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docx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供教学实验试用)
涉县光华中学小学部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死教硬灌,学生被动消极的听(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和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为了使广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根据我部教学学科特长以及儿童的认知规律,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摒弃其糟粕。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要求,特推出了小学数学新授课“六步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即:
“情境引入,宣布目标——启发自学,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点拔导学——巩固内化,拓展练习——达标标测,总结评价”。
此模式简单易操作,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在小组交流交流,再把学习情况展示展示,然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指导,最后练习巩固巩固。
一、情境引入,宣布目标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活思维,顺势利导,引入新课。
同时要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具体要求。
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本环节最好近代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启发自学,质疑问难
导入新课题,在迫切要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时候。
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有的放矢,学有成效,教师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写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等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想想做做、思思说说,对自己不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大理解的内容构画出来、以求同学间相互解答。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5分钟。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自学和相互解决不了的问题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动作用。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其他学生阐述个人见解,尽量在组内探讨解决。
在个体自学以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带动作用,进行全班交流,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
四、展示反馈,教师点拔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提供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软硬件设施。
提供个人展板或小组公开活动展板,为学生更多、更好的展示提供方便。
展示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要书写展示和口头表达相结合,个人展示与小组展示相结合、弄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
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鼓动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有层次地表达,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合作、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懈不发。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根据需要进行问题教学,解决困惑,排疑解难。
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准确了解学情,发现学生的认知盲区,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或再次学生讨论;二是提出思考性、发展性问题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养成勇于探索、肯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示范,高度引导,但绝不能死教硬灌,包办代替。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
五、巩固内化,拓展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
本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
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
第二步:
拓展练习,发展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
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
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8分钟。
六、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充满学习的信心。
为了检查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限时限量,当堂而皇之检测,进行达标验收。
以此再次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同时,教师根据达标情况掌握学情,也为后面的学习掌握第一手材料。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7分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的“教”要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六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及习惯,适当调整,可增可减。
由求做到:
自主先学到位,质疑关注掌握,河千篇一律,机械套用,但必须计论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拔导学到位,练习检测到位。
试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授前有必要进行目标基本训练,各年级可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及必训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少到多,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
以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技巧。
2、情境引入,宣布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宣布研究的问题,以便用问题去推进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根据教学的实际,也可开门见山,简化情境引入环节;需要复习铺垫,也可精心创设复习情境,在新的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适合而有效的铺垫要做到“三不”:
一是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
多而杂不但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而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二是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与再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
太难太繁不但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否上,而且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
三是时间不要太长。
(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被动状态。
3、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好问,敢于质疑问难很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以上表述都说明“疑”的重要性,有疑则问,无疑则不问,如何激疑,在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就很关键,可是开始往往学生不出问题来,特别是提不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来,这时教师就必须强化训练,鼓励学生敢问,善问。
4、抓好小组建设和管理,小组自主互助学习,首先要解决好小组的建设和管理问题,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小组学习就如一盘散沙,形不成相应的能力和合力,为此,具体解决办法如下:
(1)立足实际,组建小组。
在小组的座次上,要立足班内实际,班额小的班级调整桌凳,以固定小组的形式围坐;班额大的班级则按座次采取前后4人随机成为小组的办法,需需要交流讨论时,学生转身即可,这样我既节约能源空间,又方便合作,也会更有实效。
在组员的构成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组合。
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便于管理,可给每一名组员编号,其中1、2号为正副组长,分布在前后两排,履行“小老师”的职责,实行一对一帮扶。
这样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培养小组核心力量——小组长,小组长的培养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工作,首先要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定期召开小组长会义进行培训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指导,必要是进行示范,手把手帮教。
小组长的产生也不能固定,开始由教师指定,以后也可由组员推选或轮流担任。
这样更有组员的认可度,小组长也更有威信,也更便于管理。
也是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平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更有利于稳促后进,建立自信,历练自我,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3)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在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
小组学习前,教师或学生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流活动。
小组学习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导者,要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的活动扎实进行,富有成效。
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
及时反馈各组或个人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辩论。
(4)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交流,新模式实施,在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中,很可能会发现,一说讨论交流,学生都会扯开嗓子嚷嚷一糟,却没人注意听,对方说的对不对,是不是。
这样必定影响交流效果。
对此,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学生的交流在交流是要充分自学,只有对交流的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有了独立的想法,小组在交流时有话可说。
二是交流过程要做到有序。
发言要遵循“关注生”的原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式度,有时可先让学困生发言,优生补充;有时可先让优等生发言,学困生重复交流,有时也可组内点名回答。
三是交流要认真倾听,所有成员都要集中精力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及时补充、质疑,使小组互助交流落到实处。
四是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内,总结好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小组长以及时指导,对于不能肯定的问题,记录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5、在展示交流环节,要注意训练学生“敢讲、会讲、能讲”。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代替教师讲题,是新课改课题的主要特色,而学生讲题质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敢讲、会讲、能讲”呢?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步来尝试一下:
首先,鼓励学生敢讲,只要能走上讲台,老师就给予表扬,树立其自信心。
同时给他们提出明确要求:
声音响亮、自信大方、要站在讲台的适当位置,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演示、板书等。
其次,指导学生会讲,实验初期,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条理地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讲题情况,及时总评、亲自示范,也可设计一些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进行观摩展示,开展讲题比赛,从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能讲,我们要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
第四,培养学生会听,引导学生能够倾听,认真倾听,并逐步做到会倾听,能听会,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6、“巩固内化,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
巩固练习、内化知识,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基本练习在先,拓展练习在后。
基本练习题具有例题特征,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
拓展练习题目,要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
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拓展题题目不宜过多,要精,不宜过难,要体现变化。
7、“达标检测,总结评价“,是新模式最后一个环节。
在巩固、拓展练习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检测题(可口答,也可命题笔试)检查一下本节课的教深效果。
作为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
然后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
最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布置作业要注意三点:
其一,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布置限时作业,力求做到低年级当堂批改反馈,中高年级当天批改反馈。
其二,作业是要少而精,分层布置,因人而异,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让优等生有发挥余地,学困生也有完成的可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