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某市老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根据灌区配套总体规划,现编制上报《某市老不牢河灌区2004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不牢河灌区位于某市贾汪区南部,大运河以北,分布在不牢河两岸。
灌区始建于1970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39.43万亩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0.25万亩。
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不牢河引大运河来水,同时利用屯头河拦蓄山间径流,属于“蓄、引、提”并举的丘陵岗坡地和山前平原灌区。
灌区受益围有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2万人。
不牢河灌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69mm。
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2项目围和建设规模
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贾汪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1.3项目建设容和工程量
工程主要容:
(1)骨干工程:
渠道及排水沟工程、渠首及渠系建筑物工程;
(2)田间典型节水工程;(3)水土保持工程;(4)生态环境治理工程;(5)信息化管理工程。
其中,防渗渠道长716.58km,规划疏浚河道123.96km,规划中沟以下建筑物1830座,田间配套建筑物32784座。
工程混凝土量为12.736万m3,土方量为1139.3万m3。
1.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实施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70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0.68亿元,某省补助0.348亿元,某市及贾汪区自筹0.68亿元。
1.5经济效益分析
2004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该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村貌、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可建成高效农田24.2万亩,其中发展水果等高效精品农业1.2万亩。
极大地该善该区引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实现年节水0.55亿m3,新增农业产值823.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
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
净效益现值ENPV为1.8亿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4,经济部收益率EIRR为16%。
1.6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
贾汪区将成立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指挥,区计经委、农工部、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负责工程建设。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质监科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不牢河灌区建成以后,由贾汪区水利局管理,下设灌区管理所,按乡成立用水协会。
灌区设定的灌区管理所归贾汪区水利局管理,远期逐步建立供水公司加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体制,供水公司可以在灌区管理所基础上改制建成。
随着灌区的工程建设,灌区管理体制将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
要进行经营机制改革,分别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和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和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
另外,还需进行水价改革,积极宣传水商品意识,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支持。
2灌区概况
2.1自然地理
贾汪区位于某省北部,东与邳州市燕子埠乡、宿羊山镇为邻;西为铜山县利国、柳泉乡;南隔铜山县大许乡、大庙镇与某市区相连,北界省。
地理坐标在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
全区东西长约38公里,南北宽约27公里,总面积620.1636平方公里。
水、陆交通便利,206、310国道从境穿过。
京杭运河横贯东西,区有津浦铁路前贾支线通过某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
全区共辖7个乡镇和4个办事处及1个区级工业园,158个行政村,2000年总人口49.6897万人,农业人口32.4351万人,非农业人口17.2546万人。
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贾汪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灌区地处沂蒙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边缘,徐蚌隆起带北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在万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地面高程在35~28米。
西北部、东北部为石灰岩剥蚀丘陵,不牢河灌区山地面积313.267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153.1141平方公里。
贾汪区境有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三条主要河道,其中大运河是即将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
贾汪区境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耐火土,白云石、碱矿石、钛铁矿、石、铅矾土、磷矿石等也有相当储量。
不牢河灌区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温热,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2280~2440小时。
初霜日为10月31日,终霜日为4月2日,霜期154天,无霜期211天。
境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的汛期(6~9月)。
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
寒潮、霜冻、春旱、雨涝、干热风、龙卷风及冰雹。
2.2社会经济
不牢河灌区总面积466.3811km,耕地总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为30.25万亩。
2000年末灌区总人口40.813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3.6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57.84%,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42.16%。
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9亩,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贾汪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按照“一要稳定,二要鼓励,三要发展”的要求,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形势。
工业生产步出低谷,农业继续获得丰收,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又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灌区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85.22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其中工业总产值77.7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3%,农业总产值7.3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7%。
农村人均纯收入3611.9元。
2.3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工程状况
2.3.1灌区水资源现状
(1)降水
根据灌区多年的连续观测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99.3mm,年降水量最多为1541.9mm(1963年),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93倍,年降水量最少为561.1mm(1968年),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0.2%,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2.75倍。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549.6mm,占全年的68.8%,多年最大汛期降水量为1118.1mm(1963年),占全年降水量的72.6%,多年最小汛期降水量为mm(331.9年),占全年降水量的59.2%。
