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699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新人教版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重要程度: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切断d、刺激b,会(会、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3)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不相同(相同、不相同)。

(4)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2.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确定下表中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注:

仅破坏反射弧的其中一部分)

被破坏的结构

有无感觉

有无效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易错警示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3个注意点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中

答案 A

解析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这个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那么刺激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相同的反应。

因为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

答案 CD

解析 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若①处破坏,刺激③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再称为反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

收缩

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

收缩

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答案 C

解析 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由表可知:

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

“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要程度:

★★★★☆]

1.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外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内流

3.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

(1)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2)传导特点:

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1.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兴奋部位是A(用字母表示)。

(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C和A→B。

2.根据如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

故C错误。

2.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

D.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答案 C

解析 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

奋传导方向相同;②处对应

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C选项正确。

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重要程度:

★★★★★]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乙图中A、B、C代表的突触类型

A:

轴突—细胞体型;

B:

轴突—树突型;

C:

轴突—轴突型。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观察下面兴奋传递的图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充相关结构的名称。

(2)写出兴奋传递的过程:

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据图探究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①组成上的不同: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的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易错警示 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1.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断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可排除B、C、D项。

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去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

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 AB

解析 存在于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能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发生逆转,而突触后膜抑制,膜电位差不会逆转而是相差更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3.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答案 B

解析 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兴奋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A错误;d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B正确;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由于d的存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故C、D错误。

1.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

偏转。

3.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

电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

变化。

结果分析:

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

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考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要程度:

★★★☆☆]

1.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功能(识图并连线)

1.观察大脑皮层,识别并写出四个言语区

①为W区,②为S区,③为V区,④为H区。

2.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

3.由某种生理或病理现象推断参与或受损的神经中枢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

“千手观音”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1.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

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答案

 A

解析 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N的末端可以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从而引起神经元D兴奋或抑制),因此A正确,B错误。

图中的A、B、C、D、E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C错误;M和N受损排尿反射仍会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错误。

2.(2013·福建卷,2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

用如图所示的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

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AChE活性检测原理:

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AChE活性/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

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

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答案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解析 

(1)根据探究的问题和测量的指标,并结合表中的数据回答;

(2)回顾神经递质传递的过程并结合检测b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3)由表看出,脑组织含铅量越高,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越低,乙酰胆碱的水解速度越慢;(4)从题干信息可确定采取的措施。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3.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需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5.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要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高考模拟 提能训练

高考题组

1.(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 B

解析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通过其结构特点确定其单向传递的特点。

A正确,兴奋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故突触前神经元可以合成神经递质,而突触后神经元不能。

B错误,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没有兴奋产生,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C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

D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定受体,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

2.(2013·海南卷,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 B

解析 神经元膜两侧电位主要是因为Na+、K+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的。

静息状态时,膜上的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K+外流使得膜电位进一步加大(起主要作用),导致了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

而兴奋时,Na+通道打开,大量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局部电流。

A正确,兴奋传递与Na+、K+有关。

B错误,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

C正确,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中,K+通道打开起主要作用。

D正确,渗透压由溶解于细胞质的各种离子决定,主要是Na+、Cl-。

3.(2013·安徽理综,30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所示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方法和现象:

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但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①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②突触前膜根本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解析 

(1)若刺激电位计ⓑ和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出现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出现屈肌反射,但电位计ⓐ没有波动,可以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者突触前膜根本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模拟题组

4.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 BD

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膝跳反射中的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刺激A处可引起屈肌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

5.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发生反射活动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答案 C

解析 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有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A错误;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D错误。

6.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