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03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1  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时间、地点、事情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地方。

◆这里“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是什么?

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一致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奇”:

壮观、奇特。

a、点拨:

句l: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话是什么?

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情景谈感悟。

(奇:

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长。

你懂“横贯”意思吗?

用自己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场面。

潮水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声音,那时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精妙)

◆欣赏课件:

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一样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一刻吧!

+品读回味:

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

“潮来时”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还在后头!

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奇”。

a.过渡:

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

当然,平时钱塘江就挺美,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壮丽、它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景象、奇特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样式。

如:

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

自选感兴趣、欣赏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再次回放全文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

我国其他“天下奇观”景点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情感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  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远)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声)

(天下奇观)    (近) 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  白浪翻滚 (形) 

       潮来后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后反思】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

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展自己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

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速度。

这一环节设计,充沛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

我国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地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正音。

(如:

“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找出能概括段意句子:

a……是不容置疑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一幅神奇美丽画卷”?

在各自研读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画卷是非常确切。

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  置    青藏高原上  与珠峰相邻

          形  状    马蹄形拐弯  狭长深谷   壮丽奇特

          奇异景观    千姿百态(水)        世界关注

                  神来之笔(山)

                  多样化(生物)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最后一篇。

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培养。

在这篇课文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能力,与上一课不同是,我讲资料图片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问题。

 

3 鸟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或自己喜欢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情趣。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

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羌好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

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

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词,有不合适吗?

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数目不可计数。

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