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1古诗词三首
一、课前解析
关注诗词:
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关注作者:
范成大:
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组诗。
作者在早年游历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情感真实。
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仿佛自己也在江南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杨万里:
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
新市在杭州北边,为京畿之地,文风鼎盛,又地处南北通途的要道上。
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辛弃疾:
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关注关键语句,想象画面: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杂、稀”等14个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杂、篱”等4个会认字。
2.联系插图、注释和生活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的情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四年级开篇,我们的第一单元选择了一组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诗词、课文。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跟随文字,走进乡村,读诗、品词、学文章。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这一课包含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分别是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和词《清平乐·村居》。
出示课件1:
诗和词是不同的文学形式,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和《宿新市徐公店》。
了解作者:
如果你进行了课前预习,你一定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他们分别是谁呢?
(范成大、杨万里)。
对于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之前还背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叫什么呢?
(《小池》)这节课我们还会学到他的另外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我们先来学习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二、成果展示
1、评价预习优秀小组
2、表扬预习小明星及优秀之处
3、展示学生积累的词语
4、学生展示识字方法
5、学生书写汉字提醒
6、展示重点句段朗读
7、展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1.释题:
在之前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古诗的题目中往往包含了整首诗一些相关内容。
比如时间、事件、内容、人物等。
那从《四时田园杂兴》这个题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呢?
(出示课件2)
预设1:
这是一首田园诗。
教师追问:
你说的非常对。
你从题目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
预设2:
我从“田园”这个词。
预设3:
我不明白“四时”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
四时,即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
一共有60首。
这一组诗都是范成大所作,描写了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田园生活和景象。
我们今天选的是第二十五首。
这一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从诗中找到答案。
预设1:
杂兴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
这个词问得好。
对古诗的学习,离不开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更好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有很多的方法,其中,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就是寻找注释。
大家翻开课本,就能看到“杂兴”的注释。
“兴”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里,读音是什么呢?
(xìng)板书:
(杂兴——随性而写的诗)
出示课件2:
教师过渡:
“疑问”能带领我们深入的学习。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
教师引导:
请大家认真读古诗,注意加拼音字的正确读音。
学生自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交流,梳通诗意。
出示课件4:
教师引导:
请大家借助注释,在小组中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4.全班交流
预设:
梅子黄了,杏也长大了。
麦花雪白雪白的,菜花很少了,变得很稀疏。
白天渐渐长了,篱笆旁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飞来飞去。
教师引导:
你能够先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根据把诗句描写的说出来。
说明你已经弄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
那同学们猜一猜,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表达,你认为这首诗的是在写“四时”里的哪一个季节呢?
预设:
是夏天。
教师追问:
你们从哪儿看出来这是夏天呢?
预设1:
我从“蜻蜓”和“蛱蝶”看出来的。
因为蜻蜓和蝴蝶是在夏天才飞来飞去的。
预设2:
我是从“日长”看出来的,因为夏天的时候,白天最长。
这首诗说日子渐渐长了,我觉得应该是初夏。
教师小结:
瞧,经过大家的讨论思考,我们不仅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更弄清楚了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
教师过渡:
诗是静止的文字,那诗描绘的画面是静止的吗?
5.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教师引导:
对于古诗的学习,仅仅弄明白它的意思是不够的。
好诗犹如在读者面前出现的一幅画面,而好的读者能够把诗的画面描述出来。
同学们可以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下面的句子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5:
预设:
天气渐渐热了,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在白色的麦花和稀稀落落油菜花之间飞来飞去。
教师引导:
你对画面的描述,不仅仅局限于这两句诗句,你联系上文,描绘出了诗句中的色彩以及温度,这是你独特的感受。
教师小结:
整首诗有色彩,有动有静。
古诗的美在于用简单的汉字为读者营造了一幅丰富且无穷的画面。
6.把握节奏,感情朗读
教师引导:
请大家用朗读,读出自己眼前的画面。
学生尝试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释题。
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学这节课的第二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教师引导:
诗人住宿在哪里呢?
