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94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docx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

环保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形势分析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曹凤中周国梅吴迪

摘要:

根据2001年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调查和十五规划,具体分析了水污染,脱硫技术等八个行业的市场形势。

总的来看,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环境保护产业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市场需求很大。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产值低,规模小、,技术水乎与国外还有差距等,急待加大政策拉动力度和投入力度。

我国环保产业整体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具发展潜能,但是目前环保技术产品的供给量增加也是很大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单位2001年的调查,到2000年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如下表所示。

与1997年相比,2000年年收入总额增长了268%。

说明了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们参与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与有关专家一起进行了探讨。

对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

1.水污染治理产业

产业需求:

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达到最高值415,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7亿吨,市政污水排放量220.9亿吨。

我国的废水处理率一直很低,城市污水处理率一直小于1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也在70%以下。

若达到201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50%的规划目标,预计2003年我国水处理技术装备市场需求为250亿元,2005年为400亿元,到2010年时水处理设备产业将达到约500亿元。

因此在未来的十年中,水污染治理市场总需求约为700亿。

也就是说,国家需要投入6500亿人民币来治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见表2)。

其中,水污染控制各个部分的投资比例为:

咨询服务3%—5%,土建工程35%—45%,通用设备5%—15%,专用设备10%—15%,自控仪表5%—10%,其它20%—30%。

而且,目前国家污染治理的重点是“33211”工程;为配合解决渤海污染问题也组织了环渤海的行动计划。

另外,国家正在制定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污染控制规划。

这些行动计划都是围绕一个流域和一个区域的污染问题进行的。

工业废水有点源治理转向区域性和流域性综合治理。

区域性和流域性综合治理需要国家加大工业点源的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扩大投资和融资渠道,从而带动污水处理高科技的发展。

因此,无论从发展水污染控制产业技术,还是从水污染控制设备的需求来看,我国水处理设备产业面临巨大市场需求。

产业供给: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国的水处理产品、技术水平还没能跟上,尽管我国水污染控制产业开创于70年代初,到现在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如:

2000年设备销售约94.5亿元人民币。

而且象微孔曝气器、曝气转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中水设备、旋转式格栅、曝气鼓风机、大型水泵、潜水泵等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产品设备总体水平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水平,设备、产品质量差,高科技含量普遍较低,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的不到4%。

同时面对量大面广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缺乏高效低耗的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对日益污染的饮用水,也缺乏有效的净化技术和配套设施。

水处理设备与工艺的集成性也较差。

许多设备产品仍依赖国外进口,如:

1996—2000年有数十个外资贷款项目建设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中的不少关键设备和配套产品从国外进口。

另外,膜技术、强氧化消毒设备、新型生物技术及处理单元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还较为落后。

可以说,我国水污染防治产业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尽管2000年我国水污染控制设备产值为94.5亿,但总体说产业化水平、规模效益都很不理想,仍急待发展。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因此总体说,我国的水处理产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国内巨大市场的实际需求,需要具体开发以下技术产品来满足市场,实现规划目标。

即:

开发中小城镇适用的简易高效污水处理成套技术,重点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三高问题(投资高、电耗高、运行费用高);

积极开展厌氧一好氧处理工艺、物化一生化结合工艺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开发具有低能耗和先进技术经济指标的机械压缩蒸发设备,将机械压缩蒸发工艺作为一个单元操作,与其它工艺相结合,以期待为燃料生产工艺废弃母液、造纸和化纤工业浓黑液、制药工业废弃母液等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开创一新颖的思路和技术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2.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

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药剂(絮凝剂、缓蚀阻垢剂和消毒杀生剂)与三大类分离材料(膜分离材料、矿物过滤材料和生物填料材料)。

它是城镇饮用水净化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工业锅炉和冷却循环水、纯水和超纯水制备以及海水淡化所必备的化学药剂与分离过滤材料。

由于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在水质净化处理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特殊性产品,所以在此单列出来加以分析。

