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615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docx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

“直面人生不如意”时鲜素材拉练

  

  广东刘智俊

  

  别让雨淋湿了你的灵魂

  

  唐宝民

  

  我有个同事,建筑学院毕业的专科生,理论基础扎实,而且脑子很聪明,分到我们科做技术工作。

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特别认真,对于他的前途,大家一致看好。

然而,参加工作一年半以后,由他负责设计的一份图纸出了差错,导致施工方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

经理很生气,当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从那以后,他一蹶不振,每天工作只是应付了事,再也没有了以前的上进心。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反正经理对我也没好印象了,我再努力也是白费啊!

”他就抱着这种心态混日子,混了4年,在公司改制的时候,下岗了。

而和他同时参加工作的,有些当初干得还不如他,现在都发展起来了,只有他,被一次挫折影响了以后的人生。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性,14岁那年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得了皮肤病。

这种病一到雨天身上就发瘁,但她的病状比别人特殊,即使在晴天,也浑身发痒。

这样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在31岁那年,她遇到了一位老医生。

老医生检查完以后,说在晴天的时候,她的皮肤是不可能发生任何病理性变化的,她感觉痒纯粹是心理作用。

“因为被雨淋了一次,所以以后你就一直生活在雨中,这场雨一直影响着你后来的生活,那场雨淋湿的是你的灵魂。

”老医生说。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5期)

  

  【点石成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能让坏情绪长期影响自己的生活,更不能把打碎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那么大的痛苦。

人生路上,注定要遭受一些挫折,但绝不能因一次失败丧失斗志。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别让雨淋湿了自己的灵魂!

  

  【适用话题】

  

  挫折、情绪、不如意、消极暗示、丧失斗志、心态……

  

  瞧,这是loser的心态

  

  吴伯凡梁冬

  

  一个有钱人要出门,给了3个仆人数额不等的钱:

一个给了5000两银子,一个给了2000两银子,一个给了1000两银子,让他们拿去经营。

后来,得到5000两银子的仆人又赚了5000两,主人说,这10000两就归他所有。

第二个仆人用2000两银子赚了2000两,主人说这4000两也是他的。

第三个仆人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给那两个人5000两、2000两,才给自己1000两?

而且,他除了对主人怨恨外,还认为主人非常苛刻,付出少、要求多。

他甚至怀疑这是主人设的圈套,所以他把这1000两银子埋在地下。

主人回来之后,他对主人说:

“这是1000两银子,你是一个不播种却要求收获的人,你是一个不给予却要求得到的人,我知道你给我1000两肯定最后还会要回去的,所以我把它埋在地下,现在还给你。

”主人听了以后,说他是懒惰、心存怨恨的人,于是把这1000两银子给了第一个仆人,就是那个已经挣了5000两的人。

最后主人说了一句话: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摘自《意林·文摘版》2013年第3期)

  

  【点石成金】

  

  这个世界存在不公平,我们必须承认,然后直面它。

在面对不公平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做什么。

要尝试改变自我,就算没有大的改变,至少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放大所谓的不公平。

若抱怨世界不公平,这不公平的力量只能反过来施加在自己身上。

  

  【适用话题】

  

  公平、面对、改变、抱怨、回报……

  

  快乐常在

  

  朱文娟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本和几个朋友住在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几年后,苏格拉底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

这座大楼有七层,他家在最底层。

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等杂七杂八的脏东西。

有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

“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啊!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

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可以在空地养一丛花、种一畦菜。

这些乐趣啊,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间让给了朋友,这位朋友家有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

他搬到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仍然快快活活的。

  

  那人揶揄地问:

“先生,住最高层有哪些好处?

”苏格拉底说:

“好处多啦!

仅举几例吧:

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3月)

  

  【点石成金】

  

  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人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永远拥有好心境。

人生犹如匆匆而过的特快列车,就那么几十年,不必作茧自缚。

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的磕磕碰碰,敞开心扉笑对人生,一定会过得顺心顺意。

  

  【适用话题】

  

  快乐、心情、心境、心态、平常心、笑对人生……

  

  登上人生的高峰

  

  刘墉

  

  我小学的时候因为演广播剧,自己也试着写了个剧本。

写好后,得意地拿给老师看,哪知道老师才看一眼就说,你写坐火车去阳明山?

阳明山根本没有火车,你乱写嘛!

我当时好伤心,但是继续写,由剧本写到散文,写到小说,写到今天。

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学国画,总是临摹老师的画稿。

但我有我的想法,就自己创作。

我的母亲看了说:

“你画得不好看,还是临摹老师的吧!

”我听了也很伤心,但是依然自己画自己的,没多久就得了全台湾美展的大奖,评审还说我画得不凡。

我30岁的时候,写了一本寓言故事,正好有位文坛的朋友来,就拿给他看。

他读了几篇说:

“你拔过一种叫麦门冬的植物吗?

