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140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docx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10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四川资阳散文阅读10篇(2003—2018)

梨花的春天

宗满德

①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

②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

一粒石子落下来,惊醒一河春梦。

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月亮盛了半碗。

蒸腾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

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缓缓的黄河水泛起涟漪。

③阳光错落地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

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

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

春天的早晨从最后一个冬夜里开始,预备着上演五彩缤纷的舞会。

④主角登场了。

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

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

白衣天仙下凡吧,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

皇后出宫吧,抿着嘴,敛着胸,曼妙,轻盈,似在天上,又在民间;朝饮白露,夕餐落英。

山姑待字吧,粉着脸,描着一丝淡眉,穿着一件短裙,绛红中透着新绿。

一个冬天没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润。

轻轻地吻一下吧,树下巴望的情郎。

官窑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盘儿盛着金色的花蕊,还有一粒昨夜刚刚凝炼的银珠。

伸开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张开口,怕它飞走。

伫立着,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⑤树枝则一律裸着,不着一字。

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

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顺着茎,从土里升起来,挂在枝上,尽情地表演艺术体操。

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下来,归入土中。

叶子是后盾,铁一样坚硬,都埋进枝桠里面,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

全身的力气和营养,都向一个方向输送。

平静地等待是一种内力,没有怨悔地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

花儿开了,还怕没有绿叶,还怕没有果实吗?

保持沉着,让花苞绽放吧。

⑥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地纯,这样地白?

梨花给予人间的不仅是春的温柔,也许还有冬的风骨。

⑦坐在梨树下,感觉很清爽。

空气过滤了一遍,带着蜜意,加了气压,醇厚,浓酽,向着鼻孔往肺里冲,揭开毛孔往里钻。

凉凉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点力量。

伸开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气,鲜活鲜活的。

那美丽的姑娘,如金的光芒,点缀满树的梨花,笑一笑,挥洒出无数的珍珠玉盘,雪一样洁白,玉一样透彻。

⑧雪是白的。

梨花是白的。

骨头也是白的。

⑨梨叶长出来了,梨花就纷纷落地。

梨成熟了,梨叶就要落地。

⑩长肉的骨头看不着。

春天里飞雪,是梨花,不是白雪。

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着,就如骨头长在血肉里。

⑪忙碌的日子,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

熟识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动。

脚步匆匆,又来又去,草地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

不用凝神,不用注目,随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认识我,都盛满笑意,都那么温暖,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

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

往日的哀怨和伤痛,曾经的忧愁和苦难,都消逝在这洁白纯净的光波里。

⑫梨花开了,春天慢慢地去了。

人间落英无数。

(选自《新群文读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2.简略说说文章是怎样以梨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2分)

13.简略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1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

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④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

(3分)

【参考答案】

11.(2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1分)对人生的思索。

(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2分)文章从花瓣落笔,然后极力铺写梨花绽放的热烈带来的春天气息、梨花内在精神气质,(1分)最后由梨花的花开花落引出的人生思考。

(1分)(意思相近即可)

13.(2分)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运用“抿、敛”以及“曼妙、轻盈”等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了梨花“热烈、闪亮”的外在美,刻画出了梨花“纯粹、灵秀、脱俗”的内在气质。

(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3分)《春》运用了联想手法,由花香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1分)《梨花的春天》运用了想象手法,由梨花想象到“白衣天仙下凡、皇后出宫、山姑待字、官窑的白瓷器”,(1分)写出了“纯粹、脱俗、灵秀、曼妙、轻盈”的花瓣,写出了“清亮、金色”的花蕊,好像倾听着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6四川资阳)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

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

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1分)

                    ▲                   

13.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                    

14.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                    

15.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分)

 

【参考答案】

12.(1分)对木棉花的赞美和喜爱(意对即可)

13.(2分)①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

②贬词褒用,流露出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

(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3分)①增加散文的文学色彩②进一步突出木棉花的灿烂、美丽,表达出对木棉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出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

意对即可)

15.(2分)①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②我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

(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15四川资阳)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⑴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

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⑵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

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⑶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

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

⑷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

我总会搬一张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⑸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

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

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

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

看着燕巢,我常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

⑹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

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燕子在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

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

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现而得救。

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⑺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

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

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

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然若失。

⑻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

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

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

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

⑼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

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景。

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⑽“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

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

”二姐连忙吩咐。

⑾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

去伸手抓小燕子。

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

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里。

两三只燕子站在窝门前,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

11.(2分)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是▲。

12.(4分)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

答:

13.(3分)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14.(2分)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

15.(3分)从文中“(而今)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

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答:

 

【参考答案】

11.小精灵(2分)

12.通过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春燕轻盈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

(“比喻”和“动作描写”各1分,作用两个要点各1分,共4分)

13.突出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你。

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突出主题2分,“丰富内容”“增

加兴趣”1分,共3分)

14.合力救雏燕。

(答到“救雏燕”即给2分)

15.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意思相近即可,3分)

(2014四川资阳)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

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

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

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

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

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

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

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

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

“听,有声音了!

