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72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升级版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陆渔路高家包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原则

1.2、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2.2、地形地貌

2.3、气象概况

2.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2.6、不良地质现象

2.7、隧道建筑限界

2.8、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第三章、施工目标

3.1、质量目标

3.2、工期目标

3.3、安全目标

3.4、项目管理目标

3.5、服务目标

第四章、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4.1、组织机构框图

4.2、施工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范围

第五章、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1、明洞开挖、防护及衬砌

5.2、洞身开挖

5.3、光面爆破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5.4、出碴

5.5、通风防尘

5.6、排水

5.7、喷锚支护

5.8、钢拱架和钢格栅拱架施工

5.9、辅助施工

5.10、隧道防排水

5.11、二次衬砌

5.12、围岩监控量测

5.13、特殊地质条件施工

第六章、人员组织

第七章、机械设备组织

第八章、能源设备组织

第九章、测绘测量仪器组织

第十章、临时设施与施工进度计划

10.1、施工供水供电、便道及施工平面图布置

10.2、洞内施工用电

10.3、施工供水

10.4、隧道通风

10.5、施工排水

10.6、洞内管线布置(见图)

10.7、施工临时设施布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10.8、施工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11.1、质量保措施

第十二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十三章、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3.1、保证工期的措施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五章、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六章、确保民工工资支付措施

第十七章、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第十八章、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第十九章、与各方的协调配合措施

19.1、与甲方协调配合措施

19.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

19.3、与质监单位的协调配合

19.4、协调方式

第二十章、质量回访与保修

高家包隧道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

高家包隧道支护参数表

高家包隧道支护长度概况表

高家包隧道支护段落长度表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爆破布孔图(楔形掏槽)

爆破布孔图(桶形掏槽)

施工计划横道图

现场踏勘记录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原则

1.1.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国家颁布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1.1.2、严格遵循设计文件的要求。

1.1.3、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有关文件和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隧道的特点和场地、设备、人员及气候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1.1.4、遵守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程,坚持合理的施工顺序及施工程序;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合理确定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1.1.5、严格遵照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1.6、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流水作业原理及系统工程等科学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地施工;合理地安排冬季施工项目,保证生产连续性。

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立足规范化和标准化,优先选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确保工程施工工期。

1.1.7、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1.1.8、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合理储备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

1.1.9、办公实行电脑自动化,在施工组织机构设立上立足专业化,选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长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材料、工程质量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施工进度以及安全保证等。

1.1.10、在安全保证措施方面立足全面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1.2、编制依据

1.2.1、设计图纸及说明;

1.2.2、工程量清单;

1.2.3、执行国家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a、《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b、《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c、《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d、《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e、《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计规范》(JTGD62—2004)

f、《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JTJ026.1—1999)

g、《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5)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BJ16—2008)

o、《铁路隧道设计手册》中国铁路出版社1995年版

p、《交通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版

q、《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1.2.4、建设地区的调查资料;

1.2.5、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和用地批准文件;

1.2.6、单位承担类似相近项目的经验资料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高家包隧道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长阳、宜都三县(市)交界,进出口距S325省道相距约100米,交通便利。

本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工程起止点桩号为:

右线隧道起止桩号为K45+890至K46+780,全长890.00m。

左线为曲线隧道,平曲线半径R=3000m,左线隧道起止桩号为ZK45+925至ZK46+785,全长860.00m。

左右线总长1750.00米。

路面设计高程左线364.116~338.402、右线365.163~338.552,隧道最大埋深约128.00米,受隧道所处位置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及路线总体布局的影响,本隧道左线平面位置在R左3000米圆曲线上,隧道坡度为纵向-2.99%的下坡,属中隧道。

进洞门为端墙式,出洞洞门为前置洞门。

围岩级别为III、IV、V级。

2.2、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侵蚀~溶蚀低山区,山顶浑圆,岸坡较陡,相对高差约200m。

