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609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docx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

毕业论文

题目: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系:

机械工程系

专业:

工业工程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1

第1章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蓄电池技术性能与制造工艺2

1.2.1蓄电池的定义2

1.2.2蓄电池的分类3

1.2.3铅酸蓄电池的组成结构3

1.2.4蓄电池的工艺流程4

1.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

1.4课题研究方法5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6

2.1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6

2.1.1全面质量管理在国外的发展6

2.1.2全面质量管理在国内的发展7

2.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7

2.3全面质量管理8

2.3.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8

2.3.2TQM文化9

2.3.3TQM的特点9

2.3.4全面质量管理原则10

2.3.5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10

2.4实施TQM的前提条件10

第3章蓄电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12

3.1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总体状况12

3.2蓄电池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5

3.2.1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5

3.2.2改进方法与措施15

第4章产品实现过程与质量改进18

4.1产品实现过程的现状18

4.1.1现状及改进措施18

4.1.2产品实现过程的信息管理19

4.2持续改进19

4.2.1持续改进概述21

4.2.2持续改进的现状22

4.2.2改进措施及方法22

结束语25

主要参考文献26

致谢27

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制造企业

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论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在蓄电池企业的相关观点,并以之为指导,通过实际考察的形式来探求蓄电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测试、分析、改进过程的质量管理,并着重研究了蓄电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实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原理和要求并针对蓄电池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PDCA(PLAN、DO、CHECK、ACTION)法。

本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助于蓄电池企业改进质量管理的建议,在为各类蓄电池企业规范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蓄电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PDCA;质量控制;

TotalQualityManagementinaccumulatorcellmanufactureenterprise'sappliedresearch

ABSTRACT:

Basedontheoreticalanalysisandcasestudy,standpointconcernedwithTQMonharborenterprisewasdeveloped.Undertheguidanceofthisstandpoint,specialistinterviewwasperformedtoinvestigatequalitymanagementatresourcesmanagement,processofproductachieved,processofmeasurement,analysisandimprovements.Arisingproblemandcountermeasurementatresourcesmanagementandprocessofproductachievedwerestudiedasanemphasis.

ThispapernotonlyconstitutedofstandpointconcernedwithTQMonharborenterprise,butdrewsomeconclusiononcostumeenterpriseimprovingqualitymanagement,whichalsomightbeusedforreferencebyharborenterprisestandardizingmanagement.

Keywords:

AccumulatorcellenterpriseTotalQualityManagement;PDCA;Qualitycontrol;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着这样一个有关企业生死的问题------以质量求生存。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职能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现代的质量管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从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勒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开始至今的近百年历史中,质量管理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由检验点到生产线再到整个生产过程(生产面)最后到市场空间。

每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都是以前一种管理方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其研究内容包括从市场调查研究到产品的售后服务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思想,该思想用质量来评价领导的设计、计划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我国的质量管理源远流长,只不过那些都只是些比较朴素的管理理念。

从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上来看,虽然在质量管理上有一些我国的特色,而且也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控制方法,但从全国来看,质量基本上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1977年以后,我国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具体到蓄电池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还少之又有少。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大部分的大型蓄电池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又有很多中、小型蓄电池企业由于意识落后,尚不能把企业的生存与质量管理相联系,这与国际大环境是不相适宜的。

因此,研究蓄电池企业如何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实施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读,提出蓄电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观点。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企业管理进行研究,探求了蓄电池企业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的质量管理,并着重研究蓄电池企业在资源管理和产品实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本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助于企业改进质量管理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和建议将有助于蓄电池企业将理论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要求落实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来,在为各类蓄电池企业规范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国外,蓄电池行业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其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

但在我国,蓄电池企业的建立和兴起,还是在建国以后才开始的,确切地说,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才有较大速度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

当前,我国从事蓄电池生产的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带来的是越来越高的控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蓄电池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建立和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中国加入WTO,蓄电池生产企业将面临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市场。

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可使蓄电池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大大提高中国的蓄电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我们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不断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以及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国蓄电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以此来不断增强我国在蓄电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由于加入WTO,中国蓄电池行业的进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欧美加速区域化,这样就会排斥非区域化成员国,其中包括我国。

