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460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docx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

 

 

————————————————————————————————作者:

————————————————————————————————日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题背诵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特点: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分封制的作用:

西周前期,分封制起了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的作用。

3.分封制的弊端: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势力日益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宗法制对当时的影响: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5.宗法制对现在的影响:

(1)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祖国统一。

(2)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6.西周的统治基础是:

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

(1)经济: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力量的增强;

(2)政治:

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3)文化:

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9.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

(2)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3)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10.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有利于国家统一,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

(2)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3)封建专制强化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11.秦朝“三公”的设置有何实质意义:

“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12.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君权与大臣权力之间的矛盾。

13.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弱了宰相的司法权。

14.明朝废宰相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

中书省和宰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

措施:

废宰相,权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5.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1)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中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打破了官僚世家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

(3)科举制将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有利于陶冶官吏的品行。

16.为什么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互相牵制,避免权臣专权。

17.举例说明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汉、唐、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

中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方式:

一种是任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互相牵制。

18.春秋至秦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19.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

20.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采用高压独裁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落。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中国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提供的经验:

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

2.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的条件:

(1)地理因素:

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2)经济因素:

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商品经济形态。

(3)社会因素:

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4)政治因素:

奴隶制文明、城邦制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5)思想因素:

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民意识。

4.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1)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作用:

(1)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实质:

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基础之上的民主。

5.如何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1)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文明。

(2)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低之别。

(3)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促进其共同发展。

6.罗马法的影响:

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统治。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7.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8.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

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9.谈谈罗马法至今仍被沿用的认识:

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10.“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请证明:

罗马法承认财产圣神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立法基础。

11.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同态复仇”、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奴隶主特权、只有男性公民、自由民享有充分的权利。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统而不治”,只作为国家象征。

(2)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3)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1)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创立树立了榜样。

(3)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的: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4、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明朝:

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政务。

英国:

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5、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1)明朝:

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

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2)明朝:

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英国:

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6、美国邦联制的弊端:

政府无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动荡;政府无权管理各州贸易,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7、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体现的原则:

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共和制原则。

8、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任职的特点:

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9、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差异及原因:

差异:

政府首脑产生的方式和职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主要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势力的阻挠。

10、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作用及本质:

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作用:

(1)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2)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本质:

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11、德意志帝国为什么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因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12、德意志帝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及其影响:

(1)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2)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专制色彩。

影响:

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13、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出自哪本著作并概括该理论的主要内容:

出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

14、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立法权:

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员;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

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15、1875年后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及原因:

权力:

立法权;总统选举权;行政制约权。

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力量增强。

16、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曲折的原因:

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而资本主义发展又不充分。

17、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2)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

(3)三个原则:

民主化原则、法律化原则、制度化原则。

(4)一般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5)大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西方列强的发展:

①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②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2)清王朝的衰落①政治:

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

③军事:

军备废弛。

④对外政策:

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西方工业革命后的自有资本主义时期。

②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③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取得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2)不同点:

①发动侵华的国家:

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美俄参与。

②目的:

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③侵略地区:

前者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后者占领广州,进入天津、北京等地。

④影响:

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使半殖半封社会程度加深。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主权,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半封建”指经济上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4.《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空想社会主义”的理由:

这个制度是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无法实施。

由于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也使它无法实施。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强大,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

6.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7.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问题,是否发动民众以及环境等方面,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8.《马关条约》后台湾人民反割台事迹:

刘永福、徐骧等领导民众反割台斗争。

9.比较孙中山和袁世凯对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态度:

相同之处:

都承认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特权。

不同之处:

孙对革命发生后签订的条约不承认,自己不会签这种条约;袁当政后签订过不平等条约,谄媚讨好帝国主义。

10.孙中山最初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至少不干涉中国革命,但没有达到目的。

11.孙中山后来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孙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反动势力的后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而要求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12.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

(2)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13.如何理解“失败的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半封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

14.谈谈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可以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以汲取历史智慧。

15.民国初年,孙中山的哪项政治主张使民众取得了参与政治的权力,当时宪法是如何规定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

民权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16.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府。

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推翻专制政体的斗争史实: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18.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

19.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比较:

相同点: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都建立了不同性质的政权,失败都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所致,都有体现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不同点:

性质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领导阶级不同。

结果不同:

前者推翻了清王朝,后者没有。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原则:

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责任制内阁、民族平等。

21.五四精神的核心: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2.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鼓舞了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广泛传播了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准备了条件。

2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民主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有哪些启示:

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4.“俄国人的路”指什么路: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25.“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

26.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理论:

农民阶级:

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无产阶级: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27.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意义: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

28.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9.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30.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

31.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2.近代国共两党演变的特征及原因:

特征: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1924-1927第一次合作,蒋介石4.12,汪精卫7.15反革命政变,破裂;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再合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再对抗。

原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谁是主要矛盾。

33.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概念的原因: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面向世界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34.孙中山早期提出“驱除鞑虏”的目的:

孙中山利用民族主义的旗号,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朝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汉族群众推翻满清贵族统治,达到民族革命的目的。

35.土地改革运动的进展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有什么关系:

(1)土改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土改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36.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义和团。

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特点:

有革命性也有落后性的一面。

(2)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张:

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

特点:

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一面,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主张:

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特点:

集先进性、革命性于一身,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37.为什么辛亥革命爆发使南京成为世界瞩目焦点: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1912年在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8.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和特点: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

特点: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9.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合作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和声誉。

40.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得到什么认识:

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巴黎公社“尝试”的主要表现:

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

3.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之处:

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都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交给了工人监督管理,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

4.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相比巴黎公社有哪些进步之处:

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工农联盟,有利于巩固政权。

5.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二者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无产阶级都参加了革命的领导。

(2)都有利于俄国革命向前发展,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对象不同:

分别是罗曼诺夫王朝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不同:

分别是推翻封建王朝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维护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

2.近代中国法制观念与古代有何不同并举出一例以法制取代专制:

不同:

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宪法应成为国家规章制度的母法。

例子: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3.从1949到1954新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1949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美国是如何实现对领导人的驯服的:

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陆续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过程:

(1)1949北平,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共同纲领》。

(2)1954全国人大召开,正式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3)1956年“八字方针”。

(4)1982年“十六字方针”。

7.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凡冤假错案。

(3)1982年修订《宪法》(4)形成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当代应该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9.陈独秀和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康:

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陈:

中国不仅要建立民主政体,更应启发民众的民主意识,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

10.美国“一国两制”的含义:

1787年宪法规定了两种制度即北方以雇佣劳动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以黑奴制为基础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11.你认为如何处理台湾同大陆的关系:

加强与国民党、亲民党等反“台独”政治力量的沟通;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解决台湾民众在大陆的切身问题;坚决反对和打击“台独”势力等一切分裂活动。

12.海峡两岸能够实现统一的依据是什么:

(1)根本保证: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2)人心所向:

祖国统一是共同心愿。

(3)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

(4)国际法:

《开罗宣言》《中美联合公报》(5)政策保障:

一国两制。

(6)榜样借鉴:

港澳回归并保持繁荣。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新中国初期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中国怎么回应的:

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

中国的回应是: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70年代美国从敌视中国转为承认中国的原因: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国实力增强。

3.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那些成就,对世界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掀起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影响: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包容性,适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开放性;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平等性。

5.如何理解《时代》周刊1950年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