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627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x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藏医药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木里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的藏族自治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木里自称“木里王国”或“喇嘛王国”,政教合一,对外交流甚少,保留了独特、古老的民族文化。

木里县境内自然环境多样,22种民族混居,藏医

药的发展有其独特性。

笔者对木里藏族自治县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和参与观察等,发现木里县藏医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代藏医药的发展较快,但存在资源闲置、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匮乏等问题,故提出了加大支持和宣传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和多元化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木里县;藏医药;田野调查;传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7-8517(2016)07-0004-03

Abstract:

MuliistheonlytibetannationalityautonomouscountyofLiangshanYiprefecture.BeforethefoundingofPeople'sRepublicofChina,knownasthe“kingdomofMuli”,Mulihaslongbeensecludedfromoutsideworld,whichmakesitremaineduniqueandancientethnicculture.

Mulihasvarietiesofnatureenvironmentandinhabitantsfrom17nationalities.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tibetanmedicineisuniqueunderthesecircumstances.Wecarriedafieldinvestigationindetailandfoundthe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tibetanmedicinearelowutilityofresources,waneofculturalelements,scarc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capacityandspecialistby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questionnaireresults.Thispaperofferedsuggestionsto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tibetanmedicineinMulibymeansofreferredtorelatedreferenceandinvestigationof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similarregions.

Keywords:

Mulicounty;tibetanmedicine;inheritanddevelopment;fieldinvestigation

1背景

藏医药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几千年来为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理论完整、疗效显著和治疗方法神秘奇妙,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现代化学制剂具有其局限性,转而把目光投向传统医学,称其为“替代医学”,纯天然的藏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从国际藏医药发展动态看,尤其“非典”过后,藏医药学成为国际医学界的一大焦点,全球掀起一股认识藏医药、应用藏医药和发展藏医药的热潮

[1-3]o

木里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的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境内山峦重叠,河流环绕。

县内最高海拔5958m,最低海拔1470m,

相对高差大,气候、土壤、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药材资源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被人们称为“天然药材库”、“动植物乐园”[4]。

生活在木里的广大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治病方法,如用开水治疗不消化、用蚂蛾吸血和放血治疗风湿疼痛、用青蒿嫩叶和滚烫的酥油止血、用龙胆草酒曲炮制青棵酒强身健体等[1]。

但是,与相邻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相比,凉山彝族自治州近年来大力发展彝医药,对偏居一隅的藏医药却较少关注。

2调研方法和对象

课题组主要用了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调研法,深入调查木里县群众对藏医药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藏医药在相关部门、寺院和民间的传承模式和方式。

于2014年7月对木里县乔瓦镇居民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200份。

同时向西藏、青海、甘孜、阿坝随机发放问卷100份,统计回收77份。

同时,利用2014年暑假和寒假,对木里县进行了两次较长时间的田野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木里县藏学研究所、卫生局、中藏医院及民宗局的相关领导和人员,木里县瓦尔寨大寺、康乌大寺和木里大寺的僧侣和木里县民间的藏医,共计20余人次。

共拍摄照片430余张,录音270多min,整理访谈笔录六万字,撰写田野调查笔记一万五千字,为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

运用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整理,通过录音转记整理了访谈录音笔录,结合的田野笔记,得出了木里县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3木里县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

3.1木里县藏药材资源丰富木里县独特地理气候特点孕育了动植物的多样性,中藏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共有中药材182科972种[4],国家指定的24种二类药材中,木里有12种以上,尤其盛产野生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年产虽约1500多Kg)、熊胆、川贝母、重楼、雪莲花、黄精、秦充、金铁锁、白芨等知名药材,全县每年野生和家种中药材产虽约2200多吨[2]。

木里县已将中药材发展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在西秋、后所乡和茶布朗林场等地建立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上千亩。

3.2民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木里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县唯-的藏族自治县,其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县内各民族都保留了较为浓厚的民族文化,民间流传有很多特色的诊病治病方法,居民家中一般常备川贝母、龙胆草、熊胆等药材,很多人都掌握独特的刮痞、火罐放血的治疗方法,用于应对家人的病痛。

民间医生在当地广受欢迎,民间巫医结合的神职人员“韩规”或“释毕”应用法事配合药物治病的方法很流行,邀请喇嘛念经治病是当地人常常采用的方法[5]。

茶布朗镇东子村东子组的次尔温珠是当地有名的草医,有治愈疑难杂症的经历,主要擅长骨伤的治疗,所使用的外治器械也很独特。

木里藏医药研究所所长旺扎多吉带领团队于2002年完成了名贵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佐塔”的配制,