产业需求:

目前市场上对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需求是逐渐增大的,其中最大需求是城市与工业用水净化及循环处理,以及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与处置过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量持续增长,预计2000年后我国城市日供水能力将突破2亿吨,达到2.4亿吨,同时城市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也将从不足50%提高到80%。

另外,1998年国务院4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要求全国县以上城镇均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行水处理率要从目前的6%提高到30%。

以上这些必然要求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该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奠定了牢固的市场推动力。

预计2000年后我国水处理药剂总需求量约为150—200万吨,絮凝剂80—10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各种分离过滤材料需求量达到200万吨,其中膜分离材料组件达1000万件套,年销售额200亿元。

总量规模在300亿元,约占GDP的0.3%—0.5%。

产业供给:

在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生产和供给方面,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技术的增长,我国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全国从事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生产的厂家约有300多家,产品有百余种。

2000年销售额达24.1亿元,约占我国GDP的0.1%—0.2%。

可以说,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科研开发、生产制备和应用推广体系,一些产品和技术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中空单皮层卷式超滤膜组件、现代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铝生产工艺技术、稳定性高效聚合氯化铁生产工艺技术;天津化工研究院和南京化工学院研制开发的缓蚀阻垢剂;天津纺织学院、国家海洋二所、山东招远膜天公司等研制开发的各种超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等及高性能的矿物材料、活性炭吸附材料等。

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生产基地,如江苏武进生产水质稳定剂和消毒杀生剂的厂家,河南巩义市生产聚合氯化铝的厂家,是水处理药剂方面的代表,其年总产值均可达上亿元。

另外,材料方面的膜企业在1997年的总产值约6.7亿元,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已有十多家。

但是,我国的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企业总体上讲,仍以乡镇或民营企业为主,规模多是中小型,资金普遍短缺,投资力度不够,企业数量多而产值低,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大企业不足20%,产值超过亿元的骨干性集团企业还未形成。

科技与人才投入少,工艺较落后、设备简陋,一些工艺技术仍沿袭低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

而且许多企业的生产条件也较差,三废污染严重,厂区及周边环境恶劣,从而导致一些产品质量差、效能低,结果许多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尤其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无毒绿色缓蚀阻垢剂、聚乙烯、聚丙烯超滤膜、“反渗透膜分离材料、高性能矿物滤料、医用活性炭等方面,与国外产品质量和品种相差更大,更加依赖进口。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虽然今后国内的药剂与材料产业市场较大,但整体讲,国产品还是能达到供需平衡的。

可以说,除少数膜分离材料,如:

聚乙烯超滤膜、反渗透膜等主要工艺与关键设备需要引进消化,国内市场份额不足30%外,总体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完全可以国产化,国产率可达90%。

其中,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方面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由于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尤其聚合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以及复合絮凝剂等生产工艺与产品品种方面处于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因此,其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率已基本达到100%,并有少数企业制品已出口亚洲(主要在东南亚)、欧洲。

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方面,目前国内主要仍以传统品种为主,新品种少且短缺,其絮凝剂制品国内市场份额基本达到60%,缓蚀阻垢剂国内市场份额在80%左右,消毒杀生剂在70%左右,也已有少数企业产品出口。

在水处理材料方面,我国具有矿物材料方面的资源优势,关键技术、国产化与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率接近80%,生物填料材料的国产化率则在60%。

根据十五期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今后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并不是集中在那些市场份额不足的产品技术上,而是集中在具有规模化、系列化、高品质、且拥有自主产权的药剂及材料产品上。

具体如下:

●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高品质的无机高分子聚合铝、聚合铁及其复合系列絮凝剂产品,以及活性碳吸附剂,珍珠岩,拂石,活性白土等系列吸附过滤剂,高分子量、高电荷的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高品质、低毒或无毒的有机磷系列缓蚀阻垢剂和非氧化性有机消毒杀生剂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耐污染的单皮层中空纤维、粗孔径的超滤膜系列产品,PE/PV精滤膜、微滤膜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3.燃煤锅炉脱硫技术装备产业

