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274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试题2.docx

《历史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试题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试题2.docx

历史试题2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3.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

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4.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晋商会馆。

2008年9月3日全国晋商文化展览汇集了全国晋商会馆文化的精华。

下列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  B.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C.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D.晋商会馆既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6.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8.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10.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1.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2.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

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

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一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①西方文化传入,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15.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

“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16.19世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某位同学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附图,这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

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1953—1956年过渡时期

18.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19.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

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

“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

”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

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社会主义是天堂

21.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22.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

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4.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

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这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

以下对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国的联合初衷是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B.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C.对当今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单极企图的重要力量

D.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

25.“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年收入。

”所体现的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26.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新史学》指出:

“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考证历史事实   B.描述历史现象  C.分析历史原因   D.把握历史规律

28.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史实

推论

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至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D

29.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创作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进行实地采访的经历。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发生在当时苏联的是

A.某农庄张贴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

B.远处钢铁厂传来刺耳的机器轰鸣声

C.莫斯科市民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

D.某人去集贸市场在一肉摊前讨价还价

30.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费城独立厅的纲领性演说中说:

“我们不把强大而统一的欧洲作为竞争者,而是作为一个伙伴”,提出美国将与统一的欧洲讨论建立一种互惠的大西洋伙伴关系问题。

肯尼迪的演说在西欧引起较大反响,被称为大计划或“宏伟计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共体的成立促使美国重视西欧地位

B.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迫使美国实行战略收缩

C.美国企图对西欧一体化因势利导

D.美国力图拉拢西欧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1.南宋叶适《水心别集·民事》:

“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直:

契税)。

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这段材料反映出

A.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  

B.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袒护地主剥削

C.土地交易契税成为南宋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D.封建政府在土地所有制关系中的职能与作用发生了重大转变

32.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与沈佐宸、沈叔英等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为浙江省最早兴建的火力发电厂之一;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与李伯禄等合资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

他的经商之路暗合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C.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D.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33.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4、2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

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苏联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

D.义务制劳动是保障苏联经历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3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3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7.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包括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B.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38.右图所示的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怀特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D.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3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共43分,第39题15分。

第40题14分,第41题14分。

39.(15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

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分)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分)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

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1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1分)

 

 

40.(14分)某高中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王刚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

卡片一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卡片二

罗斯福1938年在谈到“新政”时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卡片三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O.17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4万亿元,年均增长11.4%;2007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跃上了10万亿元的新台阶.居世界第三位。

纵观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而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创造了13亿人同时迈入工业化的伟大奇迹,中国工业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迈向工业大国:

30年工业改革和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材料?

还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材料?

各列两种。

(2分)

 

 

(2)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

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

(2分)

   

 

(3)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开始”体现在哪里?

(3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1分)

 

 

 

(4)卡片三所展示的巨大成就无疑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很多创见。

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除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之外还有哪些?

(2分)

 

 

 

(5)上述卡片所反映的改革在实质和手段上有何相同点?

(4分)

41.(14分)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葡篇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_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简析其原因。

(2分)

英国篇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

2049年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40年一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2分)

 

 

 

美国篇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

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

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

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

(不得摘抄原旬)(4分)

争鸣篇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4)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