我国虽已成为世贸成员,却仍处于被排斥地位。

其次由于国外的大型跨国企业把生产基地大量的转移到包括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这一转移使得我国的蓄电池行业被放入于国际竞争的潮流中,国内市场压力迅速增大。

这也是对我国蓄电池行在竞争中不利的一面。

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我们一定把握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树立危机感与紧迫感,抓好质量关,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1.2蓄电池技术性能与制造工艺

1.2.1蓄电池的定义

蓄电池是指能将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并且放电后能经充电能复原重复使用的装置,也叫二次电池。

常用的蓄电池有铅酸、镉镍、氢镍和锂电池。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铅酸蓄电池。

1.2.2蓄电池的分类

蓄电池的种类繁多,划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按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

有生成式、涂膏式、管式电池;

二、按蓄电池盖的结构分类:

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蓄电池。

三、按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

有普通式、维护式、免维护式蓄电池;

四、按作用和行业划分主要分为:

(1)起动型蓄电池:

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

(2)固定型蓄电池:

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和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

(3)牵引型蓄电池:

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作为动力电源;

(4)铁路用蓄电池:

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等作为起动、照明动力;

(5)储能用蓄电池:

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来储存电能。

1.2.3铅酸蓄电池的组成结构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主要是用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

一般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池槽盖、电解液和接线端子等部分组成。

一、正、负极板

正极板和负极板共同组成了电池的两个电极,实现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正极板=正板栅+正极活性物质

 负极板=负板栅+负极活性物质

二、隔板

隔板的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短路,又称为隔膜。

关于隔板,电阻要小,孔径要小,孔数要多,另外还要求机械性能好,耐酸腐蚀,耐氧化。

 常见的隔板有:

橡胶隔板,PE(聚乙烯)隔板,PP(聚丙烯)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等。

当然,还有现在车间用的DE隔板。

三、电池槽

电池槽是电池的容器,亦称为外壳。

电池槽的材料必须经受电解质的腐蚀,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高低温,无有害杂质析出,绝缘性好。

常见的壳体材料有:

PP,ABS,橡胶等。

四、电解液

又称电解质,铅酸电池电解液为硫酸,不仅提供电池内部离子导电,而且参加电池反应。

五、接线端子

用来连接外部用电设备。

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漏酸、爬酸、浮充电压不均匀、蓄电池鼓胀、热失控、极板弯曲和断裂等。

1.2.4蓄电池的工艺流程

铅酸蓄电池的工艺制造过程如下:

一、铅粉制造:

使用专用设备将铅粉碎,经氧化筛选制成符合要求的铅粉。

二、板栅铸造:

将铅锑合金或者其他铅合金利用重力铸造的方式铸造成符合要求的不同类型各种板栅。

三、极板制造:

用铅粉和稀硫酸及添加剂混合后涂抹于板栅表面再进行干燥固化即是生极板。

四、极板化成:

正、负极板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稀硫酸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氧化铅,再通过清洗、干燥即是可用于电池装配所用正负极板。

五、装配电池:

将不同型号不同片数极板根据不同的需要组装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蓄电池。

1.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的目的:

学会根据课题任务,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以及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提高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锻炼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和运用有关的设计手册,熟悉并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在具体的实际过程中增强我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的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工程设计中,要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与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经济观点与全局观点。

巩固和加强日常所学知识,充分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4课题研究方法

对于一个给定的工程问题,为得到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解决办法,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

工程问题的解决五个基本问题:

1)能不能做;

2)会不会做;

3)值不值得做;

4)允不允许做;

5)是复现还是创新;

根据以上解决工程问题的指导思想,结合毕业设计的现有条件和要求,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如下:

对课题的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通过查阅资料与实践考察,完成该课题的设计内容。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1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1.1全面质量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x01,TQ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8月15日)以后。

战后数十年间,人类在科技上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突破,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和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组织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美国朱兰博士的专著《质量控制手册》于1951年问世。

这个时期,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OverallqualityassurancePlan)活动。