会拔的人一次可以从土里拔起一大串,不会拔的只能拔出几颗。

你这些文章就像拔麦门冬,拔了,但是不多。

”朋友离开之后,我很懊恼,我太太安慰我:

你是知名作家,他远不及你,这是酸葡萄心理,何必听他的?

但是我说,他讲得有理,于是全部重写。

最后,写成我畅销至今的“点一盏心灯”。

  

  (摘自《时代青年·悦读》2013年第4期)

  

  【点石成金】

  

  人生好像登山,最重要的是认清目标,认清方向。

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有人浇凉水,问题是,别人一浇,我们就退缩吗?

如果认为自己对,就要坚持到底;如果自己确实有不足,也莫急、莫怕,改正就是了。

认识到与生俱来的弱点,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能够这样做的人迟早会登上人生的高峰。

  

  【适用话题】

  

  人生、成长、面对批评、坚持、独创、改正缺点、超越自己……

  

  绐一片风景敬礼

  

  肖复兴

  

  40多年前,我在北大荒插队,常在县城边的福利屯火车站坐车。

那时,到佳木斯只有一班火车,无论回京探亲,还是去哈尔滨办事,必须坐这班车到佳木斯倒车。

车开出一个多小时,车头总要响起一阵嘹亮的汽笛声。

起初,我没怎么在意,以为前面有路口或是会车而必须鸣笛。

后来,我发现并没有任何情况,列车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奔驰。

为什么总是在这时候鸣笛?

一次,我把疑问抛给了正给我验票的女列车员。

她笑了,反问我:

“你刚才没看见外面的白桦林吗?

”“我看见了,白桦林前还有一泓透明的湖泊,难道就是为了这个而鸣笛?

”年轻的女列车员点头说:

“就为了这个,我们的司机师傅就喜欢这片白桦林。

”再经过这片白桦林时,透过车窗,我特意看了一下,发现是很漂亮的风景,白桦林的倒影映在湖水中,拉长了影子,更加亭亭玉立。

火车经过这里不过半分多钟,一闪而过,以前没仔细看过。

这时,车头正响起嘹亮的汽笛声,缭绕的白烟拂过,在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定格为一幅美丽的油画。

在那个美被摧残的年代,这个我从未见过面的司机师傅还葆有这样善感的心,让我很难忘怀。

  

  (摘自《意林·文摘版》2013年第1期)

  

  【点石成金】

  

  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不是近视得只关注自己,就是远视得只看得见虚幻的未来,却常常对平凡而真实美好的东西熟视无睹。

火车司机看见了,拉响了汽笛,那是赞美,更是致敬。

在那个美被摧残的年代,火车司机还葆有善感的心,可见任何外在的压力或磨难,都不能摧毁向善向美的心灵。

  

  【适用话题】

  

  风景、平凡、关注、熟视无睹、热爱生活、享受当下……寓情理于形象描述之中

  

  湖南向明康

  

  记叙文是中、高考的常用文体。

有些考生往往小瞧记叙文,认为简单,容易把握,于是在“文体不限”的前提下,就不假思索地选择写记叙文。

结果多以达不到生动具体,形象可感,和寓情理于形象之中的要求而失败。

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便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记叙文不论是写入还是记事,都得注意形象的刻画和塑造,还要在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中融进作者的感情,寄寓作者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中,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激越热烈的抒情,有精到细致的说明,这些对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自然是很有益处的。

于是,一些初学者在记叙文写作中,不是致力于形象的刻画、塑造,而是生怕人家不理解他的意思,在文中来一番解说或者在文章的结尾来一段总结提高的文字,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抒发心中的感情,不如此不足以排遣胸中的块垒,于是就出现了以下败笔—一

  

  一、穿靴戴帽,任意拔高

  

  有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习作,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记得有一次上完课,您刚要走出教室,我喊了一声“老师”,您马上回过身来,亲切地问我:

“有事吗?

”我说:

“老师,这句‘汉译英’我不明白,请您给我讲一下。

”您立刻热情地给我讲解,态度是那样温和,我认真地听着,直到上课时间到了,您才离开教室。

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我望着您的身影,心想:

老师,刚才我不仅掌握了这句话“汉译英”的方法,而且看到了广大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

  

  应该说,从这段话的记叙部分读者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具有怎样的工作精神的,可是作者对之不放心,偏要在结尾来一番议论,而且人为地加以拔高,这就很不自然也大可不必了。

  

  二、议论不当,损害文意

  

  有篇题为《我是一个大傻瓜》的考场作文,其第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是很痛苦,因为我是一个“傻瓜”,别人都叫我“傻瓜”。

  

  在店里买东西,发现店主多找了钱,我返身回去把钱还给店主。

胖店主笑眯眯地说:

“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学生。

”正当我美滋滋地走出店时,却听见店主小声地说:

“真没想到,这世上竟还有像他这样傻的人。

  

  上课迟到了,老师问我原因,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睡过头了。

”老师笑着说:

“这是世上最好的答案。

”说罢把脸一沉,“到教室后面,罚站一节课。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

“你怎么这么傻,‘睡过头了’,有谁信?

