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383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主要由5篇讲读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和习作一、练习一组成。

本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让学生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

这五篇课文主要以优美的语言、规整的结构、深远的意境向读者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二、教学内容: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主要描写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少先队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决心。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体会作者对儿童的无比爱心。

《早》写作者访问三味书屋,写了它的位置、陈设,介绍鲁迅少年时期在这里读书的情形,由蜡梅花开得早引出鲁迅早年刻下的“早”字,生发联想,启迪读者学习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一首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宣染满园的春色;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

《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练习1》猜谜语,学编写谜语;诵读散文诗;口语交际:

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忙和如何帮助别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本次习作属于写景状物类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6.学习猜字谜、创字谜的方法;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忙和如何帮助别人。

四、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一课,第三课5-9自然段,课文第五课,理解课文含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自然的精神。

五、教学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要让学生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从而受到强烈感染。

2.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加强对课文朗读、背诵、复述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4.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

5.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培养习作兴趣。

六、教学时间安排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暖流》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课时

《练习1》2课时

第二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组成。

一篇是根据通讯报道改写的《梦圆飞天》,还有两篇说明文(科普小品)《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把科技的魅力展现给大家——科技不仅能够产生物质财富,还能催生精神财富;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科技直接服务人类生活等方面——让我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握文体特点,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梦圆飞天》一课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州”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与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神奇的克隆》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爱科学的情愫。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熟记成语。

  

2、积累辨析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4、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梦圆飞天》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神奇的克隆》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

  

五、课时安排  

《梦圆飞天》           2课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2课时  

《神奇的克隆》           2课时  

《习作》              1课时  

《练习2》            2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的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字的。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语言环境,

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2.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5、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7、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

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史书、关注历史的兴趣。

3、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四、教学时间安排

《海伦凯勒》2课时

《二泉映月》2课时

《郑和远航》2课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课时

《精读和略读》1课时

《我读书我快乐》1课时

《习作》1课时

《练习3》3课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主题:

【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这里,我们不仅仅关照让学生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我们应该依然不忘语文的工具性的根本属性。

比如可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学习《秦兵马俑》过渡段的构篇方式,写生式的摹物手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全篇总分及各自然段依然采用总分结构的条分缕析的结构方式。

我想这是学习这一个主题单元在语文意义上的更大的收获。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练习四: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习作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

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观察要有重点。

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

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

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

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要求

老师们不妨在备课之前再次回顾一下《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阶段目标。

(具体讲的时候略)以期对自己的课堂想要达到的境界了然于胸。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秦兵马佣》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的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这部分具体的描绘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理解的重难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金字塔的工程浩大与结构精巧。

《音乐之都维也纳》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坐城市的写作方法。

习作4:

1、通过阅读例文,知道写“参观记”或“游记”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写出特色;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2、学习例文的写法,自定题目,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练习四》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学写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四、本单元每课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秦兵马俑》

这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抒发了民族自豪感,表达了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法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的提示,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们考虑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过渡”,导读“重点”

本篇课文着中叙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规模庞大;一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文第三自然段仅一句话:

“兵马俑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将全文所介绍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是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教学本篇课文,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具体感悟相应段落。

这样处理,一是可以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准确的从整体上抓住课文的梗概;一是可以让学生紧紧扣住中心词,如“庞大”、“鲜明”,具体、深刻地感悟兵马俑的特点。

2、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凝练,描绘生动形象。

课后练习第二题是:

“读读下面的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这也提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内涵,积累语言,为我所用。

如何具体操作呢?

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感悟其中在表情达意的价值,感悟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要通过这些成语,诵读好课文,促进他们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内化;第三,可以利用填空、默写、选用、造句等形式,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研读写法,努力借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篇课文,值得学生研读、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较多,如采用列数据、作比较、居室里等方法说明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运用过渡段连接上下文内容,等等。

在引读感悟课文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研读写作方法,努力学习运用。

《埃及的金字塔》

本篇课文是一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在进行本篇课文教学与设施,我们根据体裁的特点,依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着重考虑到这样三点:

1、抓住基本要点。

本篇课文内容层次清晰,但结构上与以前所接触的说明文相比,较为复杂,学生们不易准确认识结构特点,从而顺利的抓住课文所说的基本要点。

这么办?

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本篇课文结构的特点:

一是揭示了课题后,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金字塔在哪里?

”“金字塔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叫金字塔?

”等等。

二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找出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庞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式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学生通过这两个设问句,可以很快捉住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抓住课文所说明的基本要点,就轻松多了。

2、了解说明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介绍、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本质,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相关方法。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可闻后面练习第二题是: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

教学本篇课文,一要借机介绍、小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更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进行仿写练习。

本篇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

教学说明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在学习了解了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了“这样写的好处”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仿写练习,在运用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学校的操场、家里的客厅的等。

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围绕中心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本篇课文,应该注意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1、引进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

本篇课文的作者以非常优美的笔触,介绍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描绘了维也纳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所具有的人文景观。

诵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陶醉于乐曲之中。

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维也纳之都呢?

一是要抓住课文的只要内容,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而是要“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如“摇篮”、“掺和”等;三是要引导观察三幅配套插图;四是要反复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五是可以展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世界上许多的音乐家”的画像,播放他们创作的优美乐章的片段。

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悟到维也纳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进音乐之都,身临其境,尽情享受。

2.激发爱美情怀。

以为叫罗丹的著名美学家说过: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学本篇课文,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浓的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的同时,还应该诱导学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的景色、美的图画、美的文字、美的环境,等等。

为此,可在学生熟读积累课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欣赏课文插图或其他书法、绘画、雕塑作品,感受生活环境的自然美、形态美、色彩美,等等。

3.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篇课文后面第四道练习题是: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要学习段首概括的方法。

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其二,要学习突出重点的方法。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但作者重点详写了最为著名的“世界歌剧中心”。

习作4学写游记

本文习作的训练旨在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游记或参观级的时候,能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围绕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展开细致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敬仰之情。

本次的习作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帮助学生“修语言”。

这是一篇游记(参观记),它属于写景的范畴。

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景物的在线完全靠语言的建造和修饰,写景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它既是客观的文字介绍,同时对景的描述必定包含着个人主观审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

怎样才能既真实的表达,又能把自己观景的情绪融入了文章,本能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这就对语言感觉和言语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做更多更高层次的积累,二是帮助重温已有积累,对语言进行“修炼”。

2.教学生“想心思”。

所谓教学生想心思,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那些,不写那些;那些先写,那些后写。

想的过程,是学生把思想、语言、写法和在一起的思考过程,这个“合”不是物理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拟出有脉络,有内容的习作提纲,在此基础上丰富、铺陈,完成习作。

四、教学资源拓展

1、本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老师们可上“老百晓在线”网站上浏览下载。

2、上《秦兵马俑》一课,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交流丰富历史知识。

3、上完《音乐之都维也纳》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之都维也纳”

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题。

如:

有那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过;诞生在维也纳的的著名音乐作品有哪些?

在维也纳的哪些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常规的生字组词、抄写、听写、练习册、周记、习作等等常规作业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介绍祖国以及世界名胜古迹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

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从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介绍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一处地方,进行一次小练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