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744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卷Ⅰ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君主专制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B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2、《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分析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由“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可以得出罗马法在实际审判中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必拘泥法律条文,可以具体案例具体裁量,由此可知D是对材料真实反映。

材料中既没有涉及到受传统因素,也没有行政因素、结构松散的描述与阐述,ABC的表述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

3、《美国宪法评注》中说:

“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

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

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

A.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解读材料的能力。

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有限政府”和“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说明美国各州拥有一定的权利,实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的原则。

故选A。

B项材料未体现;C项制衡的内容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分权原则;故选A。

考点:

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宪法的原则

4、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可得出“由对抗转为妥协、开始用协商手段”,同时反映了作者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故选C。

考点:

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5、《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

“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

”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答案】C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

6、《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

“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和古文阅读的能力?

由材料“(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

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排除C;由材料“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和?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选B。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

7、“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答案】B

考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变革

8、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B.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D.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唐代手工业的发展

9、《新唐书》记载: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有消息的能力。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出自陆游,而陆游属于宋代人。

对两则材料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唐宋的坊市制度实际上已经崩溃。

BC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10、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里的“它”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A.电动机B.发电机C.蒸汽机D.计算机

【答案】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

11、《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

“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材料和审题的能力。

身体要注意“最准确理解”,由所学可知ABC三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而这一切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是欧洲人创造了奇迹,故答案选D项。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2、“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业革命……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说明材料中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工业革命后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政策,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确立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含义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3、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CD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但与题干“工业生产结构”无关;B说法不妥,故选A。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4、“(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

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答案】A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15、“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

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

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审题的能力。

审题要抓住题眼,而此题关键是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和所问是直接原因。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奖励工商,故选B。

A项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CD项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是不是直接原因。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初步发展的原因

1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辜鸿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切入点,运用所学对材料分析可知,“粤匪”指太平天国运动,“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洋务清火汤”指洋务运动。

题目的意思是指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希望救亡图存,维持清朝的统治,药方就是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

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所以洋务运动没有看到西方制度文明的先进性,故D说法正确。

ABC都是其表面现象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

17、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

【答案】C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电影

18、“‘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技术和人才,从“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的信息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市场,故D项正确;A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B项表述不够全面,因而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9、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解读表格的能力,对表格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得出结果。

从表格可以看出,1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膨胀的局面,即所谓“滞胀”,针对这种局面,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故①③④正确。

为了解决“滞胀”局面,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②错误,所以选A。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不再向国家缴纳粮食税

C.农民可以自由支配部分农产品D.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

1918——1920年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生产力,答案选C。

A项属于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D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农业政策,B项不符合事实。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21、“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

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的转变

22、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苏联的经济建设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材料中八大提出要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显然是和苏联不同的一条发展道路,所以A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共八大

2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

A.管理体制的转变B.所有制性质的转变

C.对外政策的转变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管理体制的转变是现象,不是本质上的变化,故A项错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改革的范畴,与对外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故D项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4、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民资本主义”和社会福利制度实施目的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实行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实行人民资本主义是为了扩大受益者阶层,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

25、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A

考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全球发展的因素•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26、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2月9日召集各成员国举行特别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D.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经济危机出现后,各国往往会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加强产品出口。

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是解决危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故选C。

A项属于布里顿森林体系的特点;B项属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D项与材料相悖。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27、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

A.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

B.世界银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熟练掌握。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C项的职责应该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AD本身说法有误,故选B。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

28、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

该组织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组织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

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组织

30、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是指不能把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旧有经济秩序、规则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指应该让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规则的制订,这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

故选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双刃剑”作用

卷Ⅱ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题19分,32题21分)

31、(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

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

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