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08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陕西省延川县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2*27=54分)

1.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产生这一想法是考虑到

A.宗法制的弊端B.分封制的弊端

C.王位世袭制的弊端D.井田制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秦始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天下之所以这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诸候存在。

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候国,这是树立敌对势力吗?

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

因此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秦始皇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因此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2.公元前213年,秦军征服越族,平定岭南并在此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国版图的开端。

下列有关南海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是该郡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在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地D.有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因此排除ABC。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帝进军台湾的共通之处在于

A.维护了祖国的统一B.捍卫了民族尊严

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力D.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地区的统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所以二者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方面所起作用相同,故选A。

B适用于郑成功收复台湾,C适用于康熙帝进军台湾,D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帝进军台湾。

4.康熙皇帝,8岁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年),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同一时期的英国

①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之中 ②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④已掌握了世界海上霸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康熙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英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之中是1640-1688年,此时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①②正确,故选A。

③④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

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办留学幼童中的一员,17岁考入美国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

下列对“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幼童”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时间不早于19世纪60年代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C.幼童留学主要是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幼童留学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幼童”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幼童留学学习西方文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ABD推断正确,故排除。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主要学习西方科技而非政治文明,故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6.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创造了许多近代中国的“第一”,下列不属于孙中山创造的“第一”的是

A.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统一战线 

D.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新式学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894年孙中山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12年孙中山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BC。

近代中国第一个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与孙中山无关,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活动。

7.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上联为: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这里所肯定的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功绩是

A.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主张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了封建制度D.领导了反复辟维共和斗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数千年专制”指的是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8.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曾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这表明孙中山

A.萌生了对民生问题的思考B.早期思想属于洋务思想

C.形成了民主革命思想D.萌生了对民权问题的思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大意是说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他的潜能和实力,万物和大地也能发挥出它的功能和作用并能为人类所利用,商品和货物也能最大限度的流通,因此已经涉及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故选A。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是主张清政府进行和平改良,变法自强,排除BC。

题干没有体现民权问题,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活动。

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意义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排除A。

1912年2月,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排除B。

近代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1907年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排除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汉学家许华茨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这一事件“常常被认为是“表面的”,它没有社会的革命。

不过这一事件仍然结束了整个君主政体,使之合法化的宇宙思想也崩溃了。

”这一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新中国成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关键信息“这一事件仍然结束了整个君主政体,使之合法化的宇宙思想也崩溃了”,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

BCD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11.1910年,16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立志求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道出他的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青山。

”下列事件未对当时毛泽东立志求学产生影响的是

A.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B.维新变法运动被血腥镇压

C.《辛丑条约》签订,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新文化运动兴起,知识分子寻求真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时间“1910年”,A发生在1895年,B发生在1898年,C发生在1901年,D发生在1915年,因此最不可能对当时毛泽东立志求学产生影响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这就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选A。

B提出在大革命时期,CD提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 。

1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在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

14.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信息“1949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可见与1949年新政协在北平召开筹建新中国有关,新中国的建立有利于取得民族独立、保障民主权利、迈向民族振兴,这与孙中山遗志一致,排除ABD,但是孙中山的设想是实现资本主义,而新中国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

1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下列属于“初步成果”的是①《论十大关系》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反映了党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开始。

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和正确方针的制定作了准备,①正确。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科学性,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②正确。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有利于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③正确。

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的错误而非“初步成果”,造成三年经济困难,④错误。

故选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

16.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

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是指

A.长期战争的破坏B.苏联背信弃义,中苏关系恶化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时间“1960年底”,1959-1961年我国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客观原因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又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故选C。

A是建国初期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BD与题干中“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不符,故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7.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当时“左”倾错误没有彻底得到纠正,1966年爆发“文革”动乱,排除A。

当时为了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我国着手调整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胜利完成,故选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仍是坚持公有制,排除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调整国民经济。

18.邓小平的下列军事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指挥了淮海战役 ②创建抗日根据地 ③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指挥了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②创建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1945年, ③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④和平解放西藏是在1951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故选C。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邓小平·邓小平的军事活动。

19.邓小平多次谈道,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下列不属于“左”的错误是

A.“八字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三年困难而采取的重大决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不属于“左”的错误,故选A。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全局性的、严重的“左”倾错误泛滥,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文革大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实行的一种政策,实际上使大批知识青年失去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生长的断层,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BC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调整国民经济。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进步性最主要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D.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B。

ACD都不是最主要进步性。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根本目的都是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改革的前提而非根本目的,排除A。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改革的背景而非根本目的,排除C。

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从属于B,故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2.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关的一组文章最有可能是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创业高潮是在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可以试,就可以闯,B项的两篇文章符合题意要求。

《标准只有一个》,显然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有关,A项不正确。

C项与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运动有关,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排除C、D两项。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立足于中国国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C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符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排除。

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范,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24.拿破仑曾经说: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真正让他名垂青史、并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编撰并公布《拿破仑法典》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D.奇迹般地逃出厄尔巴岛,再登皇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804年,由拿破仑主持修订的《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公布。

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大革命中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并对它们在法律上加以保护。

所以,它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典”。

这部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影响。

所以,拿破仑不无得意地说: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以后,法国还制订了《商法典》和《刑法典》,它们同《民法典》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故选A。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拿破仑法典》。

25.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了君主制度,导致今日欧洲仍存在许多君主国 

B.重创俄国,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拿破仑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冲击了传统的君主制度,排除A。

拿破仑入侵俄国以失败告终,排除B。

拿破仑对外战争及法典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选C。

拿破仑上台前,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展起来,排除D。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拿破仑的影响。

26.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改成另一个标题:

“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

A.对民主主义渴望B.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C.纪念死去的拿破仑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的内外措施冲击了欧洲封建帝制发,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但是拿破仑上台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使得贝多芬痛心疾首,因此反映了贝多芬反抗专制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故选A。

这部作品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观念,排除BD。

根据题干可知,贝多芬修改标题是与拿破仑称帝有关,排除C。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拿破仑的影响。

27.下图为1977-2008年高考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对出现图中变化原因表述准确的是

A.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B.文革后高考制度的恢复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77-2008年我国高考报考与录取人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题干反映的是高考而非职业教育,排除A。

文革后高考制度于1977年恢复,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上述现象,故选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仅凭录取数量不能说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排除D.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复兴 。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8.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近代以来,在众多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和努力之下,中国近代化逐渐得以起步、发展。

请仿照示例,依据所学知识,选择中国近代历史中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人物,写出与该人物相关的近代化过程中重大事件及时间,并简单说明选择这一人物的理由。

(14分)

答题示例:

人物:

李鸿章

事件:

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理由:

李鸿章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工业近代化产生和发展。

【答案】评分示例:

(14分)

人物:

李鸿章(3分)

事件:

洋务运动(3分)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2分)

理由:

李鸿章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工业近代化产生和发展。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问属于开放型问题,但要紧扣题意“中国近代历史中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