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543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docx

光纤现场连接器技术

光纤现场连接器

一、适应PON技术演进的现场连接器技术

1、 现有PON不能满足未来对带宽的需求,EPON、GPON仅仅能提供2G的带宽,未来三网融合带来的IPTV、HDTV、大型互联网游戏、以及物联网的接入,光传感、光网络监控……带宽需求每5年将增加一个量级。

根据中期预测,每户带宽将达到100M。

代表下一代PON的接入技术的WDM-PON、NGPON的运用会增加。

图1

2、下一代PON的演进呈现四个特点:

① 高速率,10G甚至更高;

② 大分光比1:

128、1:

256的分路器将用于PON网络中;

③ 多波长,WDM-PON的介入,将会在PON中引入波分的器件。

网络的“云、管、端”的观念,其中“管”是运营商最宝贵的资源,管道很难建设,这涉及到市政、街道、城管、物业、住户多层级的交涉沟通;也涉及到光缆、无源器件、配线架等多个类型的厂家供应;还涉及到复杂的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是运营商最头疼的问题。

两端设备容易建设,特别是局端设备升级更换很容易。

3、 下一代PON演进对现场连接器的要求

① 支持PON网络技术的演进,要求更高的稳定性和寿命,现场连接器处于PON网络管段的最末端,最分散,量却是最大,是管道建设中的难点,下一代PON的演进要求网络管道能平滑过渡,特别是处于网络末梢的现场连接器不能更换,否则将带来最大的工程施工点。

② 更低的损耗,PON网络的演进对大分光比分路器的导入和波分复用的使用,将是PON功率预算更一步精确,功率预算更紧张,现场连接器必须提供更低的损耗。

③ 回波损耗要求将放到更重要的位置,PON网络的演进的推动在于提供更多服务、更完美的用户体验,无论是HDTV还是在线大型游戏都需要高品质的视频业务。

回波损耗恰恰是影响视频业务的主因。

防护要求的增加,现场连接器使用的场景更为多样化,环境更为恶劣,未来的PON网络对现场连接器的防护要求会越来越高。

二、我国光纤现场连接器发展现状

2012年,是我国的FTTH建设大年。

估计全国成端使用量将极为庞大。

作为物理光网络的最后一个连接节点,现场连接器业已成为主流成端技术。

现状是:

这个带有一定技术门槛,但技术领域又相对单一(机械)的新兴子领域,近两年来小资本蜂拥而至,同时为我国的FTTH网络带来不确定因素。

从光连接器研究的历史看,我国从来就没真正发明一个光连接器,光连接器从70年代爱立信的熔接到法国人发明机械V槽连接,到80年代日本NTT突破性的FC、SC连接器,再到国际上已处于主导的美国LUCENT发明的LC连接器,均未见我国身影。

光连接器本质还是一个光学器件,我国厂家长期定位在生产组装,我国厂家潜意识里认为光连接器是个纯机械产品。

光连接器的主要指标――插损和回损,在我国业内理解不深入,不全面,特别是回波损耗更是被人忽视。

光纤现场连接器是一种遍及千家万户的用户终端产品,产品应具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避免在规模部署后在用户终端出现高故障率、高返修率的风险,这对于提高整个FTTH网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根据在工信部质检中心实际检测及各地运营商招标测试及实际应用情况,出现质量问题的较多的产品就有光纤现场连接器。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表示:

“本以为FTTH能节省维护成本,谁知运营成本不降反升。

现在看来,中国电信的FTTH质量问题太多,而且极大部分问题都出在ODN上。

三、光纤现场连接器分类及特点

目前包括国外国内,光纤现场连接器生产厂家较多,其结构和材质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结构上分类:

机械接续型和热熔型两大类。

其中机械接续型分:

非预置型(直通型)和预置型(预埋型);热熔型又分:

熔接型现场连接器和皮线尾缆(预成端)。

光纤现场连接器针对其特点,目前主要应用有两类:

一类是配线光缆与入户皮线光缆接续点(光纤配线箱)内;另一类就是用户家中接入点,主要是在光信息面板内将皮线光缆端接形成端口,和多媒体箱内将皮线光缆端接,直接连接家庭终端ONU。

1、非预置型现场连接器(俗称直通型现场连接器)

图2

非预置型现场连接器的本质就是一个被运维使用了数十年的裸纤适配器,其技术本质是利用陶瓷插芯的高精密内孔来限位光纤,是多快好省的技术,但有几个问题无法规避:

光纤在陶瓷插芯中没有固定,(常规的尾跳纤,光纤是被用胶固化在插芯中的)光纤有微小的自由度,影响光纤的稳定对中。

对切割端面依赖性强:

直通型结构是将光纤从连接器尾部直接穿到连接器顶端――光纤切割端面就是连接器端面,如果光纤切割端面不平整,势必会影响连接器性能指标,尤其是回波损耗更无保障;直通型结构只是手工切割端面,不再研磨,端面谈不上PC、UPC、APC,操作人员的切割水平决定质量,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光纤施工能力和经验。

对陶瓷插芯与光纤直径匹配要求严格:

直通型结构是将光纤从连接器尾部直接穿到连接器顶端,要求陶瓷插芯内孔径要大于等于光纤直径,否则穿不进去。

但是又不能太大,太大则为导致光纤在陶瓷插芯内晃动,导致偏芯。

从而影响连接器性能。

对切割长度、夹持件强度要求严格:

切割所留光纤如果长了或者短了致使在穿纤的时候穿过头或没穿到头,都会导致衰减大。

另外即使长度到位,对于后方固定光纤光缆的夹持件强度要求也很高;因为施工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拉拽,以及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材料的形变都可能引起光纤光缆与连接器发生相对位移。

实验表明在凸出或凹陷超过50nm的情况下,连接器的损耗就会变得很大。

回波无保证,切割的光纤端面会极大增加的菲涅尔反射,使通讯线路中的回波损耗增大数十倍至上万倍,严重影响光端机激光器的发射信号,损害通讯质量,降低网络覆盖距离。

2、预置型光纤现场连接器(也称为预埋式光纤现场连接器)

图3

主要问题有:

 产品性能参差不齐、故障率高。

故障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场连接器的核心V槽精度不高导致,虽然我国各生产厂家陆续学习到美国、日本V槽的材料和机械成型技术,并掌握核心的工艺技术,目前还不能像日本住友等厂家――研发自己的V槽材料和成型零件的注塑设备,市面常规的材料和成型设备是0.01mm米级的设备,在制造亚微米级别的的V槽零件时,是无法保证批量的稳定性的。

这种不稳定性导致现场连接器在工程网络中的高故障率。

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

国内V槽多采用塑料材料,普通的塑料材料的蠕变特性和吸水性都将在时间轴上反映出V槽尺寸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累计应力,改变光纤对中耦合,使光学性能异化。

损耗大,缩短覆盖距离。

现场连接器的“营销数据---实验数据---厂家自测数据---工程数据”相差悬殊,现场连接器的名称里就要“现场”两字,所以工程数据是我们考核的标准,现实是我国的现场连接器工程数据很差,很多达到了1dB以上,严重的缩短了PON的传输距离,增大了网络建设成本。

具体表现如下:

a)预埋纤和接续纤的对接点未经研磨,切割表明不平整,对接间隙大,存在假对接现象。

而且当接续纤插入V槽时,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灰尘也会被带入,对匹配液造成污染,通光率下降,损耗增大。

b)对接点的匹配液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流失而影响使用寿命,V槽采用有机材料,受温度变化以及有机材料老化的影响,会造成夹持力减小,损耗增加。

c)由于预埋纤的规格与现场接续纤的规格差异,易发生失配现象,增加损耗。

有标准没规范,工程性定义太少,导致工程困难,操作很难统一规范。

 我国对信息面板制定规范时,对采用86标准有稍许不完善的地方。

美国和日本都有鉴于光纤弯曲的特殊性,采用了与电(强电和弱点)不同的规范,我国FTTH和电信息插座采用了和电相同的86标准,导致现场连接器在皮线上成端后,盘存空间异常局促,很难保证有一个合理的弯曲半径;加上我国皮线所用的塑料材料较差,将很难保证现场连接器---皮缆的30年使用寿命,给FTTH带来质量隐患。

 

3、熔接型现场连接器

图4

实际上跟目前光缆施工光纤熔接一样,只不过熔接点位于连接器尾部保护套内――相当于把尾纤的尾缆给省掉了,无需额外保护,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好,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成本低。

但就其操作来讲,一样要使用熔接机,一样是有源热熔,和普通热熔实际上本质上并无区别。

光纤熔接机需要配备专门的夹具和剥线工具,不能重复熔接,操作困难,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光纤施工能力和经验。

因此该类方式并未被广泛采用。

4、皮线尾缆(预成端)

图5

实际上跟目前光缆施工光纤熔接一样,采用光纤熔接机,改用匹线热缩套管对匹线光纤进行保护,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好,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成本低。

光缆与匹线尾纤通过熔接机热熔对接完后需要使用熔接盘进行固定保护。

相比现在施工中成熟的光缆接续,光纤熔接机需要配备匹线光纤夹具、热缩保护管加热器进行调整,其他没有任何区别。

四、到户光缆成端技术对比

插入损耗(标准)

回波损耗

(标准)

可靠性

工程操作

备注

非预置型现场连接器

(直通型)

