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926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2010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2012.12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组是()

A.炽热/敕造檀香/乱弹琴招供/昭然若揭

B.隽永/眷顾钟磬/擎天柱裨将/稗官野史

C.渎职/笃志商贾/紧箍咒阡陌/纤尘不染

D.掮客/悭吝花蕾/打擂台揩油/白头偕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惦量通缉李代桃疆平心而论

B.唐突神采蛊惑人心不谋而合

C.惯例布署分廷抗礼突如其来

D.捍卫搏弈以逸代劳惹是生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

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②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过程

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③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

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 筹办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即将编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B.今年,内地赴港游客的消费模式已发生改变,以往是慷慨解囊,专攻奢侈品,如今则集中购买化妆品、日用品。

C.自从1999年推出“黄金周”假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风生水起,2011年营业收入高达2.25万亿,相当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D.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来天池景区的游客不绝如缕,截至10月2日,已超过5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3%。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市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需求旺盛、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是造成当前“招工难”的主因。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 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思想的当代省察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由于失去了滋养其生存、发展的自然经济基础。

因此也就基本失去了造血再生的功能。

作为价值体系,它的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必然同当代社会渐行渐远。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匮乏,使那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比如民本思想,也被民主等现代意识所超越。

尽管儒家思想与传统社会专制政治并不等同,但历史上儒家思想依靠专制制度而广泛影响社会生活也是客观事实。

整体而言,已无法对时代重大问题进行积极回应的儒家思想,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边缘化是不可避免的。

对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判断,并不意味对其影响力的全盘否定。

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契合了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演进特点,在历史的演进中,它的诸多理念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当中,从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既包含积极合理的因素,也具有应否定舍弃的内容,两者交融共生。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之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

这种共生意味着:

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不是边界清晰、易于切割的对立面,它们不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

所谓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分野,是一种基于时代性的判断,在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之际,就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者而言,这些“积极”与“消极”的区别并不存在。

在此意义上,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是附带着消极内容的积极,而消极方面则是伴随着积极内涵的消极,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如同一个苹果的酸甜两种味道,它们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苹果的内核,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特定价值内涵。

正是这个内核,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交融。

现代化进程中,在缺乏对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科学认识的氛围下,衍生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膜拜情绪:

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掘来满足转轨时期社会主体的精神需求,希望以传统的文化资源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赋予儒家思想以“化现代”的使命。

鉴于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持久,不可否认,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个使命。

但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不论它的影响力多么持久深远,构成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的核心理念都是产生于过去,而不是当代。

因此,它的某些内涵必定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诸如“民本”、“和合”等,由于和当代社会的一些主流价值观念,如“民主”、“和谐”具有某些风格相近的“形似”,如果对这种“形似”不加以辩证的分析,这种经过包装的、“现代化”的儒家思想既不可能实现“化现代”的任务,也无法实现自身真正的现代化。

省察的目的在于寻找扬弃的路径。

由于儒家思想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共享一个苹果的内核、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两者间的同质性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无法承担对消极方面的否定、无法独立担负起对自身进行扬弃的任务,因此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强大、先进、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的注入与引领。

(选自2012-09-23《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本身已基本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B.儒家思想价值体系中,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只能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C.儒家思想缺乏科学与民主精神,它的一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现代意识所超越。

D.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生活,靠的就是专制制度,这样的历史客观事实足以证明它与当今社会的不相兼容。

7.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共生共存,是同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对立的两种特质。

B.儒家思想在产生发展之际,并不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区别,基于时代性的判断才有了二者的划分。

C.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内核,两者因此而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

D.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表现为共生、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无法截然分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

A.儒家思想就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来看,既表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又体现出持久性的特点。

B.传统文化资源不能用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因为它们的某些内涵必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

C.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认识,应该加以辩证分析,不应该带有情绪化倾向。

D.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引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才能完成对儒家思想进行扬弃的任务。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

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

至元中,历仕为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

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

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朝议是之。

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

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延祐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

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八番②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其事。

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

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

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

最后伯启往,英人已死,喻其子弟曰:

“负官钱,虽死必征。

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

第条汝父所赂之数,官为征之。

”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为钞五百余万缗。

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

伯启曰:

“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

”乃劾台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

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

有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

“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当改易。

”丞相是之,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归,优游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

至顺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

【注】①左验,证人。

②八番:

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元苗族部名。

③底,到。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伯启往诘其事诘:

追查

B.止奏坐前帅擅兴罪坐:

因为

C.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徇:

巡行示众

D.治尚宽简,民甚安之尚:

崇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B.①泾阳民诬其尹不法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伯启恐兵往则彼惊D.①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

②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

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②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③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④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

⑤伯启核实,抵民罪⑥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却诬陷自己的佃户,让佃户屈服认罪。

曹伯启审得实情,定土豪杀人罪。

B.八番帅擅自杀人,引起边境事端。

朝廷命曹伯启前往处理,为了大局,曹伯启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

C.御史观音保等因请求缓建西山庙宇而被杀,为此曹伯启弹劾台臣不及时劝阻,致使皇上蒙受了杀谏臣的坏名声。

D.皇上诏令曹伯启参与修订《大元通制》,曹伯启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只是由于曹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他的建议未能实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伯启以无左验,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4分)

 

(2)第条汝父所赂之数,官为征之。

(3分)

 

(3)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于人也,法当改易。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旧游:

指故交。

孟浩然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落第后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人生如梦,。

,秋水共长天一色。

(2)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4)亦欲以,,成一家之言。

五、(12分)

16.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4分)

①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1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

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经验(划线部分)。

(不超过20个字)(4分)

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

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

这样说对吗?

对是对,但是不全面。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

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我的经验是:

六、(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红绿灯下迟子建

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

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

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

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

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

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

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

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

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

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

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

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

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

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

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

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

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二OO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

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

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

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

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瑰,散步回家。

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吧。

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

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

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

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

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

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山间的公路上出了车祸。

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还是出了事故。

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

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

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

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

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唱。

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

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怜可笑。

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

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

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

郁闷的时候,何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

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的人当面示以唾弃。

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日的停留。

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

这样的红灯,就是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

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华的生命!

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19.第二段详细描写经过十字街的过程和感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2)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

 

21.本文以作者不同阶段走过红绿灯下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请概括后两个阶段作者走过红绿灯时的情感。

(4分)

 

22.作者对人生有了怎样的彻悟?

我们还可以为自己亮起哪些红灯?

请联系文本与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

有位哲人看到了说:

“落叶并非陨落,是胜利凯旋!

要求:

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2010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题纸2012.12

题号

总分

分值

四、(24分)

13.

(1)

(2)

(3)

14.

(1)

(2)

15.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过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

五、(12分)

16.

17.

18.

六、(18分)

19.

20.

21.

2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过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

七、(60分)

2010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2.B(A项,惦—掂,疆—僵;C项,布--部,廷一庭;D项,搏一博,代--待。

3.C(“熏陶”:

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

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

“筹办”:

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

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敦促”:

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

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4.C(“风生水起”现比喻事情做的特别好,一定时间就发展的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

A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B项,“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不合语境。

句中可用“一掷千金”。

D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句中可用“络绎不绝”。

5.B(A项,主语残缺。

应该删掉“由于”或“使”。

C项,不合逻辑,“要想真正赢得”与“是否具有”两面对一面。

D项,不合逻辑,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