200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995.1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612.5万吨。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设备产业整体现状是:

除尘器设备的生产具有较大规模,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产品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除尘设备的控制单元普遍较为落后,经济实用、可靠性高的中小型脱硫除尘设备、工业废气净化设备、汽车排气三元催化净化器等产品开发不足,大型电厂脱硫、脱硝技术设备、焚烧炉烟气有毒有害污染物净化设备还处于开发阶段,尚未实现产业化生产。

因此,针对大气污染控制要求,结合技术产品发展现状,适时发展,将会符合市场规律,取得相应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当前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污染较为突出,则下面具体对燃煤锅炉脱硫技术装备产业进行市场形势分析。

产业需求:

我国大气污染以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突出。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分别达到1995.1万吨和l165.4万吨。

1995年后尽管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得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有所减少,1998年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降为2090万吨和1452万吨,比1995年相应减少280万吨和292万吨,但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因煤造成的如:

酸雨污染和二氧化硫污染仍将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

据有关部门预计,2000年“两控区”内各类设备排放的二氧化硫会比1995年增加330万吨(具体见表3—5),而根据我国政府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创造条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下达的《“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明确要求实施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因此仍需要加强治理,加速燃煤锅炉脱硫技术装备产业发展,以减少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鉴于此,国家将加大力度治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加大投资金额,预计“划定范围”内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30万吨,共需投资192亿元左右。

市场需求将是很大。

“九五”期间我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为208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秘,这样大的投资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那么无疑加大了对除尘和烟气净化技术设备的需求量。

同时,国家推出的“33211”工程,要求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进行治理,并对175个地市进行规划,安排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对脱硫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增多。

产业供给:

对于脱硫产业,自1985年以来,我国就研究开发了一些二氧化硫治理技术,主要有:

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技术、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以及湿式脱硫除尘技术等。

这些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一些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我国目前也正在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脱硫技术,如:

山东黄岛电厂的新型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的高速水平流简易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四川珞磺电厂的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装置;深圳西部电厂300Mw机组海水脱硫装置;白马电厂的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等。

另外,最近化工行业与日本公司合作,在潍坊、南宁和重庆以35蒸吨/小时的工业锅炉进行简易湿法脱硫试验,产生了较好的除尘效果。

然而,从总体上说,我国燃煤锅炉污染治理的技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脱硫技术,进而逐步形成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培训的综合产业能力,以满足环境保护目标日益提高的需要。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十五”规划目标及市场供需,以下脱硫工艺技术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2000—2005年,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炉内喷钙加尾部烟气增湿活化脱硫工艺;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简易湿式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氨水洗涤法脱硫工艺;海水脱硫工艺;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粉煤净化燃烧拌生水泥熟料工艺:

煤炭添加剂——洁净煤燃烧技术。

2006—2015年,将重点发展的项目有:

新型高效旋转滤芯除尘技术和装置的国产化:

应用于电站锅炉高温烟气大型过滤除尘器技术的产业化;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推广应用;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抑制氮氧化物排放的煤炭燃烧技术。

4.机动车尾气控制产业

当前,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向煤烟型与机动车排气污染混合型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机动车尾气污染正逐步加剧,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汽车尾气排放已造成了我国城市大气质量的严重恶化,特别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物已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不仅如此,而且所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太阳紫外光的照射下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进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均观测到此现象。

因此,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势在必行的,对汽车尾气净化产品及技术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

根据国家已制定的2000年、2004年、2010年三个不同阶段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我国所有的新生产车和继续使用的在用车都将安装三效催化净化器,那么可预测其用量将达到2000万件/年(2000—2004年),产值超过160亿美元,所以开发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的前景将是十分广阔而长远的。

产业供给:

近几年,我国汽车尾气净化产品技术有很大发展。

现在我国有规模不等的催化净化器生产企业、科研开发单位100多家,已获得国家环保产品认定证书的有近20家企业,有10家以上企业已具备年产8—10万台催化净化器生产规模和能力,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线,目前全国已开发生产大约10个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产品。

而且产品性能、质量基本满足当前的应用要求。

其中,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化物所、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以及天津华工研究院和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四家企业正着手投入扩产,达到年产100—150万套催化净化器生产规模。

预计到2002年,全国包括合资、独资企业年产催化净化器将达到700—1000万套产业规模。

然而,我国机动车尾气净化器产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自动化、系列化水平不高。

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

●催化转化器的蜂窝陶瓷载体所用材料热膨胀系数过大;载体孔壁太厚,抗振、耐温性能较差。

●稀土加贵金属复合式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可靠性还有待于提高。

●催化剂配方单一,系列化水平低,不适应各种市场变化的要求。

●催化剂及载体生产工艺整体水平较低。

这些导致机动车尾气净化产品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结合机动车尾气净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今后需发展的重点为:

生产高效催化剂和三效催化转化器整机与配套部件。

“十五”期间,将开发推广三效催化转化器(TWC)和带尾气氧(EGO)传感器的闭环电喷技术,同时开发推广提高发动机效能的产品技术及清洁能源技术,支持新型燃油添加剂的生产。

2006—2010年,鼓励开发的产业化项目为: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催化净化技术:

替代燃料及燃油添加剂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技术。

2011—2015年,产业化发展趋势是:

高效稀薄燃烧氮氧化物净化催化技术;开发机动车尾气超低排放净化技术。

5.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

产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加大,在过去十多年里,其平均增长率为80%—10%,1998年全国660多座城市共清运生活垃圾1.4亿吨,工业生产产生固体废物7.7亿吨。

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6亿吨,占78.05%;危险废物2618万吨,占3.41%;其他有害废物14238万吨,占18.54%。

200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8.7亿吨。

然而,在产生大量固体废物的同时,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综合利用率还是较低的,根据国家规划,在今后10年内,最少需要建设大约800座垃圾处理处置厂,在沿海地区的城镇和乡镇也迫切需要建设50—200吨/小时的垃圾焚烧厂。

另外,在今后5——10年内,我国大中小城市至少每个城市会建一个城市医院特种垃圾的集中焚烧处理,每个机场将建设特种垃圾的处理。

同时国家环保局也规划在全国建设7—9个大型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

因此,作为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安定化处理的焚烧技术及设备的市场前景将很开阔。

产业供给: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装备是一系列设备的统称,主要包括:

废物进料及控制设备、高效焚烧炉、高温耐腐蚀废热锅炉、焚烧烟气净化设备、焚烧灰渣收排设备、发电设备,以及焚烧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

其中关键的设备和系统是焚烧炉、焚烧烟气净化设备和焚烧过程控制软件及系统。

当前,我国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设备发展比较迅速,机械炉排焚烧炉、旋转窑焚烧炉、热解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液体喷射焚烧炉等均已有制造,且单炉处理能力小于150吨/日的各种焚烧炉产品己具有相当水平,较国外焚烧炉更适宜处理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的我国垃圾。

其中用于处理单个医院,能力在50—500kg/h的小型焚烧炉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且性能价格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并有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此外,目前国内使用的国外一些大型焚烧炉的主要部件,有的也是在国内生产的,如: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国外引进的旋转窑焚烧炉,其主体设备就是国内生产制造的。

采用国外技术建造的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一般除炉排和焚烧控制软件和系统外,其它设备和部件均在国内制造,这表明目前我国焚烧炉生产制造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但是总体来说,由于研究开发不足和市场等原因,使得产品技术仍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不足为:

●产品整体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小、品种不齐全、单炉处理能力大于150吨/小时的,焚烧炉还不能制造。

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水平较低、成本也较低的焚烧炉对我国的焚烧市场产生较大的干扰。

