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399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docx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

(本试卷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缄默信笺悭吝草菅人命

B、咽气咽喉呜咽狼吞虎咽

C、畜牧勖勉酗酒体恤

D、崎岖旖旎菜畦肚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含殊荣疏竣明鉴B、舒展龟裂开豁犒劳

C、枢纽哀恸市侩暮蔼D、馈赠愧疚阔别修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_

②这两种植物太相象了,完全_不清。

③他准备把家里的废旧东西_起来,拿去卖了。

④本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_的人员。

A、反映分辨搜集学历B、反应分辩搜集学历

C、反映分辩收集学力D、反应分辨收集学力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的淋漓尽致。

使观众深受教育。

B、在今天的会议上,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的南辕北辙,又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秉烛达旦、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真是汗牛充栋。

D、老人记忆不好,你刚跟他讲的事,他过一会就忘,没办法我们只好耳提面命地提醒他。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

B、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

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C、陈老师对学生说:

“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你们——”老师亲切地说:

“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6、下列各句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教我们的李老师,每星期一要到教师进修学院去上课。

B、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其他学校领导。

C、区属各个学校分管财会的校长18日前来报道参加会议。

D、每个时代文学的主潮决定了文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7、选出风格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选出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文心雕龙》        D、《西游记》

9、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春蚕》——老通宝

B、巴尔扎克——《项链》——玛蒂尔德

C、老舍——《茶馆》——王利发

D、鲁迅——《药》——华老栓

10、选出修辞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C、这是一种像个小钟儿似的紫色的花。

D、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

B、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激流三部曲》是指《家》、《春》、《秋》。

C、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古称“诗三百”,所收录的都是各地的民歌。

12、指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拟人的一句是()

A、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

B、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C、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了,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声,撼人的节奏使我心血来潮。

D、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他愉悦的心境。

13、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②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

④前几年,终于病了。

⑤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

A、⑤②③①④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⑤③①           D、④①②⑤③

1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送  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A、一开始写饮酒饯别,“饮”是使动用法。

第二句的设问表露了作者对友人亲切爱护的深厚情谊。

B、“不得意”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C、后两句是说,那尘世的功名利禄和山中的悠悠的白云一样无穷尽之时。

D、这首五言古诗粗看平淡无奇,细品则词浅意深,蕴味无穷。

第二卷(非选择题58分)

15、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的四句填写)。

(4分)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今霄酒醒何处?

_。

(柳永《雨霖铃》)

③而世之奇伟、诡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_。

(李煜《虞美人》)

⑤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

戏如人生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来找我。

我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惟特准许他在散场后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的眼里缩小了。

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

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

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

我问道:

“是哪三项?

“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

家也是如此。

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

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大小便的集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藉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地问道:

“您看到了什么?

“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

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

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

‘姑娘啊,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头来吧!

乖,好姑娘,回过来吧!

……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人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

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他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

“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藏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

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群中。

16、老人对在日本重点考察的三个目标中,评价最差的是_______________,评价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文章第四小节中“由微而窥大”的“微”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个字),“大”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4分)

18、老人说:

“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句话中的两个“戏”,前者是指_____________,后者是指_______________。

“人生如戏”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人生观,“戏如人生”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观。

(4分)

1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刻画了一位“鹤发童颜,气宇不凡”的台湾老人的形象,这位老人举止诡谲,出语不凡,戏谚调侃,个性非常鲜明。

B、文中最能表现老人性格的是他与众不同的考察方法,他所考察的都是别人不大注意的小事,这说明他是一位只注意生活小节的细心的老人。

C、“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老人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两个不同的民族特质,它不只是提法不同,而且表现了不同民族在人生观方面的迥异。

D、文中写女主角到后台后,仍不停地唏嘘、呜咽,是为了说明这位女主角感情非常丰富,是一位难得的好演员。

E、为了刻画台湾老人这个似怪非怪的人物,作者采取了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结构——一波三折予以表现,使内容和形式趋于和谐完美。

20、作文(40分)

按照下面的题目、提示和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

生活处处是考场。

[提示]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检验、考查每一个人的时候,这就是“考场”。

上考场以来,你或你身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妨把它写出来。

要求:

(1)通过对两三件事的回忆,表现一个主题。

(2)写一篇记叙文(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

(3)不少于600字。

 

语文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A

6、D

7、C

8、C

9、B

10、B

11、D

12、B

13、C

14、C

15、①千古风流人物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海内存知己

⑥天生我材必有用

16、公厕后台

17、人的耳后、厨房的抹布、菜篮、公厕、后台人的品质、民族的特质

18、演戏、游戏事业、工作消极的、颓废的积极的、进取的

19、B、DB项“老人只注意生活小节”不对,老人是“由微而窥大”。

D项不是为了说明女主角感情丰富,而是说明女主角演戏很投入,富有敬业精神。

20、写作(40分)参考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