这在藏医药传统中属于经典秘术,其掌握和运用体现出木里县藏医药的深厚功底。

3.3藏医药现代技术的发展得到一定的重视木里县重

视藏医药现代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硕件建设方面做了大虽的工作。

1991年,县里选派了第一批年轻人(3人)到西藏学习藏医学。

1992年乂选派了5名藏族青年前往四川省甘孜州学习藏医,2004年开始陆续选派人员前往西藏、甘孜、

重庆学习,这些人才的培养为木里县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1991年建成的木里县中藏医院,是凉山州唯一的一所县级民族医院。

开设了中医、藏医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科、中医心血管专科等特色专科。

2014年乂投资2900余万元建新院,拥有门诊医技综合楼4000平方米,住院楼4000平方米,附属设施1000平方米,(包括发热门诊、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系统、消毒供应中心、污水处理中心、配电房、病人营养食堂、消防水池),设置病床120张。

木里县中藏医院于1999年开始生产院内藏药制剂,2005年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全国藏医院院内制剂室(GPP)试点

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2100平方米的现代藏药制剂中心,2006年10月取得了124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2007年9月乂换发注册阿嘻索昂等129个藏药品

种的制剂批准文号(川药制字Z20070001—Z20070129),为

木里县实现藏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4藏医药的社会影响力不高木里县是22个民族混居

的藏族自治县,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交织,藏族人口仅占全县总人口的32.82%,藏医药的社会影响力与其他藏区相比相差很大。

据调查显示,木里县有过藏医就诊经历的人数只有三分之一,使用过藏药的人数有三分之二,而其他藏区几乎人人都看过藏医用过藏药;木里县只有36%的受访者表示会

优先使用藏药,而其他藏区这一比例达59%(如图1、2)。

藏医药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得到其他藏区群众深深地认同,就算感冒发烧等小病,他们也会找藏医看,但是在木里,受访群众表示知道藏医药,但并不了解效果,就疾病治疗的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快速有效的西医。

木里建县前,在封建农奴统治下,没有卫生机构及专业医生,天花、霍乱、白喉、伤寒、麻风流行,群众得了病只能自己诊治,或者求助于韩规、喇嘛、东巴或毕摩等。

建县后,“赤脚医生”和农村卫生室等成为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运用西医和中医手段来解除病痛,藏医药的传承被忽视。

1991年组建木里县中藏医院是对藏医药的重新发掘,但其影

响力和根基显然已经大不如前。

3.5藏医药的传承困难重重

3.5.1藏医药传承难以为继寺庙传承和民间私塾教育是藏医药传承的传统方式[6]。

但是这两种传承方式在木里县却难以为继。

随着乡村医疗点的完善,木里县各大寺已不再承担为白姓周济医疗的义务,本来可以在寺庙里学习藏医的年轻僧侣选修了别的课程,随着老僧医和民间老藏医们的离世,藏医技艺逐渐失传。

据调查,在各大寺中,僧侣们自己看病也是到乡镇卫生院或者县里医院,寺庙周边村民也表小已经很多年没有到寺庙里找医生了,他们都到卫生院和医院看病,并且多数是找西医。

“十年卫生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木里县康坞大寺建起了一个卫生室,耗资20余万,却没有僧人可以管理,只好派人到凉山州卫生学校学习西医后再回来经营。

3.5.2藏语文教育的不足制约了藏医药的发展藏语和

藏文在藏医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原始藏医学的诞生和发展[7]。

现代高等学校中,藏医学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语言都是藏文,藏医学经典著作也大都是藏文的,很多典籍翻译还不够完善,所以扎实的藏语文基础是学好藏医药知识的前提。

由于木里本地使用藏语方言与藏语标准语差别较大,基础教育中也长期地忽视藏语文教育,当地学生和群众学习藏医药知识存在较大的困难,虽然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藏医药人才的培养,仍然不能较快地培养起接班人。

3.5.3人才大虽流失制约藏医药现代化的推进木里县

中藏医院拥有员工38人,却只有两位门诊藏医医师,且都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藏医门诊虽在医院所占比例仅有10%,藏药制剂中心虽然拥有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仍然面临严重的人才匮乏,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高、精、尖藏药人才,有批号129种院内制剂中,正常生产的只有6种。

人才匮乏是木里县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问题,藏医的被冷落乂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冬嘎珠扎是木里县民宗局的职员,他曾经是木里县中藏医院的藏医,他坦承自己转行的原因之一是医技长期得不到施展,治病救人的抱负不能实现。

4木里县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平衡藏文化和藏医药的支持力度,提升藏医药文化

的影响力藏医药文化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藏文化的发展,在风貌改造、节日庆祝、

歌舞戏剧等方面投入了大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较

大的反响,藏族传统舞蹈“杜基嘎尔”,藏式竹制、木制、烧制茶具制作技艺等九个项目以及传统音乐卓强强、藏历年等十五个项目分别被列入了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之下,藏医药文化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不仅没有得到发掘,还因为长久地不被重视导致群众对其认识的不全面。