隧道位于渔洋河左岸,距渔洋河约0.8Km,隧道穿越渔洋河左岸山体的中部地段,该段斜坡坡角多在30~45°,局部65°,缓坡地带坡度为15~30°。

地貌上呈中部凹洼、上下坡陡的凹凸坡状地形,边坡以斜交坡为主。

进出洞口处地面高程分别为375.00~340.00m,洞身山顶高程为480.00~484.00m,洞顶最大埋深约128m。

隧道进口位于一凹型斜坡上,斜坡近南北走向,坡度25~40°,坡高约80m,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

隧道出口位于直线型斜坡中下部,边坡走向N40°W,坡度15~20°左右,坡面为坎状农田及房屋,坎处基岩出露,坎高一般0.5—2.0m。

2.3、气象概况

隧道工程所在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显示大陆性山区气候特征,总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湿热,春秋多雾,终年湿润,降雨充沛,雨热同期,气温的月季变化为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

冬季湿冷,夏季湿热而漫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活动积温在5300℃以上,无霜期300天左右,光湿互补,雨热同步。

年平均日照数1705小时,相对日照为39%。

年平均气温13—17℃,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13.8℃。

2.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4.1、工程地质

隧道位于扬子准地台区西南部,为鄂西第一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过度性区域。

区内近东西向构造较发育,以短轴状背、向斜为主。

隧道出口K46+650处,发育一条断裂构造,为一张扭性断裂(F17),断裂总体产状呈285~295°∠65~85°,局部呈220°∠65~78°,断面较平直,局部有起伏,断裂带宽2—4m,由构造角砾岩组成,方解石及少量泥质胶结成岩,断裂两侧次级段构造发育。

断层西侧岩层产状由240°∠45°向西变为260°∠20°,明显具拖拉褶曲现象。

整个隧道为一宽缓向斜,向斜轴部位于隧道中部,轴向大致与隧道走向垂直,岩层向隧道两端倾斜,倾角较缓,局部近水平,进洞口岩层产状190°∠9°至出口段岩层产状为100°∠3°向东渐变为250°∠20°。

隧址区节理裂隙发育。

2.4.2、水文地质

隧道区处于鄂西南多雨区范围,雨量充沛。

但季节分布不均,年季变化较大,地域差异多。

常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1600mm之间。

夏季降水量为500—700mm,占全年的40%以上;春季为320—450mm,占全年的28—30%;秋季为260—320mm,约占20%;冬季为80—120mm,约占7%。

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2000mm之间,降雨多集中在5、6、7、8、9五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尤其是6月、7月降雨强度大,且多为大雨或暴雨。

拟建隧道基本平行渔洋河左岸斜坡分布,渔洋河是清江下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五峰与长阳交界的雪山尖。

干流全长97.7Km。

天然落差1981m,流域面积1190km2,平均流量13.9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32×108m3。

2.4.2.1、地表水:

本隧道经过的地形起伏较大,表面地形较陡,陡坎较多,沟谷水流一般为季节性流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受降水影响明显,对隧道的施工影响较小。

施工时注意雨季地表面流水对洞口的冲刷破坏,首先采取疏排截流措施。

2.4.2.2、地下水:

该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低洼地段排泄,水量大小受裂隙发育程度、季节性降水影响和控制,总体上隧道内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隧道洞室具滴水、轻度渗水现象,局部地段可能产生突水现象;根据地调资料,隧道周边地段发现的落水洞高程比隧道底面高程高,隧道有遭遇充水管道的概率,施工时应注意不能堵塞溶洞,导致改变地下水的径流条件,需对地下水采取疏导措施,尽量不改变自然排水系统,在岩溶发育地段多注意观察,加强管理,增加超前钻孔数量和频率,发现隐患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根据区域性资料,隧道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2.5.1本隧道工程地震基本烈度VI度。

2.6、不良地质现象

2.6.1主要地质不良现象为岩溶和软弱夹层。

2.7、隧道建筑限界

2.7.1本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四车道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车速60km,粘土固结强度大于0.4Mpa时即可结束全段注浆。

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mm,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长度为5.0m,纵向搭接长大于1.0m,钢管沿拱环向外插角15˚。

钢管上入岩部分梅花形布置Φ6mm注浆孔,注浆孔间距15cm。

导管前端加工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6.5加劲筋补强。

注浆机选用液压注浆机。

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

1(水:

水泥)。

施工时,先用仪器测量放线,画出开挖外轮廓线,定出小导管中心线位置。

导管采用钻孔施工时,孔眼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时,其顶入长度不小于管长的90%。

注浆选用水泥浆,水灰比1:

1。

注浆采用液压注浆机。

注浆前应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面,防止漏浆,喷层厚度不小5cm。

导管注浆时,尾部应设封堵塞,当灌注水泥浆时,应在封堵塞上设注浆孔和排气孔。

注浆时,当排气孔出浆后应立即停止注浆。

超前导管按设计要求制作。

钻孔:

用手持式普通凿岩机配大钻头凿孔并清孔;钢管不得侵入开挖轮廓线。

钻孔平面误差≯5cm,角度误差≯0.5º;插入钢管:

钻孔完成后,将前端加工成尖锥状的钢管插入钻孔内;注浆:

采用单液注浆,注浆液采用水泥浆掺入5%的水玻璃通过牛角泵向钢管注入浆液。

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并要求保持到设计终压5min以后,注浆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注浆效果,直到钢管周边围岩裂隙充满浆液,注浆压力明显增大时,可认为符合注浆要求。

完成一根管的注浆再进行下一管的注浆。

当达到设计终压5min以后,进浆量仍达不到设计注浆量时,也可结束注浆。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见附件)

5.10、隧道防排水

防排水工程施工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

(一)、隧道施工防排水,施工综合性强,技术难度大,也是施工的一道关键工序。

结构防水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设计和施工,采用“防、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关键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环节的整体防排水方案,确保隧道不渗漏水。

(二)、防排水技术措施

a、洞口段衬砌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粘土隔水层。

b、洞身段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采用橡胶防水板与土工布复合防水层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引水管将水引到中心水沟中排出。

c、施工缝、变形缝、沉降缝均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止水。

d、洞内两侧布置排水边沟,将路面水排出洞外。

洞门上方设置截排水沟,截排地表水。

5.10.1、防水板

该隧道设计为全隧道防水,铺设土工布和防水板,塑料防水层铺设前,应仔细测量坑道开挖断面,对欠挖的应加以凿除,对喷射砼表面凹凸不平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并使其表面平顺;局部漏水处用排水管引至排水沟。

塑料板防水层铺设施作:

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二次衬砌灌注前进行,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已铺设的防水层。

故防水层铺设作业点应距离爆破作业面50m,距灌注二次衬砌处应大于20米,当发现防水层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初衬表面的渗漏水,应及时引排。

防水层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因为本隧道采用塑料防水板,故采用双缝热焊法焊接,搭接宽度为不小于15cm。

防水层接头处应擦干净,塑料防水板应用与材质相同的焊条焊接,两块塑料板之间接缝宜采用热焊法,其最佳焊接温度和速度应根据材质试验确定。

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吊挂在固定点上,其固定点的间距:

拱部为0.5—0.7m,侧墙为1—1.2m。

防水层采用无纺布和EVA防水板。

无纺布和防水板应具有耐老化、耐细菌腐蚀、有足够强度及延伸率。

防水层应在二次衬砌灌筑前进行,施作地点应在爆破安全距离以外。

(防水板施工工艺框图见附件)

(1)、基面处理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一般较为粗糙,凹凸不平,对铺设防水层质量有很大影响,为此对防水层基面必须按照如下要点进行处理:

①、对凹凸度要求:

对喷射混凝土面拱部平整度DL<18,边墙及底板平整度为DL<16(D为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L为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如下图)

②、基面不得有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要进行割除,在割除部位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防水层被扎破。

③、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则引排。

(2)、防水板施工工艺

防水板采用环向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相邻两幅接缝需错开;防水板搭接处采用双焊缝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10mm,且均匀连续,无假焊、漏焊、焊焦和焊穿等现象;铺设由拱顶向两侧依次进行,先将无纺布垫层以电动冲击钻钻孔埋膨胀螺栓或用枪射钢钉加塑胶垫固定,再将防水板热焊固定于内层各塑胶垫片上。