降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1,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分配情况见表2-2。
表2-1降水量统计结果
项目
降水量(mm)
年份
多年平均降水量
799.3
最大年降水量
1541.9
1963
最小年降水量
561.1
1968
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
549.6
最大汛期降水量
1118.1
1963
最小汛期降水量
331.9
1968
表2-2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降水量(mm)
13.7
19.5
31.4
50.9
65.6
99.3
分配比%
1.7
2.4
3.9
6.4
8.2
12.4
月份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240.9
136.4
72.9
37.4
17.1
14.0
分配比%
30.1
17.1
9.1
4.7
2.1
1.8
(2)径流量
本灌区没有实测径流量资料,根据月降水量资料用月降水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
月降水径流关系取自某省水文手册,淮河流域运西地区月降水径流关系见表2-4。
表2-4运西地区月降水径流关系单位:
mm
月降水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月径流
2
5
8
12
18
25
34
月降水
180
200
250
300
350
400
月径流
43
53
84
118
160
206
由计算得到的34年逐年年径流量及汛期径流量(见表2-5),由表可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mm,平均年径流系数为,最大年径流量为mm(年),最小年径流量为mm(年),变幅较大。
多年平均汛期(6-9月)径流量为mm,最大汛期径流量mm(年),最小汛期径流量为mm(年),径流量统计结果见表2-6,多年平均月径流分配见表2-7。
2000年全年径流量为mm,经验频率为%,汛期径流量为mm,经验频率为%。
表2-5历年径流量计算结果统计表单位:
mm
年份
汛期径流量
年径量
年份
汛期径流量
年径流量
1969
1986
1970
1987
1971
1988
1972
1989
1973
1990
1974
1991
1975
1992
1976
1993
1977
1994
1978
1995
1979
1996
1980
1997
1981
1998
1982
1999
1983
2000
1984
2001
1985
2002
表2-6年径流量统计结果单位:
mm
项目
径流量(mm)
年份
多年平均径流量
最大年径流量
最小年径流量
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
最大汛期径流量
最小汛期径流量
表2-7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R(mm)
分配比%
月份
7
8
9
10
11
12
R(mm)
分配比%
(3)蒸发量
灌区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09.9mm,最大年水面蒸发量为1068.8mm(1981),最小年水面蒸发量为771.3mm(1991),多年平均逐月水面蒸发量见表2-8。
表2-8多年水面蒸发量年分配
月份
1
2
3
4
5
6
蒸发量(mm)
25.8
33.0
68.1
92.8
117.5
121.2
分配比%
2.9
3.6
7.5
10.2
12.9
13.3
月份
7
8
9
10
11
12
蒸发量(mm)
103.8
114.0
90.8
69.5
44.6
28.8
分配比%
11.4
12.5
10.0
7.6
4.9
3.2
2.3.2灌区土地利用现状
贾汪区不牢河灌区,位于贾汪区中南部,主要分布在不牢河沿岸,包括大吴镇、鹿庄办事处、紫庄镇、塔山镇、贾汪镇及汴塘镇部分,灌区总土地面积为73.74万亩,耕地面积为39.4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为30.25万亩。
土地利用情况见表1-11。
表1-11灌区土地情况现状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说明
一
灌区总土地面积
万亩
1
总耕地面积
万亩
2
居民及其它占地面积
万亩
3
河道、湖、塘面积
万亩
4
其它面积
万亩
其中可开垦面积
万亩
二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三
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1
自流灌溉面积
万亩
2
提水灌溉面积
万亩
四
年均灌溉面积
万亩
2.3.3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状况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方针,实行大中小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
首先分段治理了不牢河和屯头河,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实现了洪水归槽,结束了洪水遍流的局面。
二是坚持不懈的进行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集中连片大会战,大搞梯级河网化建设,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除涝降渍为重点,解决灌溉水源,进行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三是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四是兴修外三沟,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和节水型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吨粮田,发展二高一优农业。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形成防洪、除涝、抗旱、降渍四大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御了各种自然灾害,促进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灌区现有耕地面积39.43万亩,其中灌溉面积30.25万亩,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其中,建设示方3个,面积1.52万亩。
灌区现有干渠21条,支渠73条,大沟29条,中沟205条,中沟以上建筑物1400座,小沟以上建筑物3984座。
机电排灌站290座,装机14381kW。
兴建防渗渠道341.98km,控制面积1.4万亩。
累计总投入12629万元,其中:
国家投资561.48万元,省、市、县投资638.2万元,乡村11430.07万元。
现有的水利工程为灌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2.4灌区经济与运行管理状况
2.4.1灌区经济状况
灌区经济主要依靠收取水利工程水费维持,2000年合计收取水费100万元(其中:
上交省、市38万元;乡镇水利站自留35万元),经费严重不足。
2.4.2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灌区管理目前由区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两级共同管理,干渠及主要节制闸由区河道管理所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由乡镇水利站管理。
基本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项目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牢河灌区位于贾汪区中南部,灌区大部分为平原区,小部分为山区。
灌区土壤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的比较完善,是我区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在贾汪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为灌区提供了充足水源,有效地提高了灌区的抗灾能力,促进了灌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2)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得益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快了灌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区国生产总值34.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70.89亿元,农业总产值9.32亿元。
(3)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水源,提高了灌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丘陵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水资源保障。
(4)保障了灌区的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全区总人口为40.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1万人。