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A.V.费根堡姆在美国《哈拂商业评论》上发表了“Totalqualitycontrol”的论文(1956年,11、12月号),首先提出了TQC的概念。

费根堡姆于1961年出版《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即从市场调查到设计、生产、检查、出厂等所有部门都实行质量管理,并由质量管理的技术人员起骨干作用。

费根堡姆博士的这套思想,虽然诞生在美国,却没有在美国推广。

60年代以来,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家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

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一、美国模式

在TQC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二、日本模式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TQC活动。

它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Qc(QualityControl,QC)管理活动。

费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推动Qc小组的活动。

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了70多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模式”。

三、前苏联模式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TQC的思路和模式。

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模式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

TQC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

特别是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以后推行TQC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TQC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QualityContrc1)演化成为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

TQM的涵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领域,由普通的质量管理上升到全面经营层面,从而使TQM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全面性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4]

2.1.2全面质量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自1978年推行TQC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极大的发展,并取得了成效,这为在我国贯彻实施ISO9000族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在各行业中普遍展开,这又为TQM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条件。

20多年来我国Qc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

我国的企业、组织几乎都开展了TQM活动,TQM已经成为管理界的普通常识,现在又在TQM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卓越绩效准则评价管理。

[4]

2.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在增强客户信心和扩大市场份额这两方面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在企业内部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能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如果还能拿到有关的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甚至是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

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

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己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94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美国质量管理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而21世纪却是质量的世纪,质量问题将成为关系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总体水平,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21世纪我国经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发展的根本。

基于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研究和探讨如何在蓄电池企业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2.3全面质量管理

2.3.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有如下几种说法:

世界权威公认的TQM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

“TQM是为了能够在最佳的经济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1994版IS09000标准中TQM的定义是: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ISO9000:

2000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我们可以把TQM理解为:

质量就是不断满足要求;全面质量就是持续不断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同时使顾客的价值持续增值;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做到完全质量保证;顾客满意已成为TQM的核心价值和定义。

2.3.2TQM文化

TQM是一种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精神。

企业实施TQM,各部门工作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产品高质量、优质服务,以及高效率生产等,从而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声誉,这就是TQM文化之所在。

然而,企业成功与否,团体精神至关重要,而TQM则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它主要是建立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基础上质量管理体系,它的实施需要企业全体员工良好的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不断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的目的。

2.3.3TQM的特点

蓄电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1)质量概念的全面性

蓄电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即包括蓄电池产品质量,也包括蓄电池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单纯强调产品质量向全面工作质量转变。

(2)管理范围的全过程性

(a)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

做到防检结合,预防在先,并从致力于各环节质量的提高。

为此,要求企业把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检验把关转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上来;从管结果转到管原因、管工序、管设计的生产全过程上来。

(b)企业各环节、各工序都必须树立“下道工序即用户”、“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整体观念,保证每道工序、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使下道工序满意。

(c)企业不仅要管好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的质量,还要把质量管理的工作进行延伸、扩大到产品流通、销售领域、服务到用户,并严格保证使用质量。

(3)参加管理的全员性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依靠企业全体职工的同心协力,要求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每个操作者,都要学习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运用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管理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2.3.4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和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营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8)互利的供方关系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2.3.5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

国际质量界普遍认为,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科学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的一种有效且实用的工具。

2.4实施TQM的前提条件

(1)在企业的高层成立管理委员会。

各阶层领导必须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管理委员会主席通常由公司总经理出任,并委派一人作为管理代表,全权负责产品质量问题及各种质量文件的处理;委员会成员由各部门主任级以上职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委员会须定期举行会议(1或2个星期一次),检讨工作的进程,提出有关的问题,各部门协助解决,使各项工作胜利进行。

(2)建立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是TQM管理方式的具体形式,是企业的整体目标。

例如,选择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TQM系统的质量体系。

那么,企业全体成员都必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奋斗目标和一种凝聚力,各项工作程序及活动都必须在严格的文件管制下完成,从而稳定产品质量,达到生产中制造质量的效果。

(3)中、基层工作

作为中、基层员工,也要树立TQM意识。

TQM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而言,只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还无法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