率可控制在0.05Bar/min左右。

当人闸内的压力降至0.2-0.3Bar左右时,为防止肺气压伤,需放慢减压速率。

当人闸内外压力差为零时,减压过程结束,此时人闸内的工作人员可打开人闸门。

由人闸外阀控人员填写人闸减压压力控制表。

5、洗仓

换刀工作人员在土仓内从事工作及在人闸内进行加压、减压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及控制人员较多,工作及加压、减压过程时间相对较长,在稳压过程中,必须进行“洗仓”,以提供足够清洁的空气。

在稳压过程中,实行稳压换气,以稀释人闸内工作人员呼出的废气并提高人闸内的氧气浓度。

在其过程中,人闸内的工作人员要通过联络电话与人闸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联系。

具体稳压换气的方法是:

人闸外的阀控人员同时打开土仓闸板上的球阀或人闸外的进排气阀,时刻观察土仓或人闸内的压力显示仪,确保其压力动态平衡。

由人闸外阀控人员填写洗仓记录表。

5.4换刀过程中,人员、机、料进出人闸

(一)、在换刀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人员、机、料需进出人闸,按一下步骤执行:

1、将需送入的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放入料闸。

2、通过料闸的压力控制阀,向料闸内加压。

3、通过人闸和料闸的压力平衡控制阀,调整两仓的压力,当两仓气压平衡后可以打开两仓阀门。

4、人员、机、料进入人闸后,及时关闭连接门,以防造成压力伤害。

(二)在换刀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人员、机、料需出人闸,按一下步骤执行:

1、通过门闩关闭料闸。

2、通过料闸外的压力控制阀,向料闸加压。

直至压力达到人闸压力。

3、通过人闸或料闸压力平衡阀调整人闸和料闸的压力差。

4、开启人闸和料闸之间的连接门。

5、关闭人闸和料闸之间的连接门。

6、按上述减压法进行料闸减压。

直至料闸和人闸压力达到平衡。

7、开启料闸闸门并及时关闭连接门和压力平衡阀。

(三)、人员、机、料需进土仓,按一下步骤执行:

1、人闸外人员通过土仓闸门板上的球阀,检查土仓内液面降至设定的位置,同时人闸内的压力升高至于土仓压力相同时,经过短暂的稳定,使得人闸内的压力稳定。

2、人闸内的工作控制人员,通过开启人闸与土仓之间的压力平衡阀,平衡人闸和土仓之间的压力差。

3、完全开启人闸与土仓之间的连接门。

4、搭建人闸与土仓之间的工作连接平台,开启并固定好照明灯具,待工作人员检查并确保开挖面稳定后,转动刀盘,工作人员既可进入人闸进行换刀工作。

5.5刀具更换方案

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本此更换刀具只是更换局部一些刀,并通过换刀加快施工进度。

但不能随意更换某一部分,如果这样会造成新刀具的严重磨损,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并且也不能达到要求的效果。

本方案就是考虑到这一点,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法。

5.5.1刀具更换的标准

刀具磨损的标准是:

周边刀磨损量为5-8mm,齿刀磨损量为10-15mm。

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对刀具更换。

从现在盾构机掘进地层和以前施工经验分析,预计更换80把刀,分别为64把齿刀和16把周边刀。

在刀具更换的同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一下螺栓是否完好。

5.5.2刀具更换的程序和方法

所更换的刀具共计80把刀分成8批,有4批刀具为10把齿刀和2把周边刀,另外4批为6把齿刀2把周边刀,每次可以按批次,安排工作时间。

除了必备的刀具外,还要准备M36、M34及M32的螺栓若干和SW36的套桶及加力杆。

每次更换时,工作人员先将刀具周围的泥土清掉,保证有一定的工作空间。

再用套桶及加力杆卸下固定螺栓,注意不要让螺栓掉到土舱下部。

将换下的刀具递到人闸内,同时将固定螺栓和固定座用水清洗干净,还要检查一下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必须更换新螺栓,以确保刀具有足够的固定强度。

将新的刀具按原来的位置安装好,将固定螺栓拧紧。

每次带一批刀具和进舱,每批刀具换完后,把废刀具放进料闸内。

与此同时操作手转动刀盘。

工作人员通过料闸把下一批刀具送入土舱内,再继续更换下一组刀具。

每换完一批后,由值班机械工程师检查一下安装质量,是否有漏掉的或者没有固定好的。

机械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作业。

更换速度按实际情况定,必须以保证安装质量为前提。

5.5.3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安装的质量待定以下措施

1、备用螺栓尽量足,以防止螺栓破损或工作人员不小心将螺栓调进土仓。

2、每次卸螺栓后必须清洗,避免螺栓有破损,也保证刀具的安装强度

3、安装完毕后,必须检查下一步安装的效果及是否有漏掉的。

安装时必须注意以上步骤,必须有机械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6开挖面稳定控制

在加压换刀过程中,开挖面稳定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地层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本次换刀在东板桥南巷胡同,此处地层基本适合换刀。

从各项措施分析来看,主要从换刀处地层处理和土仓压力维持两方面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控制。

5.6.1对开挖面土体的地层处理

由于开挖面土体大部分为砂性地层,为了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