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347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试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

[考纲要求]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戏曲艺术的发展。

(3)文学成就。

考点1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及其世界意义

1.纸的发明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2)应用

(3)贡献:

12、13世纪先后传入阿拉伯及世界各地,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主题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讲史料

史料 李约瑟在牛津大学科学史讨论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指出:

“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入手。

”他甚至相信:

“如果中国社会曾可能出现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本来是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近代科学的。

导读 李约瑟认为只有通过寻找中国社会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原因来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

李约瑟指出了一个思考方向,与中国未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原因是一致的。

练史料

史料 (2013·海南高考,改编)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并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答案 表现——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因素——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1.(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ﻩB.①③

C.②④ﻩ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①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②正确;③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③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两点:

一是时间的变化:

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

印刷术的推广。

宰相冯道生活于五代后唐时期,而雕版印刷早在唐朝初期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

宋真宗景德二年是公元1005年,此时毕升还未发明活字印刷术(1041~1048年发明),故B项错误。

从材料提供的印刷品的数量逐年增多和印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知C项正确。

依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D项错误。

3.(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 C

解析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故D项错误。

4.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答案C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说法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因此两汉时期纸并不是唯一的文书用品;只有C项表述全面,故选择C项。

5.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

“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

尔等不可不知也。

”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有利于“东学西渐”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晓历法,因而任用,故A项不正确。

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说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其他先进科技,故C项不正确。

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西学东渐”,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

考点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戏曲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

[易错提醒]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画中有诗

3.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主题一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基本脉络:

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两个阶段: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2.书法:

阶段特点: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发展脉络:

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

主题二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先秦: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

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

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练史料

史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史料二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探究:

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解析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表述正确。

2.(2013·四川高考)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答案 D

解析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

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

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

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如图)。

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ﻩB.文人画

C.民俗画D.人物画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分析,作者用苏武牧羊假寐表现“家万里”的意境,求神似和气韵,是文人画的特点。

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

考点3文学成就

1.《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