”“你就不会说,走到半路发现书包忘记带了?

”“你就不会说单车半路坏了?

”“再不行,你也可以说送一位迷路的小妹妹回家,所以迟到了。

  

  对呀!

我怎么就这么傻,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以后我一定要学得聪明点。

  

  文章的中心应是“我”乐意做当今时代的“傻子”,立意积极。

那么,对于胖店主的小声议论和同学们的怂恿,“我”心中自然有杆秤——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认定正确的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对呀!

我怎么就这么傻,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以后我一定要学得聪明点。

”若没有这几句议论,读者还以为傻得可爱,可就这几句议论,便与主题相悖而大煞风景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

“作者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一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蓄去补充和增补。

”作家的作品应当如此,我们的习作不也同样应当如此吗?

请看下面成功的妙笔!

  

  一、寓情理于场景描述之中

  

  有篇题为《我的恩师》的文章,文中记叙了“我”的恩师——丁肇中教授在诺贝尔奖金授奖大会上演说的情形:

  

  大会规定,凡获奖者都要用本国语言讲述。

会前,曾有人多次对先生说:

“你是美国人,应该用英语讲。

”大会开始了,先生站在演讲台上,用流利的汉语开始了他的发言。

他说:

“我的祖先是中国人,所以我所代表的是炎黄子孙,我所获得的荣誉,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你看,这段话没有议论也没有抒情,纯粹地客观描述,却非常朴实地表现出了丁肇中教授美好的爱国情操,又极为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恩师”的敬佩之情。

——这就是寓情理于形象描述之中的典型范例。

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场面描述之后再来一番抒情、议论,人们便会感到拖沓、冗杂,以至于责备作者低估了读者的理解力。

  

  “见微而知著。

”在作品中有些看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却凝聚了作者炽热的感情,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二、寓情理于细节描写之中

  

  有篇题为《苦难之炼》的人物专访,写车队队长李俊红在接到要去甘肃玉树救灾的命令时的情状:

  

  听完汇报,李俊红站在广场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努力地将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带这么大一支车队去救灾,意味着什么:

前方情况不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救灾的时间会有多长,队员的生活安全如何保障……这一切的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使劲儿踩灭烟头,大步朝车队走去集合队伍。

  

  作者对李俊红站在广场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以及后来使劲儿踩灭烟头的这一细节描写,把李俊红那种振作的精神,严肃的态度和干练、果断的性格品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如此写,不用一句底座,不用一句抒情,寓情理于形象之中,不是更形象、更真切、更易于感染人,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吗?

  

  三、寓情理于往事追述之中

  

  最后,请看一篇题为《牵起那双手》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缓缓伸来……

  

  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

母亲那时还在印刷厂里上班,幼儿园在城西,印刷厂在城东,母亲每天都要亲自来接送我上下学,看我安全到校后她才去上班。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马路对面,然后蹲下来,摸摸我的头,一遍遍叮嘱:

“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大人一起过……”

  

  这是一段纯粹描述的文字,直至段末作者也没用半句议论或抒情。

可是,读者却能透过这段文字,清晰地看到一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儿子的伟大母亲形象。

这段文字有情有理,情理俱佳,读者会被这位母亲的伟大爱心所深深感动。

“观点类”材料作文高分思路

  

  丁永辉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在有意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而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与基本表达能力。

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虽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是在80%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

如2013年四川卷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平衡”;2013年课标卷的关键词是“经验与勇气”;2013年浙江卷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童心”;2012年课标卷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大国崛起”;2012年大纲卷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甩掉多余的顾虑”等等。

如此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但是偏题者甚至跑题者还是比比皆是,那么此类试题如何准确审题立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观点句,紧扣关键词”……

  

  【试题类型及高分思路】

  

  “观点类”材料作文,从呈现观点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关键词”型

  

  此类试题显著的特点就是材料中反复地出现某个词语,考生只需提炼出这个关键词,将其关键词当做一个话题来写即可准确审题立意。

  

  如2013年课标卷Ⅱ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同学关系”;2013年浙江卷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孩子、童心”;2013年湖北卷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方与圆”等等。

所以考生只要就着这些话题来谈就在切题的范围之内。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

“赶快吃!