政府应该加大藏医

药文化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充分地重视现有医疗资源的发掘和保护,通过走访民间藏医、草医、各大寺的僧医,收集整理藏医药诊疗技艺和药物单方偏方秘方等,尽虽全面地认识和保存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

其次,要尽快实施对民间医的经验和技艺学习、继承与挖掘工作,为民间藏医选配学生,为传授经验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扶持民间藏医及其传承[8-9]。

第三,加强藏医药机构网点建设,鼓励僧人学习和传承藏医药文化,尽虽使每个乡镇和寺庙设立藏医药诊所或诊室,发挥藏医药治病救人的作用,使藏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4.2加大藏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藏医药的应用水平藏医药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医学,其简便验廉的诊疗价值在增进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是,由于木里县是多民族杂居区,文化差异导致县内群众对藏医药的接受程度不同,加之藏医药自身发展相对滞后,很难深入人心,因此大力宣传和普及藏医药是很有必要的。

木里县

可借鉴其它藏区的经验,大力宣传中藏医院的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将藏医门诊和藏药打造成为中藏医院的特色,同时利用西医快速、准确的特点辅助治疗,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9-10]。

举办藏医药展览馆或宣传会,开展藏医义诊,切

实深入到群众普及藏医药相关知识。

实行名藏医政策,激励群众尝试性地接触藏医药,提高群众求医问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3积极贯彻新农合报销政策,减轻群众消费负担新农合报销目录是引导群众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老白姓倾向于选择自付费低的药品。

藏药配伍里含很多珍贵药材,有的药品价格较贵,加之木里县藏药还没有被加入新农合报销的药品目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众对藏医药的抗拒。

项目组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青海省藏医院2013年将178种确有疗效的常用药物如大月晶丸、智托洁白片、安儿宁颗粒等纳入了医保目录;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也将三味龙胆花片、红景天胶盘、洁白丸等常用药物纳入了医保目录[12]。

木里县应积极效仿其他藏区,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医保目录中的相关内容,设法制定木里县藏医药新农合报销补充政策,必将促进藏医药的发展。

4.4多元化发展,增强自身实力人才匮乏是木里县藏医药发展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由于木里县所处偏僻,交通闭塞,人才引进十分困难;藏文教育水平较差,藏医专业难以考取;加之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人才大虽向有权势而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流失。

因此,解决藏医药发展的人才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自身着手,多元化发展。

要加强当地中小学生藏语文教育,大力培养当地藏医药人才[7]。

采用引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藏医药发展较快的地方引进技术和人才。

增进周边藏医药发展较快的地方交流,邀请资深的藏医药专家进行学习指导和帮扶,提高自身能力。

通过招商引资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娴熟的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学习其丰富的技术经验[12-13]。

成立完善的藏医药科研机构,大力挖掘和弘扬藏医药文化,加强藏医药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开展藏医药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活动,着力推进藏医药研发,开展藏医药服务白姓的机制研究,鼓励支持藏医药创新研究和体制机制改革。

5结论

木里县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藏医药文化传统,藏医药机构和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木里县藏医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值此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大好机时,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的藏族自治县,从根源抓起,做好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地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进白姓幸福和健康,更可以促进整个凉山州民族医药文化的弘扬,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天友,高晓,李世升,等.木里藏族自治县志[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2]周则,卓玛.浅谈藏医药发展的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4):

74-75.

[3]旺扎多吉.藏医学发展未来探讨之管见[C].第十六届中

国科协年会藏医藏药暨西部民族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

161-165.

[4]四川省木里县农牧局.木里县道地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杂志,2014(6):

52-53.

[5]徐君,李沛容.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医疗体

系一一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案例[J].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51-55.

[6]苏发祥.吐蕃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1997,(3):

52-56.

[7]格央,边巴次仁.论语言在古代藏医药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J].西藏科技,2007(11):

17-18.

[8]诸国本.珍惜、尊重和继承民族民间医药[J].云南中医

学院学报,2006,29(8):

1-3.

[9]张鹤,胡诚,吴忌,等.青海省东部地区对藏医药发展

传承看法的研究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

(2):

66-68.

[10]龙鳞.医学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民族医药[J].云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35-37.

[11]莫瑞?

辛格.林敏霞.批判医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框

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

2-8.

[12]边巴次仁,邓春生.关于藏医药人才培养质虽体系建

设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杂志,2009,28(3):

12-15.

[13]贾得雄.浅谈青海藏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培养[J].攀登,

2007,26

(1):

143-145.(收稿日期:

2016.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