钢钉要垂直,钉与钉之间防水板不得绷紧;铺设做到平顺,无吊空、起鼓及皱褶;焊接紧密,搭接长、宽度合理。

(3)、防水板质量检查

①、外观检查:

铺设平顺无隆起,无皱折,无漏缝,无假缝,焊缝连接牢固。

②、焊缝质量检查

防水板搭接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隙,以便充气检查。

检查方法:

用5号注射针头与压力表相接,用打气筒进行充气检查,将焊缝加压至1.05Mpa时,停止充气,观察该压力能否保持2min。

如不能说明有未焊好之处,用肥皂水涂在焊接缝上,产生气泡地方重新焊接,可用热风焊枪和电烙铁等补焊,直到不漏气为止,检查数量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每4条抽试一条,为保证质量,每天每台热合机焊接应取一个试样,注明取样位置、焊接操作者及日期。

(4)、防水层的保护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必须严加保护,否则极易损坏,导致防水质量下降乃至完全失效,故要求各方面予以重视和密切配合。

①、二次衬砌的钢筋头上加塑料套,防止搬运和安装钢筋时碰破防水板。

②、在没设保护层处(如拱层、侧墙)进行其他作业时不得破坏防水层,焊接钢筋时必须在此周围用石棉板遮挡隔离,以免溅出火花烧坏防水层。

③、在灌注二次衬砌模注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直接接触防水层以免破坏防水层。

振捣棒引起的对防水层的破坏不易发现,也无法修补,故二次衬砌模注混凝土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④、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在防水层上走动,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防水层保护意识教育,严禁损坏。

5.10.2、止水条

施工缝的设置:

拆模后将模筑砼表面冲洗干净,待其干燥后,涂刷粘结剂,然后将胶止水条粘贴牢固,再加砼钉固定。

橡胶止水条牢固后12小时以内浇筑新砼。

在衬砌浇筑砼前,已出现的纵(水平)向或环(垂直)向施工缝界面上均安装止水条;待上段砼施工缝界面硬化后,清除界面上的浮碴、尘土和积水;安装部位确定后,在需安放止水条的界面和止水条的底面均涂上薄薄一层胶剂,待胶液挥发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粘贴。

止水条必须与界面接触严密。

橡胶止水条施工缝

 

二衬二衬

施工缝构造图

5.10.3、止水带

在衬砌台车端头模板上环向每隔50cm固定一Ф6.5钢筋卡,将止水带固定在钢筋卡内,止水带位于二次衬砌中间部位;浇筑二次衬砌。

拆除台车端头模板,重新检查和固定止水带;浇筑下一循环砼。

①、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材质、性能、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和气泡,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搭接必须平整,粘贴牢固,保证止水带安装平直。

对于环向或竖向施工缝端头模板必须牢固可靠,不得跑模,先浇筑砼基面必须充分凿毛、清洗干净、排除杂物。

②、止水带的定位和固定

采用预埋法施工,止水带使用前,严格检查,确认无损坏和孔眼等,方可使用。

支设拱墙模板时,把止水带的中部夹于堵头模中间,把先期预埋的止水带翼边用铅丝固定在侧模上,利用挡头板的支持作用将止水带定位,固定在结构断面设计位置上,并确保止水带中间变形孔与变形缝重合,为避免止水带在砼灌注时跑位,应加强对挡头板的支撑加固,并具有一定的刚度,然后浇筑砼。

待拆除堵头模后,用同样的办法将另一翼边固定,再浇筑另一侧砼。

见下图:

用铁丝固定在钢筋上侧模

方木

橡胶止水带

止水带示意图

橡胶止水带20沥青填充

 

沉降逢构造图

5.11、二次衬砌

采用整体式全液压衬砌台车浇注二次衬砌。

衬砌台车长度12m。

(1)、二衬台车结构

衬砌台车结构示意结构如下:

(2)、模板台车衬砌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框图见附件)

(3)、主要技术措施

①、砼原材料: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cm,砂采用中粗砂,水泥标号不低于32.5#;

②、砼塌落度8~12cm。

,为了降低水灰比,可在砼中加入减水剂,禁止使用已经初凝的砼;