35.65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农田有26.47万亩,成为20多万人农村居民有保障的衣食之源,区域8.71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对维护灌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3.2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灌区运行三十多年来,为贾汪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一方面,由于灌区地处“洪水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虽然过境水量大,但径流在时间分配上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径流拦蓄条件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旱仍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加上现有工程严重老化失修,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河渠首工程,设计流量不足,影响区用水
灌区干河主要河道为不牢河,渠首工程为瓦庄涵洞,直接取用大运河之水。
瓦庄涵洞于2000年拆除重建,由于当时瓦庄涵洞属于解台船闸复线工程的附属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没有了解灌区的基本情况,放水流量设计仅为10m3/s,不能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严重制约灌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故规划扩建瓦庄涵洞,新增流量10m3/s。
扩建后,渠首工程瓦庄涵洞的放水流量为20m3/s,能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需求。
(2)河道、沟渠淤积严重,引排不畅
由于不牢河沿线灌区以提水灌溉为主,大部分河道兼有行洪、排涝和灌溉引水的任务,岸坡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加上河坡不合理垦植,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沟渠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断面缩小,影响了引水和排涝能力。
(3)泵站老化,提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
灌区泵站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较差,运行效率低。
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现有排灌站泵房基础、进出水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机房严重破损、倾斜。
不少泵站近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影响正常提水。
如庐山翻水站,设计总流量5.54m3/s,装机15台套,全部为混流泵,且仍采用落后的皮带传动,装置效率低,现有泵站装置效率不到40%,开机困难,无法运行。
泵站多年失修、破损严重,管理不便,需改建泵房和前后池、需要整修送水渠道,更换机电设备。
据统计,该灌区目前急需更新机泵占现有数的50%,急需翻建泵站现有数的40%。
(4)河道、沟渠建筑物配套差,影响用水的科学管理
由于受灌区投入资金不足的限制,现有灌区配套建筑物不足计划数的65%,尤其是渠道引水建筑物和控制建筑物严重不配套,往往引起上下游用户之间的用水矛盾,灌溉高峰期,无法实施分区轮灌和计划用水,出现上下游抢水,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农田灌水困难。
由于控制和量水建筑物不配套,无法实现计划用水和水费制度的实施,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也难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5)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由于灌区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壤土,输水渠道多为土渠,加之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差,漏水,跑水严重,据测算,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6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50。
(6)灌区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据统计,现状年灌区稻田平均毛灌溉用水量为1060m3/亩左右,局部地区高达1400m3/亩。
由于在灌水方式上大都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深水淹灌,串灌、串排,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肥流失;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成本;由于无量水设施,用水无法计量,水费按亩均摊,不利于提高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水资源污染问题
贾汪区既是洪水走廊,也是污水通道。
目前区水体除少数河流和封闭的水域外,80%以上的地表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已超过农灌水质标准。
不牢河、屯头河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不牢河,长年水质黑臭,鱼虾绝迹,已影响到地下水水质。
贾汪区水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不牢河灌区工业污水排入,上下堵塞,徘徊不散。
由于境80%的水体遭受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环境,减少了可资利用的水资源,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因水体污染,区自来水公司水厂不能利用大运河水源供水,被迫打深井取用地下水。
这不仅增加投资,而且由于对地下水的超采,已出现了局部降深漏斗,还使地表水资源白白付之东流。
部分水体严重污染河道,受其侧向补给的浅层地下水也遭污染,沿岸百姓饮不上卫生水,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
(9)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
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北部高亢富水区的井点偏少,且未充分利用,而城区地下水开采速度过快,不仅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也会造成地面下沉。
(10)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区划的因素,灌区灌排大沟控制围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同一规划,各乡镇特别是行政村随意建站,泵站控制面积从几十亩到上千亩不等,不仅灌溉保证率低,而且亩能耗、亩耗水量、亩投资、亩灌溉成本高;同时小泵站的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和论证,泵站设计流量普遍偏大,泵站控制面积上的灌水模数有的高达10m3/(s·万亩),造成渠道断面偏大,浪费耕地;由于缺乏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量水及控制建筑物不配套,灌溉高峰期,星罗棋布的小水泵给用水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广量大的小水泵随意开机,造成用水管理混乱,无法实施轮灌和计划用水,灌溉用水难以实现统一调度,人为造成用水紧,经常出现下游引不到水,而上游大水漫灌,串灌串排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不牢河灌区运行3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是:
(1)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多口门引水效率低.
(2)工程效益尚未达标
目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6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5,为设计规模的80%左右,有5万多亩设计灌溉面积不能得到灌溉或灌溉保证率较低.
(3)工程老化、损坏、不配套
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只有70%,整个灌区建筑物近50%老损,渠道系统输水能力较低,水库塘堰老化,渗漏普遍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
(4)管理粗放,维修费用不足,管理设施落后
由于维修经费有限,许多工程不能及时改造配套,只能局部地维修,加速了工程的整体老化、损坏。
同时管理环节较多,通讯落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需求。
(5)水费制度不合理
灌区水费实行按亩收费,削弱了干部群众节水意识,不利于推广节水技术。
水费由乡镇代为收缴,水费挪用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灌区的工程维修和正常运行。
农业供水水费现行标准较低,实际收取水费仅占标准水费的70%左右。
(6)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水源工程的分割管理,削弱了灌区统一调度的权威,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灌区工程的分割管理,导致上下游用水不合理,加剧了用水紧的矛盾。
经营性项目与农业供水不分,农业供水部层级关系不清,管理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旧,效率不高。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农业高