”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

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

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

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

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

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

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有改动)

1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4分)主要描写了“中秋晚餐、小孩趣事、父辈闲情、同品月饼”四个场景,表达对养育了我的乡土和勤劳朴实父辈的崇敬。

(四个场景共2分,每个0.5分;答出“乡土、勤劳朴实父辈”1分,“崇敬”1分)

12.(2分)点题及引出下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

(每个要点1分)

13.(2分)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看出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摘录时间完整,1分;答出“顺叙”,1分)

14.(2分)该句勾画出一幅田园生活图景,运用引用修辞方法点明谈话的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答出“田园生活图景”,1分;修辞手法及作用,1分。

15.(2分)这希望是丰收,是快乐(优美宁静),是幸福,是小孩的健康成长,是亲人阖家欢乐。

(意对即可)

(2012四川资阳)

水磨镇的微笑

文/范宇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雨的地方,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到达水磨镇时,绵绵的细雨正好如一层薄薄的面纱,把小镇朦胧得像一个温婉的梦。

白脊青瓦,雕梁画栋,青石长街……这一切都太美丽了,美得让我以为是不是走岔了路,乘错了车,误闯入了王剑冰先生笔下那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周庄。

只是寻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周庄的乌篷船,这才让我清醒过来,这里不是江南的周庄,这里是汶川的水磨。

唐宋的街道、明代的台阶、清代的灯笼……没有哪一样能够让我们把眼前这个小镇与地震、与废墟联系在一起。

越是温婉的梦,越容易让人迷失,走进烟雨中的水磨,谁还会记得三年前的那场地崩山摧的大地震呢?

可是那些破败的废墟以及废墟之前的那些迷烟,又与水磨镇无法分开。

虽然细雨朦胧,但是蜿蜒的禅寿老街上依然是游客不绝。

大多都像我一样撑着一把油纸伞,在长长的街道上悠悠的徘徊。

从繁华的现代缓慢走向静谧的古代,却又在似浓度不高的高粱小酒的雨中,我们都醉了。

融合了羌、藏、汉三民族精髓的建筑风情,更是让我们不自然地想到了援建者们的良苦用心。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如江南周庄那样的小镇,而更多的是民族间的和谐乐章与当地居民们一个温暖的梦。

我想,游客们醉在其中终究还是会醒的,而当地的居民却不会醒来,也不再愿意醒来,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永远的梦,永远的家。

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

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

虽然他没有称我们为客官,也没有着上一套唐宋元明清的服装,但是古色古香的桌凳、宋元的柜台和那些挂着的清朝的灯笼,不得不让我把他和“掌柜”这个遥远的词汇联系起来。

我不懂茶,也不会品茶,只是慕名要了一碗这里的名茶“高山羌牙”。

我是品不出茶的神韵,只是觉得茶水进到舌尖时很舒服,让我情不自禁地吟出那句关于茶的广告词:

“天堂甘露山里来,九寨神茶雾中生。

”正好今天有些雨雾,又喝了此“神茶”,这水磨小镇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据茶铺的老板说,这里的居民都把新水磨镇叫做“乡巴啦”,而“乡巴啦”在他们的语言词汇中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之意。

你看,不只是匆匆路过的游客们视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为天堂,就连当地的居民也毫不谦虚地称它为“乡巴啦”。

所以,今日的水磨镇的确很难与从前的那个污染重镇联系起来,你看,就连那臭水横流的寿溪河也都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

那么,2010年全球人居论坛把“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荣誉称号授予水磨镇,也就毫无一点夸张的成分了。

对于这一世界级的荣誉称号,水磨镇没有感到丝毫的惶恐,而是从从容容地接受了。

今日的水磨镇,也绝对有这个资格。

春季的细雨总是难以停息,水磨镇的雨雾是越来越朦胧了。

越是朦胧越是像一个清远而温婉的梦,越是像梦也就越是让人联想到烟雨中的江南,联想到江南,就让人联想到了泼墨的山水画。

流水潺潺的寿溪湖畔,黄墙青瓦、雕廊飞檐的吊脚楼,怎么不是一幅掩映在烟雨朦朦中的泼墨山水呢?

雨在画中下,人在画中行,而画中的水磨古镇就变成了一个梦,一个愿意永恒的梦。

我觉得水磨镇,也可以是“水墨”镇,亦真亦幻,梦与现实就在水磨与水墨之间来回,而烟雨还在继续。

每每走进一家店铺,接待的老板或是服务员都是面带着微笑。

我已经看不出,面带着微笑的他们就是三年前从废墟里走出来的幸存者。

灾难中的忧伤已经隐没在了水磨的烟雨之中,这里流淌着的是一派祥和的生命气息。

水磨镇的居民们都在微笑,烟雨中的水磨镇也在微笑,这微笑就是水磨镇真真实实的幸福写照。

12.选文以“水磨镇的微笑”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分)

13.“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

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

”作者叙写茶老板的“一脸微笑”目的是什么?

(3分)

14.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

15.根据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3分)

材料链接: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根据近期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死亡人数超过87000人,倒塌房屋10万余间。

截止2010年12月,灾后重建已完成95%,灾民全部搬入了新家。

【材料二】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发生里氏6.6级地震,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和间接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

至今有的灾民还住在临时安置房。

【材料三】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截至3月1日遇难人数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