≤0.3dB

≥40dB(PC)≥50dB(UPC)

≥55dB(APC)

差,对中光纤可移动。

简单

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实测数据较差,一致性较差。

预置型现场连接器

(预埋式)

≤0.3dB

≥40dB(PC)≥50dB(UPC)

≥55dB(APC)

较高

简单

不同材料,不同V槽差别较大,离散性较大。

熔接型现场连接器

≤0.2dB

≥40dB(PC)≥50dB(UPC)

≥55dB(APC)

复杂

皮线尾缆(预成端)

≤0.2dB

≥40dB(PC)≥50dB(UPC)

≥55dB(APC)

复杂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当前可预期的时间内,预置光纤型现场连接器是FTTH最佳的光缆成端技术,性能、操作、成本最为平衡的一种技术,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在主推的技术方案。

熔接型现场连接器性能优异,但处理熔接后的光纤保护问题一直很困难,对操作规范要求较高。

皮线尾缆(预成端)使用皮线成端,施工与通用成熟的光缆接续是一样的。

五、为应对PON的技术演进,满足未来高速率、多业务需求,必须提高快接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回波损耗和光纤端面几何尺寸的标准,通过标准筛选掉不成熟和落后的技术,为我国网络管道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国内厂家共同努力,尽快的研发自己的V槽材料和成型零件的注塑设备,制造亚微米级别的的V槽零件,研发生产现场连接器的相关辅料,确保此类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

才能在即将到来的FTTH爆发式应用中,保障我国的光纤现场连接器达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为我们通信事业作出贡献,获得丰厚的回报。

附件1

回波损耗对链路的影响依据

回波损耗又称为反射损耗,它是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

当网络传输速率达到千兆位数量级,采用DWDM宽带传输技术的时候,光纤组件的回波损耗对系统性能就变得重要了。

激光的稳定性和信号的透明度都受到反射光的影响,这些光从链接中的组件,特别是连接器,反射回来。

改进回波损耗的方法是,尽量选用将光纤端面加工成球面或斜球面是改进回波损耗的有效方法。

在现有FTTH工程中的线路上下行速率不是太高,当EPON模式时,上行速率反射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有限,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当传输速率达到千兆位数量级、采用高密度波分复用宽带传输技术的时候,回波损耗将是光纤链路关注的指标。

以下是有关标准中对反射损耗的条文。

1.《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5206-2011》中的有关条文:

光纤现场连接器:

一种用于在施工现场用机械方式在单模光纤或光缆的护套上直接组装而成的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一般采用预埋光纤式。

8.2.3当ODN承载CATV业务时,OLTS/R和ONUR/S参考点之间的所有离散反射损耗应大于55dB,链路反射损耗大于32dB。

2.《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YD5207-2011》中的有关条文:

7.1ODN测试

7.1.1应测试ODN合路光纤段、支路光纤段的光纤衰减和ODN光纤链路全程衰减。

7.1.2应根据应用的不同系统采用相应的上行和下行波长测试ODN的衰减,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7.1.3当采用第三波承载CATV业务时,应测试1550nm波长的回波损耗,光纤链路的回波损耗应大于32dB。

3.《FTTH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方法介绍》

FTTH工程验收测试内容:

端到端链路损耗大小;

端到端光回损(含CATV业务时需要);

链路长度和链路OTDR曲线;

4.《大规模ODN建设及维护经验汇报》

ODN线路测试验收标准:

施工界面到用户室内ONT时,线路中的反射点的回损不小于40dB,链路损耗不大于25dB。

附件2

生产线实测数据示例:

项目

插入损耗(单位dB)

回波损耗(单位dB)

预埋式

试验样品1

1

0.69

40.1

2

0.58

41.4

3

1.27

37.8

4

2.28

36.7

5

1.23

37.9

6

1.19

32.4

7

0.26

35.5

8

0.82

39.2

9

0.86

38.6

10

0.88

44.7

11

1.71

43.2

12

1.90

42.9

13

1.39

41.3

14

1.21

41.5

15

4.90

42.3

16

5.01

40.3

预埋式

试验样品2

1

1.70

42.7

2

1.54

44.2

3

2.31

38.7

4

2.45

37.5

5

2.56

39.2

6

3.12

38.6

7

5.31

40.1

8

6.23

39.8

9

4.95

36.9

10

5.03

38.4

11

10.00

39.1

12

12.32

38.6

直通式

试验样品1

1

0.24

32.9

2

0.25

测不出

3

0.60

38.8

4

0.70

39.2

5

1.23

34.1

6

1.29

41.1

7

2.12

31.4

8

2.45

31.8

9

1.56

32.4

10

1.78

31.6

直通式

试验样品2

1

10.78

插损太大,测回损没有意义。

2

11.84

3

20.53

4

19.91

注:

1、上表是四类V槽和注塑件组装成的成品,表中数据仅针对样品,不能全面反映快速连接器的现状。

2、不同类产品,从测试结果数据看,质量差异较大。

3、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对光纤的预留长度、开剥长度、端面切割要求较高。

4、上表测试的数据,不对预埋式和直通式快速连接器的优劣做出判断。

5、预埋式的回波损耗要优于直通式。

6、所有的快速连接器的接续一致性不好,重复接续时前后接续的指标差异较大。

7、就操作性而言,预埋式要优于直通式。

热熔式和皮线尾缆已经是是成熟的使用工艺,不做复述。

附件3

现场组装型连接器的探讨(摘录)

对于运营商、施工人员来说,可重复开启使用的现场组装型连接器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施工过程中难免有失误产生,可重复开启使用意味着出错后可打开再重新组装,这样报废的风险将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而当今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采用预置光纤匹配液,这个想法如果实施,对光纤接入的后期维护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国外冷接续知名企业3M早就看到这一点,并在它的冷接子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提出:

“此产品不可以重复使用”。

在这里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接续失败的原因:

1.切割刀磨损后未及时更换刀口,造成现场光纤切割表面损伤,或切口斜度过大或凸边致使接续间隙过大而产生的接续损耗过大或失败现象。

    

图1现场光纤不良切割面

2.现场光纤制备不合规格,涂覆层和裸纤长度误差较大,造成假对接或大的弯曲损耗。

图2  假对接现象

图3不规范的光纤制备造成过大的弯曲

3.松包纤芯皮线光缆由于光纤穿入接续时,产生回退导致间隙过大致使接续损耗过大。

图4松包纤芯皮线光缆易回缩

4.皮线光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皮老化与光纤分离开脱造成纤芯窜动,在受常态布线力的作用下,导致现场纤芯回退,接续间隙加大,损耗加大。

图5线缆使用中数十年期老化弯曲变形

5.现场灰尘大,尤其是装修阶段,光纤制备时没有用专用清洁纸处理,造成现场组装型连接器内部匹配液污染,接续损耗过大或失败。

图6匹配液受到污染

6.光纤插入V型槽时,塑料倒口在穿纤不慎时,把刮伤的导入槽侧表面碎屑带入接续点,阻挡光纤对接贴合,甚至阻挡通过,导致不通光。

图7 导入槽侧表面被刮出碎屑,阻挡通光并污染匹配液

7.光纤开剥产生的微损伤在接续压紧固定时,产生断纤致使接续失败。

图8断纤现象

8.切割刀磨损后未及时更换刀口,造成现场光纤切割表面产生凸牙,接续时由于初始间隙较大,导致凸牙损伤预埋光纤,致使接续失败。

图9光纤不良切割端面图10受伤的预埋纤表面

9.预埋光纤与现场光纤模场不匹配时,造成接续失败。

图11模场不匹配现象

10.用户不慎选用的抗弯性能差的G652D皮线光缆,在现场接续器内产生过大弯曲损耗,导致接续失败。

图12G652光缆可弯曲的半径很大

“可重复开启使用”对于现场组装型连接器来说,看似一个好解决方案,但预置光纤匹配液型现场连接器却是不可取的,分析如下:

(一)1-5项表面上可通过开启连接器,重新制备光纤接入连接器便可,但无形中匹配液的缺失为以后的工程维护带来极大隐患,因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现场组装型连接器的结构都不密封,而且在直径0.125mm的V型槽空隙中匹配液的保有量本来就很少,再经过第一次接续失败的现场光纤带出一部份匹配液后,存量会更少,在30年的使用寿命年限中,如何保证匹配液不流失,如何保证匹配液不受潮、湿、灰尘的污染,是所有生产企业所头痛的事,也是饱受运营商诟病的因素之一,在成都、镇江、深圳等地均有高故障率实例。

图13匹配液缺少或流失现象

(二)6-10项接续失败并不能通过重复开启使用来解决,连接器只能报废。

因此国外某知名品牌建议用户在入户光缆楼道端采用熔接方式,入户端采用冷接方式,避免工程故障判断困难现象产生。

(三)另外,由于现场环境恶劣,重复接续操作费工费时,接续不成功往往会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的心理负面影响,降低施工效率,同时由于现场大多未接通光路,而工程队不可能每人都配备昂贵的ODTR光时域反射仪,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特别是切割刀的磨损检测判断,这在国外有一整套管理措施保障,而我国FTTH刚进入批量使用,现场规范并未出台,发现问题时,往往成百上千的接续点已经完工,故障排除的难度加大,工程可靠性大打折扣。

如何开发出一种可现场简单判断接续成功的解决方案,是厂商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