预设:
诗人在新市,住宿在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
教师引导:
对,这首诗就是写诗人留宿在俆公店里的所见。
他见到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出示古诗学习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古诗。
出示课件7:
教师过渡:
在之前对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古诗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读正确;其次,要借助注释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接着需要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第一首古诗学习的基础上,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中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学习,组长负责。
3.小组学习,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展示:
教师引导:
古诗学习的第一步,把古诗读正确。
谁愿意来试试?
出示课件8:
指名读古诗。
注意“疏”的读音。
教师引导:
谁能给“疏”组词呢?
预设:
稀疏,生疏。
教师引导:
那大家觉得,在这首诗里,“疏”这个字当什么讲?
预设:
稀疏,在这里指篱笆很稀疏。
板书:
(疏疏:
稀疏。
)
教师过渡:
大家不仅读准了字音,同时,还用组词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这首诗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们可以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第二步,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教师引导:
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还是有一些字需要我们重点理解:
深、新绿、阴。
你们知道这三个字在古诗中的意思吗?
预设1:
“深”就表面意思是小路深处,其实是说这条小路很长。
预设2:
新绿就是嫩绿。
教师引导:
你的理解非常准确,表面意思是新长出来的绿——嫩绿。
那大家能不能通过“新绿”这个词,来确定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呢?
预设:
初春时候。
教师引导:
很多古诗往往没有直接点明时间,但通过大家对古诗的理解,就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既然是初春时节,那“未成阴”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了?
预设:
阴就是树荫,未成阴的意思是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
关键字的理解,为我们理解诗意做好了基础。
现在谁能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预设:
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上满是新绿,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孩子在奔跑着追赶蝴蝶,只见蝴蝶飞进了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10:
预设:
油菜花茂盛地盛开着,孩子们在花丛中跑来跑去,去追这一只,没有追到;转身去追那一只,也没有追到。
轻盈的蝴蝶飞进茂密的菜花丛中不见了,却依然听到孩子们活泼的笑声。
教师小结:
短短二十几个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一个“深”字,让我们的目光望向远方,新绿又为这个春天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三五个孩子奔跑着,嬉笑着,追逐着一只黄色的蝴蝶,只是一眨眼,黄色的蝴蝶就聪明、灵巧地飞进正在盛开的黄色油菜花之中。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田园景色啊,不仅有景色,也有声音。
带上你的理解,尝试背诵这首古诗就变得更容易了。
5.尝试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兴:
随兴而写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疏疏:
稀疏。
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杂、稀”等14个会写字。
2.想象画面,能说出词中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介绍作者
教师导入:
诗和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
昨天我们学习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范成大和杨万里都生活在宋代,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的作者,也生活在宋代。
他就是著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
同学们搜集到关于辛弃疾的哪次资料呢?
出示课件11: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
介绍题目:
在《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
词牌名很多,比如我们以后会学到的“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等,相信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词牌名会有更多的了解。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牌名和题目之间,会用着重号隔开。
二、初读,感受音律之美
1.学生自读。
出示课件12:
教师引导:
请大家自己读这首诗。
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语的读音:
茅檐、翁媪、亡赖、剥莲蓬
三、借助注释,感受画面之美
1.提炼方法
教师引导:
描写景物或者风光的诗词,判定它是不是写的好的标准之一,是能否在读者头脑中建立画面感。
当你读这首诗词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会自然浮现出画面。
所以了解诗词的意思只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感受到诗词传递的美感。
教师过渡:
诗和词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却是相同的。
上节课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
出示课件13:
2.小组学习
教师引导:
下面就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共同商讨学习,通过注释,先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不断诵读,描绘每个人的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
出示课件14:
3.全班交流
指名读。
注意课件中加音字的正确读音。
师生交流重点字:
教师引导:
借助注释,你们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
预设:
吴音:
当地的方言。
翁媪:
老翁和老婆婆。
亡赖:
即无赖,顽皮、淘气的意思。
(板书:
亡赖:
无赖)
教师追问:
清楚了难懂字的意思之后,整首词的意思就好理解了。
谁愿意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预设:
茅屋非常矮,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这美好的景色令人陶醉。
那是谁家的老婆婆和老公公?