●我国使用的性能较好的机械炉排,全为引进国外的专利炉排,无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受到限制。

而不受知识产权约束的链条炉排和一般往复炉排,虽然国内制造有较高水平,但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搅拌效果较差。

●国产机焚烧技术设备的焚烧控制系统与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

例如,北京制药二厂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的、用于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的热解焚烧技术设备,就主体而言并不比国产焚烧炉好,但是先进的焚烧自控系统使其性能远优于国产焚烧炉,可避免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国产机焚烧技术设备的烟气处理系统比国外简单,特别是在二恶英的控制技术和设备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

以上这些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今后需重点发展满足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城镇生活垃圾、医院垃圾等特种垃圾、工业危险废物和水处理污泥等一般可燃工业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成套技术设备,包括:

为满足发达大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需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大型焚烧炉处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之路,加快大型(单炉处理量300吨/小时)的机械炉排焚烧炉的国产化速度:

为满足沿海和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城镇垃圾处理、内地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对焚烧技术和设备的需要,以及为满足城市医院特种垃圾集中焚烧处理的需要,实现不同类热解焚烧炉的系列化和产业化。

其中,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处理的热解焚烧炉处理容量以50—300吨/小时为好,用于处理城市医院特种垃圾的热解焚烧炉处理容量以5—30吨/小时为好;为满足工业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理的需要,实现处理量20—100吨/小时系列旋转窑焚烧炉的产业化:

为满足污水处理污泥焚烧处理的需要,实现处理量100—200吨/小时系列流化床焚烧炉的产业化;积极开发废气净化设备及其二次污染控制设备,保证焚烧处理达到无害化的要求。

“十五”期间发展重点:

50—200吨/小时仿马丁炉排的垃圾机械焚烧炉的产业化:

10—50吨/小时危险废物旋转窑焚烧炉产业化;50—200吨/小时热解汽化垃圾焚烧炉系列及产业化:

解决中试以上的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和测试技术。

2006—2010年发展重点:

300吨/小时以上污泥流化床焚烧炉的产业化;大于200吨/小时热解汽化垃圾焚烧炉系列化及产业化:

大于200吨/小时仿马丁炉排的垃圾机械焚烧炉的产业化;完全解决二恶英的污染控制技术。

2011—2015年发展重点:

大型热解汽化熔融焚烧炉的产业化;等离子体固体废物熔融技术设备的产业化。

6.环境监测技术设备产业

产业需求:

我国环境监测事业还是比较庞大的,据2002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全国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0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50多个市、县级监测站承担着城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任务,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就有6000余个,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环境监测网络。

其中,在全国的主要流域,建立了4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国170多个城市也建立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十五”期间,所有地级市(约200多个)都实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大的流域建成l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时时监测,另外在一些城市的重点污染源也要实行在线监测,实行总量控制。

可以说,未来对环境监测仪器的需求量很大。

同时,在水、气、渣、生态、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现代的监测分析精度已由ppm级迈向ppb级,对污染物质的分析已由一般的浓度分析转向形态分析,对污染项目的控制已由无机物质转向有机物质乃至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这些也都需要现代化的监测仪器设备。

另外,对环境监测工作及仪器设备也有更高的需求,即要在环境质量日报、预报监测中建立自动站,在污染源上安装在线连续监测仪器,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装备便携式现场快速监测仪器,在监测信息收集、处理、使用方面装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因此,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将是十分巨大的,预计各重点产品可形成的市场规模为693亿元,平均每年约69.5亿元,相当于1997年环境监测仪表产值近15倍,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为90%以上,每年达几十亿人民币。

产业供给:

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虽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定的技术能力与生产规模,推出了一些国家大量急需的产品,如:

COD测定仪、BOD测定仪、PM10。

采样器、烟气采样器,主要供给各级监测站使用。

同时国内一些厂家,结合国家总量控制监测要求,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开发,并有些产品己面市。

但是整体发展仍比较滞后,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