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71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docx

导学案2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本节课重在鉴赏文中人物形象。

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需要深入文本,分析作者使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要能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态等方面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知识链接

鉴赏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烘托等。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②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③关注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重视在情节展开过程中人物性格的铺开与发展,以及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⑤揣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⑥注意品味人物形象与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

⑦注意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多面性。

三、学习过程

(一)赏析人物:

在这样一个与别家不同、显赫的豪门府第中,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呢?

1.作为内亲的林黛玉进贾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

在众多人物登场亮相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可谓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请试填写下表。

详写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略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

实写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虚写贾政、贾赦

单独介绍贾宝玉、王熙凤

群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

2.分组探讨重要的人物形象。

阅读有关语段,明确刻画人物的手段并评析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描写的语段,看看文中对这三人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方法?

精彩的地方是哪些?

他们都有什么性格特点?

(1)王熙凤 

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中相关语句

人物性格特点

 

肖像

 

服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庸俗贪婪

虚情假意

精明能干

容貌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言行

出场亮相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初见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携黛玉之手”,问她: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回王夫人话

“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贾母介绍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贾宝玉

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贾宝玉,那么作者刻画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时使用的方法和刻画王熙凤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吗?

有什么独特之处?

又体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中相关语句

人物性格特点

肖像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眉清目秀

英俊多情

娇生惯养

尊重女性

才智敏捷

喜怒无常

叛逆

反封建

言行

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

“无字。

”宝玉笑道:

“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又问黛玉:

“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

“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侧面描写

王夫人之语

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姐妹不理他,他倒安静些,姐妹们同他一说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不少事来;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回忆

衔玉而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极溺爱,无人敢管。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裤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3)林黛玉

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中相关语句

人物性格特点

肖像

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知书达理

小心谨慎

多虑自尊

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心理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见熙凤

言谈

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见贾母及众姐妹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与宝玉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先后不一致。

黛玉回答贾母:

“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改说法

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

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入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见舅舅

举止

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见舅母

“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改习惯

3.探究性学习:

肖像描写的作用

本文的肖像描写比较多,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谈肖像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派。

如写黛玉是: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比较心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写熙风是: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两人都很美,但又有不同,前者娇弱、玲珑、文静、内向,后者华贵、俏丽、外向、泼辣,善于逢迎;一个含苞先放,一个艳丽袭人。

(2)通过形象看人物社会地位。

本文着重写了王熙凤和宝玉的服饰,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富有。

写王熙凤又突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具体描写很绚丽夺目,说明她好张扬,又说明在贾府地位显要。

宝玉则显示出受宠的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眼光,而不同的眼光也反映了观察者的性格、爱好和文化层次。

如林黛玉的肖像是通过宝玉的眼光来看的,完全没有衣饰,而突出其面容体态娇弱柔嫩、含情脉脉。

这就反映出宝玉是不看穿着之类的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潇洒的。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肖像描写对于人物刻画不是孤立的,如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就恰好是她登场的照应。

黛玉的谨慎内向也可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动上得到佐证。

(5)适时适量,有详有略,变化多姿。

本文对人物亮相的顺序和登场的方式都很有讲究。

重点人物多介绍,有的甚至两次描写其肖像,如黛玉、宝玉,次要人物简略一些,如贾母。

还有的只点名字或虚写,如舅母、舅舅。

(二)探究阅读:

课文第一段中写到“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我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可见,来到贾府之后,黛玉是很谨慎的。

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体现在哪些地方,能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呢?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

(参见上述对林黛玉的人物刻画分析。

启示:

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而可怜外孙女,但小小年纪的黛玉已经感觉到贾府毕竟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只是被贾府收养的“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孤苦之人,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结语: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

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

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

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

从此,这里将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喜剧,为我们揭示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学习反思】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自己在赏析人物形象方面还有哪些理解不到位?

原因何在?

【拓展阅读】

跟全书的总体艺术风格相一致,《红楼梦》语言的特色也可以用“自然”二字来概括。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经过作家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的原生态的语言。

准确(一个词,一句话,不能去掉,也不能更改),生动(传神),精炼(语简意深,含蕴丰富),既饱含着生活的血肉,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

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华艳的词藻,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有的地方,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更为出色。

鲁迅曾经说过:

“《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确能使读者从书本上听出声音,进而又能从纸面上看到活动着的人物,并体会出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介绍凤姐:

“少说些也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他。

”王熙凤的性格当然是比较复杂的,但聪明而又善于言辞,确实是她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她的丰富的思想性格,很多时候也都是由她的说话表现出来的。

大家非常熟悉的,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时,她的出场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笑声之后,便听见“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感到很惊异,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庄肃气氛中,独她一个人竟敢如此“放诞无礼”。

可见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也可见她大异于别人的性格。

她是一个极机灵聪明的人,这机灵和聪明就常常表现在她的嘴上,特别是从她对贾母的讨好奉承中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小说这样描写她在初见黛玉时的说话和表现: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先是赞美黛玉的“标致”,接着又赞美她的“通身气派”,这是由表及里,而又都落到老祖宗的身上:

因这“标致”和“通身气派”,就不应该是老祖宗的外孙女,而应该是老祖宗的“嫡亲孙女”。

这样一来,表面是赞美黛玉的话,就全都变成讨好老祖宗的话了。

“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心头”二字是绝对不可少的。

只有聪明而富有心计的凤姐说话,才考虑得这么粗细周到,表达得这么准确。

她说这话时还配合着动作,“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处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凤姐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

该打!

”这段话也是说得绝顶聪明的。

她十分懂得,讨好老祖宗,有时候要直接奉承,有时候又要采取曲折迂回的方法;而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她都能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掌握得恰到好处。

在这里,此情此景之下,说她心里只有黛玉,比直接说她心里只有老祖宗还要更能讨得老祖宗的欢心。

只有领悟到这一点的人才能说得出这样的话,而作为读者,也只有领会到这层意思,才能从中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体会出曹雪芹写人物的语言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四、课后作业

1.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

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B)

 A.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

 B.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因为这两个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2.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3.人物的语言应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D)

 A.“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C.“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4.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B.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C.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场是由“形”写到“神”

 D.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的。

凤姐的出场是为了迎合贾母的欢心。

  答:

D(“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决定的”错,宝玉的出场是一种自然的出场,他出场在后,是贾府核心人物中最后见到黛玉的,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5.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

 C.《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现了红颜薄命的普遍现象。

 D.《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再归复崛起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极必反”的朴素真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

“……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

我有一个草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自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6.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

①是侧面描写,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②是肖像描写,用的是赞赏的笔调,突出宝玉的不是美貌多情;③是模拟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叛逆性格,这是宝玉的本质特点,用的是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的手法。

7.“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C)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8.“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A)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9.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宝钗道:

“何苦自寻烦恼。

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

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香菱笑道:

“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

宝钗看了笑道:

“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

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宝钗笑道:

“这个人定要疯了!

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

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宝玉笑道: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

”宝钗笑道:

“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探春笑道:

“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

”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

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

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

黛玉道:

“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

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

“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

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

“菱姑娘,你闲闲罢。

”香菱怔怔答道:

“‘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宝钗道:

“可真是诗魔了。

都是颦儿引的他!

”黛玉道:

“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李纨笑道:

“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

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

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

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

“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

”探春笑道:

“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

“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

“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

“得了什么?

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

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

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0.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

请找出并标记在文中。

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

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1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

【解析】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

“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

12.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在文中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