③、灌注砼时应注意对称灌注,左右高差不应大于0.5m;

④、浇注砼必须对称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又不超振;

⑤、砼灌注封顶时,要注意观察砼是否到位,灌满后必须停止输送砼,否则会导致压坏模板台车;

⑥、脱模时间选择:

夏季12~15h,冬季15~24h,脱模时间过早,可能会拉坏砼;过晚脱模困难。

脱模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总结把握。

⑦、由于采用拱墙一体衬砌,故除墙基处外,拱墙均不留施工平缝。

所有施工缝、变形缝均按设计作防水处理。

⑧、液压模板台车须准确对位,牢固支撑,保证浇注中不变形。

脱模时间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根据试验确定。

脱模后及时养护混凝土。

⑨、进行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围岩压力等项监控量测,判别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是否有效地控制了围岩位移和变形,从而使二次衬砌时间和结构尺寸得到准确信息,以进一步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4)、混凝土浇注

二次模筑衬砌施作时间: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形变量的80%以上,需要衬砌的部位初期支护已达到设计要求,防水板及纵、横向排水盲管设置完毕,预留孔及预埋件按设计及时施作。

衬砌部位的隧道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准确无误,隧道无欠挖,二次衬砌内轮廓符合设计要求。

衬砌施做前,将浇筑处地基表面的积水、泥浆、岩屑、油污、有害的附着物和松散物、半松散物、风化的岩块清除干净。

a、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派专职试验技术人员常驻拌和站,以控制好混凝土的出场质量。

b、使用压力较低的混凝土泵。

c、混凝土浇注原则上对称入模,鉴于施工的实际情况规定不对称的允许值为0.5米。

d、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捣固器捣固混凝土。

捣固工应培训上岗,并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须作好捣固记录,以实现质量的可追塑性。

(5)、混凝土的养护与脱模

a、模筑混凝土达到终凝时,即开始进行养护。

养护主要以洒水为主,对于水平的构筑物如仰拱、铺底等须加履盖并洒水。

b、脱模标准:

以混凝土龄期强度进行控制。

根据其它相近的工程经验,当混凝土龄期强度达到5Mpa,龄期约为12~22h时脱模对构筑来说是安全的。

c、脱模注意事项

①脱模应仔细,不能损坏混凝土表面;

②脱模严格按程序进行,不能野蛮施工,损坏拱排架和模板。

③及时对台车和模板进行维修,确保再次使用时的完好性。

④立好模板后及时涂抹脱模剂,这是保证顺利脱模和保持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键。

(6)、混凝土表面整修

脱模后及时对混凝土表面存在的小缺陷如小错台、巴壳等进行精心的整修,彻底改善其外观质量。

(7)、混凝土质量评定

混凝土脱模后及时组织对其质量进行评定。

①、混凝土的龄期强度、7d、28d的强度为检定对象。

②、几何尺寸的检定。

③、表面质量的检定。

④、通过各类检定,评定混凝土的质量。

⑤、对于评定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推倒重来,直至达到评定合格。

⑥、质量评定目标:

合格率100%,优良率90%。

5.12、围岩监控量测

(一)目的

监控量测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隧道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还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因此,本合同隧道工程施工必须做此项工作。

(二)量测项目及要求

根据本隧道围岩组成特点,选择了拱顶下沉量测、地质支护状态观测、地表下沉量测、周边位移测量、地质超前预报五个必测项目和围岩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锚杆轴力、钢支撑及内外力量测四个选测项目。

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实施。

地质超前预报应能准确判定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松动情况及围岩类别,监控量测应达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为调整支护参数服务为目的。

量测项目及要求表表1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测试时间

1~15天

16~1个月

1~3个月

3个月以上

应测项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

观察和描述,地质罗盘

全长度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或测杆

每10个断面,每断面2对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拱顶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或测杆

每10~5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地质超前预报

地震法超前预报仪TSP202

`选测项目

地表下沉

精密水平仪

洞室中心线上,并与洞轴线正交平面的一定范围内布设必要数量测点

1次1~2天

围岩内部位移

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2~5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围岩压力

各种类型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2~10个断面,每断面2~5个测点

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