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61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18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九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要点】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

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

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

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2)主要内容:

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须对上帝负责。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

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

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

3.卢梭:

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

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法案》:

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新税。

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

《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大抗议书》:

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滥用王权的行为,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内战。

3.民主与法制的反复斗争

(1)国王挑起内战,议会胜利,国王被处死,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2)克伦威尔掌权后,解散长期议会,建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

(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四、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

(1)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

(2)它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2.法国的《人权宣言》:

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

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五、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

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

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2)影响:

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3.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2)不同点:

国家元首的职权不同:

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六、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

从第一帝国到波帮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2.维护共和的斗争:

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斗争的认识: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通过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八、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

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第一国际:

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

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4.第二国际:

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

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2)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考纲要求】

1.洛克、卢梭了解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大抗议书》、内战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

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议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简述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搏斗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5.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6.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的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是复习的重点知识。

【教法指引】

1.熟知本专题考纲,指导复习思路。

2.围绕本专题考纲,整合下列问题

(1)以英国为例,分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封建时代的君主制度的区别

(2)美国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在国家政体、人民权利方面有明显区别。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内地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

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其结局有说明了什么?

(5)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这三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其实践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答案:

A

解析:

注意关键词“知识”“权力距离”

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答案:

D

解析:

注意关键词“合众国”“贵族爵位”。

3.(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

“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4.(2009年安徽文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C

解析:

君主政体与人人平等矛盾。

5.(2009年四川文综)“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

C

解析:

A、B、D具有法律色彩,理论主张类刊物。

6.(2009年上海历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答案:

B

解析: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7.(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答案:

A

解析:

B、C、D项是《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

8.(2009海南历史)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

C

解析:

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9.(2009广东理科基础)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

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

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D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0.(2009年广东历史)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C

解析:

巴黎公社实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建设。

11.(2009海南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

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

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

“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

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

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

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答案要点:

(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斗争目标:

费边社:

消灭私有制;宪章派:

争取普选权。

斗争方式:

费边社:

社会改良;宪章派:

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解析:

回答第

(1)问注意材料一关键词“工人”“联合”“一种力量”,“大城市是工人运动发源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

回答第

(2)问注意材料二中的关键词“费边社”“改革社会”。

12.(2009年辽宁文综)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答案要点:

(1)区别: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原因: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

回答第

(1)问注意关键词“参与法律制定”“缴纳直接税”。

(2)问从范围方面考虑。

13.(2009年山东文综)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

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建筑物”:

邦联体制。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

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意义:

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解析:

回答第

(1)问时要先分析材料的出处,再分析材料。

(2)问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相关问题。

24.(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

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

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

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答案要点:

(1)原则:

三权分立。

著作:

《论法的精神》。

(2)差异:

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

评价:

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解析:

回答第

(1)问注意关键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

回答第

(2)问注意“国王”“执行会议”“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