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006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7 城市与交通学生版.docx

备战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7城市与交通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7城市与交通(学生版)

【2012年高考题】

(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

)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9-10题。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2012上海卷)(十一)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24.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2012江苏卷)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2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012江苏卷)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一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

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图10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A.多断崖、深谷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20.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2012江苏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

为粗放利用。

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l1-12题。

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

(2012海南卷)图4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

据此完成11~13题。

11.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A.居住区B.文化区C.政务区D.工业区

12.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

A.自来水厂B.垃圾焚烧厂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

13.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拥堵B.环境破坏严重

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D.工业用地不足

(2012广东卷)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图4),完成10-11题。

1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福建卷)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2012全国大纲卷)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

(2012北京卷)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4)题。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

(2012山东卷)27.(12分)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8分)

(2012上海卷)(十四)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

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

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35.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4分)

36.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7.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4分)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

该段铁路沿

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B.河流C.沟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2011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2011年高考上海卷)(七)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7.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2011年高考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

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

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7-8题。

甲城市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1年高考天津卷)1.图1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1-2题。

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

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

(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

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6.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2011年高考广东卷)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年高考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1-2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18.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双选)

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010年高考题】

(2010广东卷)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

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2010江苏卷)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2010天津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

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中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

(2010天津卷)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2009年高考题】

(2009安徽卷)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7—8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黄精优化

(2009重庆卷)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4.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2009广东卷)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B.人流量大C.接近货源地D.道路通达性好

(2009上海卷)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9福建卷)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

(1)~(3)题。

(1)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2)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3)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

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2009海南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2009广东文基)图2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

(2)题。

注:

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2009广东理基)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客观现象。

近年来,北京市住宅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下列选项不能解释其原因的是()

A.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B.市区住宅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C.城市内部功能区调整的需要

D.加强城市社会各阶层密切联系的需要

(2009浙江卷)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星城。

读图4回答17—18题。

17.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

18.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恰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2009浙江卷)(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医城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

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l。

注:

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

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

某城市i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式中,Qi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i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j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71、1.29和0.83。

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

(9分)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

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