他们老两口也醉在其中,用他们的方言高兴地交谈。
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锄豆子,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只有那个调皮的小儿子,坐在溪头剥莲蓬。
教师引导:
他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理解是,大家被这里的景色陶醉。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吗?
预设:
我觉得老婆婆和老爷爷喝酒喝的微微醉。
教师引导:
为什么是喝酒喝的微微醉呢?
预设:
因为景色太美了,三个孩子又那么听话,所以老公公老婆婆特别高兴,就喝的有点多。
教师总结:
瞧,词的学习就是这样,同样的汉字,同样的表达,但是不同读者就会呈现不同的想象和理解。
两种不同的理解,都是你们自己独特的理解。
关于“醉”字,大家的理解都可以,我们不拘泥于一种。
教师过渡:
理解不同,画面就各不相同,谁愿意试着描绘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
想象声音:
此时此刻,置身田头,能在词的描绘中,你听到哪些声音呢?
预设:
我能听到老婆婆、老公公和小儿子开心的笑声,也能听到大儿子在溪头锄地的声音。
想象色彩:
词中只有一句“溪上青青草”,似乎只提到了一种颜色。
假设你从远处走进词所描绘的画面,一定还有其他事物、其他颜色闯入你的眼帘。
是什么呢?
我想每个人脑海中都不一样,你愿意描绘吗?
预设:
三个孩子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各忙各的。
身边是绿草、红花,远处的茅屋,近处的爸爸妈妈、兄弟在一起,我也特别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
教师引导:
对啊,他们的田园生活是那么悠闲、惬意。
在上面的诗句中,有一个动词写得最为传神,快找找是哪个字?
预设:
卧。
这个字写小儿子特别自在、随意地在溪头剥莲蓬,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教师引导:
这是小儿子的姿态,也是这个农村人家的生活,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能不令人向往吗?
教师小结:
词有尽,而意无穷。
这正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魅力。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两首诗、一首词,都描绘了淳朴的田园风光,悠闲的农家生活。
令人充满向往。
板书:
(淳朴的田园风光,悠闲的农家生活)
三、学习生字
学生自学,对难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疏、檐。
出示课件16:
教师引导:
请大家把“疏”和“檐”字写两遍,注意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
四、推荐积累
推荐积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出示课件17:
教师引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词。
请同学们课下自己阅读,并尝试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学习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作业设计:
1.背诵《清平乐·村居》
2.14个生字加上拼音写两遍。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兴:
随兴而写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疏疏:
稀疏。
淳朴的田园风光
《清平乐·村居》——亡赖:
无赖悠闲的农家生活
2乡下人家
一、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
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
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
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
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示课件2:
教师引导:
这首歌的名字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预设1:
听完这首歌我觉得心里很安静。
预设2:
特别想去乡下看看,是不是真和这歌里唱的一样美。
预设3:
想闭着眼睛听这首歌。
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抬头就是高楼大厦,身边也是车水马龙,难得有机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乡下人家》,跟随文字,去乡下人家看一看。
二、成果展示
1、评价预习优秀小组
2、表扬预习小明星及优秀之处
3、展示学生积累的词语
4、学生展示识字方法
5、学生书写汉字提醒
6、展示重点句段朗读
7、展示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
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要求如下:
(出示课件3)
2.小组按要求读文。
出示课件4:
3.检查指名朗读句子。
出示课件5、6:
4.指读会认字。
出示课件7:
教师过渡:
经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在小组中自学,并且能达到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扫清了文字障碍,后面的学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
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
前6个自然段,是6幅不一样的图画。
请你再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几幅画起名字,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并试着写一写。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
教师相机板书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第一自然段:
预设:
瓜架图瓜藤图
教师引导:
瓜藤爬上了棚架,我们可以叫“瓜藤攀架图”
第二自然段:
预设:
农家风光图
教师追问:
在这篇文章中,处处都是农家风光,那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哪种风光呢?
