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中学高二数学第一次月考档.docx
《临涣中学高二数学第一次月考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涣中学高二数学第一次月考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涣中学高二数学第一次月考档
2017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有四方之事会:
恰逢B.恨晨光之熹微恨:
怨恨
C.宇文新州之懿范懿:
美好D.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舛:
乖违,不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分庭抗礼
B.哀声叹气沽名钓誉恶梦连连推心置腹
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哄堂大笑
D.立杆见影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A.通知 以至 逐步 装B.通知 以致 逐渐 装
C.通告 以至 逐步 包D.通告 以致 逐渐 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IMF成员国中,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投票权举足轻重的国家都已经成立了人民币清算银行,意味着人民币即将纳入特别提款权胜券在握。
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诱发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会使人导致糖尿病,从而威胁身体的健康。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沈从文,现代小说家。
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语段,回答7-8题(每题3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
“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开破壁子,()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时,只()得一条絮被。
林冲()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
“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7.文中“”处应填的句子是()
A.只得叫苦B.只叫得苦C.只苦得叫D.只叫了一声苦
8.文中括号处应填的动词是()
A.搬探摸拽钻B.挪侧找取闪
C.移探找拽钻D.拉侧摸取闪
9.选段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表明林冲()
A.谨小慎微忍辱负重B.忍辱负重安分守己
C.忠于职守安分守己D.忠于职守忍辱负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每题3分)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颜色很鲜明的花,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
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
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了?
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
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
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呢”他不外是回答说:
“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
”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
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
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
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
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
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
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
“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
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
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
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
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虽然没有风韵,但在艺术上具有审美价值,能唤起读者的审美体验,成了具有快感的形象。
B.有的美学家认为只有像耳、目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鼻、舌、皮肤、筋肉等等“低等感官”则不能。
C.用普遍与不普遍来判断快感与美感,这显然是错误的,对同一个艺术品,人们获得的美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美感与快感常常同时存在,如“客去茶香余舌本”,通过所谓“低等感官”的舌既能尝到快感也能拥有美感。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享乐主义”美学是我们要摒弃的错误的美学观念。
B.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往往要在专注于审美对象的状态中忘去自我才能获得。
C.美感和快感是可以并存的,比如读一首诗,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D.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比起来,前者只能让人获得快感,后者只能让人获得美感。
12.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美感”的一项是()
A.金圣叹读到《水浒传》中林冲山神庙杀敌时情不自禁地大呼:
“杀的快活,杀的快活!
”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旌摇荡,如醉如痴。
C.苏轼由于人生失意、仕途不如意,心情苦闷,常借酒浇愁,酒后写出许多诗篇,留传后世。
D.山影集团年度大戏《琅琊榜》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许多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
(每题3分)
离魂记
[唐]陈玄祜
则天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性简静,寡知友。
无子,有女二人。
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
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宙,每曰:
“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
后各长成。
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者求之,镒许焉。
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
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
日暮,至山郭数里。
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
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
泣曰:
“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
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
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
“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
向今五年,恩慈间阻。
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
”宙哀之,曰:
“将归,无苦。
”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
镒曰:
“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
“见在舟中!
”镒大惊,促使人验之。
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
“大人安否?
”家人异之,疾走报镒。
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其家以事不正,秘之。
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
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
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
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
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
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
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
往后
D.见在舟中 见:
现今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
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
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三.默写(10分)
1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17. ,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生休。
18.实迷途其未远,。
19.潦水尽而寒潭清,。
《滕王阁序》
2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2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四.翻译(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10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
22、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5分)
23、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5分)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2~25题。
滕王阁风景
高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
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
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
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
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
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
水远山长,刚柔相济。
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
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
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
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
波光粼粼,美丽潇洒。
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
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
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
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
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
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
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
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
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
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
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
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
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
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
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
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
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
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
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
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
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
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
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⑪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2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由滕王阁的景联想到赣菜的“辣”,写出了滕王阁景色的直接,无遮掩,斩钉截铁的特点。
B.朋友们为我遗憾,说我来早了,如果晚来些,只要到了秋天,就能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
C.文章第5段主要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用拟人来写太阳的慷慨;用拟人来写白云的悠闲;用拟人来写飞鸟的优雅,画面光鲜而且富有情趣。
D.千百年来,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已达二十多次,所以作者这次登滕王阁并未踏上先人的足迹,所以感情上有深深的遗憾。
E.这篇文章既抒写了滕王阁的历史风流,又抒写了它的当代风采,还憧憬着它的未来。
25.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开篇作者便写道:
“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六.作文(60分)
28.“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本应该是我们天天需要询问自己的,但是你很可能从未问过,也没思考过。
也许有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弄懂,那我们看看林清玄对“生命意义”有怎样的理解:
“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这样解释自己的内心对生命的思考,你是否认同呢?
