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636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正常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正常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正常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正常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值.docx

《正常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常值.docx

正常值

血脂正常值:

1、总胆固醇(TC):

200ml/dl以下或3-5.2mmol/L左右

2、甘油三酯(TG):

150mg/dl以下或1.7mmol/L左右

3、低密度脂蛋白(LDL-C):

120mg/dl或3.12mmol/L以下

4、高密度脂蛋白(HDL-C):

40mg/dl或1.04mmol/L以上

 

血脂五项化验指标参考值: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位U/L参考值5--40

2、葡萄糖单位mmo/L参考值3.90--6.10

3、尿酸单位mmo/L参考值2.86--8.20

4、甘油三酯单位mmo/L参考值0.11-2.30

5、总胆固醇单位mmo/L参考值0.00-5.70

 

血脂指标意义:

一、胆固醇(TC,CHO)参考值:

合适水平:

≤5.17mmol/L(200mg/dL)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内科魏淑海

临界范围:

5.20~5.66mmol/L(201~219mg/dL)

升高:

≥5.69mmol/L(22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CHO升高的危害:

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

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

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

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

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TG)参考值:

合适水平:

<1.69mmol/L(150mg/dL)

临界范围:

1.69~2.25mmol/L(150~200mg/dL)

升高:

2.26~5.63mmol/L(200~500mg/dL)

极高:

≥5.64mmol/L(50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TG升高的危害:

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

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

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

合适水平:

≥1.04mmol/L(40mg/dL)

减低:

≤0.91mmol/L(35mg/dL)

临床意义:

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所以HDL-C水平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水平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小。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

合适水平:

≤3.10mmol/L(120mgd/L)

边缘升高:

3.13~3.59mmol/L(121~139mg/dL)

升高:

≥3.62mmol/L(14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的危害:

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升高:

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

降低:

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五、脂蛋白(a)[Lp(a)]

参考值:

10~140mmol/L(0~300mg/L)

病理性升高:

≥300mg/L

临床意义:

Lp(a)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其浓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六、载脂蛋白AⅠ(apoAⅠ)

参考值:

1.20~1.60g/L

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下,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低于1.20g/L比高于1.60g/L的人群有易患冠心病的倾向。

 

七、载脂蛋白B(apoB)

参考值:

0.80~1.20g/L

临床意义:

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

apoB升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高于1.20g/L比小于1.00g/L有易患冠心病的倾向,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高血压测量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

收缩压12-18kPa(90~140mmHg)

舒张压8~12kPa(60~90mmHg)

脉压为4~5.3kPa(30~40mmHg).

高血压

成人收缩压在21.3kPa(160mmHg)以上

舒张压在12.7kPa(95mmHg)以上,即称为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 ,成人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

收缩压高于18.7kPa(140mmHg)而低于21.3kPa(160mmHg)

舒张压高于12kPa(90mmHg)而低于12.7kPa(95mmHg),称为临界高血压。

 

低血压 

成人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

舒张压低于6.6kPa(mmHg)称为低血压。

 

脉压的变化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

脉压减少,可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1)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

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2)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

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倘若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应先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4)正常人在餐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

血浆血糖不超过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

若餐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血浆血糖≥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指标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7.0%,

空腹血糖指标3.5-5.5mmol/l,

餐后血糖指标5.5-7.0mmol/l。

 

糖耐量正常范围:

空腹3.9-6.1毫摩/升(7O-110毫克/分升);

60分钟6.7-9.5毫摩/升(120-170毫克/分升);

120分钟≤7.8毫摩/升(≤140毫克/分升);

180分钟3.9-6.1毫摩/升(70-110毫克/分升)。

  糖耐量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患糖尿病,可以进行鉴别诊断.如果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

且服糖后120分钟血糖≥200mg/dl(11mmol/L)者可确诊为糖尿病.

 

尿酸正常值

下面是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尿酸正常值指数:

磷钨酸还原法:

男:

149~416umol/L。

女:

89~357umo1/L。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成人:

90~420umo1/L。

尿酸正常的排泄情况是这样的,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

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

 

肝功能正常值

1、血清蛋白

  血清总蛋白:

60-80g/L(克/升)

  血清白蛋白:

正常情况:

40~55g/L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2.∶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

因为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并发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

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大都用在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

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同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2、常用血清酶

  谷丙转氨酶(ALT):

5-40U/L(单位/升)

  谷草转氨酶(AST):

ALT/AST≤1

  二者升高见于: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胆管炎,急性心肌梗融死、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明显);

  肝炎时二者均可明显升高;黄疸前期,往往AST>ALT,不久AST

  二者持续增高,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小于1,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大于1,可能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3、碱性磷酸酶(ALP)

  ALP:

40-110U

  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仅轻度升高。

4、γ-转肽酶(γ-GT)

  γ-GT<50U

5、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STB):

3.4-17.1μmol/L(微摩尔/升)

  直接胆红素(CB):

0.6-0.8μ

  间接胆红素(UCB):

1.7-10.2μ

  血清胆红素是重要的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预后情况的指标。

  1、当肝病患者的胆红素明显升高时,表明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若长期异常时,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病的可能;短期内急剧升高,表明病情危重;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胰腺疾病、输血等均可增高。

  3、TBIL可结合DBIL及症状等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6、CB/STB

  胆红素总量(STB)正常情况:

脐血<34μmol/L0~1天<103μmol/L3~5天<205μmol/L其后<34μmol/L

  成人:

1.7~17.1μmol/L

  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

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

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

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注意:

临床上STB、CB和UCB测定基本上用在黄疸的确诊和黄疸类别的辨别。

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正常情况:

改良穆氏法<500nmol.s-1/LReitman法2~30U

  增高:

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衰,肺梗塞,流脑,SLE等。

儿童,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溶血反应亦可升高。

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正常情况:

改良穆氏法<667nmol.s-1/LReitman法3~30U

  增加:

心肌梗塞(发病后6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GO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胞浆内的称s-GOT,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称为m-GOT.GOT同工酶测定有助于瞭解组织损伤程度,心肌、肝、肾病变时。

s-GOT升高;组织损伤时m-GOT才能在血清中测得。

心肌梗塞时,m-GOT先于s-GOT而升高。

9、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一般小于40单位。

10、总胆固醇(Ch)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

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儿童胆固醇3.12~5.20mmol/L(120~200mg/dl)。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

11、血氨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12、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

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PA)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13、铁蛋白(SF)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

14、前白蛋白(PA)

  正常值:

25-38ug/dl。

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2小时。

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病越重,值越低。

15、甘胆酸(CG)

  正常人血清甘胆酸含量:

1.3±0.8mg/L,范围0.4~2.98mg/L,肝炎诊断低限值为<3.18mg/L。

16、透明质酸(HA)

  正常值:

2-110ug/dl。

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肝功能受损时,血清中HA升高,对预测肝纤维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7、胆碱酯酶

  正常范围:

比色法:

130~310U/L;

  酶法:

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

18、胆汁酸(TBA)

  正常值:

血清总胆汁酸(TBA)<10μmol/L;血清氨胆酸(CG)<2.6mg/L; 鹅脱氧胆酸(CDCA)<1.61μmol/L;

  胆汁酸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

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肾功能正常值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

正常情况:

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尿素参考值:

正常情况:

3.2~7.0mmol/L

临床意义: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3血肌酐参考值:

正常情况:

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

增加:

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

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4血尿酸参考值:

正常情况:

成人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

增加:

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参考值:

正常情况:

成人7~8mmol/d。

婴儿88~176μmmol·kg-1/d儿童44~352μmol·kg-1/d

临床意义:

增高:

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

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参考值:

正常情况:

定性阴性定量:

<150mg/d

临床意义:

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

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

正常情况:

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

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

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

正常情况:

23~62μl/min

临床意义:

增高:

肾小管损害。

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

正常情况:

标准清除值0.7~1.1ml·s-1/1.73m2(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1.0~1.6ml·s-1/1.73m2

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

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10菊粉清除率参考值:

正常情况:

一般情况下(成人)2~2.3ml/s20~29岁

临床意义:

增加:

心排血量增多的各种情况(如高热,甲亢,妊娠),烧伤,一氧化碳中毒,高蛋白饮食,糖尿病肾病早期。

降低:

休克,出血,失水,充血性心衰,高血压晚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管病变,输尿管阻塞,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豆状核变性,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功能衰竭等。

注意:

随着年龄的递增,菊粉清除率逐年下降。

11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

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0.80~1.20ml·s-1/m2

尿液成人男0.45~1.32ml·s-1/m2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临床意义: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

注意:

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

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2尿素氮/肌酐比值(BUN)参考值:

正常情况:

12:

1~20:

1

临床意义:

增高:

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降低:

急性肾小管坏死。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参考值:

正常情况:

15min0.25~0.51(0.53)30min0.13~0.24(0.17)

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

临床意义:

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梗阻,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13浓缩试验参考值

成人禁饮12h内每次尿量20~25ml,尿相对密度速增至1.026~1.030~1.035

儿童至少有一次尿相对密度在1.018以上。

临床意义:

夜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下降,相对密度差<0.009均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高血钙、低血钾、充血性心衰、中毒性肾损害、药物性肾病等。

14稀释试验参考值:

正常情况:

4小时排出饮水量的0.80~1.0,尿相对密度降至1.003或以下。

稀释试验主要反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异常见于肾小球病变或肾血流量减少,于肾衰后期,尿相对密度恒定在1.010左右,表示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已受损。

15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正常情况:

男8.6~8.8ml/s女8.1~8.5ml/s

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或肾血浆流量)=尿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稀释倍数/血浆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尿量(ml/min)肾全血流量(RBF〔ml/min〕)=肾血浆流量(ml/min)/l-红细胞比积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RBF正常或高于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RBF降低,肾盂肾炎或其他肾脏疾患,如伴高血压或肾实质的严重损害时,RBF降低,肾动脉硬化症、心衰、肾瘀血等RBF亦下降。

 

第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功能指标正常值范围在80-120ml/min之间,平均值为100ml/min。

如果清除率小于正常值的80%,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70-51ml/min之间时表示肾小球过滤功能轻度降低,在50-31ml/min之间为中度降低,小于30ml/min为重度降低,清除率在20-11ml/min之间是早期肾功能不全,在10-6ml/min之间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ml/min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第二,血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2.9-7.5mmol/L(8-21mg/dl),血浆非蛋白氮(NPN)的正常值为14.3-25mmol/L(20-35mg/dl)。

这两项的指数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如果检查时发现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或25mmol/L,表示肾小球滤过率)已至少下降了到40%。

第三,血肌酐(Scr)。

血清肌酐的正常值为44-133μ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106μmol/L(0.6-1.2mg/dl),女性为44-97μmol/L(0.5-1.1mg/dl)。

血肌酐的代谢、生成和排出受肾外影响很小,是检查肾功能的理想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