关于图画的命名,越聚焦越好,越能说明图画的内容,请你再仔细想一想。
预设:
花开了,竹子冒出来了。
教师追问:
非常好,这几个字就能说出这个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内容。
那么,你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字数再精简一些呢?
预设:
花开竹冒图
教师引导:
五个字,就是你自己理解中的这个图的名字。
真棒!
预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教师引导:
关于图画的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概括,只要能精炼、准确,就是你自己独特的命名。
第三自然段:
预设:
鸡群觅食图
教师小结:
大家越来越棒,图画的命名说明你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字想要描绘的图画。
第四自然段:
教师引导:
这一段是字数最少的一段,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很快概括出这副图画的名字。
预设:
鸭子戏水图
第五自然段:
预设:
晚餐图乡下晚餐图门前晚餐图
第六自然段:
预设:
唱歌图
教师引导:
谁在唱歌呢?
预设:
纺织娘唱歌图
教师追问:
可以,谁还想试试?
预设:
月夜歌唱图秋虫歌唱图
教师小结:
用简练的文字,给每幅画取了名字。
这样,乡下人家拥有的独特风景都被你们感受到了。
出示课件8:
教师过渡:
哪一处景致是你最感兴趣的呢?
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和生词。
五、学习生字、生词
重点关注:
蹲、率、谐三个字。
出示课件9:
学生交流难写字,教师注意归纳书写要点。
蹲:
足字旁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
“寸”长横在足字旁的下面起笔。
率:
“十”横要长,竖在竖中线上。
鼓励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识记生字。
教师出示生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词的认读检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作业设计:
1.会写生字2遍,生词1个。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对文中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尝试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教师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读文章,犹如置身在图画里。
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哪些图画吗?
出示课件10:
(瓜藤攀架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鸡群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教师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再次细细品味乡下生活的美好。
二、抓关键景致,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教师引导:
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美丽的乡下画卷,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请在四人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
※瓜藤攀架图出示课件12:
A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之美:
预设:
在“瓜藤攀架图”里,我觉得颜色特别美。
有红的、青的。
青色的是成熟的瓜,让人充满期待,想着它长大以后的样子,要是我生活在乡下,肯定每天早晨都去看看这些青色的瓜熟了没有。
教师小结:
颜色美,而且让人充满期待。
青、红板书:
(红、青、挂)
B引导学生感受动态之美:
预设1:
这些瓜有许多种,南瓜、丝瓜,青的、红的,各种各样。
乡下人家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多好啊。
预设2:
这些瓜“挂”在瓜架上,风一来,肯定摇摇摆摆,像是在跳舞。
预设3:
瓜像一个娃娃,藤蔓每时每刻都带着瓜宝宝努力向上爬啊爬。
师小结:
你们不仅读到了瓜藤攀架图的美,还在头脑中生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一个“挂”字,这些瓜就充满了活力。
板书:
(挂)
作者以城市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和乡下人家的景致做对比,体现出乡下瓜藤攀架时的勃勃生机。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图出示课件13:
预设1:
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
可是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些陆续开放的花,到底是朴素呢?
还是华丽呢?
教师追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
谁能试着回答他的疑问呢?
预设2:
我想是既朴素,又华丽?
教师追问:
表面上是既朴素,又华丽。
但字面上是矛盾的。
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朴素”指的是什么朴素?
“华丽”又指的是哪方面华丽呢?
预设3:
鸡冠花、大丽菊都是特别普通的花,他们生活在乡下,生活在乡下人家的门前或者廊下,没有生活在花盆里,那么娇贵,是不是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很朴素。
教师追问:
有道理,生长环境“朴素”。
那“华丽”呢?
预设4:
虽然它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它们仍然有序开放,一点也不自卑,呈现着自己的美丽。
这是不是说明它们性格“华丽”。
教师小结:
“朴素”和“华丽”本是这看似矛盾的表达,缘于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幼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板书:
(朴素、华丽)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