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

”的确,在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中国晚了一步,韩国“抢”走了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又在试图“抢”李时珍、孔子、西施。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中国掀起了“抢盐”狂潮;在交通路口,我们总能看到闯红灯的人,只为“抢先一步”;但凡需要排队的地方,我们总能看到插队的人……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能轻易地发现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抢”,而对于“抢”的态度,材料明显有两个,一个是肯定积极的抢,一个是否定过度的、盲目的抢。

所以考生只需紧扣“抢”,从正反两方面或辩证地看待“抢”便可准确审题立意。

①肯定“抢”的积极意义。

如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

有了“抢”的意识,才有目标,才有压力,才有精神,才不敢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

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抢”。

②解读“抢”的消极影响。

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

③辩证地看待“抢”。

“抢”是一种进取精神,“不抢”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抢”,不一定是勇敢,那也可能是莽撞,“不抢”,并非代表懦弱、胆怯……

  

  二、“观点句”型

  

  

(1)“故事+一个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讲个故事,故事的结尾必定有一个观点句,而此句恰恰又是对本故事的评价,所以考生只需紧扣观点句中的关键词即可准确立意。

  

  如2013年课标卷Ⅰ,切割钻石的故事讲完后,老切割师说的“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句话就是本材料的观点句。

在这句话中,考生很轻易地能提炼出关键词“经验与勇气”,进而准确立意。

然后紧扣“经验与勇气”联系现实即可行文。

如:

正视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勇气;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开拓创新的勇气。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熊比尔和妈妈在河岸的草地上享用刚从河里捕到的鱼。

见比尔若有所思,熊妈妈问:

“比尔,去年你一条鱼也没抓到,可吃鱼时还是兴高采烈;今天你亲手抓到了好多鱼,可为何有点闷闷不乐呢?

  

  比尔说:

“妈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有了担忧。

  

  “你担忧什么呀?

  

  比尔说:

“比如,担忧河里不再有鱼,担忧你变老了,我却没能力为你抓足够的鱼。

  

  熊妈妈叹一口气说:

“因为你肩头有了责任才有了这些担忧,孩子,你长大了……”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小熊为何去年没抓到鱼开心而今年抓到鱼却不开心,原因在于它已认识到抓鱼是关系到饥馑温饱的头等大事,正如妈妈所说,因为有了责任才有了担忧。

所以考生紧扣熊妈妈的话便可准确立意“长大是一种责任”,注意在行文时考生必须紧扣“长大”与“责任”这两个关键词。

所以考生可选的素材有“李天一十年后能否真正长大”;药家鑫轻视别人的生命永远长不大;江苏扬州扬大附中诚信男孩徐砺寒用行动阐释了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长大……

  

  

(2)“故事+两个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故事的结尾必定有两个观点句,而这两个观点句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故事的评价,所以考生也只需紧扣观点句中的关键词即可准确立意。

  

  如2013年辽宁卷,故事的结尾有两句话,一句是老者的话:

“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一句是年轻人的疑惑: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

”所以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必须做一颗不平凡的“珍珠”;②赞同第二个观点,做一粒平凡的“沙子”;③辩证地看待“沙子与珍珠”的关系。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叹息说。

  

  “但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一位年轻人说。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故事的结尾有两句话,一句是老者的话: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句是年轻人的话:

“但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

”()这两句话材料没有明确的感情倾向,所以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赞同第一个观点。

凡事不可蛮干,只有勇气而没有正确的方向注定是要失败的。

②赞同第二个观点。

为了自己的梦想,虽死无憾;生命的精彩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

③辩证地看待“方向与勇敢”的关系。

既要敢于拼搏,又要找准方向,这样我们既能享受过程又能收获结果。

  

  (3)“故事+开放观点”类。

  

  此类试题材料和以上类型的不同点就是故事的结尾有多个观点句,并且这些观点句后还有省略的观点句。

  

  【2014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条毛毛虫长途跋涉来到河边,河对面开满鲜花。

第一条毛毛虫说:

“我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

“我应该造一条船,这样会更快。

”第三条毛毛虫说:

“还是等长出翅膀后再过河吧。

”结果第一条毛毛虫在搭桥时累死了。

第二条毛毛虫,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第三条毛毛虫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

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就飞到了河对面,享受丰盛的早餐。

  

  蜗牛说:

“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大象说:

“成功需要长期的积蓄和足够的准备。

  

  还有动物说:

“……”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活学活用】

  

  此题是典型的“故事+开放观点”类材料作文,考生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构思:

①赞同材料所给观点中的任意一个;②将材料所给的观点综合起来立意;③抛开材料所给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规律,追求速成终会酿成悲剧。

  

  在行文时,考生可写出现实的故事。

如“动车事故”、“早教盛行”、“58同城总裁姚劲波的创业路”、“速成鸡等食品安全事故”等。

  

  【考场常见失误】

  

  

(1)偷换观点句中的关键词。

观点类材料作文,观点句中一定有承载着材料内涵的核心词语,如2013年课标卷中的“经验与勇气”、辽宁卷中的“沙子与珍珠“等等。

这些核心词语承载着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