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936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辫状水系、游荡型河道

【思维导图】

【模拟题汇编】

一、单选题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辫流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

图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某处的辫状河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形成该辫状水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道不稳定

C.沙洲的堆积形成于丰水期的搬运作用

D.河流枯水期时,形成新汊道

1.C丰水期河流的搬运能力强,堆积作用弱,堆积多发生于流速较慢的时节,选C。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河流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C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到河流分叉较多,或者根据扇三角洲上受泥沙堆积作用影响,无明显固定河道,流水受泥沙阻挡易形成新的水道,多发育成辫状水系,可知道①对 ;根据上题分析的颗粒物由下至上的粒径大小变化可以知道有时候三角洲前沿受河流流水搬运泥沙堆积向前延伸,有时候堆积物后退等变化情况,可以知道当地河流流量不稳定,③错;根据题干信息该地位于构造活动区且没有明显提到或表达出有暗河的信息,再则地下暗河也不可能会在地表形成沉积,②错;由于河流多分叉,堆积和侵蚀交叉出现以及河水受泥沙堆积阻挡寻求新的出水河道,会造成河流易改道,④正确。

故本题C正确。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长约480km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

下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

该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

C.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

4.2007~2014年该河段

A.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

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5.2007~2014年③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地转偏向力弱B.河岸形态顺直

C.人类活动固滩D.植被覆盖率高

3.D板块交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该河道不位于板块交界,A错误。

高原上,河谷地势较低,冻土发育比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差,不同季节冻土厚度不同、是变化的,冻土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会导致下切侵蚀加剧,C错误。

受两岸高耸山峰制约,其河床变迁被局限在两岸山脉的山麓之间,因此该岸线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4.B该河段广布河滩,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但2007-2014年河滩总体萎缩或破碎,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流域背景基本稳定,内力作用不会变化太大,径流量和输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C③号河滩位于机场附近,岸线较稳定,最可能是人类固滩措施的成效。

C最有可能。

故选C。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7.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D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

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

故选D。

7.C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薰衣草原产地中海沿岸,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等实用价值。

薰衣草耐寒、耐旱、喜光、怕涝。

年降雨量在600~800mm最为适宜。

其根系发达,性喜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沙质弱碱性土壤。

上世纪60年代,伊犁地区开始引种,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熏衣草种植基地。

材料二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其宽深比大、河道变化迅速。

下图为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区分布和伊犁河辫状水系图。

简要说明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答案】伊犁河流量很不稳定,河水暴涨暴落,且含沙量大;当洪峰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时,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浅滩;洪峰退后,浅滩岀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河道

【解析】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水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伊犁河受西风带来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以及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在山前倾斜平原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枯水期,浅滩出露,形成多条河道类似辫状,洪水期和枯水期周而复始形成典型的辫状水系。

8.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

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

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

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答案】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解析】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从景观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河谷宽阔,有大量的沉沙沉积,形成原因是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形成辫状景观。

10.读下列有关冰岛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火山分布广,地表多被厚厚的冰川覆盖。

冰岛土地面积1002.5万公顷,林地面积2.81万公顷。

首都雷克雅未克环境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天气变化无常,雨雾较多。

冰岛地表径流常在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如下右图所示)。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

辫流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

辫状河流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

简要说明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地表径流;从山顶流下的河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辫状水系”。

【解析】冰岛地表径流常在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发育成为“辫状水系”,有火山灰沉积,说明以前地势低。

该地位于生长边界,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

盆地地势低,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形成沉积层。

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上有冰原,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地处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形成洪水。

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辫状水系”。

1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幼发拉底河下游平原上、宽广的河谷中河道分叉,发育了大量的辫流(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材料二。

两河顺流运输的传统工具是卡拉克——一种用充气山羊皮支撑的木筏。

卡拉克的运载量约35吨,包括人和驴。

在幼发拉底河上,从上游至下游旅程,取决于河流的状况,通常持续10日至3周多。

到达目的地后,木筏被拆卸,货物和木材卖掉,将羊皮内的空气放出,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

材料三:

图1为幼发拉底河沿岸部分区域图,图2为下游辨流示意图,图3为古代交通工具羊皮木筏图。

结合图信息,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辫流的主要成因。

【答案】幼发拉底河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平坦的河床堆积形成许多水下浅滩,枯水期时,沙洲和沙岛出露,众多沙洲和沙岛把河流分成多股河水,形成辫状水系,即辫流。

【解析】辫流的主要成因应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幼发拉底河流域降水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上游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使得河流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水从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并因侧蚀河谷使得泥沙含量更大,河流进入平原地区后,在平坦的河床堆积形成许多水下浅滩(沙洲),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下降,水下沙洲和沙岛出露,图中显示,众多沙洲和沙岛把河流分成多股河水,形成辫状水系,即辫流。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L列要求。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

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

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

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图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

【解析】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

流速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潼关,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

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

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

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

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黄河出龙门镇后河道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

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1)说出小北干流大量滩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的原因。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简述此处湿地的作用。

【答案】

(1)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小北干流河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会促进河流截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调节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解析】

(1)滩地主要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可从夏季上游来水来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积、枯水期河面较低等方面进行分析。

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结合材料可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主要是由于河流经常改道,可从泥沙淤积导致河曲发育、洪水期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道变迁角度进行分析。

小北干流河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会促进河流截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考查湿地的作用,可从保持生物多样性、截留泥沙、洪水期蓄洪等方面作答。

调节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答案】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坡降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修建防护堤长。

【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坡降小,水流不畅。

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因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修建防护堤长。

15.下图为某国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图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A河段(贾木纳河)的部分辫状河道示意图。

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简要分析辫状河道的成因;并简要分析这种地貌特点对孟加拉的洪水灾害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辫状河道的形成有几种原因:

①北地区干湿季节明显,干季时,有些河道干涸,等下一雨季到来时,又形成新的河道;②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③泥沙增多堵塞原河道,迫使河流改道;④河水泛滥时冲出原河道,形成新的河道(评分细则:

以上关于河道分流的四个方面的原因的分析,任答出一条即可得满分。

在河道之间,泥沙淤积,慢慢形成沙坝,甚至扩大形成小岛(沙洲),就形成了图中所示的辫状河道景观。

影响:

辫状河道在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

【解析】河道形状的形成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孟加拉国地势低平,流水不畅,加上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

泥沙堆积,河水泛滥,河流的多次改道等是形成辫状河道的主要原因。

反之,辫状河道在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下,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

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分析M-N河段干流河道左右摆动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流域内降水集中,短时间流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河床淤积、抬高。

【解析】河流左右摆动主要受到侧向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该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河流水位变化快;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含沙量大;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易发生沉积作用,使河床淤积、抬高,在侧向侵蚀作用下左右摆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