关于生命的意义,你有何思考与见解?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B(恨:
遗憾)
2.A(解析:
B项中“哀”—“唉”;噩梦C项中“霄”—“宵”;D项中立竿见影“癖”—“僻”。
)3.D4.D(解析:
A项,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项,“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表意错误。
C项,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5.B(解析:
A项句式杂糅,“即将”与“胜券在握”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使人”与“导致”杂糅,删去“使人”。
D项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6.C解析:
“巴尔扎克”错,应为“莫泊桑”。
二、阅读理解
(一)7.B8.A9.C
(二).10A(文中只是说“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没有什么风韵”,是不肯定的语气,同时应该是“成了具有美感的形象”。
)
11.D(原文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注意:
原文中“英国姑娘的‘美’”不是真正的美感,是指像罗斯金一样用引诱性去衡量这个姑娘得到的快感)如果不拿引诱性去测量,那么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可以让人产生美感。
)
12.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借酒浇愁起于实际需要,故该项属于“快感”范畴。
)
(三)13.C解析 (C项“曩日”应为“先前、当年”。
14. B解析 本题筛选指向为“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③句是张镒“厚遗”王宙,⑥句表现肉体与离魂相合前的喜悦。
含有此两句的项排除。
15.B解析 B项中“王宙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错,原文并无此说。
)
【参考译文】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清河郡有个张镒,因为到衡州做官,就在那里安了家。
张镒性情简淡好静,少有知音朋友。
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
长女早年夭折,幼女名唤倩娘,端庄美丽,无人能及。
张镒的外甥王宙是太原人氏,自小就聪明有悟性,貌美有风仪。
张镒很器重王宙,经常说:
“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给王宙做妻子。
”
渐渐地,倩娘和王宙各自长大了。
他们私下里时时彼此爱慕思念,家人却并不知道。
后来张镒有位优秀的幕僚向张家求亲,张镒就同意了。
倩娘听说此事,郁郁寡欢;王宙知道后也深深怨恨。
随即,王宙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希望去京城。
张家劝止不住,于是厚礼相待送走了外甥。
王宙心中暗暗悲怆,与舅舅告别上了船。
傍晚时分,船行水路穿过山峦停在了数里之外。
半夜里,王宙辗转不眠,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赶来,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间就到了船边。
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倩娘赤着脚徒步追来。
王宙欣喜若狂,抓住倩娘的手问她为何而来。
倩娘哭泣着说:
“你的情谊是如此厚重,我即使睡梦里都感念。
如今父亲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轻易改变,我想要投身侍奉报答你,所以逃亡出来投奔你。
”王宙从未期望过,欢欣雀跃。
于是就将倩娘隐匿在船中,连夜船行而去。
两人加速赶路,不出数月就到了四川。
又过了五年,两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与张镒更是音信断绝。
倩娘常思念父母,常常对着王宙哭泣说:
“我当年不肯辜负你的情义,背弃了礼仪伦常和你私奔。
到如今和双亲隔绝分离,已经足足五年了。
活在天地间(天覆地载)却不能对父母尽孝,我还有什么脸面呢?
”王宙听了,也为妻子的话伤心,说:
“我们这就回去,再也不必为远离双亲而痛苦。
”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衡州。
等到了衡州,王宙独身一个人先到了舅舅张镒家中,说明了自己带走倩娘的事,并谢罪。
张镒诧异道:
“我女儿倩娘明明卧病家中已经好几年了,你怎么这样胡说呢!
”王宙说:
“倩娘现在就在船上!
”张镒大惊,忙派家人去察看,果然看到倩娘坐在船中,神情怡然欢畅,见到来验看的家人,还询问说:
“我父母是否安康?
”家人感到奇怪,急忙跑回来报告张镒。
此时内室中卧病多年的女儿听闻后也欢喜地起身,梳妆更衣,笑逐颜开却不说话,这倩娘走出闺房与从外归家的倩娘相遇,二人身形叠合融为一体,就连衣服都是重合为一样。
张家觉得这件事终究是离奇不正,于是隐瞒不说。
只是偶有暗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